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400)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400)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26 05:58:12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400)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一】

《勇士》是一部动作性很强的影片,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仅只为动作而动作,除了紧张激烈、视觉冲击很强的战斗场面,影片还赋予了正确的思想内涵。曾几何时,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很多描写革命历史的作品,只有纯粹的故事而无前因后果和理想信念,更有恶意篡改历史的作品在误导、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各路神剧充斥了我们的文化宣传阵地、网络荧屏。《勇士》基本遵循了历史的本来,所以我们才能听到“我们中间谁不是与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有着深仇大恨”、“为了理想、信仰”、“同志”(虽然有些地方仍然以兄弟相称等等这样的台词。影片将战士们的坚定顽强与英勇献身,一步一步铺开、深化、强化,而观众的情感与情绪也在红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中一点一点被感染。

一开始,战士娄山关的让人一惊,因为之前影片毫无征兆,在树林里行军的红四团突遭川军埋伏,娄山关被子弹击中倒下,一句话都不曾留下。此时,观众心里一紧,但还没有引起情感上太大的波澜,只是自然地认为,打仗,牺牲是避免不了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战事的紧张,及至山娃子跑、王冬宇累,不禁就让人眼眶湿润了。在与敌人争分夺秒的赛跑中,有人倒在了路上,有人倒在终点前。最后,攻打铁索桥,几十位司号员,号角齐鸣,突击队员在两岸密集的火力中冒前进,直至胜利攻达对岸。在这一场向而生的战斗中,勇敢、悲壮、冲锋、无畏、牺牲……这个时候影片的情绪达到高潮,观众的情感也达到高潮。

我在这样的泪眼模糊中看完影片,听着胜利后的红军将士们山呼“红军万岁”,心思伴随红军战士的足迹,去往远处的雪山——长征途中,更艰难的跋涉正等着他们呢!

影片既有王开湘杨成武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史实(据说红四团也是红军中最能打仗的团,又有神炮手是俘虏川军士兵的虚构(真实的神炮手是红军战士;影片既有枪战中的视听冲击,又有细节上的管中窥豹(影片尾声,一只草鞋被木板上的一颗钉子挂住,周边尚有迹——这个镜头乃神来之笔。影片情感表达有催人亢奋的司号齐鸣,也有溪水润物般的隽永。譬如因为赶时间,红四团需要紧急开拔,他们不能继续等待与堵截敌军交战的廖大强等人。全团战士包括团长政委都依依不舍默然前行,回望后方,一片空寂的草地忽然闪出廖大强的身影。这时候全团将士并没有欢呼胜利般的跑回去拥抱廖大强,而是默默继续向着泸定桥方向前进,步伐更加坚定!不过,我也会这样想,如果这个地方处理成廖大强最终没能回来,草地静寂的空镜头是不是更能触动观众内心的柔软呢?当然,这样一来,廖大强这个人物就不能参加影片最后的夺桥重头戏了。

黄开湘团长,是红四团的魂,也是影片的眼。李东学的表演,让我想起老演员蓝马在《万水千山》里的表演。而李东学,更赋予人物一种略带忧郁的诗人气质,沉静而又充满性。指挥夺取泸定桥一战,他手臂一挥充满阳刚性一声吼:“前进”,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及语音声调极富感染力,将一个意志坚定、不屈不挠、英勇善战的青年军官立体呈现,那一刻,你真的就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是红四团的魂!顺带说一句,李东学有一个侧面镜头,像极长征时期的毛泽东,他的诗人气质与坚毅面庞,当可以去演绎领袖毛泽东。据说,李东学为了表现腿部受伤瘸腿痛楚的感觉,拍戏时在鞋子里放了一粒石头。演员如此敬业,黄开湘的成功乃水到渠成。

自然,影片中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聂远、于小伟、宋佳伦、徐洪浩、王梓程、郑好等众多演员,以他们的阳刚、坚毅,还原了八十年前的红军硬汉。看多了雷剧神剧,对于《勇士》这样的良心剧,惊喜之情难以言表。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二】

十一黄金档,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在众多大片中出重围,拿下了8亿票房成为十一黄金档的票房冠军。《湄公河行动》之所以获得成功,但是将主旋律和商业完美结合,陈宝国一人承担了主旋律的部分,而张涵予和彭于晏则是商业担当,那么根据历史题材改编,宁海强执导,罗礼贤担任动作指导,汇集了李东学、聂远、于小伟、宋佳伦、林妙可等演员的战争动作电影《勇士》,又能否像《湄公河行动》一样再创票房奇迹呢?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不知从何时开始主旋律电影被人们所排斥,这本身就是一个病态,好在还有宁海强这样的电影人坚持着努力着。《勇士》是继《百团大战》之后,宁海强导演的又一部燃爆了的战争动作电影。影片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史实为原型,讲述了红四团官兵一昼夜奔袭120公里,由黄团长率领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影片告别了以往脸谱化、说教式的主旋律电影, 旧貌换新颜变得更接地气。

《飞夺沪定桥》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讲真,这个历史题材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真的是耳濡目染,因为这就是我们小学课文,将其搬上大银幕,也是需要勇气的, 导演在发挥空间上有很大的难度,但导演宁海强与动作指导罗礼贤强强联手,将一部有节奏、有情节、故事性极强电影呈现在我们面前。影片的开篇便是红四团穿越竹林的戏份,导演利用竹林的特性融入跑酷,于小伟带领的“赶”小分队和如同猴子一般在竹林中飞跃,画面看起来还是很震撼的,而那可爱的只大熊猫,在竹林的枪林弹雨中呆萌的不要不要的,为影片增添了一点小清新。

罗礼贤的加盟让影片具有了商业性,而影片的娱乐效果方面也是令人十分满意的。敌军的俘虏和红军17岁少年的“打炮”梗还是挺搞笑的。影片在尽力达到娱乐效果的同时,影片对历史细节的重现也没得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红四团在没有任何军响支援的情况下,在没有鞋子只有草鞋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在一昼夜行军240里,影片将这个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完整呈现。为了不被敌军的扰乱影响到行军速度,红四团全体士兵在枪林弹雨中穿行,这是一种多么大无畏的精神阿,特别让人感动。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是含着泪花看完全片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一天跑完二百四里,为他们的勇气感动,为他们的精神感动,为自己能拥有如此美好的生活而感动,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党员而骄傲,这的确是一场令人难忘革命的洗礼。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温室里的80后、90后、00后,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没有枯燥没有说教,用历史的本来目面来打动人心,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主旋律电影,这也是宁海强继《百团大战》之后,再一次彰显了社会对主流价值观回归的呼唤。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三】

《鸡毛信》是一个红色影视剧,是说一个叫海娃的小男孩冒着危险,给八路军叔叔送鸡毛信。其中有几个片断让我很打动,心情语录。

海娃心里却想,好哇,让我引路,我就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把你们都毁灭了!这里的路海娃太熟习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小孩,你的缓缓地开路!”鬼子说道。海娃罗唆飞跑起来。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晓得,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处所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愉快,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海娃吃力地说着,话没说完,又昏从前了。

故事里的这些动作,这些声音显明地出现出海娃的一种坚定对抗x本部队、爱国的感情跟不怕艰苦、一往无前、永不屈从的精神,这些情绪与精神集中到了海娃身上。他是一个真正的、大胆的小好汉!

我看了《鸡毛信》这篇红色影剧后,我必定要向海娃学习,做一个不怕难题、酷爱生涯的人。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四】

《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是我最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江姐,是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一位女中豪杰。她在熊熊的烈火当中表现的是那样的坚强、勇敢。江姐的精神是那样的可佳,我对江姐的敬佩之情与怀念之情是永远也不会抹去的,虽然现在江姐牺牲了,但她会永远地活在我心中。江姐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定:她的丈夫在与敌人战斗的时候壮烈牺牲了,当江姐路过城门时,看到敌人把自己丈夫的头颅悬挂在城楼上时,心如刀绞,但她依然忍着悲痛,继续战斗。最后因叛徒出卖而被逮捕的.她在重庆的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的集中营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江姐宁不屈。最终在1949年11月14日这一天,江姐被特务秘密枪,当时,江姐仅仅只有29岁。

多少像江姐一样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更多有力的贡献。

这部电影令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所以,我爱看这部电影。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五】

看了《勇士》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勇士》,讲述的是红军在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奋勇敌,占领泸定桥的艰辛历程。而这支部队就是英勇的红四团。

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部队的主心骨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枪林弹雨的围剿,这些场面极其震撼人心。战士们不屈服、不抱怨。勇敢付出的精神,令人佩服。其次让我最感动的是小红军王东宇,他一心为了抗战胜利,刻苦学习打炮技能。在地势险阻,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定要夺取泸定桥。为了红军战士奉献自己。他背着炮手奔跑,最终体力不支而牺牲。看到这一幕,我眼眶湿润,心中的痛楚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战士们,抹着眼泪继续前进。前进,才能迎来希望,才能取得胜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无限的可能。这份坚韧就是真正的勇者。

最终我们胜利了。胜利的喜悦是那么的从容淡定。而胜利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辛不易,战士们不畏牺牲大智大勇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我要牢牢记住这个时刻,这震撼人心的时刻。晶莹的泪花一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同伴的唏嘘声不断的传来,我现在知道了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是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们用热泪与鲜换来的。是无私奉献的勇敢精神换来的。珍惜今天的幸福,感怀英烈的崇高精神,我们不会忘记,永远也不会忘记!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六】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董存瑞比我大5岁,没上念过几本书,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又一颗为祖国无悔献躯的赤字忠心,他虽然年仅19岁。但在我心中,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是我们所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彰显了中国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终生,若干年后,被世界遗忘;但董存瑞,年仅19岁,没念过书,没上过学,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红色革命影片观后感 800字作文【七】

曾有网站做过一个调查:假如能够穿越,你愿意回到哪个时代?春秋战国、秦皇汉武、魏晋……不少网友首选唐朝,令人郁闷。盛唐气象,八方来贺,绣花枕头一包草。唐太宗算是一代明君,却也认为:“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臣民没有独立人格,不过是“臣妾”而已;茅屋为秋风所破也就罢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去不得也,哥哥!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参加辛亥革命: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完败于列强,1894年竟然被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安知蕞尔微三岛,竟敢横行大九州”!内忧外患,国仇家恨,求变之切为3000年所未有;那拉氏乾纲独断,发动政变,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街头;天地同悲,万马齐喑;礼仪之邦,原是人间地狱!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影片《百年情书》,又在证明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实乃开天辟地空前之壮举。后人很难想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或生于富豪之家的华夏精英,放弃远大前程,为了一个渺茫或即便实现也无法消受的梦想,不停地以卵击石,抛洒热“灌溉于无穷”,唤醒国人,推翻了在中国施行了2000多年的帝制。

1911年4月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突然刺广州将军孚琦,当局加强了戒备,预备响应广州起义的新军的枪机亦被收缴。黑云压城,鹰犬密布,大有天罗地网之势。为准备这次起义,同盟会精英尽出,下了最大的决心,筹巨款八方奔走,运物资殚精竭虑,国内同志和支持革命的海外侨胞莫不张目以待。广州起义指挥总部剩余的100多名选锋(敢队为同盟会骨干力量,明知不可而为之,皆愿战。林文表示:“余辈求敌耳,革命党之,可以灌溉于无穷,事之成败无足深计。”专程从日本回国赴汤蹈火的林觉民坦言:“此举若败,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有“炸弹大王”美誉的喻培伦更是毛发贲张:“非干不可,我一人也干!”

黄兴遂按原计划,于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发难:当天下午5时30分,120余名锋由越华路小东营5号出发,直扑两广总督署,与十倍之敌激战至夜。可怜寡不敌众,孤军无援,55 位战,31 位被捕就义,共86人遇难。“未的同志,多已间道潜逃,四方亡命”。

报人潘达微收得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城南沙河马路旁的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毫无胜算、偏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的黄花岗起义影响巨大,“一时风声所播,全国震动”。孙中山沉痛地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岂止是吾党菁华,全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精英中的精英啊!

余东雄,生于南洋巨富之家,15 岁加入同盟会,是役拼在前,阵亡时年仅 17 岁,为最年轻的一位黄花岗烈士。林修明亦生于南洋锡矿富商之家,1907年任教于三堡学堂,叶剑英为其弟子。“剑英有云,修明实影响其人生之第一人也。”广州之役,林修明力战而,年仅25岁。若林觉民、喻培伦、林文、方声洞等皆为独当一面之将才,竟冲锋陷阵,玉石俱焚,令人痛惜。

“碧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心,乃大兴奋,怒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林觉民“定能感动同胞”的希望没有落空:听闻噩耗,湖北的革命党人“愤求速进”,当即着手准备再次发难。1911年10月10日,黄花岗起义过了不到半年,便爆发了埋葬清王朝的武昌起义。国人的'自由之路,每一小步都洒满了殉道者的鲜。

大陆、台湾、香港的语文课本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林觉民感人至深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也!”

“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这封给妻子及其所深爱的华夏民族的情书,开篇即令人不忍卒读。一位怀必之心的志士哪来的这般柔情蜜意?“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不顾汝也。”真的爱你,真的不想让你和儿女以及同胞们在黑暗、恐惧中生存、长大;“勇于就”者,“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辛亥革命不同于历史上的诸多农民起义,那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为了民主共和、为了陌生人的幸福而浴奋战,英雄辈出、势不可挡,是最值得华夏民族纪念和骄傲的年代:碧黄花荐轩辕,天若有情天亦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