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习作本(有习作要求的习作本)

写作文的习作本(有习作要求的习作本)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7 02:00:23
写作文的习作本(有习作要求的习作本)

写作文的习作本【一】

??作的续写

习作——继续写故事:星期天,小红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登上去姥姥家的公共汽车,可是车刚刚开走了一会儿,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星期天,小红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登上去姥姥家的.公共汽车,可是车刚刚开走了一会儿,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有个女子站在桥上,准备跳桥丧生,她犹豫了一下就跳了下去,一声巨响之后,女子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周围有许多,小红看见这个情况,立刻下车并拿出手机拨打120报警,说:“江海路上有一名女子跳桥了,请救护车快来。”这时正好路上没有其他车经过,小红于是把女子拖到路旁边,过一会儿,救护车来了,医生下了车,把女子抬到救护车上,送去医院抢救。

小红见救护车走了,自己也上了公共汽车,车开了。

过了一会儿,小红高兴地说:“姥姥家到了!”然后小红下了车,走到姥姥家门前,拍了拍门,然后姥姥开了门说:“我的小孙女,你怎么这么久才来?”小红说:“我看见一名女子跳桥,然后我就拨了120报警,直到救护车把女子送到医院我才走,所以我才晚来了。”姥姥说:“我的孙女你真是长大了啊!你好种见救人的行为值得表扬。”

写作文的习作本【二】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课由必修变选修”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一时间,诸如“不重视母语教育”之类的质疑声四起。

这几年,类似热议并不鲜见,个中缘由也不难理解。语文教育,承载的不仅是听说读写这类基本技能,更是对本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语文变选修”所引发的争议,更多源自公众对母语水平下降的担忧,特别是在全球化日趋紧密,西方文明强势影响的背景下,语文的“弱势地位”难免会引发出于文化自觉的本能对抗。

尽管如此,人大所做的改革也并无不妥之处。我们通常理解的\'语文教育,更多应该是指中小学的教育,高等教育理应承担更深入和专业的学术训练。正如人大所回应的那样,大学语文不应简单地变成“高四语文”,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

事实上,很多大学开设语文课,在于学生语文能力存在短板。有媒体报道,湖北一高校的现代汉语课,讲解内容竟是拼音字母、声调符号之类,写“点”“撇”“捺”,这虽属极端个案,但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时常提笔忘字?是不是写篇小文却发现不知从何说起?当下国民整体语文能力下降,应为不争的事实,造成这样的原因,显然不应是大学,而是中小学教育和互联网文化的兴起。

前者不难理解,受制于教学大纲和高考指挥棒的约束,中小学语文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应试功能,有了“标准答案”的语文教育,难免会丧失其丰富的教育意义。然而出于录取的公平起见,这种沿袭多年的教学方式,也有其可取之处。事实上,语言文字一旦被套上考试的框框,其灵活性和创造力都会受到影响,古代的八股取士,如今的ABCD,莫不如是。

相比而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产生的影响虽不直接,但更深远。当下,习惯了电脑输入法的键盘族、拇指族,除了签名之外,哪里会用到笔;电影、动漫等娱乐文化的兴旺,压缩了太多阅读的时间;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让文字越来越短,静心读篇散文已成奢侈。而母语能力下降的现象,并非中国大陆独有,香港、台湾等汉语圈莫不如是。

从这点其实也不难发现,语文教育的问题,并不在语文自身,而在于如何能够从各种束缚和影响中松绑,这恐怕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