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么写周瑜(假如我是周瑜500字作文)

作文怎么写周瑜(假如我是周瑜500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09 02:35:23
作文怎么写周瑜(假如我是周瑜500字作文)

作文怎么写周瑜【一】

“周瑜”每被提及,总会有人轻轻叹息:“啊,多厉害的英雄!只因嫉妒毁了自己。唉,可惜,好可惜!”因为大家都拜读过《三国演义》,所以“三气周瑜”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久了,大家都知道有个小鸡肚肠、疾贤妒能的周瑜。可历史事实呢?并不像我们听说的那样,周瑜应该是三国中一个完美、耀眼的金星呢!

周瑜最出众的特点就是仪容了。在古时周瑜和孙策同被人们呼作“周郎”、“孙郎”。“郎”在古代称貌美的男子。两人因为情投意合自然结义金兰,升堂拜母了。再后来,两人又娶了被称作“国色”的大乔和二乔,周瑜真可谓情场得意。

周瑜被蒋干评为“雅量高致”的人,气量并非像小说中的那么小。程普对此有深刻的印象。在周瑜刚入伙时,程普自恃年高,百般刁难、欺侮周瑜。但周瑜非但没有计较,有问题时还经常向程普请教。程普非常感动。从此,一句“气廓非凡”就又成为对周瑜的闪光的评价之一了。古语还有一句:“曲有误,周郎顾。”可见周瑜音乐造诣的高超。还有,一句“雅量高致”舍他其谁?

周瑜“有礼”,“有礼”体现在他待人谦恭。遥想孙策后,孙权即位。这位年轻的君主没有威信,自然不被部下尊敬。别人对孙权行礼都是想越简单越好,可惟独周瑜不厌其烦,依然作大臣对君主的礼。那样认真,那样忠诚,很难有人不感动的。一片赤诚丹心也。

“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孙权这一席话概括了周瑜天才的军事能力。周瑜做事周密严谨,肯定靠得住;周瑜用兵英勇果断,当然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周瑜为吴国的兴亡作出不朽贡献,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奋力一搏,横扫千军。“目光所及之处,樯橹灰飞烟灭。”气势何等的大。周瑜手下皆义兵也,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周瑜是一个情感细腻的音乐家,是文武双全的军事家。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这样一个大英雄,怎么不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明星呢?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只是历史离我们遥远,被风尘所湮没了吧。

作文怎么写周瑜【二】

说起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也许会是《三国演义》。而说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周瑜。

周瑜,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之交。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单看外表就胜过了诸葛亮。他还是孙权的智多星。

周瑜,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是妒忌心重,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看见有谁不顺眼,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除掉他。而诸葛亮恰好相反,大家都认为他是少有的十全十美的人。其实,周瑜待人接物彬彬有理,为人处事也很周到,周全。

周瑜能成为吴国的军师就说明,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很机智,很出色,为吴国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他率兵打仗深思细琢,用兵谨慎。做很多事都有计划。哪怕是除掉诸葛亮,都有一步一步的圈套,每一步又都那么完善、完美,有那么自然,让你不知不觉就掉了进去。这一点让他打仗赚了很大的便宜。比如说做著名的《火烧赤壁》。

在赤壁大战中,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知道曹军不善于水上作战,和诸葛亮想的一样,让战争在水上拉开帷幕,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将商量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假意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黄盖五十军棍。黄盖被责打后,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时,埋伏在周瑜军营里的曹军奸细也传回周瑜责打黄盖的信息,曹操相信了黄盖真的要来投降,非常高兴。开战那天,曹操怕士兵在船上站立不稳,将船首尾相连。周瑜靠近了曹操的船队,而曹操黄盖投降了。黄盖用用手一招,小船顿时燃起大火,原来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黄盖一把火烧着了曹操船队的船头。而曹操的船首尾相连,前面的船被烧着了,后面的船当然也逃脱不了。曹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或者的士兵掉进了海里,逃也逃不掉。在这次赤壁大战中,曹操大败而归。周瑜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多么聪明!

光火烧赤壁这一个事例,就能体现出周瑜的出色。前面他还巧妙地用离间计让曹操中计上了当,误信教他水上作战的蔡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了,为自己作战铲除了一切困难。他一点儿都不比诸葛亮逊色。他能假戏真做,充分利用了知己知彼,百战不胜。周瑜用黄盖做诱饵,假装投降,最后令曹操打败。他在火烧赤壁里就立了个大功。不仅如此,他在很多地方都赫赫有名,是很出色的一个人。

但人无完人,周瑜的气量的确不大,他看不过诸葛亮的`才华胜他一筹,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总想除掉他。但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而最后忍受不了这种对他来说是威胁的折磨,被诸葛亮活活气了。临前还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不瞑目。

虽然周瑜有缺陷,虽然他气量不大,可是,我被他的那种坚持到底,永不服气和机智出色所折服。我知道,别人心目中的周瑜是渺小的,但在我心中,他是那么的伟大。他,是一个智者,还是一个战略英雄!

作文怎么写周瑜【三】

三国,一个奇迹般的存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叱咤风云的军事,承前启后的经济,纵横捭阖的外交,英勇骁战的人物,无不令人惊奇和赞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轻声吟诵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禁联想到三国时期倜傥的东吴左将军、领南郡太守,周瑜,周都督。周瑜英年早逝,只活了36岁的他却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周瑜为人忠诚,精忠报国,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他还深受孙策的器重,以至于孙策临前,对孙权说了一句话:“外事不决问周瑜。”只可就等于孙策将半个江山交给周瑜啊!可见孙策对周瑜的信任以及周瑜对吴国的忠诚。

初看《三国演义》时,书中的周瑜似乎是一个心胸狭窄、妒忌英才的人。在他发现诸葛亮的才能高于自己时,就三番五次地想置诸葛亮于地。结果却被诸葛亮活活气了,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那时,我就对周瑜这个形象产生了厌恶,觉得周瑜很小家子气,没有远大的志向。而但我看过了《三国志》后,我对周瑜的印象彻底发生了改变。原先阴险狡诈、心胸狭窄的周瑜,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心胸宽广、为人大方的周都督。这一转变,无疑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然而,真正的变化还不止这些,浏览全文,周瑜才华横溢,精明老道的才谋甚至还要在诸葛亮之上!再说说名垂千古的赤壁之战吧。当时,吴国与蜀国联合抗魏,诸葛亮巧借东风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我甚至以为,这全是诸葛亮的功劳。然而,据《三国志》记载,在赤壁之战中,竟根本没有诸葛亮的身影出现!这是周瑜思前想后的结果!我如今才明白周瑜的真正内涵。原来,《三国演义》只是罗贯中的一种想象罢了,周郎,我错怪你了。

“治中生乱,乱归于治”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三国,战乱纷纷,生灵涂炭,这是一个悲伤的时代,但也就是这种乱世,才能造就如许人才。

作文怎么写周瑜【四】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

我希望有一天,当你提起周公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王者荣耀里的他,更不是三国演义里面那个心胸狭隘的他。

周瑜他丝毫不亚于诸葛亮,三国演义里面的他却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他嫉妒诸葛亮,小肚鸡肠。可实际上他一生并没有和诸葛亮有太大关系。在三国中,为了衬托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把周瑜写的太过于负面化,最后,周瑜却是活活被气。

周瑜是吴国一代将领,是一代传奇。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又怎会不是大度之人呢?更不可能在临前被气,并说出说出既生瑜,何生亮这般话了。周瑜,是病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谁又知道?孙策评价他“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

周瑜是孙策一生的至交,深得他敬重与赏识。周瑜的才能从来都并不逊于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如果你明白,没人不会为了他的才能而折服,三国中的他在赤壁之战中为了害诸葛亮而费劲了心机,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差到了极致。就连最初的我,也如此误解。

小时候在一段时间迷上了三国以后,周瑜这个人物形象深深的走入了我的心中,那时的我还不懂,惊羡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鄙弃着三国演义里面周瑜的小肚鸡肠。

长大后,我渐渐明白,三国不是历史。我误解了周瑜,而我身边的一大堆人都讨厌着周瑜,在我的帮助下,他们放下三国演义的塑造形象,正视了历史。

为了不让其他人把周瑜误会的更深,我们努力的去搜集有关周瑜的资料: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

这是后来人们对周瑜的评价,也包括苏轼对他的赞赏。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被周瑜这个人所吸引,所敬重。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塑造很成功,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周瑜很无辜。

有人常说:可悲的就是,哪怕你知道这个人不是那么坏,不是那么差,你考试的时候也必须得那么写。我想说,语文考的的确是三国,但历史考的是周瑜,一个真正的周瑜。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而我心中的周瑜,临危不惧,雄姿英发,气宇轩昂。

作文怎么写周瑜【五】

就《三国演义》来说吧,周瑜身为东吴大都督,统领吴国兵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下的许多将领如:黄盖、程普、韩当等,都是跟随过孙坚出生入的老将,如他真无才能无胸襟,岂能服众?《三国演义》中第一个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周瑜不但不气恼,不报复,反而恭敬有加,气度非凡,使程普在自传中写下了:与公瑾交,如饮佳酿,不觉令人陶醉……

诸葛亮对降将魏延早有成见,平时不重用他,后来在数次伐魏战中也不听他的计策,足见他把私人偏见看得比国家大事还重,以至“统一大业”的高远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两人斗智的最高巅峰,别的不说,就说周瑜的美人计吧,刘备入赘东吴周瑜想借此机会软困,可每次使出的计谋均被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所破,人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提是必须有了政策,才能产生对策,而人家诸葛亮却是在连周瑜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政策是什么内容的情况下,他的`对策就已经出来了,也许诸葛亮真能神机妙算吧,那么后来的挥泪斩马谡,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及走麦城却和他的神机妙算甚不吻合呀!鲁迅曾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难道他真是妖人?

再看他的军事才能:周瑜二十岁便跟随孙策统兵打仗,三年内出兵帮孙策攻下了十余个县,孙策后,周瑜更是重担在挑,重权在握,他先讨伐邓龙,击败来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后在征讨西川途中不幸病故…

诸葛亮出山时二十六岁,初期,刘备得他并非是如鱼得水,而是节节败退。赤壁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羽翼渐渐丰满,刘备称帝,封诸葛亮为相,“鞠躬尽瘁,而后已”使后人对他的评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诸葛亮亲自率兵连年伐魏,却徒劳无功,最后还被司马懿拖军中…

光阴荏苒,眨眼瞬间,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长河起伏变幻,有的人被埋没了真面目,有的人被升华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霉变或发酵了其功绩,而史册则永远是斩新的,洁白的,永远,永远都是……

作文怎么写周瑜【六】

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现在提起周瑜,人们就会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些的典故联系起来。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虽有些才干,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大都督。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活活气的人。然而作为东吴的四英将之首的周瑜果真如此吗?

三国陈普传里曾写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由此看来真正周瑜其实与《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并不完全相同。其实我认为真正的周瑜有三点是最让人折服的:

一是爱情。人人都知道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俗话说“江南有二桥,河北甄宓俏”,周瑜抱得美人归,故范成大誉之为“江左美丈夫”引得后来多少豪杰对其羡慕不已。推测算起来小乔和周瑜做了12年夫妻,小乔与周郎实为三国里第一佳配。所以孔明也曾在赤壁之战前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

二是高超的智谋。赤壁之战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周瑜一生中光鲜无比的一笔。在赤壁之战中,朝中大臣们都人为吴国不能以卵击石,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对此力排众议,分析敌我利弊,劝孙权与蜀国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又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想出用火攻之计,充分体现了他的计智无穷,他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使用黄盖的苦肉计和假投降一事令曹操中计,借东风火烧赤壁,从而大获全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曾评价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描绘了赤壁之战,颂扬了周瑜的计谋高超。

三是忠于友情。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孙坚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自古英雄气短,周瑜英年早逝,《三国志》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儒雅中透出刚勇之气,沉毅里暗藏机警之心,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确实也配的上那句”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由以上看来,三国的风云当中若不是公瑾英年早逝,那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作文怎么写周瑜【七】

??君往事泪纵横关于周瑜的作文

是历史,成就《三国》的丰厚底蕴;是演义,折射着你人生的真真假假。周郎啊!何时人们才会明白真实的你?

------题记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雄姿英发的你卷入了三国的中原逐鹿。十九岁便挂帅的周都督可谓一轮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意气风发。少年得志,美人在堂,娇儿在侧。人生得意事,你都轻而易举都拥有了,只需建功立业,感恩生活。你确实鞠躬尽瘁,而后已,感念你的国家,感念你的恩公,热爱你的妻儿。你高瞻远瞩,耿耿忠心,在历史的一角为你的恩公孙策、孙权打拼出一片吴国天地。

可是,儒雅多情的你,才华横溢的你,殚精竭力的你,被妖魔成气量窄小、智术短浅的人物。甚至有时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笑柄,如歇后语:孙权嫁妹-----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美人计”的计谋是你献给孙权的,这反倒成全了刘备迎得美人归。虽然这并不是历史的真实。

但民间的文化更愿相信的是东晋批驳的你,更津津乐道于你在《三国》中与诸葛孔明先生的斗智斗勇。在刀光剑影中,我只看到了你只做诸葛亮衬影的悲局。于是,人们都在讥笑你,讥笑你的“小肚鸡肠”,讥笑你“既生瑜,何生亮”的对天悲鸣。你彻底被描黑了,你是于与诸葛亮斗智技不如人而亡,《三国演义》里的精彩情节起码有两个可作证“三气周瑜”、“诸葛亮吊孝”。你的嫉贤妒能、小集团思想,与诸葛亮洞若观火、虚怀大度形成鲜明对比,人格魅力也反差很大。虽然历史演义小说很多人物故事是虚构的,甚至有的采用了夸张手法,但历史人物大多是是真实的,被歪曲失真的`你替代了真实的你。因为更多的人愿意看生动的《三国》,而不是读呆板的青史。你被演义小说掩埋了,只为了衬托“智”的化身-----诸葛亮,小说家罗贯中委屈了人中俊杰---周瑜;甚至把你们的年龄都颠倒了,是兄长的周瑜,反倒成了黄毛小儿,年轻的诸葛亮倒成了老成的军师。不拨开历史的烟尘,谁能知道周都督的历史真貌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只想寻求真实的你。朵朵浪花击碎在赤壁,见证着你的人格,情趣高雅。但,他终归要落入无声的海里。《三国》中的你却是一个嫉妒着诸葛亮才华的心胸狭隘的人,你们如何共出奇谋火烧赤壁;你如何让蒋干盗书上了大当;你如何与老将黄盖演苦肉计迷惑曹操,有个歇后语为证: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如何亲率水军攻打曹军,以少胜多……这些都说明你是个智慧超群的将领。但小说中又浓墨重彩你如何刁难诸葛亮三日造十万支箭,不然就要头,以此除掉劲敌,消除隐患;不幸的是诸葛亮洪福齐天,神奇轻巧草船借箭,反过来你又如何被神诸葛三气而亡。我知道,你很冤,你也精通音律,也常抚琴舞剑,有美妻娇儿,有贤明的君主,生活美满和谐,何来那么多嫉妒?皆为莫须有,你有你自己独特的风貌,有英气洒脱,有智勇双全,有绝代佳人,何必与诸葛亮一绝高低?你的气质与诸葛亮的摇扇就像两条独立的平行线,无论怎样向前,不会有交点,更不会存在差距。

夸父不断地逐日,因为他不懂地球是圆的。被误会的你,谁相慰?周郎啊!你当年的意气风发后,可曾想过往后千年的遗憾?《三国》的烙印把你深深定格在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不过,君须记,身世悠悠何足问,冷暖自知而已。

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