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巴拉格宗作文(游香格里拉的作文怎么写)

游巴拉格宗作文(游香格里拉的作文怎么写)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01 15:00:02
游巴拉格宗作文(游香格里拉的作文怎么写)

游巴拉格宗作文【一】

在生活中,我们会问:“什么是美?”目前对于我而言,美是一种抽象性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思想。而触动我最深刻的是,美该从何处寻?书中作者说到“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我们会犯这样的一种错觉,会为着寻美本身而去寻美,却往往忽视近在身边的美。其实,美就在于你的心,你对美的理解那便是在于你的自身感觉、情绪与思维。而很多时候,美不仅仅是人的主观意识,还是一种客观的对象和存在。

美是随处可寻的。比如人的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甚者人可以发现你的心灵之美;语言就是美的形象化,因为美具有灵性与人性。

那么在寻美的过程中,只在自己的心里寻美的踪迹同样是有问题的。寻美需要摆脱自己心的狭隘及目之所见的范围,而是要由大及小地审美,寻美。美的形象化不是形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是动态的过程,对美的线条,点、色、形、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价值,意义与情感。简言之,即对美的直观感受便是要在结合人自身的生活体悟与价值观进行动态契合。因而寻美的准备便是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

有人曾在生活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是不存在的。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东西,只不过是简单的线,点或者一堆东西的堆砌而成的。美是唯心主义的东西,无需探讨。而这种对美的白色的,机械的的评论,这样价值观下的外部生活便是无趣的,索然无味的。所以,我更加愿意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美。它是与真,善一种值得人类社会努力追求的事物,是哲学探讨和建立的对象。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协和是“美”。宗教有着热情的浇灌,哲学有人生智慧与宇宙观念,美的实现载体(即“文学艺术”)则在汲取与融合这两者的基础上,表现着人生,流露出人的情感个性与人格。而空灵与充实则是艺术的精神二元。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即是在说明美感的形成在于对物象造成距离,在于能空。美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美的“静照”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的绝缘也就是所谓的万物静观皆自得。美在于心灵内部的“空”,精神的淡泊。所以,在时下世事纷扰的世界,美更需要我们本着纯挚之心去创作,去品味。

尼采说艺术世界的构成由于两种精神组成: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这豪情让我们体验到生命里最深的矛盾,广大的复杂的纠纷,这便是“实”。

艺术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的一切理一切事不无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美就是如此美丽!

游巴拉格宗作文【二】

《布拉格之恋》是由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改编作品。本片作为小说改编电影,采用古典叙事。故事以托马斯与特蕾莎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剧情来源,全片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情节发展就像生活发展一样自然与不可预料。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托马斯与特蕾莎相遇,深陷爱河并迅速成婚;二人感情由于诸多因素陷入危机并最终解决;二人在幸福中结束一生。

与其他爱情类型电影不同的是,本片开头就表现出托马斯与特蕾莎明显对立的角色性格,并叙述二人共同度过的一生。从片头可以看到托马斯是一位放荡逍遥的情场老手,他在休息室中,仅凭数言,就让一位女性脱下了衣服,并与萨宾娜上演了一段床戏。他跟随特蕾莎来到酒吧后,沉稳的施展自己的泡妞手法,他追求着轻松自在的生活;而特蕾莎正相反,她是一名小地方的女招待,注意到了似乎相当有学问的托马斯,并慌慌张张的展开攻势,并在发现托马斯的不忠后,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同样在另一幕中,特蕾莎对托马斯说:“没有爱情,怎么能做爱?我就是不明白。”这表明她作为传统女性,认为灵与肉不可分离的立场。这是第一个轻与重,在灵与肉观念上的冲突,也是最主要的冲突。在二人的关系中,作为第三者出场的萨宾娜,她是与托马斯志趣相投的红颜知己,追寻变化与自由。

但也因如此,保持着稳定的关系也意味着两人为轻浮的生活加上镣铐。她也象征着从始至终的轻。托马斯对两位女性的选择,即是他对轻与重的选择。第二个冲突是政治作为,三人逃亡日内瓦,萨宾娜和托马斯继续着相同的'生活,而前者最终选择出逃美国,继续自由的生活。而特蕾莎来到瑞士后,深受亡国思想负担的沉重,想通过照片号召外部世界的关注,却发现这在她看来沉重的资料在外界轻的一文不值。她无法忍受这种轻松的氛围,在发现托马斯的不忠后,转而回国。这是托马斯的第二次选择机会。最终两人选择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并迎来结局。又如收养卡列宁时的轻松与送走的沉重。这类对比还有许多,共同促使二人观念的转变。在充分探讨轻与重的关系上,导演比较好的遵守了原作,在轻与重游离,反复体会更轻与更重,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值得细细品味。

相比原作,电影作品突出了部分细节的刻画,并采取了一些影视手法。在萨宾娜的第一次出场中,他们在床上发生激情,托马斯用手移开椅子,镜头逐渐向前推向镜子中的二人,象征着两人非同一般的肉体关系,也是灵魂之友。此后镜子又在萨宾娜的场景中多次出现,通过镜子的镜头补足人物的构图画面。

同时营造两人的轻松感,而两人在镜子中互相观察,也意味着两人对对方全面的了解。另一个场景中描写了特蕾莎的梦境,采用了一组连续的正反打镜头。第一次特蕾莎在梦中看到游泳教练与一群女性,稍有不安,随着特蕾莎两次下潜再浮出水面,画面改变了,岸上的人变成了托马斯和一群赤裸的女性,似乎是托马斯和他玩弄的女性们,此时特蕾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镜头切回岸边,人物又恢复正常,特蕾莎再次下潜,人物再次变为托马斯,并不再随下潜而改变,并向泳池中的特蕾莎勾了勾手,此时特蕾莎对托马斯的不忠深信不疑。

在色彩上,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营造轻重感。全片主要使用了黄绿的色调,除开中段接触战争最明显的一组黑白镜头,在两人返回布拉格后,布拉格成为了一座灰暗的城市,街道上充斥着压抑的氛围,明亮的色彩消失了,尤其是绿色,转而呈现出暗黄,增加了萧条感,无不透露着苏联管制下的恐惧感。而在离开城市后,马上就能看见一片醒目的亮绿。颜色在片中被赋予了轻快与生机,轻快相对着沉重,生机也意味着亡。最后两人在酒吧里,他们最开始相遇的地方舞蹈,又回到了轻松快乐的生活中,但与片头的轻已经截然不同。从萨宾娜收到信件的视角中,最终两人迎来宿命般解脱的生命之轻。

本片限于片长,在人物背景及卡列宁、工程师、弗兰克等重要角色上没有过多的交待,因此在深度上远不如原著细腻,但仍不乏亮点,如特蕾莎与萨宾娜摄影的一段场景,在构图和情绪变化上都十分有趣。而二人逃离布拉格后的田园生活,风景美如画,也让片尾的基调轻松许多。总而言之,是一部原著粉与电影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游巴拉格宗作文【三】

宗白华认为“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强调“隔”在美感上的重要,这大概就是所谓“距离美”。朦朦胧胧隐隐约约,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确能产生独特的意境,引人遐想万千。这是空间上的“隔”。至于时间上的“隔”,我想起曾看过的一篇文章,讲印度人约会非常散漫,极不守时,让别人在约定时间后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而印度人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照他们看来,等待是一件乐事。在等人时,可以有无尽的想象,想象对方的容貌和表情,想象见面时的亲热和愉悦,何乐而不为。当然这对于严谨的德国人来说没准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宋人赵师秀有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幅悠闲淡然的图景。与朋友约好下棋,等到夜半朋友还没到,便独自敲着棋子,挑下灯花,却不显得惆怅,这大概也是等待时想象的快乐吧。“时间”与“空间”上的“隔”都给艺术增添了想象的成分,而这想象又造成心灵的“空”,也成艺术的空灵。王国维所说的“隔”则是指诗词中的生僻词句典故,不懂这些词句典故便不能领会作者表达的意思,这就使观者产生隔离感(往往不是距离美),这种隔离感不是想象可以弥补的,除非去查资料,而这样就容易导致阅读的不连续,破坏了意境的营造。这大概也是王国维反对“隔”,提倡“不隔”的原因。因此并非所有的距离都能产生美,它应该处于合适的范围内,既不是完全如一的现象还原,也不至于大到不可捉摸,无可名状。合适的距离才能使艺术空灵而不流于空乏,充实而不至于挤兑想象的空间。“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的,没有生命的。”艺术家需要想象创作,艺术品也需要欣赏者的想象才能达到最大的升华。

游巴拉格宗作文【四】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学境界。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魅力,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没,应该是本色的美。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的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

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冀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说画家只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展现景物,一幅画就是一张画起来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画作中折射出来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调,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现在专业的摄影技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机,是因为照片中有来自于摄影者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而这些正体现其对美高格调的追求。

自然拥有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是永远存在而不可动摇的,山不会动,但是却孕育出满山的苍翠和无数的飞禽走兽。人们往往是为高山的沉稳与博大所震慑,对它不可屈服的顽固生命力产生一种敬畏感。人们常常会为崖壁间顽强生长的一颗不知名的小树而引发生命的感叹,对它坚韧的性格引发自身弱点的觉醒。只有当人们感受到树的蓬勃生命力的时候,才能对生命力产生内心的呼应,从而形成一种审美的感受。

人的生命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心灵感受。每一段的生命历程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人们所需做到的就是享受现有生命的这一历程。长者往往会给予后辈以各种的经验教训,但是个人对生命的领悟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和领悟,领悟人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对生命的真是体验。如果一个人永远不会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只是得过且过的一辈子,那么他就无法领略到生命存在的价值,甚至可以怀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或许顿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思考的人生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瑀瑀前行,看不到沿途的风景,很有可能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人生的体验者应当是一次美的旅行,能把握在眼前的和即将出现在未来的美丽“风景”,用探索美的心灵去体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