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想念伊犁 作文(描写伊犁的小作文)

九年级 想念伊犁 作文(描写伊犁的小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30 23:25:22
九年级 想念伊犁 作文(描写伊犁的小作文)

九年级 想念伊犁 作文【一】

刚刚坐上快艇,大家都说很刺激,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刺激。我们坐着快艇游览大峡谷。两边的山很陡,水是淡绿色的。船走到峡谷深处,被一些灌木挡住了去路。这些灌木浮在水面上,是被雨水从山上冲下来的。奇怪的是,这里的水面很平静,水也变得很浑浊,这里是清水和浑水分界线。

下了船,我们坐区间车来到了山顶。从这里俯视湖水,山梁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鳄鱼,怪不得叫做“鳄鱼湾”。我们在这里拍照合影。山顶上是一片宽阔的草原,开满了野花,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野花的香气,好像一幅美丽的.地毯,令人心旷神怡。草丛中有很多昆虫,我抓了两只蚂蚱,还观察了它们打架的样子,上车以后,我把它们放回了大自然。

伊犁之行虽然很累,但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一些有趣的经历。

九年级 想念伊犁 作文【二】

《伊犁河》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回族母亲,把并不是自己亲生的汉族小男孩养大,视如己出,却要在孩子16岁时,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亲身母亲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为了儿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她宁可一人孤独,忍痛逼孩子回到亲身母亲身边发展。之后的每一天,她都期望着,有一天,丈夫和儿子都能回到家中。可事与愿违,当儿子和丈夫回到家中,可她却患了绝症离开了人世。

然而,电影是一场人生的浓缩。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中,我们已经习惯从一部电影或一篇文章中去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人情及他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部电影不单单讲述母爱的伟大,还教育我们民族团结对社会跨越性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我生活在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在工作中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全心全意为各族患者做好服务;在生活中我们相敬如宾、互帮互助,其乐融融,亲如一家!作为VIP外二科的\'一员,我感到荣幸,我感恩生活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感恩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

作为一名青工委副书记,我也将喊着“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的口号,尽我所能广泛宣传动员全力量,形成人人珍惜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动景象,让民族团结一家亲像阳光一样照耀在我身边各民族朋友的心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九年级 想念伊犁 作文【三】

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与核心,故事化叙事是纪录片讲好故事的关键。

“内地人看伊犁,会被这里的美震撼,但风光好的地方有许多,再好的风光,你可能只愿意看一遍,而只有人好,你才会一次次地来这里。纪录片也是如此,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情感,才是观众最关心的。《伊犁河》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正是讲伊犁人的故事。《伊犁河》中的人物,都是最普通的百姓,讲述的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伊犁河》制片人石峰说。

如何讲好故事?讲谁的故事?2016年10月,摄制组在伊犁河谷展开调研。通过当地宣传部推荐,摄制组初选了60多个人物,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40多人作为拍摄对象。“虽然伊犁有不少名人,但选择人物时,我们的着眼点就是普通百姓,用平凡人的故事,来讲述新疆的发展和变化,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他们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当然,会根据每一集的主题,选择不同的人物。拍摄时间跨度比较长,可能会从春到冬。”石峰说。

“因为时间有限,每个人物都需要提炼出精华。比如第一集《以梦为马》中的天马少年阿合交力,就是抓住几个点,赛马比赛、他对于未来的憧憬、他在赛马过程中享受到的是一种怎样的快乐。一般来说,每个人物故事会有4个动情点,平均2分钟就有一个。”蔡志刚说。

在《以梦为马》中,阿合交力从一个失败者,最终成为赛马比赛的冠军。其实在拍摄前,蔡志刚并不知道阿合交力会夺冠,甚至在最初,阿合交力并不是蔡志刚认为最合适的赛马手。

“阿合交力是昭苏马场喀尔坎特学校马术特长班的老师乔春江推荐的。当时,我觉得他的年纪偏大,想找一名年龄更小的孩子,乔春江却说,阿合交力一定可以获奖。于是,我们选定了他。可是,从春天一直拍到秋天,当2017中国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开幕前,阿合交力在参加的所有比赛中一直没有获奖,让我们十分纠结,可已经跟拍了半年时间,我们也只能希望他在天马国际旅游节的马术比赛上获奖。但直到比赛的前两天,由于阿合交力状态不佳,一直没有马主选择他当骑手。这时,我们有些紧张。如果阿合交力不能参赛,他的故事就缺少了最重要的部分。于是,比赛前一天,我找到一位马主,请他将选定的骑手换成阿合交力。奇迹发生了,这匹马好像与阿合交力心有灵犀,在比赛中率先冲过终点,阿合交力获得冠军。那一刻,我们都激动地哭了。”蔡志刚说。

九年级 想念伊犁 作文【四】

“新疆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伊犁又是这个核心区的支点、向西开放的门户。纪录片《伊犁河》就是以伊犁河为载体,用国际化视野、纪录片创作方式,真实记录大河两岸普通百姓生活发展和变化的中国故事。”纪录片《伊犁河》总撰稿张海龙说。

人类文明都孕育于河流,新疆更是如此。张海龙曾担任新疆广播电视台拍摄的16集大型纪录片《塔里木河》总撰稿。同为新疆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伊犁河》怎样才能拍出不一样的味道,对张海龙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而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给伊犁河定位。

2016年年末,张海龙乘机来到伊犁进行前期调研。因为第一次来伊犁,他好奇地打开手机中的“航旅纵横”APP,想看看伊犁在什么位置,他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两幅画面。“在中国地图上,伊犁位于祖国的西北角。可是当转换为世界地图时,伊犁则位于亚洲的中心。”张海龙说。

伊犁河谷在两幅地图中的位置,让张海龙找到了伊犁河的定位,这就是亚洲之心。“伊犁河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一路向西流淌,最终汇入巴尔喀什湖。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巴尔喀什湖发现,这里的湖水一半是咸水一半是淡水,虽然这属于自然奇观,背后的寓意却是万物共生。

《伊犁河》的关键词正是万物共生。有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游牧与农耕的共生、人与自然万物的共生、城镇与乡村的共生、各民族之间的共生,在最后一集《不问西东》中,则以霍尔果斯为切入点,讲述国与国之间的共生。”张海龙说。

塔里木河和伊犁河给予张海龙全然不同的感受。他说:“如果说塔里木河有一种浓郁的气质,伊犁河则明亮而欢快。”

调研中,张海龙发现,伊犁河谷各个县市沿着伊犁河构成一个城市群。“这种规模的城市群,在新疆,甚至在中亚也十分罕见。这样的城市群,完全可以成为中亚最有发展潜力的引擎。同时,伊犁河谷又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因此,伊犁河不仅是伊犁人的伊犁河,更是中国的伊犁河。”张海龙说。

九年级 想念伊犁 作文【五】

开学第一天的早晨,我轻松愉快地走进学校,想像着见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情景,大家兴高采烈、相互问候。可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的是一个不认识的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心里纳闷儿,张老师咋没来?连忙回到座位上。这时那个新老师说:“我姓田,你们张老师由于家里有事,暂时不能上班,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大家叫我田老师吧。”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我只能用这种不承认现实的方法来安慰自己,可我还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这泪水中饱含着四年的师生情,这泪水中饱含着无尽的思念……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张老师,是张老师把我们这些野马一样的顽童领入知识的殿堂,告诉我们:要和同学们和谐相处,学习上互相勉励,生活中相互帮助。

老师,此刻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您的企盼,企盼您重新回到课堂,回到我们身边。您那无私的爱像春风雨露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是您的辛勤使我的心灵土壤越来越肥沃,引经据典,呕心沥,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您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铸就了我们的善良与正直。辛劳的岁月染白了您的秀发,大爱无边,包容天地!“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难道这不正是您真实的写照吗?您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我怀念这四年的美好时光,更无法忘记您在讲台上的音容笑貌,和昔日那美好的点点滴滴。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那天中午,妈妈没来学校接我,老师陪着我站在南门外,太阳是那么的热,烤得我和老师直冒汗。“十一点多了,王浩宇你妈妈没来,中午就在学校吃吧!我去给你买盒饭。”没等到我说不,老师就顶着烈日为我去买饭,老师买完盒饭,我和老师一起回到教室,我看着热腾腾的盒饭,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这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同学们都静默无语,有的人暗自流泪。我想他们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不舍但又无奈,多想去见张老师一面,和她当面告别,拉着她那被粉笔磨出茧子的手,让她快点上班,快点走出阴影,快点回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快点看到她那久违的笑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