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与端午作文(家乡的端午小学作文)

家乡与端午作文(家乡的端午小学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1-26 20:50:19
家乡与端午作文(家乡的端午小学作文)

家乡与端午作文【一】

又到了飘满棕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一条龙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非常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家乡与端午作文【二】

我的家乡在东北,每逢过节,很少有当地的风俗特点。现在端午即将来临,读过汪曾祺所写的《端午节的鸭蛋》,才发现家乡里我接触的风俗特点还真是少得可怜。

在东北,既没有:贴五毒、放黄烟子一类的风俗习惯,就连赛龙舟都极少见到。在市内,有一条河,河不宽,也不雄伟,只是静静的流淌而过。但即使有河,在我的记忆中,也从未有过龙舟比赛。以前,端午节还不休息的时候,总会看到有人上山菜艾蒿。在我们家乡,不仅有河,还有一座山,一座我不知道有多大的山。因为,听人说过,这山是连着长白山的,那时,我还不大,感觉这山是又高又大,绵延万里。

在这里,仅有的风俗只有菜艾蒿,吃粽子和系五彩线了。有的人还会给孩子买些香包之类的。我家住在山脚下,高高的楼房,可以看到山的一部分。而门前的马路,则是山上的必经之路。一大清早,就能看到楼下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有老人,有青年人,还有一些孩子,但依然是老人居多。路边上,还有人卖艾蒿,一大把拿在手中,不用走近就能闻到艾蒿特殊的气味。接着,走出去上学,书包里放着十来个鸡蛋鸭蛋,准备到学校也同学顶的。大家在学校,互相地拿鸡蛋鸭蛋顶着,还有人把鹅蛋拿来顶的,只可惜,在路上就碰碎了。顶完了,等中午吃饭时,再拿出来,敲开壳就吃了。晚上回爱时,会发现邻居的老人帮着在门上插了一把艾蒿,嫩嫩的,缺了少许水分,但依旧清香。

家乡的端午,虽没有过多的传统风俗,但依旧过得有滋有味,开开心心。就象人一生一样,无须过我的.钱财,无须过分的豪华奢迷,也无须过份的锦衣玉食,只要开开心心,健康幸福,还有什么所求呢?

家乡与端午作文【三】

我的故乡是江苏沭阳,每当端午事节,人们都会包出各种各样的米棕,琳琅满目。当然十分好吃,香甜可口。

每到端午节的前一天,爸爸妈妈就会到河边采一些苇叶用来包粽子,爷爷奶奶则去选购一些包粽子的必须品——糯米和各样的花生,红豆等材料准备足了,我们整个下午都在包棕子。

端午节一早,爷爷就去买雄黄。雄黄可以预防各种瘟疫疾病所以我们在端午节戴雄黄,喝雄黄酒。妈妈和奶奶在帮妹妹洗澡。端午节洗澡可不同于平常。

先端来一个大澡盆,然后放上昨天摘来的草药,放在盆中浸泡半小时然后拿出来洗澡。在我们这里十岁之前都要这样。

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也酿好了,大家终于要吃饭了,我拿起一个粽子那翠绿的粽子一看就很有食欲,一剥开,一股清香扑鼻。那白白的棕身上镶着两颗红枣。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色香味聚全,这就是我家乡的粽子。

每当端午时节,我都分外高兴,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与端午作文【四】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被说成是端阳节,分小端阳和大端阳,乡下人过的是小端阳。

乡下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不亚于春节。在这一天,有趣的习俗不少:母亲给孩子戴艾叶,给孩子的额头、肚脐、手心和脚板心抹雄黄酒,把每间屋子以及房前屋后都洒上雄黄酒,檐下或门楣上也挂着浸过雄黄酒的艾叶和菖蒲……

按照农村的习俗,端阳节这天,新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着夫婿和食品回娘家过节,走时母亲要给新人两把伞,此曰端阳伞,意思为新婚夫妇今生今世都要风雨同舟。午饭也很丰盛,平时难得一吃的肉自不必说。金黄的麻花,在起锅前,小孩子就央求母亲捞了一根又一根解了馋。孩子们最馋的是咸鸭蛋,在过去,鸡蛋和鸭蛋是要拿到集市上去卖了,买回火柴、盐、肥皂等家用必需品,小孩子只有在生日的早晨,吃上两个鸡蛋,咸鸭蛋过年都没有的,端阳节才能吃上咸鸭蛋。

鸭蛋是自家喂养的鸭子所生的,亲眼看到母亲把翡翠绿或宝石白的透亮鸭蛋洗净,晒干,放进坛子里加盐水浸泡,泡的时间越长,这样的蛋黄油多才叫绝。

母亲把煮好的咸鸭蛋一切为二,摆放在盘子里,像小舟一样好看。通红的蛋黄,雪嫩的蛋白,翡翠绿或宝石透白的蛋壳,看着就馋得伸出舌头直舔嘴唇。吃切开的咸鸭蛋,是不用剥壳的,把半个蛋放在嘴边,用筷子轻轻一挑,绵软油香的蛋黄已经吃到嘴里。吃的时候还有讲究,蛋黄和蛋白一定要分开吃,万不可将蛋黄和蛋白一同咬进嘴里,因为那样完全品尝不到蛋黄的绵软和蛋白的细嫩。

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端午节的咸鸭蛋由每人半个变成了一人一个。孩子们还是舍不得在桌上吃,吃过午饭,一溜烟拿着咸鸭蛋,到村口的大榕树下和其他小伙伴会合,爬上大榕树,坐在树杈上,比较谁的鸭蛋大,谁的鸭蛋漂亮。比较了外形,又剥开蛋壳,看谁的蛋黄红,油多。得胜的也没有什么奖品,只是心里喜滋滋的,随后便开始晃荡着双腿吃鸭蛋。

现在的端阳节,也吃咸鸭蛋和麻花,也挂艾叶、菖蒲,还吃粽子,只是再也吃不到自家的鸭子孵出的鸭,不吃一粒饲料的鸭所生的蛋,和自家磨的麦子炸的麻花。

家乡与端午作文【五】

在我的老家,端午节又叫娃娃节。是个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节日。

一大清早,妈妈便会拿出漂亮的新衣服,细心的为我穿好。然后妈妈会拿出彩线,把我的手腕上。脚踝上都系上一缕丝线。我看着手上的彩线,奇怪的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的时候会系这种七彩的`线啊?妈妈说这叫绒线,每年五月初五的这天,家家户户的娃娃们都会系上这种丝线,直到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才会把它剪掉,扔在房顶上,让喜鹊叼去给牛郎织女搭桥用。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

邻居的孩子们已经在门口叫我了,我们一起去采百树叶。桃树叶,柳树叶,梨树叶……清晨的露水把树叶滋润的像翡翠一样透绿。小伙伴们你争我抢的摘着,清脆的笑声像银铃一样响遍旷野。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妈妈们已经在村口迎接我们了。妈妈接过我们采得满满一大筐各种各样的树叶,把它们放进大锅里煮,沸腾的热水散发出一股清香,仿佛还夹杂着中草药味。等到水凉一点的时候,妈妈就会用这水给我们洗澡。这样我们在酷暑里就不会得皮肤病。

下午,孩子们会和大人们一起去看龙舟比赛。虽然我们不能下去划船,但我们在岸上呐喊加油,一样很开心。

家乡的端午节,孩子们的节日,美好的就像一幅画。

家乡与端午作文【六】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