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立意摘抄(作文立意范例)

语文作文立意摘抄(作文立意范例)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1-19 17:57:20
语文作文立意摘抄(作文立意范例)

语文作文立意摘抄【一】

1.立意要正确。

2.立意尽量新颖。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具:多媒体平台的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

大家平时写作时,老师常常会说某某人离题了,这“离题了”除了少数人写的根本不是题目的内容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没处理好,如写《假如我是老师》,写自己想做一个贪财、不负责任、毫无公平之心的老师。这样的文章肯定被打入冷宫的。也有一些文章,整体看来写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偏偏得不了高分。大家想到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有关此方面的关键问题

-----立意。

二、教师讲解:(2)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如果是命题作文,一定要先审好题意。

三、起步准备:(8)

(1)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的立意,大家看看好不好?

题目:《送别》

学生A: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他对我的关心。

学生B:我的一人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C: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学生D: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E:我的爷爷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写出人与人之间的“别”的悲情。

(2)学生自由发言评价(3-4人)后,教师小结:

A:的答案不太正确,作者没有领会题目的真正含义;B的答案正确但是太普通,多数人会这样写;C的答案较深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D的答案很新颖,一般人不会想到;E的答案虽平常,但是写得好容易打动人心。

四、教师点拨:(结合多媒体投影)(5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文意和选材的要求是:初中阶段,要做到观点正确鲜明,内容具体充实。这是很正确的。

怎样才能使立意正确而新颖呢?

〔一)立意要鲜明

中心思想正确、鲜明,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二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三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范文欣赏:(几个学生朗读后教师点评,快班安排学生点评)(10

一堂难忘的英语课

恢复高考那年,我们正读初一。新来的班主任是位姓宋的老头,据说解放前他当过兵。

第一堂英语,宋老师将一张手写的字母表挂在黑板旁的墙上,看起来一目了然。之后,他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一个一个地教我们学。这堂课纪律很糟,但他并不在意。下课时他告诉我们:“学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我们想,他是指责我们在课堂上对他不够尊重。看样子,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并不是一个严厉的老师。

几天后上英语课,他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要求我们按顺序默写出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并且说对这次测验成绩优异的学生将给予特别奖励。尔后,他就若有所思地站在教室门口。20分钟后,他立即收上试卷,并很快地批阅完了,然后轻松地宣布:“很好!除一个同学写错了3个字母外,其他同学都是100分,很高兴有这么多同学能得到奖励。但在奖励之前,我不得不问问这个学生——张小哲,请你站起来!”

张小哲是个一向沉默的'男孩子,从不惹人注意。此时,他站了起来,两眼望着老师。

宋老师对他说:“我实在想不通,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母,全班同学都会写,而独有你一个人出了差错,你说你惭愧不惭愧?”张小哲默不作声,所有同学都地幸灾乐祸地盯着他。

“你必须回答我!”宋老师一反以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威严,“惭愧,还是不惭愧?”

“我不惭愧。”张小哲轻声地说。看来,他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脸绷得紧紧的。

“居然不惭愧。那么,你凭什么理由呢?难道大家都错了而只有你一个人是对的?”宋老师一步步向他走近,脸上有一科奇怪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这时,我们想,说不准他会打人哪,一个当过兵的家伙,出手肯定非同寻常……我们不再幸灾乐祸了,心里都紧张地为张小哲捏一把汗。

“我有理由,但我绝对不说。”张小哲望着逼近自己的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老师,如果你一定要逼我,我现在就离开学校。”他真的提起了书包。

沉默,短暂的沉默。我们看见宋老师走到张小哲面前,双手放在张小哲的肩头,一改刚才的严厉,温和地说道:“好吧,我不再逼你,请坐下吧。”然后,他退回讲台,扫视着全班学生,语重心长地说:“第一天上课我就讲过,学好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今天,我并不是急于要知道你们的英语成绩,而是很想知道你们的为人。请大家抬头看看我身后的那张字母表,你们别以为我忘记把它摘下来。它上面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错误。全班同学除张小哲外,你们全部都照抄不‘误’。张小哲虽然没有得到百分,但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所以他敢说自己不惭愧。这种勇气非常难得,很少有学生能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请大家终生牢记:重要的不只是成绩,更有品格。这,就是今天我要给你们的特别奖励!”

那一刻,全班54个同学有53个低下了头。只有张小哲没有。

[点评]一文的立间虽然说的是一个老话题,但在今天很多人不重视道德情况写起来更有意义,而且写“课”的文章多数都写正常的“课”或“考试”,不易新颖、深刻,而本文这两点都做到了。

六、堂上训练:(18

根据下列题目,进行多个立意训练,比较选择出较好的来。

(学生先思考列草稿,再抽查交流)

A.《我最崇拜的一个人》B.《补课》

1.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抽样提问:(可以横向提问:最好抽差,中,优,各说一个答案,也可以纵向提问,g一个人说出自己思考的几个方案。从中比较)

3.结合学生答案进行点评。(目的让学生明确立意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尽量能新颖深刻一些。)

七、布置作业:(1)

根据上面交流情况,选取一个题目,选择你心目中的最佳立意写成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语文作文立意摘抄【二】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教学什么。从叶圣陶提出的“工具性”到《课程标准》首创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教学大纲》明言的“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层次似乎越来越高了,但老师们的操作却越来越无所适从了。这是为什么呢?

请听作者为语文学科的辩解正言,也看看他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假如“统一”要如某些专家所言,必须在课堂上予以落实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邀请那些提出这一口号或竭力倡导、鼓吹口号的“大师”,给我们一线干活的老师们“演绎”一节规范的“统一”的课呢?当然,这是过分要求。

2、喊口号的与确立标准的之间不一致,定标准的与编教材的之间的不一致,编教材的与教书的之间的不一致,还有教书的与考试的之间的不一致,他们块块独立,互不买账。这是一个世纪难题,却交给只知埋头拉车的语文教师,既不厚道,也不负责。

3、为什么要把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或者说所有课程的共同价值,生拉硬拽,逼着我们的语文学科来完成呢?这究竟是为语文教育“减负”,还是“增值呢?

4、借用钱理群先生的观点阐述:语文教育改革最终效果应该体现在哪里?我想,是要表现为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从而达到人的精神的实实在在的成长。

5、喊“人文”很时髦,言“工具”也不落伍,问题的关键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摆正两者的位置,理顺他们的关系。至于在具体文章和教学中,怎样落实二者,多少基础,有无人文,则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6、要从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面切入,对语言的准确性进行揣摩,对语义的深刻性进行理解,在表情达意的艺术性欣赏方面着力、探究。要专注投入地朗读,认真凝神的静思,紧紧抓住一些关键的语言点,细细地联系比较,反复地推敲体会。因此,现实的语文课堂,迫切需要用有机的“活动”和科学的“训练”来占领。唯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堂。

7、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要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落实所谓的“人文”思想呢?显然不是。如果语文教学要变“语文”为“人文”,取代思品、历史、社会等课程和教育,既抢夺了别人的地盘,也弄错了方向和方法。

8、三位一体的新概念:——语文教材本身应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要不断修炼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语文课堂要切实开展语言学习训练,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价值。

9、三维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各学科课程的目标,而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落实和完成的目标。用三维目标来衡量和评鉴、约束和限制每一节语文课,尤其总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认定某一节语文课的优劣高低的做法,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显然是相违背的。

10、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就语文课堂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而言,应该从过分强调情意价值的培育转而追求“知识”“方法”和“能力”的教学;就教学内容而言,应该从片面强调“量”的“拓展”转而追求“质”的精深;就学习方式而言,应该从片面强调小组“合作”转而追求个体“自主”独立的研读。

11、课程标准已经修订,但修订后的标准没有什么伤筋动骨,当然,在中国这样讲求人情的社会,指望圈中人做事时有什么大的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幼稚的期盼。那该怎么办呢?要改变语文教学的面貌,就只能指望我们自己。

12、语文教师尤其需要扎实、务实。扎实的专研、出正经的教学成果,乃至包括分数在内的成绩,远远要比立派别、站队伍、拉大旗、喊口号、炒概念来得重要。

读过这些,我才深深地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需要冷静地思索,安静地探究,需要从改变与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开始去努力。我相信,只要你是一个认真、敬业且稍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只要你按照基本的语文教学规律实施教学,你每天的天空和当空高悬的太阳必然都是全新的,终有一天你会慢慢成长为幸福的语文人。

语文作文立意摘抄【三】

[点拨]:从人们讲文明、讲道德的,人们相互帮助,可提炼出赞颂新风尚的的主题;运动员在赛前刻苦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终于摘得冠军,这可提炼出赞颂顽强的拼搏精神。赛场上各班都在为自己的班级呐喊助威,这可提炼出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

语文作文立意摘抄【四】

生活中,我们谁没遭遇过挫折呢?正是这些挫折,使我们明确了方向,振作了精神,获得了成功。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对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挫折的具体叙述,表达出我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的精神风貌。

如果写散文,可以铺叙挫折中奋起的若干画面,可以是个人的,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国家的,然后抒发对挫折的感受。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在确立论点的基础上,讲道理,摆事实,继而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