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励志作文600字(杜甫题材作文600字)

杜甫励志作文600字(杜甫题材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12 22:36:50
杜甫励志作文600字(杜甫题材作文600字)

杜甫励志作文600字【一】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成都,作为诗歌中的“锦官城”,这里有非常多的古迹,其中一个就是杜甫曾住过的地方,叫做杜甫草堂,我想起我背过很多杜甫的诗:《春夜喜雨》《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等,所以我们决定到了成都第一站就去这里。

进入杜甫草堂博物馆,更像一个大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荷花池,池中的荷叶和锦鲤让我想到一首乐府诗——《江南》,真正看到了“鱼戏莲叶间”的有趣景象。

穿过一座小桥,再往里走几步,远远就看到掩映在竹林中的茅屋,妈妈说,这里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到成都时的故居。虽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安史之乱”,但我知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写下的,这让我对唐代的历史又多了几分好奇。

茅屋简朴清净,屋外是杜甫的塑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碑。杜甫的塑像很清瘦,爸爸说这更能体现了诗人神韵和风骨。我还不太明白什么是神韵和风骨,但仿佛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了一点点。

出来时我看到一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在这里做义务讲解员,我也要好好学习,希望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学到很多历史知识,再讲给大家听。

杜甫励志作文600字【二】

寒假,老爸老妈带我和弟弟去了四川成都玩儿,我们去了锦里、武侯祠、宽窄巷子、熊猫基地……可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杜甫草堂。

站在草堂门口,硕大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妈妈告诉我,这是“诗圣”杜甫曾经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创作了好多家喻户晓的诗歌。哇!好厉害!我迫不及待的想冲进去,要一睹为快。

进入大门,我们走过一条林荫小道来到大雅堂,大雅堂里雕刻着各朝著名诗人,正中央是杜甫,杜甫眉毛长得很浓,就在眉毛上面有着几条皱纹,眼睛睁得不大。在高高的鼻子下面长着两撇小胡子,下巴下的胡子长长的,闭着嘴,表情十分严肃。头顶上带着官帽,长长的脖子。他那长长的手臂一只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另一只放在自己坐的石头上面。一条腿向外面伸着,而另一条却在里面。看上去,可真是被刻得栩栩如生。走出大雅堂,我们来到花径,花径两旁是一道红墙,红墙边上是各种各样的竹子,竹子又粗又高,粗得比过手腕,高得直入云霄,茂密的竹叶把竹尖都压弯了。走出花径,就能看到杜甫以前居住的茅屋,茅屋里设有中客厅、厨房、书房、卧房等。听导游姐姐说:杜甫是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居住在成都,在这里写下了具有田园风情的著名诗歌,如《春夜喜雨》等,所以后人把杜甫草堂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短短的时间过去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景色让我流连忘返。杜甫草堂,等我长大,还会故地重游,再来感受你的知识和文化!

杜甫励志作文600字【三】

在那遥远的四川成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杜甫草堂,一直吸引着我。今年春天,我终于可以一睹它的风采了。

杜甫草堂的美景真是名不虚传。一进们,几棵高大的柳树像士兵似的站在门口,守卫着杜甫草堂。那翠绿翠绿的柳条,像是一道道绿色的飞流直下的瀑布,向下流去。微风一吹,柳条就会摇摆几下,我知道这是它在和我们打招呼呢。那小巧玲珑的柳叶,像是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好奇地看着我们呢!柳树下有两只黄鹂鸟,黄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一只身上有着许多黑色的小斑点,像穿了一件花衣裳,变得更神气了。你看!它扬起那高傲的头,不时的往草地远处眺望,好像和我一样也在欣赏风景。另一只黄鹂鸟则悄无声息地飞上树梢,用那优美的歌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黄鹂鸟,唱吧!小河为你伴奏;黄鹂鸟,唱吧!柳树为你指挥;黄鹂鸟,唱吧!全世界为你欢呼!美妙的旋律里只有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一曲《杜甫草堂之歌》荡气回肠。

黄鹂鸟的歌唱完了,我也从歌的世界中惊醒过来,更吸引眼球的景物又出现了:白鹭身体洁白如玉,嘴巴又尖又长,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好像在给我们做列队表演。有人认为美中不足的是它们不会唱歌,可是他们自己本身不就是一首动听的歌吗?天空蔚蓝蔚蓝的,蓝得发亮,就像一个大舞台。白鹭展翅飞上蓝天,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黄鹂在空中歌唱,白鹭在给他们伴舞……多么美好的一幅景象啊!

“深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当我进入杜甫草堂,站在窗前往西岭山望去,哇!西岭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山上的雪为西岭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近看,那雪十分的洁白,像奶油一样,让人不由得想咬口。远看,它就像一位穿着婚纱的美人,在云端若隐若现。

门前那一叶叶小舟,是不是从东吴漂过来的呢?如果是的话,那东吴的人又去哪里了呢?为什么只留下这一叶叶孤单的小舟?

杜甫草堂是杜甫的天堂,是美丽的自然庄园,是黄鹂唱歌,白鹭伴舞的地方。杜甫草堂是一幅天然的画卷,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杜甫励志作文600字【四】

清明节最后一天,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我们一起来到杜甫草堂。

我们走进了像螃蟹一般的大门。一进大门,就像来到了另一片天地,里面鸟语花香。树枝头上新生的花苞是桃红色的,花苞逐渐展开,花瓣就变成了粉白色,露出娇嫩的花蕊,从花蕊中升起一根根纤细的花柱,柱头上有一团金黄色的花药,象一束盘发。

四周有几个石桌,许多人坐在石椅上,聊天,仿佛是世外桃园。

我沉浸在了这世外桃园之中,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来到一条小溪旁。

突然,和我们一起上课的大哥哥叫道:“快来看啊!这里好多鱼啊!”

大家听到都马上跑了过去,这位大哥哥把手中的薯条扔入水中,这些鱼儿都纷纷来抢这些薯条,看着它们抢食的样子,我有些想笑。

这时,一片薯条掉在了一条肥大的鲤鱼头上,这肥大的鲤鱼,非常想吃这个薯条,于是拼命摇着头,张着大大的嘴,向后游动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它快要成功时,一只橙色的大鱼纵身一跃,跳出水面,张大嘴一口吃掉了食物。

我看到这一幕,不禁张嘴大笑起来,心想:这条鱼也太笨了吧!哈哈……

这时,我突然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一条小鱼正在吃着薯条,突然一条大鱼冲了过来,连鱼带食一口吃掉了,我皱着眉头叫道:“不来了吧!太残忍了吧!”我叹了一口气。

是啊!生活中,也是这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过这次杜甫草堂之行,充满了欢声笑语。

杜甫励志作文600字【五】

蓉城,天府之国,在这里那些文人留下了自己的气息,那些贤士留下了自己的一切,美的数不胜数于是我决定寻找着美,寻找那蓉城最美风景。

在那个浣花溪边竹林围着筑起的茅草屋,构成一个淡雅典致的风景,这里,杜甫的家,那是一个冬天,他为了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蓉城营建茅屋而居。

记得幼年时背过“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是他写成都的花,或许是草堂的花,他亲手栽培的美丽的花。不知这花的气息是否还含着他的衣袖上的墨香,这巧沁兰心的花的香气弥漫了整个草堂。他的诗意愈浓,沉浸于花香,唱出这诗,为蓉城添上美丽外衣,给草堂笼上诗墨的气息。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这溪是你茅屋边的那湾溪流吗?溪边的花草是否还繁盛?不知那里或是溪边一颗大树上,是否还挂出绿枝?白色的花瓣渐渐舒展,溢出浓愈的芳香,树杆是粗糙依旧,如生出的老茧,而那花瓣上的枝条依旧丝滑,如水做的枝条,晶莹。这或许是当年的景色,而你吟出的诗句,如画中提字,使景,画龙点晴。

而现在,空气中仿佛还酝酿着你的气息,在林间的荫下,一抹碧绿,一丝清新的的风轻抚而过,那古朴致雅的气息难已消散,参观的人儿带着世俗来,又带着这典雅离去,气息中还蕴含着一种莫名的高雅的美,好象是整个蓉城,美的心,美意生于此,那不仅是单纯成都的美还是美中意诗蕴。这或是最美的地方。

还记得我在寻找,寻找蓉城最美的地方,我想最美丽,不正是诗意正浓的杜甫草堂。

杜甫励志作文600字【六】

人人听说过杜甫,他的诗词天下闻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当年流落到成都的故事,更不知道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讲哪里的故事。这次,我便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一探杜甫生活的遗迹。

走进景区,放眼一看,这哪里是杜甫草堂?分明是一座美丽的公园。两旁的花儿开得姹紫嫣红,阳光被枝叶分散,星星点点地落在地面上,像是夜晚的星星悄悄地在白天跑出来了。

绿茵丛中,便是杜甫的遗迹。瞧,那块石碑,上面刻着“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是清朝皇室果郡王亲笔提写的。我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上前细细地察看了一番,旁边那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别看它不起眼,里面却可以看到用世界各国文字印成的杜甫诗集,很多都已经是孤本。走上去,慢慢寻味一番,就会发现杜甫的诗,是全球人民的.精神盛宴。

穿过一条条小径,走过一片片草地,就来到一个稍稍大点的平台,这里似乎没什么风景,可这里有杜甫千诗的石碑。来往的行人都会在这块石碑前照个相。千年之前,杜甫就是在这写下无数精彩诗歌的吗?

终于到了“草堂”,这里有泥土和茅草混和而成的墙壁,走在里面,冷风直嗖嗖地穿过窗户,让人感到丝丝的冷意。啊!这就是当年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地方吗?当年的屋顶,真的被秋风所刮破吗?这精彩的诗句,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啊!小小的茅屋,你居然是那么多优秀诗歌的诞生地,我仰望着你,也仰望着我们心中的诗圣。

再往前走,忽然冒出来一座白白方方的房子。这是唐代老百姓的房屋遗址。里面仅有唯数不多的几个瓦罐,一个井,一个土灶,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是老百姓生活的场所。这么小的地方,也许就有四五口人居住。杜甫当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诗歌的吗?我不禁敬佩起杜甫来,他的毅力是那么顽强,居然在这种环境下写下那么多流传千古的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噢,在杜甫的故居,吟诵杜甫的诗歌,我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千百年前那个扑朔迷离的唐代,在窗内写下笔笔惆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