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子作文300字 初中(我眼中的孔子600字征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300字 初中(我眼中的孔子600字征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0 09:13:15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300字 初中(我眼中的孔子600字征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300字 初中【一】

也许,是孔子被尊称为“圣人”的原因,我很少看到评论他的文章。

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儒教——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早期便从周公就开始,到鼎盛时期的春秋,一直到现在都有人在膜拜孔子。

孔子留下的《论语》,称得上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他创建的儒教教派,和佛、道是中国的主流教派。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儒教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每个教派都有它的主旨,但儒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文化?难道是有差等的仁爱和所谓的官场文化吗?我想:除了这样虚伪的思想也没有别的了吧?

在《论语》里,有孔子这样的一句话:唯女子小人难养也。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在封建君主纸时代真的对女子有歧视,那么我要问一句:“孔圣人,你不是讲仁爱吗?这个时候你的仁爱跑哪儿去了?”

历史上曾出现过明鲜的教派纷争:及墨子和庄子支持的墨家与孔子和孟子支持的儒家。当儒家刚拿出反对墨家“兼爱”的;理由时,墨家便开始嘲笑儒家有差等的爱。

当我们细读《论语》,便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给普通百姓读的,而是给官员读的。在其中以治国一词为中心,讲了许多身为国君的“规则”,并且认为,一个正人君子,就必须踏进宦海。

我眼中的孔子便是上面我所说的,虽然,大部分人眼中的孔子是一个所谓的“圣人”。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300字 初中【二】

白色,是悲哀的吧。

为什么阳光照得整个房间亮堂堂的,却照不明我早已晦暗的心。我不想哭,对于母亲的逝去。我能做的,就唯有捧着那泛白的日记本吧。我的世界只有了那寂的白色。瞳孔无限扩大,那么真切,是回忆吗?

母亲雪白的肌肤一向是我最喜欢的。她说她最喜欢白色,也喜欢那纯洁的百合。我和弟弟常常会同母亲去山上摘那开得正艳的百合。母亲俯身摘一朵,幸福的笑意会荡漾在她的嘴角。此刻的她也像个天真的女孩,双手合十,双眸泛起温柔,沐浴着大自然的白。

母亲决不允许任何人否定白色。在她眼中,白色代表着她的思念。只是此刻,她的思念竟成了我们的思念。她会望着家中白色的墙壁许久。我知道,她在想念外婆。有时候甚至会独自伤心地躲在角落抹眼泪。她总是悄悄,不愿让别人去捅破她外表的坚强。

我对母亲怀念外婆总是有些许厌烦与不解。我觉得,人,终究逃不过生离别的。何必太过悲伤。

也许是太缺乏心理准备。没想到,母亲竟早早地带着她手中的正艳的百合花悄然离开:她是那么安详地躺着,手中的百合在风中无力地摇晃着。她就像一只残破的白蝴蝶,毫不留恋地走了。我的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崩塌,眼睛决了堤。原来,我也如此软弱。

弟弟却亮着她那明亮不带一丝杂质的双眸,把头摇得像风中的小草。母亲会醒来。姐。不哭。

不知不觉。我竟也爱上了白色。开始渐渐懂得母亲喜欢白色的原因。望着白色的墙壁,让我的神经麻木,脑子一片空白,失掉时间感。我捧着母亲留下的日记本读着,读出了哀伤。

“姐。”他轻轻地唤醒了我,逝去我眼旁的泪——原来我又哭了。“姐,你怎么了?”

“没…没”我挤出一个虚伪的笑脸。

他厌恶地白了白眼,“还是接受现实吧。”

我猛一惊。原来现在的我已经完全成了过去的她。

“好。”我低着头,声音恐怕只有自己听得到。

“这就对了。”他又露出了只属于他的笑容。

拾一朵百合。我也笑了,笑得如此坦然。

母亲带走了她生命里悲哀的白色。留下的,只是我对她纯纯的怀念。

母亲,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300字 初中【三】

孔子是人人都知道的名人,我们也知道不少关于他的名言,但是能够知其意的人却很少很少,我也是同样,我只知道书本上学过的一些名言。

纵观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领略的警句中他的这句活让我感悟极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光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这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不能只学习,还要善于用脑子去思考,在念书的时候也要反复思考,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它的好处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当然只思考但不学习也不行,也要讲自己的思考融入课本当中反复地推敲之后,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自从学过《论语》中的其中一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句,我懂得了学习的三种境界,也知道了自己成绩总提高不上去的原因。原来我只是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知之者。光是知道学问是没有用的,学习的要点在于以学习为乐趣,快乐、愉快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率。我们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快乐的遨游在知识地海洋。才能在学习中悟得更多的道理,学到人生的哲理。

现在想想孔子那么伟大,如果当时没有孔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更加得腐*?孔子是多么伟大啊!

《论语》是一本好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记录了许多学习方法与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学习孔子的学习方法,探索孔子的人生哲理,发现更多的知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