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青年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相连作文)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青年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相连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6 17:22:10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青年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相连作文)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一】

9月1日20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在“百折不挠”这节课,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移动的.通信学校”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一年只有一只铅笔、没有纸张、没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树枝画电路图,在战士们背后背上写着单词的小木板、边走边学英语,最后秦华礼和通信班的伙伴们在草地中心毕业,从此一生奉献给通信事业。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着说。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的,往左一偏,我措手不及,“砰”的一声,连车带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来爸爸在后面偷偷地放开了手。我有一种被作弄的感觉,“哼!都怪你!”我气得一屁股座在地上,揉着摔疼的膝盖。爸爸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点困难都受不住,以后还干什么大事?想想红军们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多少艰难险阻,他们还不照样挺过来了?”听了爸爸的话,想想也是,跟长征比起来,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于是,我重新站起来,信心十足地骑上车,暗暗鼓励自己:不用怕,我一定行的!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我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个高兴劲儿,现在还记得呢!真多亏了红军长征事迹的鼓舞。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二】

五月一过,石榴花在一夜间开了。石榴树上,成群的石榴花你挨着我,我凑着你正在聊天呢。你看!多么美丽,那深红色的花朵如同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笑得那么灿烂,那样纯真。

慢慢的,慢慢的,石榴熟了。一个个石榴咧开嘴,笑了起来。红扑扑的小脸蛋上好像被太阳涂上了一层大红的胭脂,好像是蹩脚的化妆师化的妆,傻傻的,甜甜的。

摘下来,那红色的外皮,坚硬的`像钢铁,似乎在保护着什么宝贝。一刀切下,果不其然,一颗颗果肉像小小的红玛瑙宝石整齐地排列着。取下一颗“宝石”,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那又酸又甜的果汁如同天上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在夏天里,一边吃着石榴,一边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觉得这便是大自然最好的赠品。看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体会大自然的风情。

石榴让我体会夏日的快乐,石榴让我知道大自然的美,石榴让我体验大自然的风情,石榴让我看见美好的未来。

石榴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石榴一种鲜甜的水果,一个小小的石榴,却浓缩了整个夏天的精华。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三】

我国历经了多少风雨沧桑,历经了多少磨难。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火烧圆明园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今天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大地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之中慢慢发展壮大了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我国,当他们的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他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中国,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中国与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我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我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四】

??征精神代代传的第一课观后感的作文

9月1日晚上八点整,我和妈妈一起坐到电视机跟前,准时收看了继《焦点访谈》之后的节目为《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我们今天得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伟大的红军战士,他们强渡大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艰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伟人毛泽东同志的诗句,不就是红军长征生活的写照吗?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战士站起来。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撒下的汗水就有多远!巍巍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埋葬不了他们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掩藏不住他们坚定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那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此时,我感觉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历史再次向我们证明:长征精神将伴随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精神,争做红军后人。感恩长征

我感谢那些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就是永恒的长征精神。我们应该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五】

这是一个复兴的时代。一百七十余年的沧海桑田。

一个民族的梦想,是一个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奋斗铸成的中国梦。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是距离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很贴近的时刻。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然而,170年前的中华大地却是——衣不遮体,腹不裹食。饿殍满地,哀鸿遍野。复兴,伟大的议题;复兴,执着的梦想;复兴,崎岖的征途。复兴,……再难也要复兴,再苦也要复兴。从1840年一直到今天,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华夏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炎黄的鲜。

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任人宰割的黑暗时代,迎来了这光明美好的现代化国家,这是何等的幸福与荣耀。

无论建国60周年大阅兵,还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不能忘记的使历史,不辱使命朝气蓬勃的迎接明天。这是一个国家挺起脊梁的标志。从历史变迁中真实地触摸到了一个民族的幸福,把自己的努力和国家的`前进相融合。

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从伤痕一路走来的不容易,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中华这片地正如一汪碧水,不只大家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吗再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人心中。于是。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泱泱中华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繁荣,勇敢地走进历史的深处、凝聚共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对待发展。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汉唐盛世,就是我们的根基,5000年的文明就是我们的精神,黄河长江就是我们的液,13亿人民就是中国屹立在东方的的生命。

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六】

回看历史的旅程,中国这个不断成长的巨人始终怀揣着属于他的梦想。中国就好比一个“人”,而作为我们中国人就好像一个个构成这个巨人的细胞,组织一般,我们的“成长”也就是这个巨人就在成长。换言之,我们是构成中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发展就是中国的发展,我们的梦也就是中国的梦,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

将时光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的国家还只是一个婴儿,他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或许那时还不存在着什么梦想,那时的那个婴儿还不懂什么是梦想,对于他来说:生存就是一种梦。

时光的推移,婴儿进入年少时,进入了封建社会,那时的中国就像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很小很脆弱,抵抗不住许多“疾病”的入侵。社会稳定的时候这个孩子是健康的,烽火交战时这个孩子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总是有一些“病毒”在体内作怪。这个孩子总是因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引发一些小病,那时这个孩子总会有一个梦:“病”赶快好起来。找到病源,对症下药这个病就会好起来。

就这样这孩子长到了十二三岁,这时的他总以为自己长大了,有点小小的叛逆,开始把自己锁起来,变得不和外人交流,这可是青春期的“误区”啊!果不其然,这个孩子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问题,他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差,许多同龄的孩子看这个孩子木木的,不说话,好欺负的样子,于是就开始对他进行“攻击”,看到这个孩子“家”里的好玩的就抢来玩玩,看到这个孩子不理人,就硬要拿“棍子”把这个孩子的嘴巴翘开,那些孩子觉得单单欺负他还不够,总要使唤以下,利用一下这个孩子,于是从之前的欺负,到后面愈演愈烈,使唤、剥削……让这个孩子受尽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或许真的是这样——在逆境中才会成长。这个孩子开始不愿意被欺负、被剥削,他开始学习他之前所没有学的一些技能。他发现生活中没有好的工具是不可以的,于是他开始向其他孩子学习如何去制作自己的工具,他以为有了工具别人就不敢欺负他,可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的简单,欺负他的人并没有减少;接着他又去学习别人的文化,他以为自己的文化程度高了,知识多了那些一直看不起他的孩子就会发现他的长处;可是哪有那么容易改变现实呢。尽管这个孩子格外的努力,可是总会四处碰到阻碍它成长的礁石,这时的他渐渐发现,想要又好又快的成长,必须要有好的习惯,还要把之前留下的“病根子”从根本上解决。

很快这个孩子在长期以来的“治疗”下,健健康康的迎来了他的“成年礼”,这时的他不再是一个孩子了,他变得成熟了,变得懂得怎么去从自身去找到问题所在了。他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变得“开朗”了,他变得“健谈”,他整个人的面貌都有着大改变,能力也是大大的提高了,他开始可以独当一面了。

如今,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孩子了,他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对他来说,未来的一个个梦都会像之前的那些梦一样,一个个实现。在这个世界大舞台上,有着许许多多比中国这个年轻人学历更高,阅历更深的人等着他去学习,等着他去挑战。现在这个年轻人在科技方面手握着许多世界尖端的产品,在文化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汉字还有别具韵味的语言,在体育方面他擅长跳水,乒乓球,在艺术方面有着他自己的特点,在思想上有着先进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发扬光大。

我们正在实现着“全面小康”的梦,在这个年轻人的努力下,这个梦实现的是时间已经屈指可数了。然而这个年轻人还有好多的梦想还没有完成,或许目前对于他来说,最大的一个梦想不过是“实现共产主义”,可是这个梦不仅需要这个年轻人的努力,也需要我们这些组成这个人的细胞、组织去努力,从内而外的蜕变,像蝴蝶一样破茧而出,实现我们这个最大的梦。中国梦,我们的梦。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七】

刘爷爷身穿别满军功章的军装,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让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他。他给我们讲了他参加的抗日战争时的一次战役,日本鬼子见老百姓有啥就抢啥。新四军战士挺身而出,虽然子弹在他们身后飞来飞去,但是他们个个都表现非常勇敢,不仅打败了日本鬼子,还帮老百姓夺回了失物。到临睡前,刘爷爷脱下军帽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帽子顶上被子弹穿通一个孔,原来一颗子弹从他的头顶飞过了。我以前听说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但我今天要说这颗子弹真的长了眼睛的!有惊无险啊!

魏文英奶奶,其实她的年龄和我的马阿太一样大了呢!今年九十三岁高龄的她,精神奕奕,一打开话匣子,她滔滔不绝!她主要讲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她说当时朝鲜非常冷,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很多战士的脚趾被冻伤了,就要被截去脚趾,不然就会有截肢的危险,还会危及生命。他们医疗队一切为了伤员,他们为伤员挖防空洞,他们把自己的型都贴在帽子上记在心里,一旦手术室里有伤员需要输,有合适型的同志就自告奋勇马上跑到手术室,拉起衣袖就献。战友之间的情谊深啊!

听魏奶奶讲抗美援朝战争,刘爷爷补充说他曾经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抓到一个美军空军飞行员,当时美军的战斗机被我军击落,这个飞行员跳伞时降落伞被大树挂住了,他就被我军俘虏了。刘爷爷想审问这个俘虏,想知道敌军有多少装备,但是他不会说英语。所以刘爷爷强调说要让我们小朋友学好英语很重要。

我们还问了革命老前辈很多问题,我们特别想知道新四军面对武器装备更先进的日本鬼子打胜仗容易吗?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天气那么冷,美军那么厉害,我军是靠什么获胜的呢?爷爷奶奶们耐心地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回家的'路上,我还沉浸在刚才的故事中,耳边还回响着他们说的:小朋友们要记住: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是啊,上一辈人追寻的中国梦就是:让祖国强大,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他们的梦想实现了。今天他们把更大的梦想交给我们红领巾了,我们努力奋斗的时刻到了!我还要永远牢记叶团长的话:“新四军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新四军。”那么新四军连都不怕,我们在学习上在生活上碰到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我们一起用行动来改写这句话吧:红领巾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有红领巾。

祖国复兴代代相承作文【八】

我读过许多关于长征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打动着我。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金色的鱼钩》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位红军回忆他的老班长为了让他和另外两个病号顺利走出草原,而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文中的老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顺利的走出草原,不断的为他们增加营养。为了让他们补充更多的营养,老班长把用来缝衣服的针烧红了,做成了钓鱼的鱼钩。为了找到鱼饵,老班长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老班长的眼睛也渐渐的开始模糊了,但是他还是坚持给三个病号做鱼汤喝。有时老班长等了半夜也钓不到一条鱼。而每次煮的鱼汤老班长一口也不喝。就这样老班长和病号们一天天消瘦下去,而老班长却不断的鼓舞着病号们要走出草原。直到他在去世前还不肯喝下病号们为他煮的鱼汤……

老班长最终还是没能和病号们一起走出草原。但是他那为别人着想的精神还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