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西游记有感作文(读西游记有感600字作文10篇)

读过西游记有感作文(读西游记有感600字作文10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2 16:31:22
读过西游记有感作文(读西游记有感600字作文10篇)

读过西游记有感作文【一】

《西游记》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每次读他,面前呈现的都是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神话世界.作者吴承恩把书中每个人物都描写的多灵活现,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一级他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是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随悟空与沙僧.

主人公孙悟空,调皮任性.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游乐地府撕碎“生北;大闹天空,还自封“齐天大圣”.当然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没过多久,自五行山下出来后,悟空被迫戴上了紧箍圈,从一向我行我素变得举止规范了.孙悟空的本领在保师傅唐僧道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了大用途.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从一开始到取回真经都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他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三徒弟沙僧,憨厚严谨.他永远服从他的上级,对师傅的中心程度可真是百分之一百了.他平时很少说话,但是也在为保护师傅而战斗的时候却显得十分勇敢.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他总是毫无怨言的跳着最重的行李走在最后面.对于师哥们,他也十分忍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也一样成了佛.他让我明白了:1,只要踏踏实实作每件事,就能到达成功的变.2,最老实的人就是最聪明的人.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让我联想到了它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觉得自愧不如.记得小时候,我与父母一同登山观景,我兴奋极了,信誓旦旦说一定要爬上山顶.好不容易爬了一小时,我们离山顶已经很近了,可我因听一位游览完的游客说景色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秀丽,在加上长时间的运动让我汗流浃背,衣服黏黏的粘在身上很不舒服.望了望山顶,我干脆坐在了不远处的亭子里耍赖打起了退堂鼓,活都不愿上去了.后来,听父母说,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就像身处在人间仙境中一般.是啊,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何况我怎么能任凭一个人的片面之词就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了如此之美的人间仙境,这就等于我放弃了之前所挥洒的汗水,做了一个懦弱的人!山顶只与我近在咫尺,可终究我还是错过了!我应该再坚强一些,就如同故事中的四人一样,不要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执着的想自己的目标前进,相信未来的一天,我也能够取得那传说中的真经!

读过西游记有感作文【二】

据说张纪中版的《西游记》最近放映了,带着好奇的心情今天在网上看了两集,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观后心情。

张版《西游记》在内容上还是很忠实原著的,特技也比老版的强很多,但是就是感觉少了些什么。从第一集来说吧,猴王刚出世在林子里嬉戏,老版里的音响效果还是很给力的,潺潺流水,啾啾鸟鸣,是那么的生动,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而新版在特效上是花了不少功夫,但是更像是魔幻片。老版六小龄童饰演的孙猴子,猴性十足,无论是走路还是说话,既透出了少年猴王的调皮又不乏其灵性;而张版吴樾饰演的猴子人性有余而猴性不够,看来还是功夫不到家啊,不是谁都能演孙猴子的。再说悟空拜师那一出,老版的菩提祖师仙风道骨,声如洪钟,而张版的祖师更像是金庸笔下的武学大师,少了分神仙味。另外,孙猴子施法术的动作怎么那么像《新白娘子传奇》啊,呵呵。可能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总感觉不及老版,不过暂时先不灭灯,再看几集再说。

如今的翻拍剧,不胜枚举。光《西游记》就有好几个版本,再加上之前的《红楼梦》、《射雕英雄传》,最近的《亮剑》等,都不尽人意。为什么呢?是观众口味变刁了吗,也不尽然。新版的剧集加入了更多的高科技,色彩斑斓,极为炫目,而演员的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强很多,所以不在硬件上。根结出在软件上,如导演、编剧、演员等。以老版《红楼梦》为例,当年《红楼梦》剧组培训演员用了半年多时间,从形象气质到内涵对演员进行培训。50多名学员人手一册原著《红楼梦》,时时研读,这是首要的培训内容。每天早上6点,学员们在剧务主任的带领下晨练跑步。早饭后便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学习。与新版不同的是,这些科目没有必须的要 求,均是自愿选择的,让大家完全沉浸在那种氛围里。授课的老师都是“红学大师”,从《红楼梦》的主题、时代、人物到风格、习惯、礼节、建筑、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及吃喝玩乐,无所不讲。表演课是最重要的培训课程,不管是跪、拜、请安以及恭立垂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嬉笑怒骂等等,都要演员细细揣摩。这样的训练才能提高演员各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造就出这么经典的《红楼梦》,光形似是不够的,神似才是最重要的。六小龄童就更不用说了,出生猴戏世家,对猴的拿捏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再说导演方面,现在有些导演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违背史实或在未对历史作出考证的情况下进行拍摄,比如《新亮剑》中的李、楚拼枪,明明是那个时代还没有的枪,却被他们用的像真的一样。另外就是演职人员的工作态度,比如《西游记》续集中的电线杆穿帮,再比如很多反映以前社会的电视剧里演员戴的加膜眼镜。

国外也有很多翻拍的电视剧或者电影,比如说前两年的《妈妈咪呀》、《十二怒汉》,再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新福尔摩斯》,它们都是翻拍剧,但是导演和演员的火候都掌握的很好。以《新福》为例,翻拍剧里面加进了许多现代的元素,福尔摩斯用上了手机,华生医生还有博客,但这些新鲜元素并没有破坏剧情,而是和故事揉合成了一体。所以说,翻拍经典不是不可以,就得看你抱着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工作精神,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是很期待中国有高质量的翻拍剧的。

读过西游记有感作文【三】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书中的故事很精彩,主要讲了善良的唐僧、勇敢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和厉害的沙僧,他们师徒四人一路上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取到了真经,最后还变成了仙人。

书中故事我最喜欢的是《悟空力战红孩儿》。话说有一天,师徒四人走到一座山前,突然一朵红云来到,众人赶紧保护师傅。那红云上是妖怪红孩儿。他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就想抓住唐僧。他先是变成一个小孩儿模样,挂在树上,让唐僧救他,还要他们背着走。但实际上过了一会,他的真身跳到了云上,要悟空背的是假身。孙悟空察觉后把假身摔了个粉碎,师傅还怪他。后来,唐僧被红孩儿用计抓走了。悟空知道了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扮成牛魔王想来救唐僧,可惜没成功。最后,孙悟空请出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师徒四人继续取经去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想对唐僧说句话:唐僧啊唐僧,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好人,还是有坏人的。你应该多动动脑筋;还应该多听听孙悟空的,他有火眼金睛,不是乱讲的。

对于孙悟空,我也想和他讲句话:下次师傅再让你驮妖精变成的小孩时,你一定要先告诉师傅那是妖精,然后就把妖精打成肉酱。我很佩服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还佩服师傅赶走他,他也忠心耿耿。但我觉得有时他也太听唐僧话了,难道师傅要他干啥他就干啥?不过他在师傅不相信他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意见,还是不错的。我要学习悟空的优点。

读过西游记有感作文【四】

近期,86版经典《西游记》又在央视播放,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段最令人深思。

一个白森森的吃人不眨眼的骷髅妖精,化作各种人形,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说着编造好的谎言,轻易蒙蔽了唐僧,甚至猪八戒、沙和尚也被迷惑了,都为妖精说好话,若不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唐僧早就成了白骨精的下酒菜了,猪八戒、沙和尚也已经是粪便了。

早就流传着一句话,听见的不一定是真,看见的也未必真。如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迷失了自我,耍弄着小聪明,两面三刀,招摇撞骗,这就是白骨精之类。而一些人只看到听到白骨精之类人的言辞,于是盲目跟从,自己被人当了枪使,却一点也不知道,还认为自己大义凛然,这就是唐僧、猪八戒、沙僧之流。这些人被蒙蔽助长了恶人气焰,他们坏吗?其实他们不坏,只是不能识人罢了,判断力的偏差,只能沦为他人利用的工具。

看过一个小故事,伯乐跛行,一少壮见而问安曰:“夫子何以如此?”伯乐曰:“相马所致。”“相马何以如此凄苦若是?”曰:“相一良马。”“良马岂不佳乎?”“佳固佳,刚一牵上台阶,就踢了老子一脚。”

故事不长,道理却很深刻,有的人本来啥也不是,被人点播历练,刚提高了一点,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就忘了本了,明面阳奉阴违,背地里做的事令人发指。

是当今世界的一些现象迷失了一些人的眼睛,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沦丧,如唐僧这样的老实人如今生存艰难,孙悟空这样的正义之士反受排挤,无怪乎路边老人倒了无人敢扶,你哪知她是不是白骨精变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