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如何让孩子学会写作文)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如何让孩子学会写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8 21:57:56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如何让孩子学会写作文)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一】

有些同学在“点题”时,喜欢玩“心跳”,喜欢玩“无厘头”。“点题”之语,来之无影,觅之无踪,无根无蔓,让人抓不着,挠不着。这样的“点题”之语,无论有多精妙,都只会给人“穿靴戴帽”之感。

那么,“点题”之语应该从何而来呢?应从记叙文所叙之事而来,应缘“事”而生“理”。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洞明”“练达”的过程,就是“点题”之语生成的过程。你的“点题”之语只有从对所叙之事的“洞明”“练达”而来,由实及虚,亦实亦虚,它才能“虚实结合”,既得“实(事)”之触感,又得“虚(理)”之高标。

记叙文在“点题”时,“无根无蔓”只会带给读者“贴标签”之嫌,“亦实亦虚”方能带给读者“言近旨远”之妙。

记叙文《烂香蕉的滋味》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母亲每次到学校看望女儿,都要带一大串香蕉为“我”加强营养,最后一次送香蕉正值复习迎考,“我”一头扎进忙乱的考前复习之中,早已把那串母亲送来的香蕉置之脑后.待到结束,整理东西时,突然发现母亲送来的那串香蕉大多已经烂了,在宿舍里,母女俩进行了下面一场精彩对白:

我掰开香蕉,嚼了一口,仍是甜的,再嚼一口,还是甜的,于是我坐下来慢慢地吃完了所有的香蕉。我觉得它和新鲜的\'香蕉一样的香甜,甚至比新鲜的更好吃,因为它少了那股进口时的苦涩。我抬起泪眼,问母亲:“妈妈,为什么烂香蕉却这样可口?”母亲轻声说道:“其实,烂了的滋味是一种成熟的滋味。”

女儿遗忘的难道仅仅是几只香蕉?不,那是一颗被遗忘的爱子之心。女儿咀嚼的难道仅仅是香蕉的滋味?不,那是母爱的香甜。成熟的难道仅仅是香蕉?不,那是我在母亲的爱河中一天天地成熟起来,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一颗母亲的心——那颗质朴而又浓烈的爱子之心。上文中,何为“实”?“(吃)香蕉”为实。何为“虚”?“(品)母爱”为“虚”。这“亦实亦虚”的点题最大特点是,既扣得起来,又想得开去,故而意蕴袅袅,余韵绵长。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二】

设置悬念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清洁曲折。

例如:20美金的价值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儿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

“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您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儿哀求道。“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二十美金。”

“哦”小孩儿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十美金吗?”父亲发怒了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三】

所有的事不过就像一堆大小不同的石子,越小则越贵重,只有专注的人不断寻找,才能得到它们。

李小龙说:“专注是成功的关键。真正成功的勇士其实只是一般人,但他具有激光般的专注力。”那些能成功的人不是比别人多长了一个脑子、一张嘴、一只手,只不过他们能将心思全用到自己所做的\'事上,才能成功。有一次陈景润走在路上,正全神贯注地思考着数学问题,突然就撞到了什么。他以为是撞到人了,连声道歉,一抬头,才发现自己是撞上了一棵树,不由得笑了笑。正是有这样对数学的专注,陈景润才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李白小时候不专心学习。一次,他不去上学,去到河边,遇见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正在磨一根铁杵。李白问老奶奶在做什么,老奶奶回答说是在磨针。将铁杵磨成针除了日复一日的坚持,还需要超强的专注力。俗话说:“不怕事难干,就怕心不专。”没有专注力,就是整天整天地做事,也难做成一件事。就像是那个被政事分了心的才尽江郎。江淹要么勤政,要么作诗文,都能有所成就,但无奈他一心二用,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千古笑话。

朱熹所谓“主一无适便是敬”,就是说做事时心无旁骛就是敬。1933年美国加州大地震时,爱因斯坦正在作研究,他的注意力太集中了,完全进入了痴迷忘我的境界,竟没有发现房屋桌凳在震荡、移动。直到几个大学生喊他,他才意识到正在地震,赶紧跑出大楼。这和董仲舒的“读书三年不窥园”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这样主一无适的精神不正是他们事业成功,获得成就的最大功臣吗?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只要有一心一意的专注,就是涓涓细流,也能把坚石凿出一个洞来。我们只要有滴水穿石的专一精神,还怕做不出成绩吗?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四】

记叙文的“点题”,有人称之为“画龙点睛”。既然是“点睛”,就应该有“一点即飞”之功力。你如果没有这成功力,在“点睛”时唠唠叨叨,颠三倒四,就不是在“点”“龙之睛”了,而是在描“熊猫眼”了。

“点睛”之笔是叙事火候达到lOO℃时的一次升华,它贵在精辟,贵在简明扼要,不需要你再去婆婆妈妈地诠释和论证。在记叙文写作中,这种内涵上的诠释和逻辑上的论证,都应该是通过记人叙事来承载和昭示的。你如果在“点睛”处还大段地诠释和论证,就在向议论文的方向“滑翔”了,这就犯了记叙文写作的大忌——文体不清。

记叙文的“点睛”之笔,应以惜墨如金为上,以“一语惊醒梦中人”为妙。为此,我们广大同学应练就“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金手指,只有这样,我们在“点题”时才能收“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之效。

在记叙文《圣诞书签》中,一个学习资料推销商在圣诞节到各教室送了一叠书签,但只够两人一张,班里一个活跃分子自告奋勇在每张学桌上发了一张,“我”先下手为强,抢到手中,真是爱不释手。不善言辞的同桌借阅,被“我”一句话呛了回去,但随后“我”便懊悔起来,于是有了下面的一幕:

我感觉自己好卑微,礼让何在?同桌之情何在?我忙撕下一张纸工整地写道:“圣诞快乐!”附在书签上一起送至同桌面前。他先是一愣,接着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位圣诞老人。

文末的这句“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位

圣诞老人”,虽然只有区区15个字,却将本文的主旨从个人喜好升华为同桌深情,将“受惠者”升华为“施爱者”。卒章显志,虽则一句,但胜却万语千言,无尽之意,尽含其中。

上述“三宜”旨在“开前门”,正面引领;“三忌”旨在“关后门”,反面警示。我们坚信:你只要能让最适当的人,用最适当的方式,在最适当的篇幅里去“点题”,就一定能使记叙文写作更加“给力”,更加“抢眼”。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五】

昨晚你的电话打来时,妈妈是提前备好课的,准备劝慰你面对不如意的月考成绩时随之而来的脆弱和眼泪,考前有两周的时间,小云状态堪忧,我们已经做好了成绩不如意的思想准备。

但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小云在电话里迷茫了,“妈妈,我为什么会进步了?”我也一时无语,因为同舍的朋友要用电话,小云匆匆挂断电话。我也懵懵着不辨滋味地给爸爸发去了信息:“小云月考进入百人榜,我们困惑了。”爸爸还没有休息,信息回复很快:“很正常,我的女儿嘛!”

我们且不去理会爸爸的\'自恋,早起在你的书桌前坐下,妈妈想理清思路,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孩子,你为什么进步了?

回顾来时的路,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辨别方向、踏实前行,妈妈知道因为珍珠班分班的纷乱,小云困惑了许久,但知道吗?小云,因为有了陪你中考跋涉的经历,妈妈知道我的女儿身上有一种多么可贵的坚韧精神,小云有脆弱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会直面挫折勇于调整。妈妈永远记得你高中开学第一天的那个黄昏,妈妈去给你送手机,从窗口望去,我的女儿在喧杂的教室里神情笃定,桌上的字帖手里的笔,小云知道用什么方法安抚自己的内心。妈妈释然了,我知道我的女儿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一枚熠熠生辉的珍珠。有如此不屈不移的意志,孩子,你为什么会不进步呢?

很庆幸小云上了高中再遇恩师,很庆幸小云在新集体里结识了那么多新朋友,更幸庆小云初中时的恩师和朋友始终没有走远,良师相携益友相伴,你给妈妈感慨过多少次啊,“妈妈,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美牛!”前行路上有了指引和相伴,孩子,你为什么会不进步呢?

小云的困惑更直接地是来源于前一段时间的状态不佳,不食不眠、焦虑忧思,但即便是在那段末日一样的黑暗日子里,我依然看到小云身上难能可贵的“小强”精神,记得吗,小云,那个黑暗尽头的周末送你返校时,你身体无力但精神坚毅地安慰我,“妈妈,不要担心我,我快具备了承受大事的条件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呵呵,接下来就是动心忍性增益我所不能了。”妈妈自然不希望我的女儿负重前行,但你能直视困难勇于承担,孩子,你为什么会不进步呢?

潘老师在妈妈的留言回复里说:“无论是成功或是挫折,这些都是你的经历,是你人生的财富。”在此妈妈与你共勉!小云,征途漫漫,让我们学会不骄不馁、不忧不惧、相伴快乐、踏实前行!

妈妈爱小云

20xx.12.20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六】

“点题”的“点”是“点化”之意,“题”是“题旨”之意。记叙文中的“点题”,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在记人叙事水到渠成之时,升华情感,深化主旨,从而“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歌曲《雾里看花》)。记叙文中的“点题”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人物对白,二是作者旁白,三是道具(如、短信、博客等)呈现。“点题”不失为记叙文写作“增分”“添彩”的妙招,但真正要“点”得精妙出彩,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宜”“三忌”:

孩子怎样才能会写作文【七】

我小时候非常爱哭。走路摔跤了要哭,得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要哭,肚子饿了也要哭,我一哭爸爸妈妈就会满足我的所有要求,所以我一直认为——哭,是可以解决任何事情的。

后来我慢慢地长大了,开始上学了,同学们都嘲笑我的\'眼泪,大家都叫我爱哭鬼。爸爸妈妈也不再溺爱我,反而对我要求非常严格。这时我便开始知道哭是懦弱的表现,哭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所以在大家面前,我不会轻易哭了,想哭时我会抑制住泪水,然后躲在一个地方静静的哭。我认为哭是非常坏的毛病,特别是男生,我也一直努力地想改掉它,可是在经历了一件事后,我对“哭”又有了另外的理解。

我性格比较内向,在陌生人前和陌生的地方不怎么爱说话,所以只喜欢和我一个大哥哥玩,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常常都能见面一起玩。哥哥的成绩非常好,他是我的偶像,对我来说哥哥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可自从他上初中后我们见面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我10岁生日时,刚好是放暑假,哥哥也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了。那天我们玩得非常快乐。晚上临别时,哥哥告诉我他考上了外地的高中,要去外地读书了,以后每学期结束时才能回成都,虽然他说得轻描淡写,但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瞬间,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想到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运动的快乐日子就快结束了,下一次再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想到这些,我哭得更伤心了。哥哥笑着安慰我说:“呀,你快别伤心了,我又不是不回来了。虽然我们离得远,但是我们也要快快乐乐的,我们各自认真学习,期末的时候比比谁考得好?怎么样?”我喃喃道:“我是舍不得你走。”哭过后我转念一想,哥哥考上了外地的重点高中,是好事呀,我也一定要认真学习,期末时别让哥哥看扁了。

新学期开始,我在学习上更自觉了,我一直把这个约定记在心里,上学期期末时,我数学考了100+20的满分。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哥哥时,哥哥对我赞不绝口。我又哭了,开心地哭了。

这以后,我知道了,有时候哭并不是一件懦弱丢脸的事,它比笑更加真实,它是一种最真挚的情感的表达,一种精神的寄托。“哭”帮你在无助弱小中加强决心,“哭”之后我们便有了盔甲,使你变得强壮,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困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