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续写作文500字(伯牙鼓琴翻译成现代文500字)

伯牙鼓琴续写作文500字(伯牙鼓琴翻译成现代文5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31 15:22:53
伯牙鼓琴续写作文500字(伯牙鼓琴翻译成现代文500字)

伯牙鼓琴续写作文500字【一】

因为一个约定,琴声袅袅绕梁,却只能在回忆中去思量;因为一个约定,千里马遇伯乐,该是怎样的欣喜?一篇文章,让心灵与神圣碰撞,友谊就是这样,需要我们去追逐,它便会永久归属……

——题记

回眸祖国历史上留下的5000串神圣脚印,追忆那英杰辈出的春秋时期,我们不难会想起那两个闪耀的名字——俞伯牙,钟子期;不免会将那段友谊铭刻于心——真情万岁!

美景·朝阳。江南的风光,一如画卷上给人的感觉,清凉。淡蓝的天空,有些许空旷,忽而飞鸿降落,绿色的荫蔽刹那被点亮。清晨,伯牙伫立在江边抚琴,春秋时期鼎盛一时的绝妙琴技,引来了众人的围观、赞叹。乐声清脆,却不免听出忧伤些许——俞伯牙的琴技虽脱俗,可在这世上却无人心领神会。即兴也好,感伤也罢,一曲毕,迎来的依旧是一片唏嘘——只有笑笑罢了,只能笑笑罢了,千里马纵然用有驰骋万里的粗犷,又有谁真正了解没有伯乐来鞭策的殇?

江南·水傍。“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是谁轻声的呢喃,送来了伯牙触弦的忧伤,一叶扁舟游江上,舟中瑶琴声声倾诉衷肠。夕下的黄昏,还有那点点晕红,如此纤弱。水乡的瑶台,琴声依旧是辽远、悠长。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曲毕,那份欣喜,却无人欢心同自己,问世间,伯牙再无知音可寻?嘴角划过一抹浅笑,我知道,那是一丝忧伤……忽而,却闻赞叹于江南岸上——“妙哉,妙哉!”钟子期的身影映于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散落一地花语。二人一江一案对望,伯牙终于找到灵魂指引的希望,赶忙将子期遥于舟上。伯牙琴技无保留释放,钟子期大赞妙语连珠共饮酒,这夜,窗外是夜静人眠,舟内二人却是与音乐世界,一醉方休……琴声美景伊人,伊人不及子期,子期送我箴言一句,我为子期长歌一曲……

知音、挚友的出现并不长久,钟子期随后便要走……二人约定明年春花烂漫时,必将在复还。冬去春来,天空中划过一道燕影,背上琴弦,带着美景满眼,伯牙如约而至,却不料那更胜一筹的琴技,却送来了故友辞世的文书一纸。伯牙悲痛欲绝,走到子期的墓前,春日里,花朵却在凋零,伯牙明了,连花,都在给予朋友一方宁静。伯牙坐在子期的墓前,抚琴一曲,那琴音,撼动了天地。那声声婉转、丝丝牵引——知音哪,我何时才能在茫茫人海找到你的心?

余音袅袅绕梁,却闻弦声欲坠——伯牙在挚友的眼前,将今生所爱抛却。只为纪念,那一夜的知音难觅;只为缅怀,我的伯乐,我会等待你的赴会……荣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落;去意无留,望碧空云卷云舒——亲爱的朋友,为你抚琴一曲,为你赋诗一首,愿我们的友谊,从此长久。

伯牙鼓琴续写作文500字【二】

1、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伯牙绝弦》。(板书课题)这是一篇古文,就是文言文。

2、指名读课题。(题目中“绝”和“弦”放在一起比较难读,而且“弦”的字音本来就比较难。

3、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也是一片古文,你印象中的古文是怎样的?

伯牙鼓琴续写作文500字【三】

没过多久,伯牙生了重病,命不久矣,他将自己所珍藏的`琴送给了锺子期。锺子期还不知道伯牙将,问他为何把琴赠与自己。伯牙道:“这琴,名曰‘锺期’,它,是你的啊。”锺子期感到很奇怪,但他也没有多问,把琴收下了。伯牙把自己家中的物品全卖了,置办好后事,安然等待亡。

两天后,伯牙在家中去,桌上还有一封留给锺子期的信。当别人把信交给锺子期时,他简直不敢相信,他抓着来人的肩膀,吼道:“这不是真的!不要骗我,告诉我,这不是真的!”那人没说话,把信递给锺子期,锺子期松开了手,颤颤巍巍地拿着信,信上写道:“子期,你见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了,很抱歉没能亲口和你说再见。你去学琴吧,我当然知道你没有银子,不过没关系,我都准备好了,银票就在信后面,足够了。去学琴吧。愿我们来世再见时,还能再做知音。伯牙。”泪水模糊了锺子期的双眼,他踉踉跄跄、失魂落魄地跑到街上,他来到常与伯牙相聚的地方,坐在常坐的青石上,心里只有茫然,只有不知所措。

五年后,这里来了一位琴师,背上背着一把叫作“锺期”的琴,手里捏着一支叫作“伯牙”的笛子。这位琴师来到伯牙坟前,先吹了一曲,婉转悠扬,吹罢,在旁边挖了一个小坑,把笛子埋进去,口中喃喃道:“伯牙,这是用你的那些银子买的,现在还给你了。”然后,取下背后的琴,弹了一曲又一曲,弹着弹着,眼泪缓缓而下。一天,两天,三天……十天十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他的手指早已被琴弦划破,汩汩流,惨不忍睹。琴弦也早已被鲜浸透,音都不纯了。

终于有一天,琴声戛然而止,他倒在了坟前,再也没有起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