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宋词(小学生诗句可以写进作文)

小学生作文宋词(小学生诗句可以写进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8 21:48:01
小学生作文宋词(小学生诗句可以写进作文)

小学生作文宋词【一】

阅读完《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顿时感觉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仅仅一句诗,一句词,就能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志向和当时社会的背景。唐诗宋词乃国之精粹,体现了中国古代史的辉煌,他们就像文学中的两头巨龙,用它们脱俗的韵律缠斗出一代文学之胜,代表着辉煌一代的文学之国。

唐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唐诗把各种思想、艺术、音律和文字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全部做完。”由此可见,唐诗难以被超越、难以企及。于是便涌现出两千多诗人,其中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形成了初唐时期诗的飓风,他们是领导者,开启了诗的殿堂。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就像被上天赐予了神手一样,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绝诗,堪称史之绝作。一首《渡荆门送别》巧妙地运用现景,表达出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一首《蜀道难》更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最能体现李白豪放奇丽的诗风,使我能联想到崎岖、难以跨越的蜀道,该诗反复咏叹的写法给我强烈的震撼,令我每每读起都十分的感叹;一首《将进酒》借醉意写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不愿酒醒对寂寥;《清平调》三首更是绝诗,一首将人带入空间世界,一首走进楚汉时代,描写了当时的荣华富贵。李白的诗说尽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事件,也是这些事件的见证者。

说完李白,再来说说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处于战乱时期的他,也有许多旷世奇诗,多首诗描述了中唐之后日渐衰败的社会风气。一首《望岳》表述他心甘情愿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他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垂老别》《无家别》整组诗创作于安史之乱的社会大背景下,使我感觉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杜甫在此环境下仍然心系祖国,不忘祖国。他的《春望》《兵车行》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诗风大多就是这样了吧。当然还有许多绝世好诗:《使至塞上》《虞美人》《从军行》《春夜别友人》《过故人庄》……我现在沉醉于诗的意境中,在“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仗长”中骄傲,在那难以超越的唐诗中怀念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回忆那些历史长河中悲欢离合的事物。

宋词历来与唐诗齐名,最早的称谓是隋时有乐曲调艺术特色的“曲子词”,但宋词诗人也为宋词由唐入宋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便有我最喜欢的几首词。柳永的《定风波》中思妇心中的“免年少光阴虚过”,率意大胆的词风使之成为柳永“俚词”的杰作。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魂牵梦绕,游子思乡,即使风景无限好也难抵思乡之情。此词气势开阔,柔中有刚,是羁旅词中难得的佳作!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此词上天下地,又像歌一样动听。这种雄浑豪放的新词风,把人的一切幻想尽纳其中,“何似在人间”是苏轼给人们幻想的答案。此时,我又想起他的《浣溪沙》中“谁道人生无再少?”一个问句起头,又借喻巧妙作答,隐含着对人生深深的思考,表明人间凡事无绝对。结尾更是运用典故别出心裁地突出了作者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此词真是使人感悟至深啊!

唐朝的诗人们,大宋的词人们,他们几乎把自己的满腔热奉献给了国家,他们的思想都围绕着祖国的江山社稷转动,他们的感情都贯注给了国家,他们值得我们纪念!阅读每一首诗,每一首词,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联想到历史的画面,聆听到时代心声,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那些当年在诗坛、词坛中的人物已经全部消逝在历史的遗迹中。但是,他们流传下来的诗词,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就好像陈酒一样散发醇香。没错,诗词中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诗词中的奥秘更值得我们去探究。所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啊,中国文学的辉煌需要我们继续传诵、继续升华!品读经典唐诗宋词,弘扬中国诗词的浓厚文化底蕴和不绝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中华儿女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我相信,伟大的中华文化必将永远令人惊叹,令人仰望!

小学生作文宋词【二】

最爱徜徉书海,听那花开的喜悦,听那雨落的轻愁,听那诗人词人得意时的振臂高呼、失意时的踽踽独行。翻开《宋词三百首》听那雨落宋朝的典雅之韵,精巧宫丽的、凄婉优柔的、抑或豪放旷达的……

小学生作文宋词【三】

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小学生作文宋词【四】

我所教的科目是地理,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广泛涉猎专业知识外,我更喜欢文史方面的著作。有时候知识就是这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是坚信“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的。当你讲解我国34个省区简称由来的时候,当初哪里会想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渝州”就是古时的重庆。阅读后无意间收获的惊喜无形中又为我提供了攀登“人类进步阶梯”的动力。

漫长的暑假,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时间,我愿在书的海洋中度过这段时光,乐此不疲。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早在学生时代,“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豪放,以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无不在我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而今,当一本《宋词三百首》捧在手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想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人世间最能让人感动而又让人泪下的莫不是一个“情”字,“情”的描写透露于字里行间。在词中,我读到了情怨、幽怨与哀怨,无论是“别来不寄一行书”(晁冲之《临江仙》、“渐行渐远渐无书”(欧阳修《木兰花》,还是“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晏几道《阮郎归》,妻子对书信的渴求那是对丈夫无声的关切,也许大丈夫当修身、治国、平天下,但是妻子的那份依赖更与何人说。

有一种等待叫“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李清照《元日》,有一种思念叫“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有一种期望叫“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有一种欣慰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正是因为有“情”,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一切,笔下的文字,才会撩拨人们喜怒哀乐的心弦,引起共鸣。

除“情”的描写细腻外,宋朝的词人们,在文字的推敲方面,也有值得人佩服的地方。贺铸《蝶恋花》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向人们展现的是“微风轻吹,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停住;夜色朦胧,一弯淡月静悄悄地悬挂空中,云彩在幽幽地飘来飘去”的景象,一个“约”字,风雨相约,风来雨住,映射出一种和谐的美。宋祁《木兰花》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出了一幅争春、闹春、春意盎然的画卷。

张先也是一位工于词句的典范,他在《千秋岁引》中也写出了“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的佳句,正是梅子青青的季节,雨点轻轻,风却狂暴。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擅长对“影”的描写,“张三影”的由来便是因为以下词句:

a、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b、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

c、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

浏览词句之余,意外的收获总是有的,读书的乐趣有时也在于此。有一首歌叫《寂寞沙洲冷》,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有这样的句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不正是歌名的出处吗!?那么当你读到欧阳修《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张先《千秋岁引》“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时,你会不会想到琼瑶剧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书的海洋中你能感受到自然的“春夏秋冬、风霜雪雨”,也能体会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愿乘一叶扁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也许会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小学生作文宋词【五】

假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

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柳永的轻轻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那断肠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沧桑,我听后,会和他一起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让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无论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所以读细腻的宋词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喜欢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还喜欢李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总会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当读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不先求解释而光看字面,就能到琵琶声的清脆婉转;读曹植的《洛神赋》时,单簧管读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不用细想这句话的解释,也同样能体会到那种轻尘出俏的脱俗;读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更会被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所折服……

读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品宋词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读一个人。我喜欢那种从不知所云到有所领悟的境界。的确,我钟爱着宋词,但也有个小小建议:不要太过于钻研它们的情感,会让你走向“林黛玉”呀。但仍要说:“我爱宋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