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飘香作文(粽子飘香过端午作文)

端午粽飘香作文(粽子飘香过端午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12 23:40:50
端午粽飘香作文(粽子飘香过端午作文)

端午粽飘香作文【一】

腊月将至,我开始咂摸起飘香的年味儿来。

其实,冬至时,庄户人家已有了依稀的年味。冬至那天,和过年一样,要吃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只是,冬至离年远,味道便浅浅的。浅的好像一丝儿烟,日子一过,马上烟消云散了。“冬至十天阳历年”。农家谚语,很准。阳历年,不算年。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只不过是普通年份上的加加减减。年龄,还是老年龄;迎送嫁娶,照常进行。日子,再平常不过。真正的年味儿,是在进了腊月里。

一进腊月,年味儿便随着倒数的日子,一天天的压缩凝聚。这时,我常常跟在妈妈身后,像妈妈的一段影子,形影不离。我撒娇似地问妈妈:妈,什么时候过年呀?妈妈依旧忙着手上的活,并没有回头:快了,自己看月历牌去。月历牌挂在东屋的山墙上。我跪在小坐柜儿上,翻着厚厚的,尚没有撕下几页的日历,心里偷偷的记着数。等到翻到那张喜气洋洋,印着大红的“春节快乐”的日历时,悄悄地把它折起来。那一天,我将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吃花糖,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月才到年。腊八粥,香又甜,转眼就是二十三。二十三,糖锅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买酒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腊月里的每一天,似乎都在为年忙碌。难怪常听妈妈唠叨:这哪是过年呢,越到年底越忙活。

腊月初八,习惯上要喝腊八粥。腊八粥熬的功夫越长,越好吃。为了能让我吃上腊八粥,那天,妈妈起得很早。我是被灶膛里噼噼啪啪的爆破声惊醒的,一翻身,趴在暖和的被窝里。其时,窗外黑咕隆咚,离天亮还早。我看见妈妈蹲在灶台前,低着头,正向灶膛里吹气。柴有些湿,不爱着,股股的黑烟从灶口冒出来。冷不丁,“呼”的一声,一团火苗像淘气的小蛇窜出来又缩回去,吓得妈妈向后一仰,险些跌坐在地。红红的火光映在妈妈的脸上,妈妈的脸上已是泪花儿莹莹。

做腊八粥的原料,除一些红枣和江米需到集市上去买,大多是自家地里产的,有时何止八样。十几亩地的花生这时已经卖出去了,留下的种子装在口袋里,码在西屋,随时包来用。头儿天,妈妈把一些红小豆或是黄豆,铺在簸箕底,坐在台阶上,就着阳光,把里面的碎石头和土坷拉捡出来。妈妈捡的很仔细,即便那样,喝粥的时候,也常被漏网的石头,“嘎嘣”一声,硌到牙,麻酥酥的。腊八粥里面还要放糁子、大米、小米,或是高粱米,简直是庄稼大杂烩。

这时候,屋里已经热气缭绕,腊八粥快熬好了。妈妈叫我起床。等我洗漱完毕,妈妈已经给我盛好了满满的一大碗。腊八粥被妈妈熬得又粘又香,我呼噜呼噜的吃了两大碗,身子立刻暖呼呼的。妈妈问:吃饱了吗?我说吃饱了。我拎上书包去找学伴刚子。我问他,吃腊八粥了吗。他说吃了。我说香吗,他说香。我们走在村外的小路上,大团大团的热气从口中呼出来。东方天际已经有了鱼肚白,今天似乎亮的早。莫不是这三九的凌晨,被我那两碗腊八粥给慢慢地融化开了?

过了腊月十五,人们开始赶年集。村子离两个集市近,一个在北边,五里地;一个在西边,十里地。两个集的日子正好错开,所以,可以天天上集。腊月二十以前的年集,人们并不怎么买东西,只是去集上转一转,凑凑热闹,选选年货,粘粘喜气。西院的大哥,有辆三马车。这时,他站在大街上,扯起嗓子喊:“赶集去了。”不一会儿,胡同里就会闪出大娘大婶,有的还拎个小马扎,说说笑笑的坐满一车。“突突突”,三马车驶向村外,半路上还能捎带上几个等车的人。

我一般是不随父母一块儿去的,他们去的晚。妈妈刷家伙洗碗,父亲煮食喂猪,等忙停当了,都快晌午了。我是和伙伴百岁,一块儿早早的去。

我们到的时候,集上人还不多,都是些卖年货的。常摊有固定的摊位,不必火急火燎的来,那些想趁着过年赚点钱的,比如,卖春联,卖年画,卖瓜子糖果的,就必须摸着黑早来,占个好地方。大约过了十点,集上开始人多起来;再过会儿,就已经人挨人人挤人了,真是摩肩接踵,水流不透。我俩像两条小泥鳅,在人群里滑来滑去。头顶上到处是小贩的叫卖声,招揽生意。

卖年画的把年画挂在路边的墙上,把残锈的红墙装饰得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我喜欢彩色的画,喜欢画上面的故事,在这里我要流连很长时间。年画大多是戏出,有《春草闯堂》、《穆桂英挂帅》、《凤还巢》、《女驸马》等。凤冠霞帔,战衣彩翎;女扮男装,秀态英姿。真是光鲜耀眼,俊俏撩人。我徘徊在画前,仔细地看画下面的小字。虽不能窥全貌,但也能了解个大概。这样的画要贴在正屋的大墙上,蓬荜生辉。还有几样小尺寸的画,如“年年有余”。画上一个胖小子,憨态可掬;怀里捧着一尾鱼,旁边还有金灿灿的元宝。画面是红的,元宝是黄的,红黄搭配,喜气洋洋。这帖画大都贴在嵌在山墙上的窗户的两侧。

我俩在集市上穿梭游走,偶尔便会撞见村里的熟人,正在糖果摊前。其时,正是腊月二十左右,满摊上都是白里透黄的糖锅儿。他们问,吃不吃呀。我俩不说话,却不错眼珠的盯着糖锅儿。他们笑笑,买一点给我们,嘱咐我们不能多吃。我俩接过糖锅儿,哧溜一下,没影了。妈妈曾对我说,糖锅儿不干净,不要吃。我可顾不得。我俩边走边把糖锅儿含在嘴里,却不嚼碎,而是用牙轻轻的咬住,糖锅儿便粘在了牙上,嘴合不上。他看着我,我看着他,吃吃的笑。

百岁喜欢鞭炮,拉着我奔炮市去。炮市在一座桥的南侧,路两边排满了四轮车,车上装着木头箱子,箱子上盖着棉被。箱子里装的都是炮,棉被是为了防震。卖炮人不吝惜炮,比赛似的,这家放完,那家放。我特别佩服这些人,我认为他们的胆子都很大。他们放炮从来不用杆子挑着,只是用一只手捏着线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烟,焌着药捻。胳膊平伸,身体转动。噼里啪啦,鞭炮声声,烟雾蒙蒙。那边呢,也早立好了几个“二踢脚”,点着后,“砰”“啪”两响,地上天上炸开了两朵花。放完后,人们蜂拥而上,把炮车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俩只有眼巴巴看的份儿,在地上捡些零星的碎炮。

我俩回家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斜。我们并没觉得饿。那时,庄户人家大多吃两顿饭。我们稍感遗憾的是,来去空空,我们什么也没有买。百岁说,明天我们接着赶那个集。我说行。有了寄托,我们高兴起来,有说有笑。空旷的原野上,飘荡着我俩雀儿般的笑声。

腊月二十五左右,父亲要炸年货了。这是我最喜欢的。炸年货之前,先要做豆腐摊饹馇;做豆腐摊饹馇之前,父亲会吆上我随他去晃磨。磨是赵叔家的,整个南街只此一家。豆子在之前已经被父亲泡好,揉碎,去皮,浸在清水里。磨安放在一间小屋里,房梁上垂吊下两根绳,绑在推磨的磨把两端。我前腿绷,后腿弯,双手紧握横着的磨把;父亲则一只手轻扶着磨杆,一只手拿把勺子,舀起连汤带水的豆子,放进磨盘上的小洞里。随着磨盘吱吱扭扭的转动,乳白色的豆浆顺着磨壁流下来,一股绿豆的.清香漾满小屋。晃磨是力气活,功夫不大,我的两条胳膊就已经酸软无力了。我暗暗的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套上家里那头小黑驴呢?已经白白的闲了一冬。记得在书上看到过,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驴就会乖乖的转圈拉磨。我呢,就可以站在一边,拿一个小木棍,边吆喝边偷偷的乐。可是,我只敢想想,却不敢说,怕父亲责怪。

豆浆磨好后,父亲挑回家。饹馇是父亲自己亲手摊,豆腐要去别人家做。由于是自己吃,豆腐点的特别嫩。父亲用小车推回来时,豆腐在高粱杆穿成的拍子上颤颤悠悠,晶白细滑,还冒着热气,叫人看着就眼馋。

父亲炸年货一般在晚上,没有人打搅。炉子是地炉子,火旺;锅要稍大一点儿,盛油多。我坐在板凳上,等着。我最爱吃父亲炸的饹馇盒儿。父亲自己做的馅儿。父亲把切碎的肉、炸豆腐、胡萝卜搅拌在一起,然后放上盐,倒上淀粉水,点上香油。父亲把做好的馅儿铺在一张整块的饹馇上,再用一块儿饹馇盖好,压实。然后,用刀切成四方(也有切成菱形的)的小块儿,放在锅里一炸;炸熟了捞出来,方正金黄,外焦里香。但是,父亲总是先炸豆腐块,或是饹馇条,最后才炸饹馇盒儿。我曾经用略带不满的口吻问过父亲,那是为什么。父亲说,饹馇盒儿里有馅儿,掉在锅里会有渣子。父亲炸货炸到很晚。等父亲炸好饹馇盒儿时,我已经躺在炕上,呼呼大睡了。第二天,听父亲说,我嘴角的口水流了老长。

妈妈则在灶台前忙碌。妈妈先蒸一锅黏黏呼呼的年糕,再蒸几锅馒头。妈妈使碱不好,便唤来邻居大嫂过来帮忙。但妈妈心细,手巧,除了馒头,还能变着法儿做出许多种花样。有糖包,豆包,花卷儿;花卷儿上面还要嵌一个大大的红枣,或是用红墨水点一个“红灯儿”。妈妈把蒸好的馒头装在笸箩里,放在里屋;里屋没火,是天然的冰窖,能放好多天。

父亲不光炸年货,还要炖鸡,煮肉,蒸蒸碗。而且,做出来后,色香味都很地道。平时,没怎么见父亲下过厨房,家里来了客人,都是妈妈忙里忙外。原来,父亲深藏不露,还有一手做大菜的本事。年货都预备齐全了,年三十也到了眼前。这时,小院里到处都弥漫着浓浓郁郁香香甜甜的年味;整个村子里,每户人家的庄稼院里,也全都弥漫着浓浓郁郁香香甜甜的年味。

岂止这些,欢乐祥和喜庆幸福,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年味。

端午粽飘香作文【二】

又到了年底,大街、小巷又飘满了年味儿。有年糕的糯味,鞭炮的硝味、春联的墨味……

鞭炮颂

过年,没有鞭炮可不行。鞭炮不但是驱祸纳福的工具,也是一个好玩具:“狗尾草”可谓火树银花,而在深蓝的天幕之上看见一朵朵绚丽鲜艳、红红绿绿的“出水芙蓉”可谓大饱眼福。虽有人短鞭炮曰:“因不冷静而自毁一生。”,道理是有,可鞭炮不是用自己昙花一现的生命制造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吗?牺牲自己,贡献一生,多么可贵的鞭炮精神!

就在鞭炮喧天之时,与它旗鼓相当的春联也上市了。它们可是“无声更胜有声”,一幅幅各不相同:有的字迹龙飞凤舞、入木三分;有的笔调行云流水,炉火纯青。一看就使人忍不住要买下几幅这神州大地上独有的文化。“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人们只能在这样的词句中流连,赞叹创造对联的先人的智慧。

送灶官

旧历的廿三——小年,似乎是大年初一的“彩排”。旧社会时,人们给纸像上的灶神嘴巴涂糖,企图粘住这位“管理员”之嘴使他不将家中恶事禀给玉帝,随后烧化纸像,名曰“辞灶”。现在仍有糖贩子,卖糖却只为大家品尝果腹,不再粘灶神嘴了。但老人们还会备些糖:脆香坚硬的花生糖,松软弹滑的牛皮糖,甜中带辣的姜糖……这是一个小型糖展览会。

年味儿,年味儿,它那么与众不同,引领我们踏着新年钟声来到新的一年!

端午粽飘香作文【三】

孩子时候盼过年,年却老牛破车疙瘩套,磨磨蹭蹭,迟迟不到;现在老了怕过年——过一年少一年,年竟搭上火箭一般,“嗖嗖嗖”一晃就来了,年复一年。小时候的年,真有盼头: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既开心又热闹。

乡俗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我们就耐着性子,熬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这些难熬的节气,甚至整个严冬,熬到腊八粥热气腾腾端上饭桌的那一天。而后,烀豆馅、团粘豆包,发面、蒸供馒头,剁馅子、包冻饺子……一直忙活到年根底下,快活到年根底下。

供馒头小孩子是不能先吃的,要等供完了祖宗才能动。那些大小不一、点了红点儿、包了豆沙、嵌了红枣的供馒头,在妈妈手里仿佛一件件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洁白圆滑,质地绵软,花色清新,远远望一眼,也会垂涎三尺的。

寒风凛冽的清晨,我们还没起炕,就有一阵凄厉的猪叫声钻进耳鼓,一准是谁家又年猪了。从绑缚、放、褪毛,到开膛、洗肠、卸肉,一个熟练的屠夫要忙上大半天。稍微喘一口气,就要灌肠、煮肉。前槽、后鞧、腰条,都要煮几块。等到两个滚儿落下去,肉煮熟烂了,再揭开锅放两叶猪肝,几根肠,几块豆腐。这时候,大锅里就“咕嘟咕嘟”煮沸了一年到头贫寒的日子,屋里屋外到处氤氲着肉香,氤氲着挥之不去浓浓酽酽的年味儿。

那时候虽然穷,却穷得干净、磊落,知足、感恩,乐观、向上。

即使再困难的家庭,哪怕没有新袄新裤,也要有一双新袜。除夕夜穿上,甩开双腿走两步,叫“踩运”,踩好运、踩旺运、踩鸿运。

然后,就提溜着用秫秸扎成框、再糊上彩纸点上蜡烛的红灯笼,或两三个人结伴,或七八个人成群,走东家串西家,送光明、赶热闹,踩运、拜年。家乡人管这叫“走灯”。偶尔有谁提议,我们也吵吵闹闹走到村外去——一溜儿的孩子,一串的灯笼,一脉的欢笑,一路的“咯吱咯吱”踩雪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向落寞岑静的乡村雪夜,就有了鲜亮可人的活气、生气与灵气。

倘若走懒了乏了,就在谁家歇歇玩玩,歇够了、玩腻了再走。有时候,走的匆促,外屋门没有关好,寒风冷气一股脑灌进去,主人也格外宽宏大量,边带上门边嗔道:“这帮孩子,怕掩着尾巴咋地”。

就这样走四五个来回,夜更深了,蜡愈短了,农历大年初一灿烂的阳光越近了——怀里焐着好几毛压岁钱,兜里揣着冻梨、瓜子,嘴里含着橘子瓣糖——还有什么比这更甜蜜的日子、更耐嚼的幸福——过年,真好!

现在想来,那么紧巴的日子,那么艰苦的童年,可我们还是义无反顾乐观、执着、豪迈地向前走,就是因为有个年——抖擞着金色希望之光旗帜般的年,笑盈盈召唤着我们向前走。

就这样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明白了:日子是漫长的,年却很短暂;生活本身是很复杂的,但活着却可以很简单。

端午粽飘香作文【四】

在粽子王国里,有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名叫粽粽。

粽子王国里非常和平,可是有一天,一个大碗从天而降,大碗里走出了好多个寿司小兵,好多个小粽子被抓走了,在逃跑的粽粽也被捉到了一个美食星球。

刚一来到美食星球,粽粽就被关进了一个大盒子里,进到大盒子中后,一个勺子国王和筷子王后走了出来,对粽粽说:“你是怎么来到这世界上的?给我们讲个故事吧,一定要精彩。不然我们就吃了你!”

粽粽有一点害怕了,但是他想了想,说:“在我们星球,公元前278年有一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因自己的国家灭亡楼了,很伤心,就抱石跳入汨罗江。人们很伤心就问我的祖先:‘你们可以跳入江中,给鱼虾吃掉你们,保护屈原的尸体吗?’我的祖先同意了。在这天我的好多祖先被吃掉,人类敲锣打彭、赛龙舟帮我们驱赶鱼虾,最终我们保护好了屈原的尸体。”

粽粽讲完后,国王和王后说:“你的故事很精彩,你们的祖先很伟大我们可以放你走,但是我们想咬你一口,可以吗?”粽粽脱下了衣服,白白软糯的身子露了出来,香味也四处飘散,国王和王后迫不及待的各自咬了一口,“啊!”他们大叫道,“这味道太好吃了!不错,你是一个很好的食物,你现在可以回你的王国了!”

就这样,粽粽开心地回了地球。

端午粽飘香作文【五】

一天,美食王国召开了美食大会,世界各地的美食都纷纷跑来报名,有美味的寿司、可口的汉堡、香喷喷的炸薯条……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突然,在美食当中出现了一个绿绿的小家伙。大家看见了,感到十分好奇,纷纷询问:“你是谁呀?”那个“小家伙”听到后,不慌不忙地说:“我是

“你有我的味道好吃吗?”汉堡突然问道,而且还带着一种傲慢的语气。然后,它随手一掰,拿了一大块汉堡给粽粽,粽粽吃了一口,夸赞道:“嗯,你的味道是很不错,很好吃!”说完,粽粽忍不住又咬了一口。

正在这时,调皮的饺子咬了一口粽粽的外衣,“啊,呸呸呸……真难吃,像吃树叶一样。”饺子一边吐舌头,一边露出嫌弃的表情说道。大家看到后,也试着咬了一口,确实很难吃,

就这样还敢来参加美食大赛?粽粽看

从此,粽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都非常欢迎粽粽来参加美食大会!

端午粽飘香作文【六】

我是粽粽,每到端午节这天,人们就会拿糯米和粽叶把我包成有棱有角的三角形或四边形,为了纪念屈原,人类把我和我的兄弟拿到江边祭仪,祭完之后会把我们投入江河中。

端午节这天,我被人们遗忘在了河边。原本以为我被遗忘在河边上可以安静地欣赏河周边的环境,可突然一阵波浪猛扑到河岸上,把一只小丑鱼狠狠地冲上岸边,幸好,小丑鱼的鱼鳍卡在了我的身上,这才没有受伤。

小丑鱼伤心又害怕地哭了起来。我看到小丑鱼那么伤心,决定送小丑鱼回家。小丑鱼说它家住在深水里,由于体型小,和同伴出来掉队又遇上水浪就被冲上来了。“我家离这可远了,万一再遇到水浪我就更找不到家了……”小丑鱼说着,又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不想小丑鱼哭那么伤心,让小丑鱼坐到了我身上,然后照着小丑鱼描述的方向开始慢慢地沉入水里。突然,水里晃荡一下,一股强流扑的一声,又把我们冲到河岸上,吓得小丑鱼又哇哇哭起来。我沉着地思考一下,有了办法,对小丑鱼说:“我知道怎么能带你回去了,我们要等到水面平静了,就可以安全的回家,那时我们才不会被冲上来。”果然,这办法很棒,水平静了,我们慢慢沉入水里,安全地把小丑鱼送到了它家。

从此,我喜欢在河里探险,帮助了更多的遇难小鱼,我还和鱼儿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端午粽飘香作文【七】

飘香十里荷塘,水流八方而泉清,情溢伊人满载纸,跃然而起的是不尽的悸动。我故无所谓地走过每一天,留下每一天的空虚积累在无边的心空上,不知道多少年后,回过头来,突然发现那些的无所谓都是因你而起,因为飘香太逸怀,留不住太多的情谊,撒落了断琴似的惊恐,声声撩起遍地的落叶随风轻扬,我真的是放不下那缕缕的飘香,不知道它何时已深深地扎根于我心了,挥之不去,却随着时间的酝酿,陈香醉倒万人心,愁却也留一屋的空气凝固了,醒不了,不是浪漫的踏青,踏水涉月而来的,是一江无声的悠悠江水来!

勾起往事的风,追着时间的长发慢慢地梳理过,岁月似的长发轻轻扬起深刻了许多情。从来不明白书香为何物,至今仍是处于迷惘的张望中。转角处的故事太多,似一个不老的神话,从许多年前一直让我们向往,向往那似乎已远去了的一支歌谣,于空谷中缭绕不绝。尘衣匆匆穿梭往来,人海中几度的离愁,归来时怀一颗疲惫了的心,撷取枫叶一片,希望梦满屋,在和风中沐浴着,尘荡南塘水一湾。

小船轻荡,荡入思念你的夜。漫天的雾里是当年那浅浅的信纸一张,却依然透着当年的飘香,隐着那年少的追风快乐的时光,在越过了岁月画下的几道门槛后,夕阳分外的红,红了半过天的忧郁,色与彩霞一同地夹杂着不尽的爱与恨,云涛万里长啸,静飘天空的那一水天相接的一线,随着香烟的逝去。暮色苍远,凝碧百草蓑,古原鸟惊鸣,凄凄别满怀。船过千帆,终是盼不来心中隔壁一心动的一苇,水衣连载着对岸的你,观望那遥遥无期的岁月,似有一种生两茫茫的悲叹。一棵忘忧草,到底能把几多的情忘去,一纸把你与我的心弦勾动,好像还在续续地轻弹着,那音符与蓝天白云一起飘飞,进入那个已远去了的巴山夜雨中,涨满的秋池,伊人消陨,归未有期,等待于每个冷月光影中,字还飘香,铺着轻狂与叛逆的金色年华,信纸轻轻从指间划落,无声息地静躺于欲还休的泪光中,告别那些纯真的岁月,让我们一起来张望那过去了的时光。

时过境迁,等待着思念的信纸,于月光中来释怀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