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作文我有一个教学有方的老师)

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作文我有一个教学有方的老师)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9 16:55:27
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作文我有一个教学有方的老师)

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一】

近段时间以来,我利用闲暇之余,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这本书是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万玮等教育名家及部分优秀教师围绕“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中的难点问题,用生动的教育案例,精彩的教育故事,展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我受益匪浅,领悟到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完美结合,要用爱与智慧给予后进生向上的力量。

在本书的第二编“用心灵赢的心灵”中,我读到了多篇真实的事例,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陈霖老师的《教育始于走近》中,他对于易阳,不会拿衡量其他孩子的标准去衡量他,而是尽可能让他在规则范围内享受自由,一旦发现他的闪光点,就会立即鼓励,并相信他会做的更好。但易阳不久又会“原形毕露”。在这种情况下,陈老师先是了解他的家庭信息,然后决定去走近这个孩子的内心,去听一听里面都有些什么声音。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孩提时代得到爱的人,往往更容易健康成长,易阳缺乏的是情感上的关爱和内心的安定,因此陈老师尽己所能和易阳的妈妈联系,让她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同时作为老师也和他多沟通交流,走近他,帮助他肯定自身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这个事例让我明白,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觉醒。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学生们特别渴望和珍惜得到老师的爱,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内心,用我们的赋予给他们的爱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懂的爱,去爱护和关心他人。去展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这是后进生信心的来源好进步的动力。

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二】

这本书原名为《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挨。德。亚米锲斯是根据自己儿子的日记改编的。通过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之口,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的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不同情感和不同的处置方法。

书中每个人物皆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组成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面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

这本书是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孔子曰:仁者爱心。可见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虽然这本书文字并不多,但是里面却蕴含了无比深厚与沉重。它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铁匠父子、老石匠父子、卖菜妇女、卖柴人、卖炭人父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员等等。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一阵阵强烈的感情。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敬重和终身不忘、对同学们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帮助和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要做一个勇敢、正直、不图回报、善良的人。

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三】

首先,排除生理因素干扰其专心度。也就是说,如果是先天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动症等身体有疾病者,就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再来,要布置一个适合专心的\'环境。也就是说,要屏除外在的干扰因素;例如书桌上有太多的玩具或文具,周围有电视电脑诱惑等,这些因素都要排除,才能开始循序渐进的训练。

我的训练方式,采小范围成功率。就是将回家功课分科目进行,规定孩子安静的在书桌前写字。在规定的时间内,每完成一项功课,可以自由活动十分钟;如果没有达成,就剥夺他享受的福利。如果某项功课要写很多页,就一页一页要求,或者两行为一个单位要求。只要完成小目标,就有休息的奖励。

我就是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先完成小范围,等一段时间有进步后,习写功课的时间可以拉长,专心度更集中后,速度就会加快。不过有时候,孩子会慢慢写,可能是想不出解题方法,父母要协助他理解题目,速度就会变快。

专心是学习的利器,养成事事专心的态度,对将来助力良多。

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的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是“融入”?融,原意是指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液体。融入,既可以是指有形物质的融合,也可以是指精神层面的接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价值观教育不仅涉及个体认知层面的“懂不懂”,还涉及行为层面的“会不会”,更涉及情感层面的“想不想”,不能仅靠简单说教。

认知上“懂”了,行为上未必“会”;行为上“会”了,情感上未必“想”。家庭教育必然而且只能是一种“融入”教育,在家庭这个人生第一个课堂里,教育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且伴随着人的一生。更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教育过程是亲子双方自主发现、自觉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非正式”地发生的。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所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要倡导每一个家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立家训、定家规、塑家风,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为青少年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融入”什么?好的德行往往寄寓好的习惯之中。亚里士多德指出:“道德成自于习惯”,费尔巴哈说过:“习惯——德行的秘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要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载体,以交往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教育必须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而养成教育的本质就是价值观教育。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共性取向和核心诉求,将爱与责任作为最重要的融入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是每个中国人对祖国应尽的爱与责任,是对中国梦的具体描绘,家庭教育要从小教孩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爱与责任,既指向自我,也指向他人。单一个体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必须建立在他人乃至于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基础上。这归根到底是对自我与他人的尊重,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每个人对祖国、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爱与责任。爱国是每一个公民或者社会成员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诚信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友善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怎么“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关键在落实,要顺应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的基本规律。

顺应养成教育的规律,要从儿童的具象性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的手段消减习惯认知的强制性;要重视以实践性、体验性活动促进情感的内化;要以持续的情景化、激励性评价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顺应家庭教育的规律。在家庭环境下的亲子交往过程中,通过亲子双方言语、行为方式相互影响、相互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好家长。要充分尊重家长的主体性,通过家长学校站点服务、网络服务、现场咨询、专题讲座等各种途径,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家长的教育境界。

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目标。

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五】

在我读完这本《爱的教育》之后,第一感受就是爱是无与伦比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纯真的爱是最为真诚的教育。《爱的教育》主要以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来显示出生活中的爱。这本书虽然文字简朴,没有精彩过瘾的绝伦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斗智故事,但却表达出了生活中真挚的友谊,爱无处不在。

安利柯的身旁有一群虽然性格各异,但是感情非常深厚的好朋友:卡隆是一个热爱老师、乐于助人、扶弱抗强的好少年;“小石匠”是一个石匠的儿子,他爱装鬼脸,制造快乐的气氛;可莱谛是卖柴人的儿子,非常勤劳,他经常帮爸爸运柴、扛柴、批发柴,边干活边学习;代洛西是个不爱说话的“智者”,是安利柯班里的班长,学习成绩优异;耐利是一个胆小的穷小子,不过他很善良,人缘很好;泼来可西也是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学习改变了父亲酗酒恶习和懒惰个性……他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用爱感动家人,感动朋友。

《爱的\'教育》把我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在爱中受到教育。爱是什么?爱是没有明确答案的,但爱是无限的,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宽容,爱是责任,爱是给予,爱可以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关于老师教育有方的作文【六】

我最近迷上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爱的教育》。

这本书中所说的“爱”究竟是什么?这本书里的“爱”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带着问题我踏进了,《爱的教育》去寻找我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写出的,这本书都围绕着一个字——爱。讲述主人公安利柯和他的伙伴、同学、老师、家人发生的故事。有一件事情使我深有感触。安利柯和他的姐姐无意间得知他们爸爸妈妈近来没有钱了,我想他们应该会坐视不理,没想到他竟然把自己的衣服,文具,日用品,零花钱……能不要的都不要,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换成钱。想给爸爸妈妈减少一点负担,读到这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同样都有一颗爱父母的心,我就很少想到替父母去分担,去减轻他们的负担。我想到的只是问他们要钱,他们却给爸爸妈妈分担他们非常让我佩服。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美好的爱而已却不是这本书的全部,许多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的爱,使我受益匪浅,我爱不释手。

我明白了爱其实很简单,无论是父爱,母爱,友情,还是师生之情,爱国之情都伴随着我们。

爱的教育:爱像一丝阳光,照耀着我们成长,爱像一朵路旁的野花,只要你发现那朵花的魅力,爱就在你身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