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制度作文素材(规矩作文800字议论素材)

规矩制度作文素材(规矩作文800字议论素材)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1 09:11:43
规矩制度作文素材(规矩作文800字议论素材)

规矩制度作文素材【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具有显著优势,需要坚持好、实施好,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一套符合国情的特色发展制度体系,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涵盖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国家治理过程的各阶段,而基层治理体系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层群众自治的根本遵循,其是否行得通、是否行得稳、是否真管用,对于新农村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有实际求事的“定力”、真抓实干的“脚力”、五湖四海的“眼力”。

推进基层治理需要实际求事的“定力”。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好的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是民族复兴的坚强基石。基层民主自治历经岁月的历练,呈现许多好的经验和制度,如枫桥经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等。这些好的经验来源于广大基层群众治理智慧结晶,是尊重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结果,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好的制度、经验需要坚持好、巩固好,但并不是所以机制都是普遍适用,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风俗习性不同,所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创新的进程中,要坚持从当地实情出发,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

推进基层治理需要真抓实干的“脚力”。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是当前,基层在推进治理体制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对制度缺乏敬畏、不按制度行事和随意更改制度等现象,极大破坏基层自治体制的稳定性和自主性。所以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必须同步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加大立法力度,把基层好的治理经验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保护,坚决打击恶意挑衅基层民主自治的行为,引领全社会增强对基层治理体系的敬畏感,自觉维护制度权威。

推进基层治理需要五湖四海的“眼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发展和成熟是循势渐进的过程,急不来也慢不得。过去的70年,我们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当前,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上,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由于人才匮乏、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在制度的改革建设上依然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维,上面来什么就执行什么,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域平衡,将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贫困地区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要有五湖四海的眼力,拓宽视野、开拓思维,既要做好借鉴工作也要增强自力更生的内动力。

规矩制度作文素材【二】

“生活流”式

像歌曲串烧,一首首动人的曲目依次演唱,没有所谓的主旋律,每一首都震撼人心,每一首都别具一格。

又像成语接龙,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串接,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像是一个个人画展,每一幅作品都出自同一个画家之手,风格相似,但是每一幅画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和独特之处。

鲁迅先生称这种艺术形式为“生活流”式。“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如前言所说:“没有一个或几个贯穿全书的主角,也没有起讫完整的情节。”《儒林外史》通过人物之间的辐射,以及前后人物和事件的呼应,让一股股生活之流纷沓而至,展示着当时社会的风貌,剖析着时代的主旋律,向读者展现了如《清明上河图》这般的巨幅生活图卷,又像《人间喜剧》那般的宏大短篇小说集合。

吴敬梓超高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让《儒林外史》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而这样的章回体在让人耳目一新之时,更让小说如虎添翼。所以,鲁迅先生冠以“伟大”二字,而我也对这部经典之作怀着沉沉的敬意。当然,鲁迅先生也许更倾服于这部小说的批判性和揭露功力,而我不过觉得“生活流”式有着无限的神力。

乘着《儒林外史》这艘船,我飘荡在明朝士林之海中,看尽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悲喜人生,无限感叹着作为一个读书人,若像“楔子”中的王冕一般逍遥于官场之外,快活于隐逸田园之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

这些人,这些事,这些人生

在《儒林外史》里,有令人深恶痛绝的卑鄙小人,如严贡生(严致中,也有让人为之恸然的善良小民,如卜老;有以势利眼光看人的人物,如胡屠户,也有敬才爱贤、乐善布施的大老爷,如杜文卿;有贪图名利、妄自冒名顶替之徒,如牛浦郎,也有淡泊名利、臻于学问的高尚雅士,如王玉辉。在吴敬梓的笔下,各色人物栩栩如生,仿若真人一般,在我们的面前走演人生。几十载春秋,可以细水流长,也可以翻云覆雨。然而,吴敬梓并没有给予人物完整的人生,只有片段而精彩的生活。他笔下的故事,可以像诗一般,高雅而不媚俗;也可以像画一般,炫彩而返璞归真;当然,还可以如现实生活一样,柴米油盐酱醋茶,五味杂陈,悲欢离合。

周进和范进是两个被科举制度玩弄得既可怜又可笑的人物。周进应考到60岁,胡子花白之时,还是个老童生。为了生存,到薛家集去做私塾先生,备受冷嘲热讽不说,最后连教书饭碗也保不住,只能随人从商,饱经辛酸。去参观省城的贡院时,满腔的酸苦让他无法面对科场的折磨,“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苏醒之后满地打滚,嚎啕大哭不止。可是,当他中了举,成了进士,又做了国子监习业之后,当初对他奚落和卑视的人却又百般恭维,对他无限敬奉起来。要想到,一个人到了60岁以后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而韶光又易逝,这是一件多么可怜又可笑的事情。而范进呢,从20岁起就开始应考,直到垂老才得到周进的赏识,成秀才做举人。于是,原本对他百般奚落、千般凌辱的胡屠户,一下变憎恶为谄谀。如此世态炎凉,在作者的笔下,真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股文成了世人追求名利的敲门砖,而社会的乌烟瘴气也由此昭然于世。面对如此生存环境,吴敬梓除了讽刺和揭露,更有追求平淡、褒扬友善的赤子之心。甘露寺老僧为旅居无依的牛布衣尽心料理丧事;鲍文卿怜恤落魄的倪霜峰,并收养了倪廷玺;郭孝子千山万水寻父亲,克尽人子之责;还有杜文卿和虞搏士等仗义疏财之举,淡泊名利之行都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儒林外史》更有那些官场之外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士聚会场面跃然纸上。莺脰湖名士盛会,娄玉亭三公子和娄瑟亭四公子会四方客;莫愁湖湖亭大会,杜慎卿和季苇萧定优伶榜;泰伯祠大祭,众名贤上演复古礼乐大事……这些流传于儒林的才子佳话成了许多附庸风雅之人的谈资。于是,《儒林外史》通过人物之间的辐射,有机联合,成了一幅割不断的人物图景。

我们很难想象,吴敬梓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叙写这些人,这些事,这些人生的。有人说,《儒林外史》里的人物是当时实有的人物,而金和更是指出杜少卿即作者的自况。然而不管是否如此,我们都必须相信,《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先生融理想与现实于一体的杰作。他将自己的人生感受赋予了他笔下的人物,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见闻,以及学识赐予了书中人物。于是,这样一部有灵性的经典就赫然于世了。

作者借各色人物形象述说了当时人们的心声,也用独特的艺术手法营造了他完满的小说世界。于读者而言,品一杯茶,看一段《儒林外史》,懂得一种人生,这真的很美妙。

后话

沈琼枝是《儒林外史》里唯一一个能被称得上“儒士”的女子。被盐商宋为富骗婚,不甘于为其妾的沈琼枝勇敢逃婚,到南京卖诗为生,可怜受尽凌辱,被视为娼妓。然而她一身铁骨,傲然于世,不受世俗眼光的毒害,绝对是一个奇女子。可赞可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