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散文作文(端午优美散文400字)

关于端午的散文作文(端午优美散文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9 10:10:00
关于端午的散文作文(端午优美散文400字)

关于端午的散文作文【一】

看到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就想到了他的《胡同文化》。在那细细长长的胡同里,最让人回味悠长的是那一声意蕴高远的“嘿”。这一“嘿”,“嘿”出了作者对北京胡同的绵长情思,“嘿”出了汪老先生闲散自由的行文风格,也“嘿”出了他对生活真味的独特感受。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是汪曾祺散文的主要风格。

《端午的鸭蛋》就是这样一篇既具有生活神韵又凝结着浓烈民俗乡情的散文。

先生以“家乡的端午”开篇,直接切题,直抒胸臆,用“很多风俗”引出下文。于是,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端午风俗就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等。这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风俗,在先生看来,都成了他最珍贵的回忆。因此,行文流水,如话家常,如数家珍,于自然、平淡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真爱和对故乡的怀想。

然而,让先生颇感自豪的还是家乡“著名”的“鸭蛋”。在这满篇洋溢着深深浅浅的故乡情绪里,“著名的鸭种”、“善于腌鸭蛋”的高邮人、大都市店铺里的鸭蛋、别处没有的双黄鸭蛋、质细而油多的高邮咸蛋,甚至用鸭蛋做成的“朱砂豆腐”都成为他不厌其烦并引以为自豪的表述对象。以至于对对方的“肃然起敬”和“称道”也不屑一顾,竟然会生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这样的感慨。

其实,先生的不屑并不在于此。看,一个“不过”,笔锋一宕,那藏在心底的自豪和喜悦就悄然溢出。用“惊奇不已”和“确实是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等等语言跃然纸上。甚至于引用了袁枚的文字还不甘罢休,还要罗列种种吃法,并用北京的咸鸭蛋和故乡的咸鸭蛋比对。“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八个字符,一个叹号,直白而朴素的话语,幽默而爽朗的声音把先生对故乡的厚爱铺满了整篇文章。好像先生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虽是高邮人,但北京也是他多年居住的地方似的,全然不顾及北京人的感受。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个拖着长音的“吱”字,绘形、绘色、绘神,把先生孩童时吃鸭蛋的情态出神入化般地描绘出来。既是一幅民族风俗画,也是一曲生活的赞歌。我们从这里窥探出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追忆,解读到先生对民俗文化的尊崇和敬畏,这种种情感,都源于先生在生活中对“和谐”与“健康人性”的追求的过程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怅然而叹:先生对鸭蛋的感情可谓真也,足也,甚也。这岂止是对鸭蛋的情有独钟?这是对生活真味的悠然品读,是对家乡情怀的慨然诠释。

关于端午的散文作文【二】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就像一座大花园里的花朵一样数不胜数。不同的花朵在不同的季节里盛开,她们争奇斗艳,才使得花园姹紫嫣红;不同的节日在不同的日子里到来,它们丰富多彩,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而我,却钟爱在五六月间盛开的栀子花般的端午节。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端午别具一格“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芬芳沁人的,是那粽子送来的缕缕清香。在端午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晚餐,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就是粽子。粽子的形状各有不同,有三角的,方形的,筒状的......但不论是什么形状,只要你解开包扎绳,打开粽叶,那种浓郁却又淡雅的清香便扑鼻而来,在你面前弥散开来,令人垂涎三尺!在趁着口水还没有滴下来前,轻轻地咬上一口,顿时,黏黏的糯米与蜜枣的甜蜜便充满了整个口腔,存留在唇齿之间,回味无穷。这便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幸福愉悦的,是与家人团聚的甜蜜。每年端午,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回奶奶家,一起吃饭,一起说笑。爷爷奶奶总会亲切地问我的学习情况与爸爸妈妈工作是否顺利;我们也总会关心地询问他们二老的身体状况。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每当看到爷爷奶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种感动仿佛几滴蜂蜜滑入了我的心里,很甘甜,很幸福。这便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屈原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与文章的韵味悠长。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因“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投汨罗江自,汨罗江从此祭奠着这位高风亮节的诗人,每到端午,后人便前来瞻仰,寄托哀思。而他的《离》也流传千古,供后人学习。

爱写诗的爸爸在端午为此还写了一首诗:

翻到了/历史最黑暗的一页/因为悲哀/太阳曾在汨罗江上/陨落/希望兜不住/它下沉的翅膀

翻过了/历史最黑暗的一天/因为破晓/东方到处呈现曙色/时间掩埋不了/他魅力四射璀璨的/文学瑰宝--《离》

在各种花朵中,我最爱栀子花,因为她平凡朴实;在所有节日中,我独爱端午节,因为它意义深刻;在端午的味道中,我惟爱屈原,因为他那人格的.芬芳!

哦,端午的味道……

关于端午的散文作文【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那个端午节。爸爸一大早就把艾叶葛蒲挂在家门的两边,妈妈从农贸市场买来了新鲜的粽叶。妈妈用粽叶把头一天就泡好了的糯米还有大枣和花生包了起来,然后用细绳子系牢,我刚要想用剪刀帮妈妈把绳子剪断妈妈阻止了我接着包下一个,要包5个才剪断绳子。爸爸说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两个小时才能吃。

终于到了吃饭时间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粽子在碗里,解开粽叶后,一个白白胖胖散发着清香的肚里有大枣、花生的胖粽子就呈现在我的眼前,蘸一点儿白糖放到嘴里,感觉是甜甜的、软软的、粘粘的还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好吃极了。接着我们又吃了煮大蒜、发芽豆和咸鸭蛋等传统食品,爸爸边吃边给我讲端午节的来历。

在我国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叫屈原他生于公元前339年,他是诗人,而且还是政治家,很有才华。他主张抗秦,于是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还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农历5月5日投泊罗江而。据考证屈原一生有25篇作品留世,最著名的有“离”、“天问”、“九歌”等。后来,鲁迅先生称赞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据说屈原后,楚国的百姓十分伤心,纷纷来到泊罗江边凭吊屈原。人们希望鱼虾不要去吃屈原,便向河里投用芦苇叶包成的粽子,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为了纪念历史上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就把他跳河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才有了后来赛龙舟、吃五个连着的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啊,难忘的端午节,你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我吃着传统节日美食的同时也让我了解了我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政治家、爱国诗人,我要向屈原一样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努力学习报孝国家,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