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了还不会写作文(以前很会写作文现在怎么不会了)

这么大了还不会写作文(以前很会写作文现在怎么不会了)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5 11:04:35
这么大了还不会写作文(以前很会写作文现在怎么不会了)

这么大了还不会写作文【一】

让我们回到本质的问题,谈谈矛盾的\'含义吧!矛盾,顾名思义。假使用无坚不摧的长矛去攻那坚不可摧的盾,谁胜谁负呢?显然,这就陷入了“矛盾”中。此处的“矛盾”并非数学上的逻辑矛盾,也不是哲学上的抽象矛盾,而是我们生活中时常碰到的具体矛盾。这些矛盾看似十分麻烦,不讨人喜,但是它们就像是蜿蜒曲折的藤蔓已经爬满了我们这棵生活的“大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常会陷入矛盾。就其根本来说,这种“矛盾”来自于人本身。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充分体现了人的强大力量——从路的“无”到路的“有”。这都是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矛盾也可以与此进行类比,无论事物本身有着什么样的矛盾,人不去想,那么就根本不会成为自己的矛盾。接着,就有人说:矛盾是可以被避免的。那么,这种观点是对是错呢?

一个人的一生有短暂的,也有漫长的,但是人在其活着的每一刻都在思考,就连睡觉时也是如此。梦,恰好是思绪给我们一种信号,隐约地表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接着上面的话题,矛盾是可以被避免的吗?在此之前,我想先问一个很白目的问题:你的大脑有时工作累了,会停下歇歇吗?如果,你能直截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已经知道了上个问题的答案。反之,就请再多看看上面的话吧!

对于人的大脑而言,“她”其实很脆弱,很单纯。如果你要硬塞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她”,那么就只有你自讨苦吃的份。“她”会胡思乱想,搞得你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你就很容易陷入循环往复的“矛盾”之中。因为没人希望自己身边都是“团团乱麻”,过着“剪不断,麻还乱”的生活。所以啊!请对“她”和自己好点。当你陷入矛盾时,不妨看看这篇文章,在心里默默地问问自己:“人为什么总要这么矛盾呢?”

这么大了还不会写作文【二】

我越想像越不靠谱,“算了,离两点还有一个小时,时间足够,我去问问爷爷吧!”于是,我走进了爷爷的房间,开门见山,我一进门就问:“爷爷,在从前的时 候,人们是怎么通信呀?”爷爷颇有些惊讶的问:“呦,好孙子,问起这个了!来,爷爷给你讲:在我小时候,人们通信十分不便。那是,事能大到哪去?无非就是 几个村子之间的事,都靠人们骑马报信。电话,只有镇子里的富贵人家才有,农民是买不起。可是骑马太慢了!那次,日军发动“九一八”时便,哈尔滨失守,由于 没有电话,失守的消息几天后才传到平方,可日军马上就到了,因为没能及时撤离,人们好多都被了。唉!太惨了!”说着,爷爷的脸上闪过一丝痛苦的神色,似 乎在哀悼那些乡亲们。

“建国之后,每个村子才配了一个老式电话机,十分笨重,麻烦,不方便。虽说不方便,可比骑马快多了。就是这些,还真派上用场了呢!那回,邻居王奶奶突发心 脏病,村卫生所技术不够,于是就打电话给镇医院,过了十几分钟,车来了,大家连忙把王奶奶背上救护车。由于抢救及时,才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一个村只配一 台电话机,有时打电话的人排长队。但这也不能太抱怨,毕竟技术不够嘛!”

“1978年改革开放,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通讯设备自然也发展了。1982年,村子就统一购置电话,咱家也买了一台。啧啧!有电话真 好!我们再也不用在冰天雪地里排队到村委会打电话了,自家就有。还真快,你二爷爷家,姑奶奶家,姨姥家,都配电话了。1985年春节,你四太爷从南方工作 回来了,又是电话帮了咱们的忙,把消息传遍了所有亲戚,让我们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春节。现在我还觉得那次春节过得好呢!现在可又不一样了,什么 传呼、手机,应有尽有,还有电子邮箱、QQ,你前几天不还高兴有了个QQ号码吗?还有手机,连我这老头子都有一部了!这通讯设备发展得真快,真好!”

爷爷的故事讲完了,可我还沉浸在历史里,思索这通讯设备所经历的一切。从骑马到老式电话,再到新式电话,可真是变化太大了!这一切一切,塑造了我们今天那方便、快捷的通讯设备!我期待通讯设备有一个更精彩的明天!

这么大了还不会写作文【三】

隔着用窗帘遮住的玻璃,我断绝了教室外的清风与自己的相拥,眼前的黑暗蒙蔽了双眼,透着发亮的空隙,隐隐看见了欢乐却披着悲凉气氛的场景,我并不想看到这一幕,但我又渴望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算了,不想了。我马上就要告别一切令我矛盾的往事。

回过头,余光扫过教室里的一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时刻牵动着我的心,但是我得坚定,我必须横下心来。偶尔会发现望着我的两双眼睛,眼眸间不再反射光芒,看到的只是焦虑与不安。再见了,对我好,我也想对他们好的`人——梅子,扬扬。

“不,我要走。”站在校门前我坚定地对梅子和扬扬说。

他们没说什么,看着我坚定的目光,他们能送出的只有祝福。

他们早已准备好了一切,他们知道我的倔脾气,我们在出校门的路上走着,他们为我送行。嗓子里哽咽着什么,脸上却笑得灿烂,但我却隐隐看见,朋友们的眼角有残余的泪珠,这越发使我舍不得,和之前一样,我必须狠下心。我也强露出笑容,找些乐子,让气氛不至于这么悲怆以及……

到了公交车站,他们将揣在兜子里很深很深提前订好的火车票递给我,眼眶早已浸湿,他们齐拥上我,当作最后的拥抱。车将临,故意找理由,他们走开了,我也果断地上了车,加速我人生所要达到的第一站。

上了车,我选了一个最靠边的位置,贴向窗户,透过霓虹灯泛黄的灯光用泪水告别伙伴们。只望却熟悉的一切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最后化成一根脆弱的线,断了周围的一切只是过眼云烟,我擦干了眼泪,认为我不会再流泪,天真的我认为眼泪早已枯竭,但是将后发生的一切都是我难以预料的。

对未来可怕噩梦毫不知情的我,抱着盲目的希望驶向前方。嘴里还傻傻地念着:“天若晴了,还怕什么风雨。放心吧!伙伴们,我不会再让风欺负我,雨淋湿我。”

这么大了还不会写作文【四】

真的,现在才发现,原来世界正慢慢变小,几乎已经可以称之为“地球村”了。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快捷而简单。飞机、电话、电脑……尤其是互联网的推广,一下子把世界推进到网络时代。就像我和艾伦,远隔重洋却能轻松交流,彼此没有感到一点时空的阻隔。

艾伦通过我慢慢地了解了中国,他知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有改革开放后建设的新成果。他对中国的历史很感兴趣,总想找个机会到中国来玩玩。我和他的聊天也总是这方面的`内容。但有一天,艾伦忽然问我,“希望工程”是什么。我告诉了他,他又说很想捐助一个小孩子。我看到屏幕上快速地出现了几行字:“我在新闻里看到,小孩子没钱上学,真是可怜。我一直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你能帮帮我吗?”我答应了。艾伦马上画了一张大大的笑脸,又写“谢谢你”。

第二天我就为艾伦找来了材料。这是一个家在安徽大别山区的小男孩,刚刚11岁。照片上的他,一双眼睛大大的,里面流露出的纯真和渴望让人怜爱。我把材料上的内容告诉艾伦:小孩的父亲双目失明,母亲卧病在床,家里还有两姐弟。小男孩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现在已被迫辍学在家。发完邮件,我却不知为何后悔起来。艾伦毕竟是外国人啊,把这些告诉他,会不会有损国家形象?俗话说,家丑还不外扬呢!这么一想,这个念头就再也挥不去了。担心之余,我暗下决心,明天再发一份邮件,就说弄错了,是我编出来和他开玩笑的。那个小男孩还是由我自己来捐助吧!

谁知第二天早上起来,艾伦的回信已经在信箱里了。我一阵不安,不知他会说些什么。打开文件,信的抬头清楚地写着那个小男孩的姓名。再一细读,是艾伦写给他的信!通篇是真诚的鼓励之词。我一时兴奋得不知如何是好,怔怔地盯着屏幕,眼泪竟不由自主地淌下来。

从此以后,艾伦每月通过互联网把钱和写满鼓励的信发到我的电脑上,再由我负责转寄给小男孩,同时我把小男孩的回信发给他。今年过年时,艾伦还寄来了压岁钱。看着他一封封勉强用中文写就的信,我都会感动万分。这样的传递我乐意去做。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像亲友温暖的话语,像家人殷切的嘱咐,让我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一天早上去学校,发现走廊里新换了一张招贴画。画上是5个不同肤色,不同发色的小孩子手拉手在地球上跳舞,乳白色的鸽子在四周飞翔。看着这张画,我不禁想起艾伦常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一家人嘛!是啊,都是一家人。地理老师常说,地球很大,有七大洲四大洋,还有将近60亿人口。但其实,世界原来很小很小,小得就像一个家。真的,就像一首歌里曾经唱过:“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是个——家庭。”网络时代人与人的距离近了,心与心的交流也会更充满爱,不是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