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书信500字)

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书信5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13 16:13:06
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书信500字)

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了,怎能不去看看那些曾经伟大的抗战足迹呢?

从南京大屠纪念馆走过,你会看到历史的凝重,你会发现野蛮的残忍,你会领悟南京的伤痕。也许你没经历过,但历史牢牢为你记着,那场满城风雨的大屠。

这是一座类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烂的妇女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长啸,像在抗议命运的不公。几个黑字重重地写在灰色的大理石墙壁上:遇难同胞300000。数字大得让人震惊,标的很粗,但是感觉却会万分清晰,谁会知道它的下面到底藏着多少凄惨无辜的灵魂。你看一面面雪白的墙壁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受伤的老人,逃跑的孩童,受欺负的女孩子们,被捆绑着的人们,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有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南京城……都清晰地从照片中走出来。他们的档案,严严实实铺满馆内的墙壁,拧巴在一起。

滴答,这馆里钟声太大了吧,走近一看,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便走了进去。黑暗的房间里墙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遇难者者的照片。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此结束了宝贵的生命。因为——据统计,那么,日军每隔十二秒就会一个人。这是太残忍了!它们仿佛像一把刀从我的心头划过,把我的心划痛。我又走向了“万人坑遗址”,这里面显得很冷清,有很多具尸体,惨不忍睹……

我的素描老师曾经当过兵,虽然还没真正上过战场,战争就结束了,但是,他说,那些被战争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战友永远深深刻在他的脑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触摸历史的脉搏,传承英雄的精神,让往日的抗战精神,照耀你我的存在,追寻前辈的足迹,聆听不朽的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寻访红色足迹,向历史、向中国、向革命勇士致敬!

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二】

在我乡下老家镇上的一条小巷里,住着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只听大家都叫他“老恽”。我呢,就叫他“老恽公公”。每次回乡下,只要一有空,我爷爷就会带我到他家去玩。

“老恽公公”是一个和蔼可亲,精干利落的老人,和我爷爷差不多年纪。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戏,每次还没走到他家的门口,就会听到从他家二楼窗户飘出的“伊伊呀呀”的唱戏声,我爷爷也非常喜欢听戏。所以,他们俩和还有其他几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就会拉起二胡,打起板鼓,弹起扬琴,敲起小锣……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就会有一个或几个人,有女的有男的,有时还会穿着戏服,他们摆出姿势“啊-伊-呀”的唱起戏来。看他们那种陶醉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啊!可我却觉得并没有什么好听的.!

有一次我问爷爷,“唱戏很好玩吗?可我怎么觉得不怎么好听呢。”爷爷和老恽公公听了就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们老年人的乐趣啊!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电影也难得看一回。各种戏曲倒是很多,我们就在一起学学唱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了。”“那你们唱的是什么呢?”我又问。老恽公公说:“是锡剧《珍珠塔》。你可别小看这个戏啊,它可是大有来历的。它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艺术瑰宝啊!锡剧最早叫常州滩簧,后来叫常锡文戏,现在才叫锡剧的。”“那既然是发源于我们常州的剧种为什么不叫‘常剧’而要叫锡剧呢?”我又好奇地问。老恽公公回答说:“那是因为刚解放的时候有许多唱锡剧的名角都住在无锡。后来国家定名的时候就叫‘锡剧’,但锡剧发源于常州的事实是大家都公认的。”原来是这样啊!我终于明白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资料,果然锡剧是发源于常州的,而且还被定为首届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它。现在我听老恽公公和我爷爷在唱戏的时候,不再觉得那么讨厌了,反而觉得别有韵味。

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三】

再一次是在前几天,也是春日的暖阳惹得我们走进大自然,春色已渐呈浓意,路旁的柳树成为春天的一道迷人的风景,嫩绿的柳树像一片祥云漂浮于地上,尤其它垂下的枝条像少女的长发在和风的吹拂下婀娜多姿,还像仙人的胡须在冉冉飘起,河里的水都被嫩绿的颜色染得一泓碧绿。我们拍照,记录下这迷人的时空。我们看到了勤劳的农人在辛勤地耕耘,春天的土地已酥软,现在要撒下种子,以备秋实,我们也赶上了挖荠菜的趟儿,勤劳的妇女把地里的荠菜挖了一大堆,我们咨询了荠菜的产地,请教了挖荠菜的妙诀,我们一样有丰收的喜悦,蓝天在我们头上高照,小鸟在我们身边歌唱,我们想象着荠菜的几种吃法,包饺子,蒸菜馍,还好,回家说干就干,和面,择菜,洗菜,脆生生的荠菜绿莹莹的.,好诱人啊!于是切菜,拌菜,整馅,很快饺子呈上来,好诱人的绿色食品,我们感到了春天大地的富饶。我们把美好的春天带回了家,我们品尝到春天的幸福!

昨天我们又去寻访春天,我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那黑油油的麦苗在和风的吹拂下掀起层层涟漪,一片片的绿色菠菜长在地里,似乎就是农民的钱袋子,我们望见了那一片杏树,雪白的杏花好美,我们走进她,真的就想到“白的像雪”,“花枝招展”,“花间的蜜蜂正辛勤地传精授粉’的句子,,我们再次选好角度,调好背景,把春天拍下。我们想象着麦后的大得惊人杏儿,我们吃在嘴里,好香甜啊!旁边的农人大妹子高兴地告诉我们,杏花败了,桃花开,你们一定要来看桃花。看看这里的桃林,那骨朵正蓄势待发,攒足了劲,一旁的小姨则用那骨朵正打着滚往外冒,真的好形象。

春天真好,迷人的春天留下我们的笑声!

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四】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是撼动万里河山的雄伟事迹。走一段长征路,深深其中深远意义,鸿扬我们中华精神!

诗,每一字每一排镌刻着革命意志的刚毅。

绵延不绝的五岭,密密麻麻地挤挨着,直伸到天际,可是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直插云霄,震动天地的巍峨到了红军跟前也不过是一小团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水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凌空高悬的一根根铁索晃动着,寒意阵阵,万水千山只换一句“只等闲”!

画,每一笔每一划蕴涵着指挥家的深谋远虑。

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正当红军临近危急时刻,高深原略的指挥家设计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反胜计。当敌军重兵临近,红军乘黔北空虚之时,突然声东击西,放弃北渡长江转而东进,一个金蝉脱壳之计,一下子将敌军甩在后方,气的老蒋失重兵逼向温水,谁知老毛又一个“螳螂在前,黄雀在后”,令红军一路从侧翼突击,一鼓作气就将其打的落花流水,措手不及,抱头鼠窜。随后红军又乘胜追击直捣昆明,一个漂亮的调虎离山之计,四渡赤水袭金沙,那叫个一举定江山,断了老蒋后路!最后这场精彩绝伦的四渡赤水之战漂亮的取胜了!从此革命史上又多了风韵十足的一笔!

歌,每一声每一句激扬着革命战士的赤丹心。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荒芜人烟的草地上,红军忍者饥寒之迫,艰难地匍匐前进,秋风瑟瑟,荒野上的野草孤零零地晃动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队伍在不断前进,战士的人数也在不断减小,他们英勇的身躯安静地躺在荒瘠的草地上,西风吹过,构成一幅异常凄美的画面,“你吃吧,我不饿”“你吃吧你是我们最年幼的兄弟,我了没有关系,但你是我们的希望,你一定能走出草地”。一声声一句句重复又重复地回荡在草地上,回荡在战士们的心坎,温暖着每个人疲惫的身体。可是声响变的越来越小,越来越低,最后荒凉的草地还是恢复了以前的平静,战士沉睡的身躯永远挺直地躺在广袤的草原上,战士的身边还静放着一点面包。听!一曲悲壮奉献之歌正在草地里!

长征如诗篇,一字一句抒写着壮志凌云!

长征如鸿图,一笔一划谋写着壮志策略!

长征如歌曲,一声一唱谱写着壮志情怀!

诗,图,歌只化为一只响亮世界的诗眼“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啦! 

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五】

我们漫步其间,与荷花荷叶亲密接触,微风吹拂,绿叶携手并舞,荷花含笑弄姿,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有的队员靠着盛开的花朵,如同久别相逢的朋友,留下合影;有的在和含苞欲放的花苞附耳私语,似乎在交流成长辉煌;有的专注于已伸出嫩黄色小脑袋的莲蓬,探究观音菩萨的金色莲花宝座的.由来;有的喜欢捡荷花瓣,似得到艺术品不舍丢下,又恐被说乱采乱摘而纠结。雨后的荷花和荷叶上都沾满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露珠,亮晶晶的,美不胜收。荷乡美,成为当地农村的一大特色,也给农民带来富足。

是看客又是吃货,品尝农家的美食不能少。餐桌上的主菜都是从池塘来的,藕做的有藕片、藕丝、凉菜嫩藕等,还有鱼虾类的菜,新鲜美味,让人食欲大增,菜上桌后,大家狼吞虎咽,这足以说明大家对农家乐餐饮的喜爱。

下午我们来到“知青故里”,又叫南京知青纪念馆。里面有大量的生活、劳动、学习的照片和物件,据说收藏有5000多件,简陋的原始农具、耕种方式,正是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生产的真实写照。有很多的生活、劳动和学习的用具是我们没见过的,比如居住的茅草房,还有各种票证以及头像徽章、各种袖章等,感觉十分新奇。再看看现在,祖国建设月新日异,今非昔比,国富民安,人民正走向小康生活的康庄大道。

该和“西塘莲乡”说再见了,踏出“西塘莲乡”的大门,我们还真有点舍不得呢!

寻访小康路书信作文【六】

年幼时,父亲常教导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那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要义。此次,我有幸参加了“红色追寻”采访活动,在车流如织的蔡锷北路边一个小小弄堂里,找到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这里曾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办公地。在旧址陈列馆里,一副字迹隽永的使我倍感亲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

随行采访的文史专家介绍,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了一晚。当时店里几位青年店员围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讲革命道理。徐老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深受鼓舞的青年要求徐老题词留念。次年12月,徐老便履诺为他们题写了这副对联。

此联,语重心长。上联中的“家国”,应该是指齐家治国。一个人应该先修身,尔后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益身心事莫为”,告诫我们,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的事情不要做。

今天重温徐老的金玉良言,感慨万千。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应该常读一些利于家国的.好书,这对个人修身,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理想,服务于国家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