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厚的作文本(又厚又好的作文本)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又厚又好的作文本)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9 18:48:37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又厚又好的作文本)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一】

温岭市温峤镇茅洋村村民刘某一家疑似浴室燃气热水器一氧化碳中毒,6人不幸于当日凌晨身亡。

犹如晴天霹雳,笔者惊愕之余,于昨晚致电当地警方,获悉一家人因确定为煤气中毒,疑似可排除。

这又是一起忽视生活细节安全,酿成的莫大悲剧。冬季煤气中毒事件高发,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在这里,普及这一知识对逝者来说已无意义,然而生者是否都能铭记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以规避危险于万一,值得存疑。

笼统地谈论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对于现实中的防范仍然鞭长莫及。“祸患积于忽微”,要紧的是补齐安全工作的“最后一厘米”,就是每个人都要居安思危,把安全措施落细落小落实,以避免意外的发生。首先,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任何时候不松懈;其次,健全安全设施为前提,“问题”器什不能用;另外,掌握安全知识是根本,知识技能可救人。

平心而论,对安全工作,各级政府不可谓不重视,媒体宣传不可谓不频密,但在城乡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带,那些看不到文件、报道,听不到宣教声音的,大有人在。而他们往往是最容易受到安全事故威胁的群体。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最后都离不开每个人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把安全措施外化于行。安全工作的“最后一厘米”,也就是不留角,不漏一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安全教训,再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了。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二】

冬季,恰是煤气中毒事件的高发期。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原因常见有以下几个:

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城镇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使用燃气热水器,装在浴室内,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造成中毒。

专业人员透露,冬季使用燃气务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切勿在地下室、半地下室等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使用燃气。

一旦煤气中毒情况发生,首先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当然,一定不能忘记的是,要第一时间呼叫120急救服务。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三】

本然,即事物的本来样子、内在规律。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原本就比较复杂的活动,要穷究其“本然”,当然不是很容易,加之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深化,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能够穷究语文教学的“本然”,这也很正常。问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到底做过多少穷究“本然”的工作?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多少人在关注和思考着语文教学的“本然”?考察一下,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我们有那么多语文教育理论工作者,有那么多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组织和阵地,更有各种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成果不断问世,但这些研究要么只关注教材、教法等操作层面的很具体的话题,要么只热衷于一些与教学实践离得很远的让人一时很难琢磨的非常抽象的命题,而对于“语文教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问题则无暇或不屑涉及,讨论很少。包括《语文教学大纲》这样的专门用来对语文教学进行解释和规定的最权威的文件,虽经一次次修订,但直到新课改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前,还很少能从上面直接找到对于语文教学“本然”的说明文字。

至于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这些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只要深入他们中间都会知道,那教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以及学生永远也考不完的试等各种事务早已使他们穷于应付、疲惫不堪,除极少数人外,大都满足于靠师承下来的知觉感知过日子,很少有人还对包括语文教学的“本然”在内的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发生兴趣。不少语文教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语文,但到退休那一天,若问他“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学要干什么”,他都回答不出来。这倒不是因为这些问题被理论家搅得过于复杂而让人不好回答,而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就连那本教学大纲,也往往并不被老师们看重。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虽然报刊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个别表述争论不休,但不少课改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还没见过这本“课标”。有些学校虽给老师们发了,但也被束之高阁。“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未穷“本然”,甚至不问“本然”,那么怎么能指望它科学、高效而“左右逢源”呢?

所以,改革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是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要寻求和思考语文教学的“本然”。

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什么?正如事物的发展都使它逐渐远离其原点因而要追寻其最初的、本来的样子就越来越困难一样,数千年的语文教育实践,近百年的语文独立设科,使得要穷究语文教学的“本然”确实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所以在语文教学理论界才有那么多争论,比如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但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路,也许会找到一种相对便捷的途径。探寻事物的本质,寻找事物的本原,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分析论证,一种是追根溯源。前者因为采用的是就事论事、理论推导的办法,似乎更“科学”,所以一向备受欢迎。但这种看似严密的方法却往往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论证过程的不同,因而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结果是不仅原来讨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发出各种无谓的争论。后者则正好相反,虽质朴一些,但却要简单可靠一些,正如寻找一条河流的源头,只要沿着这条河逆流而行便是;如果能站高、站远一点,采取遥感、遥测的方法,则更方便。寻找语文教学的“本然”,无疑应该采用后一种方法。只要能够弄清楚当初人们设立语文课程的意图或者人们让孩子学习语文的动机便可。这个动机和意图,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

这样说来,关于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是一个不需怎么探寻便可获得大致结论的问题。那些诸如“语文姓什么”之类的问题专家们可以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但对于学校里面最初为什么要设立语文课程,或者人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习语文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在认识上没有多大分歧,因为连农村不识字的妇女都很清楚她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说话从而通情明理成为有文化的人吗?可以说,这个教学生“读书识字、说话作文”,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还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一句话,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遗憾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长期以来却被我们日渐丰富的教学理论给淹没了,也被广大的语文教师给淡忘了。我们会说语文课要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不会说要教学生读书识字、说话作文;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叫学生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将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都不知道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讲给学生,可以将一篇通俗浅显的课文分析得让谁都不明白,就是不让学生去读书、去写字、去作文、去说话(这些事通常都是被安排在课外)。最终,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本然”,失去了自我。

返璞归真。语文教学必须找到“本然”,回归原点,按照语文教学应有的样子教学生学习语文。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多年的讨论、实践和探索,借助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语文教育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已经有了明确告诉人们语文教学是怎么回事的文字。现摘两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语言明快,意思清楚,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然”。用这些话去衡量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发现我们离开语文教学的“本然”有多远了!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文,必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然要以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而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也只能是在大量的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才能养成,单靠教给学生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单靠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单靠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书面练习题,是决不会获得这些语文能力的。但多年来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却恰恰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的老师,太看重“知识”、太喜欢或习惯于“讲课”了。笔者近两年曾几次在中学语文教师和刚参加完教育实习的高师中文专业学生中做过调查,当问及“你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时,有很多人的回答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一定要将教材上的“语文知识”给学生“讲扎实”;问及“你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好,还是讲得少好”,回收的问卷中60%以上的选择是“讲得多好”,在紧接着的关于一节课教师讲授用多少时间的选项中,80%的被调查者在“25~35分钟”后画了勾。到中学听课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本来教材上一个定义外加两个例句的几行文字,老师一讲解动辄就是半节课、一节课的时间。至于讲课文,那更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了。只要是课文,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不管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也不管是还是散文,教师都是非讲不可的。即便是并不需要教师做多少事情的“自读课文”以及一个单元结束留给学生“随便读读”的一篇诗文,教师们也是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一如既往地力求“讲深、讲透”。很多课文,教材编者明确要求“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深感受和理解”,但这种“反复朗读”和“感受”只能是在课外,课堂上依然是教师的分析讲解。结果,这种教师“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早已成为语文课文教学的基本事实。如此全然不顾“语文教育的特点”,背离语文教学的“本然”,难怪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高耗低效!

所以,寻求语文教学的“本然”,当前最需要做的,还是要引领语文教师真正进入新课程,认真学习和努力执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牢记和领悟“课标”中的这类关键性的话语并且“化为践履”,付诸实施,不再热衷于给学生讲授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不再留恋于做课文的分析员、讲解员和翻译员,不再将自己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干“第三者插足”的事情,而是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读书识字、说话作文”的语文实践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放手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学生与文本和教科书编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那么,语文教学就可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取得应有的效果。

吕叔湘先生1963年4月在《文字改革》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不得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里所说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叶老所说的“本然”。要使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实际执行者的广大语文教师,不管在面对什么具体问题的时候,也都不忘“根本问题”,不断思考和追寻着语文教学的“本然”,牢牢把握住那“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生读书识字,教学生阅读作文”②,那么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行事,从而走出困境,走向科学和高效。

注释:

①陈日亮《得法养习,历练通文》,《课程·教材·教法》1996.1。

②史绍典《语文永远是语文》,《中学语文教学》2000.11。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四】

太久没有如此畅酣淋漓的哭一回了,看似再老套不过的故事,亦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貌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却轻易的触到人心内的某一处柔软,泪不受控制的滑下。

在陈孝正和郑微的这段爱情故事里,两人的结局我一早就料到,早在陈孝正把她的手握在掌心,心里却一次次问自己:“你可以让这双手永远如今日娇嫩吗?”陈孝正的出身是他不自信的缘由,而他的野心、贪念是失掉郑微的理由。寡母独自养儿的生活处境确实不易,希望出人头地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只是他不应该对郑微有所隐瞒。他的出国不同与林静,林静是对父母婚姻的突变一时无法面对而做的无奈之举,而陈孝正他一直不在大学谈恋爱就说明出国是早有打算,在某种程度上我更接受林静的不告而别。

他的一次次约会迟到是内心矛盾、纠结的写照;而当郑微切伤了手指,他的小心冀冀、六神无主亦再次把心内的不安全、不自信带到了我们面前,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他如何珍惜、在意郑微这双娇嫩的手,暗示了他对这段感情最后的选择。对于陈孝正我最初是理解、心疼的、甚至同情他,同情他必须接受母亲加注在他身上的压力,他似乎无从选择。只是当他向郑微说出让她等他三年的那句话时,我对这个男人爱情观无法苟同,他的野心已不只是单纯因为出身,迫于现实环境的缘故,他妈妈当初劝说他离开郑微的那番言词说白了亦他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他的爱终是过于自私了。他凭什么要郑微等三年,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出身,但是却可以选择今后的人生;我们每个人亦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人生,却独独没有权利让别人的人生为你而存在。

郑微的选择我相信是大部分女子的选择吧!正如书中说的,今天哪怕陈孝正放弃所有选择了郑微,有朝一日他的野心、不甘、不安全亦会让他怨恨郑微。

与其说他输给了林静,不如说他输在自已的不自信、不安全更输在野心上;因为他的不自信才有了他的不安全感,因为他的不安全感才让他更想抓紧名利权势那些身外之物,可是他又是如此不甘于放弃他的爱情,不是他不懂得取舍,不愿意取舍,不是他和她差了那一厘米,而是他的贪念让他不能接受哪怕只有一厘米的缺陷。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五】

传闻贵校小陈同学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父亲经常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公安机关查实后依法对其父亲进行了教育和处罚的事情,因同校学生可能存在同名的情况,请贵校根据网络所述的情节进行认真对比查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无情无义”的”不孝之子“小陈同学。虽然社会上对此事有质疑也有赞扬,但学校应站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这件事情,自觉站对立场,不要因网络的攻击或其它因素的干扰而让传统的“真”“善”“美”得不到弘扬,让现在社会最需要的正气在校园里抑压。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社会公民,建议贵校对与此事件有真实身份的小陈同学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公开承诺待毕业后留校任教。

其理由有五:一、说明小陈同学勤奋好学。二、说明小陈同学严以律已。三、说明小陈同学公私分明。四、说明小陈同学以身言教。五、树立典型,以正视听。

在小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并不是社会上谣传的那样,学生上了大学可以在优越的环境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相反正是因为她对知识成才的渴望,养成了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学习了相关普及实用的法律知识,做到了学以致用。

为人师表者,定要言行一致,而通过这件事情证明她已经做到了。从整个教育来讲,就是要培养言行一致的人才来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最终来源于学校,所以学校有着崇高而神圣的.责任。今天校园里的学生在很多年以后也会成为高速公路上的“父亲”和“母亲”,而有了他们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遵守,千万个“小陈”同学就不会再举报父亲,从安全宣教的角度来说,比任何一种宣教方式直接有效,这样车祸悲剧就不会再有。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些家长认为学生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把自己的陋习在孩子面前体无完肤地表现出来,并用自己是家长的身份对孩子的正确意见进行恐吓,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让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大打折扣。就是要通过树立正面典型,让人们反面思考,教育学生并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它与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要让家庭和社会都作出正面的回应,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正面的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兴旺发达。对一个国家而言,以身言教的教育比单纯的行政执法的影响力要广泛得多,所以小陈留校任教为最佳选择。也希望通过此事件使每个学生能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定位,因为有了他们的正确选择,我们国家一定会更安全。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六】

您好!

虽然您没有别人有出息,那么富有,但是您的形象却把我深深打动。

由于家境贫寒少安念完小学就回来和您劳动。我知道您供不起少安念学心里十分痛苦,但这没什么,不要再责备自己没有出息,少安回来帮忙,俩人一块工作,不仅减轻了负担,也许能供少平读完中学呢,乐观些吧,黑暗的日子总会熬过去的`。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少安结了婚,少平也参加工作了,少安还搞出了业绩,为您争了光,少平也努力工作,虽然受了伤,但是工头还是很喜欢他的,少安妻子吵着分家,少平想迁户口,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孩子们的想法您都同意了,孩子们享了福,您却默默地站在一旁,父亲,这高大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七】

仔细一看,竟连我自己都惊呆了——我竟然变成了一个一厘米左右的小矮人!

我准备下床了,可这次与以往不同。以前只要一迈腿就下来了,可这次折腾好半天没下来,没办法就像跳伞一样眼睛一闭往下跳……砰,幸亏我掉在了拖鞋上,不然就完蛋了。

我费了好大劲才把门推开,跑到了厨房。妈妈看到了在桌子上的我,惊讶地说:“儿子,你今天怎么了,怎么这么小啊?”

“我哪知道啊!不过,还是先去上学去吧!”我和平常一样要去上学,可我今天连书包也背不起来了。书包的.问题没解决,又来了一个新问题,就凭我这小步走到学校估计也天黑了,我正发愁呢!这时有一个同学来喊我,我心想不如搭个顺风车吧!

同学把我带进了教室,我跳下了他的书包。刚走了俩步,就从天上降下一个大脚!我连忙躲开,心怦怦跳个不停,“吓我了,差点丢了我的小命。”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来看见了我不在,便说:“这个李鑫宇,今天怎么没来上课?”我心想:“我明明就在教室里,只是你看不见罢了。

晚上回家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餐桌,我吃了三粒米饭,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便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我把我的攻城模拟玩具套装拿了出来,戴上了那顶平时连指头都戴不上去的帽子,骑上战马,握起军刀,“冲啊,我勇敢的战士们!”哈哈真是太好玩了。

嘿嘿,真变小了,有些惊险,也有些快乐。但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希望我还是恢复原样吧,尽管有些胖,毕竟更有安全感呀!

一厘米厚的作文本【八】

答应写的信,到现在才慢慢的写来,不是忙,也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坐下来思绪万千,不知用这支笔如何表达所有的情绪,也不知能不能诉尽我的满腹心语。也许这份焦虑和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些年的这颗心,遇见你的美好,怎么可能用一页纸和一支笔倾尽衷肠。

我已经不记得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光中,在何等的心情下与你相遇的,就像你一直在我的生命中一样,如我的家人一般。没有想过你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家人不就是这样吗?因为在有记忆时起,他们就一直都在。

下面是我想和你说的话,我记得当初写过“如果你喜欢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日子,只要心舒服,你就去,唯求你平安。”但是你选择了回归,就说明你想要守护住你的梦想。那就勇敢向前吧!

前进的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可能在短时间内,荆棘会比鲜花要多。那就把你的梦想,你想守护的东西化作木兰之香,遮住所有荆棘带来的伤。

我总觉得人生的际遇是件妙不可言的事情,上一秒的痛也许就是为下一秒的精彩所沉积的力量。在行走的途中总会遇到一些人,有的会给我们伤痛,有的会给我们爱,也有的会给我们引导,但是无论是哪一部分的人,都带着“此人是我贵人”的心情接纳他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因为带给我们的`伤痛,是在此时帮助我们增加生命的厚重感,让我们在以后的生命中可以活的更加绚烂。给我们爱的人,带着无比感激的心谢谢他们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让我们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力量,继续前行。我说这些,是想和你说,幸福的笃定,全在我们的那颗心上。即使在接下来的路上遇到荆棘,也希望你能用你那颗仁厚的心,保护好自己,受到最少的搅扰,带着爱的觉悟勇敢的去守护你想坚守的东西。用朴素无华的心,增强你闯荡江湖的勇气吧!

窗外的阳光甚好,在这么一个美好的时间,我不想感伤离别。我只想感恩于命运让我在千万人之中,遇见了想要遇见的人,这是怎么修来的缘分。谢谢你带着灿烂的笑容再一次的走来,那个笑容与彼时相比,它是最美的。谢谢你带着感恩的心回归,那份厚重的爱,将会化作缤纷的礼花,铺满你前行的路。

守候在缘分的必经路口,总有一些人来,一些人走,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与别离,可有一些人来过却遗忘了,可有一个人来过了,却从此无法忘记。

我不会承诺说守护你多久,经常看到“一辈子”三个字,于我而言,我不敢说,那是多么沉重的诺言,一辈子太长也太短。我只想说,就算我们穷尽人海,走过沧桑,寻与不寻,我都在这里,见与不见,我还在这里,无论时间走过多少,每当想起,都会给你最真最美的祝福与祈祷。

站在温柔的阳光下,还是想对时间问一句:我们的遇见,会是何时?

抬头扫望冬日的天空,最后还是要给离别的人送上祝福:星途璀璨?不更愿平安、健康、明朗、快乐———唯求如此!

时光无涯,聚散有时。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意涵

20XX—1—27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