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介绍自己学校作文五百字)

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介绍自己学校作文五百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9 23:43:22
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介绍自己学校作文五百字)

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一】

“校园景物大比拼”交流竞赛。

请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参加,并从各小组抽出“评委”。每个人都在班上交流自己认为学校最值得介绍的景物。由老师和评委对各位的交流进行评分。最后,依据每一位同学的得分,计算出小组的平均分,评出优胜小组。

最后,把自己的交流整理下来,在进行认真地修改,然后,给远方的手拉手好朋友写信,介绍你认为学校里最值得向他介绍的景物或建筑。

修改好以后,可以给远方的同学发email。如果还不能发电子短信,通过邮局,把信寄出去。让你远方的同学了解你所在的学校。并且,也通过对方的来信,了解对方的学校。

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二】

我们的学校是xx市第十三中学,位于xx科技城西大门——涪城区磨家镇。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气氛浓厚,是一个理想的读书的地方。

学校坐落在磨家镇黄连嘴的小山旁,草溪河从学校门口流过,青山绿水,环境宜人。这里是xx科技城的西大门,交通十分便利。成绵、绵广高速从这里通过,还有科技大道和飞云大道从这里出发通往xx城区。学校的对面是xx师范学院,有全国各地来的莘莘学子到这里,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气氛。

我们的学校新建于2006年,占地二十四亩。主要由教学楼、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楼构成,每栋各有五层。教学楼每层四间教室,是全校各个年级同学学习的场所。教室里窗明几净,安装了有线电视和小喇叭,教室前后都是现代化的黑板。每个教室大约有六十多个平方,可以坐上五六十个学生。教学楼的一二三层是小学的各个年级,四五楼是中学的各年级。在综合楼上有各类实验室、网络教室、图书室和多媒体教室。中小学的教师办公室、各个行政办公室等都在综合楼上。学生宿舍每层大约有24间,四五楼住的是小学各年级的学生,二三楼是初中各年级的学生,一楼是老师的集体寝室。每间寝室大约有二十多个平方,另有一个阳台是学生的洗漱间,每间寝室住宿十个学生。学校有大小两个操场,安装了许多健身器材。操场上有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和网球场,周围是乒乓球桌。课间课余同学们在这里进行锻炼和开展各项活动。宿舍楼后面是食堂,是同学们生活保障。

我们学校设计了校徽,图案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呈半圆形,上面是一个初升的太阳,下边是一棵禾苗呈两片幼叶。校徽有深刻的寓意,一是少年儿童在老师的哺育下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正茁壮成长;另一层意思就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培育下成长为一只雄鹰,正展翅高飞。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学校还有一首优美《...》歌曲作为校歌。

我们学校共有六十几位老师,他们教学丰富,教学水平高,深受同学们欢迎。全校有一千多名学生,主要来自磨家片区,还有部分来自附近的乡镇以及务工的子弟。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星期一到校星期五下午才能回家。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欢迎你到这里来求学!

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三】

在吉首市乾州,从人民路往南行,在大约距吉首城区7公里处的东南方向,有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它就是湘西人民引以为豪的省重点学校,我亲爱的母校--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它是孕育了无数人才的摇篮。

学校的建筑面积达160多亩,建于1836年,目前正在大规模地扩建中。

学校的大门是精心设计的现代化建筑,别具特色,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宽敞的平地,由别致小巧的白色、粉红色小瓷砖铺垫而成,它是同学们的一处活动场,左侧有一个小小报刊亭,供同学们随心所欲地选择课内外书籍。平地的正前方是一个小花坛,呈半圆形,精雕细琢的花坛围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另外,多座名人的雕像整齐地排列在花坛里,庄严肃穆,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学识渊博的教育家孔子等。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激励我们学习。

穿过平地向左拐是运动场的正门,这是一个多功能的椭圆形运动场,400米跑道环绕着宽阔的足球场,绿茵茵的草皮受学校的特殊管理,男同学们在球场上大显身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站在运动场的中央,按平面图方向,抬头向西望去,两幢楼房伫立在多级台阶以上,这里是学校的灵魂中心--教学大楼,左边的一幢共有5层,右边的共有8层,教室的分布按照年级化分,便于管理,教室高约3米,宽约6米,长为11米,明亮的玻璃窗,崭新的桌椅,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向东望去是高六层的逸夫科技大楼,这里有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以及高科技技术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大家都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任务。

科技楼的后面,是美名为桂花园的小园子,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在这儿体现地淋漓尽致,高大的树木,青青的绿草,再配上典雅的石桌石凳,好一幅优美的图画,幽静的环境吸引很多同学来此晨读等,在树丛茂密处是艺术人类的天地,钢琴、古筝、吉它……这儿应有尽有,美妙的乐声传遍整个桂花园。

学生宿舍紧挨着桂花园,一共有七栋,结构各有不同,女生宿舍的右边是通往食堂的小路,有我们自己的诗墙,很有文学气息;还有几块小草坪,由鹅卵石铺成的小道穿插在其中,罗盛教塑像挺立在正中央,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战士……

草坪的正前方是新修建而成的食堂,大楼共三层,头两层是学生食堂,

第三层则是供老师使用的,设施等还算完善。

当然,以上只介绍了学校的一部分,却足以体现学校的合理布置,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上会诞生更多的栋梁之才。

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四】

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进一步思考:自己观察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把这处景物或建筑介绍得细致、具体、特点突出?还要对“如何介绍”——包括按照什么顺序说,所要说的话语等进行精心准备。

为了使每一个同学都介绍的好,各学习小组可以先在组内开展一次“景物或者建筑的介绍活动”,然后,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个人作出修改。

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五】

春日下午,和一群爱好教育的小伙伴,集聚在星荟中心,观看一部纪录片《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

看到标题,我联想到学校的操场,科技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公园的游乐区域,还有各种剧院和展览。能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这座城市一定很有她的魅力。城市里头,一定有吸引人,并引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增长见识。这是我看纪录片前的猜想,带着这样的前置预设来观看纪录片,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但看完之后,我的认知却被打破了。

原来这是24位教育者以学习者的身份,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东京,用小组共学的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这部纪录片,就是记录这个过程。

01团队中没有张力是有问题的

早在这24位教育者出发前,他们在线上开启动会的时,顾远老师就已经抛出了一些词,例如张力,迭代,升级等。这为后面的东京之旅埋下了伏笔。

什么是张力?

张力,物理学名词,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也表示矛盾或不相容。

有一个小队,在学习之旅中,团队成员之间配合很好,大家相互理解和体谅,没有发生矛盾。周贤老师发现没有张力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原因在于没有张力,意味着大家都处于舒适圈,没有去挑战自我。没有找到关注点。人性的本能倾向于回避冲突。在一个比较互补的团队里面,成员之间相互体谅而迁就他人,表面呈现一片和谐状态,都意味着大家习惯待在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空间里面,因为害怕冲突和矛盾,害怕关系的破裂而不愿意去挑战彼此。

但实际上,张力是一件好事。因为张力,意味着大家对于处理某件事情有不一致的想法和意见。或者是他人的观点影响其他人的利益,或者和他人的任务产生矛盾。有张力,意味着暴露出问题。暴露问题的本身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意味着可能会伤害到另一方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利益双方之间需要找到彼此能够妥协的平衡点,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联想到教育,没有张力的教育譬如冰山之下的隐患,其结果不亚于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而导致沉没这般剧烈。20岁的中国学霸张一得从小活在父亲的期待下。父亲在离婚后,为了能够给张一得提供更好的教育,从而卖掉广州市中心的房子,而搬到郊区,放弃高薪,含辛茹苦,费心尽力养育孩子。张一得也非常有出息,一路私校上来成绩都名列前茅,最后前往美国名校深造。然而,这个聚光灯下的孩子,最后选择了自。究其与原因,不排除是因为他一直以来,活在父亲的期待里,因而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害怕张力,害怕矛盾,害怕亲人的失望,害怕暴露问题,而默默自我承担。一根弦绷得太紧就容易扯断。最后结束年轻的生命。

暴露张力,意味着暴露问题,看到问题,才能够有机会去解决问题。因而,将张力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时机,这是个体和团体彼此的共同进化和成全。

02好奇心打开无限可能

当成人有了儿童般的好奇心之后,学习就打开了无限可能。

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特别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支队伍,他们在东京的街头闲逛,突然间看到有一扇门特别低。他们感到特别好奇,为什么这扇门那么低呢?队伍中的其中一员就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回到驻地后,队员上网专门查资料,发现原来是因为在日本的秀吉时代,收税是按照门的大小来收的,所以家家户户的门都做得很小,以此来降低税收。

你看,当成人有了儿童般的好奇心之后,知识就来了。而且这样的知识,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会忘记。相比于出现在课本当中的一句话,或者一幅图被动接受而言,好奇心驱使之下的发问,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更有易于学习的发生。

体验式教学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启发人的思维。学习的本身,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学习的.内容,也不应该局限于书本。毕竟,班级制的学习方式,有点像工厂里的流水线,完成一个组装,于是传送到下一个步骤。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就是这样的一条流水线。有些人进不了高中,就可能直接进入技校。学习的目的,最后成为国家的劳动生产力。

然而,当下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很多不确定的状态。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以外,也需要训练技能,并且将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最终变成可以应用的能力。而雇主也会更加看重候选人的领导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这些,不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就能够获得的。培养未来可以应用的能力,需要当下的孩子,保持好奇心,去进行体验和探索,在过程的经历中,收获认知,技能,体会,从而迁移和应用。

好奇心打开无限可能,孩子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还在家庭,社会和世界。

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即教材。

03学习的过程要被看见

《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的纪录片中,淼淼所在的那支队伍,从一开始到东京那天晚上去住宿周边踩点,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淼淼想要去看墓地,楠楠想要了解周边环境设施。一个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一个注重事物的实用性。团队在东京的第一个晚上,就开始了意见不合,张力就此产生。

小组复盘的时候,其他组都很顺利。唯独他们这一组,感觉学习体验都进行不下去了。这也为后来他们的第一天东京之旅,埋下了不愉快的伏笔。果然,小队们因为意见不一致,原来的站会应该是简单复盘和执行下一步计划的,最后变成了矛盾加剧的发泄大会,并因此耗费了游览时间,同时也消耗团队成员精力、体力以及升级负面情绪。

在当天晚上的复盘中,他们将张力暴露出来,在导师们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进行坦诚沟通,并达成了下一步的共识。在第二天出发前,他们共同约定规则,并积极践行。第二天的行程游览起来,相对而言,就更加流畅了。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是淼淼想去看女仆咖啡馆,遭到了团队成员的反对,大家觉得这多少有点色情,少儿不宜。小组讨论到最后,达成共识,他们先游览整个地区,了解下大体情况之后,再来决定要去哪家。等各自分头行动,他们再聚集在一起,进一步讨论要去参观考察地点。淼淼还是坚持他想要去女仆咖啡馆,并得到了几名团队成员的支持,而另一组选择去了其他地方。

结果,那组去了女仆咖啡馆的成员们,完全打破了对于女仆咖啡馆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女仆咖啡馆就是一项新兴的行业,是一种次文化。其餐点内容类似咖啡店。服务人员穿着却源自于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女仆服务而已。经历打破认知。

对于选择是否去女仆咖啡馆这件事情的本身,其实折射的是,团队成员的需求被看见。这是释然张力的一剂良药。人和人之间的冲突,来源于意见不合,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因而导致了矛盾冲突。而这次的学习之旅,从有矛盾,到矛盾升级,到最后沟通设定规则,看见需求,满足需求,无不在传递着学习的过程要被看见这一真谛。当然,还有不要轻易对一件未知的事情下定义。

04写在最后

《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是一段看不见的学习之旅。他们没有课本,教案和教材,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然而,他们的学习却在真实的发生。这段旅程,就是课本,东京的街头就是课堂。他们在游历的过程中,与当地人聊天,了解日本人如何看待美,原来美就在每个人的心里,要用心感受;他们了解匠心,原来匠心就在于几十年如一日,忠于自己所爱,并发挥极致;他们遇到冲突和张力,通过复盘讨论看见,而化解矛盾;他们担心完成不了任务,后来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顾远老师说:教育者未必就是好的学习者。如果我们想要把自己认为的好的教育、好的学习方式带给更多的学习者,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自己首先就得体验过这种学习方式。

一个有生命的组织,自己会生长。土壤环境到了,自然就会生长。学习也一样。学习就在路上。

把学校介绍给别人的作文【六】

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是一处多么令人向往的环境,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地方。现在,对我而言,晋城四中就是我生活的第二个家,我成长的又一个地方。

晋城四中是一所充满生命力的学校,它位于喧哗热闹的新市西街。走进校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就是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它代表着热、团结,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在升旗台的西面,有一条幽静的小路,我们称它为“慎思路”,小路的两侧整齐的摆放着一些石凳,顶部搭起了凉棚,上面爬满了藤蔓,一到夏天,这里绿蔓成荫,是我们歇息的好地方,同学们如果累了,坐着干净的板凳,看着养眼的植物,闻着新鲜的空气,可真是惬意极了!再往西走一点,就是我们的操场了,别看面积不大,这里可是同学们运动的乐园,有篮球场、跑道和一丛丛绿色的小花坛,好看极了。在这里,我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在比赛前,同学们汗泪交融的训练,在比赛中,同学们拼命的赛跑,那种勇争第一的精神让我们毕生难忘。

在升旗台的北面有一座巍然耸立的教学大楼,那就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抬头仰望便可以看到挂在楼顶的那十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勤奋,努力,好学。”它曾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好好学习。走进教学楼,就会有朗朗的读书声环绕在你的耳边,在这所学校里,我将要经历人生的第一场考试,实现我的理想———上一所重点高中,我要在这里起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里,就是我的学校,我的家,同学们,你们喜欢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