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乡下怎么过作文(我眼中的乡村过年作文)

过年在乡下怎么过作文(我眼中的乡村过年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03 04:38:15
过年在乡下怎么过作文(我眼中的乡村过年作文)

过年在乡下怎么过作文【一】

过年,对我来说是件很高兴的事,既可以拿得到一份丰厚的压岁钱,又可以玩,还能和家人们聚在一块儿吃饭。

look!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全家人在一起过年的情景,照片上每一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共同举着酒杯庆祝新年的到来。桌子上摆满了各式菜肴,有红烧公鸡、鲤鱼过黄河、鸡蛋炒木耳、四喜圆子、青菜炒蘑菇、老鸭汤等等,丰盛极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鲤鱼过黄河了,只见盘中一条鲤鱼横卧黄澄澄的鸡蛋里,旁边还配有青草、绿叶,犹如蛟龙入海,散发着扑鼻的香气,又香又好看,让人感到舍不得吞下去。我和弟弟看得直流口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直奔大鲤鱼。

席间,爸爸妈妈突然站了起来,对大家举起酒杯,大声地说道:“新年到了,我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干杯!”我们立即举起了酒杯,相互碰杯,美好的祝福在酒杯中传递着,让我们原本十分快乐的心情,变得更加快乐了。叔叔婶婶也不甘落后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对大家说:“祝大家马到成功,马上发财,天马行空,马上…”大家听了他们二人的成语,纷纷点头,竖起大拇指,称他们是才子佳人。然后,家人们纷纷向大家祝福,使得气氛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浓厚。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家有吃有乐,高高兴兴的。

过了一会儿,屋外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也正在庆祝新年的到来。透过窗子上的玻璃,便看见屋外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呼的吹着,玻璃被吹得吱吱响,与屋里温暖的气氛判若两样。

在这个屋中,温暖无处不在,温暖着每个人的身体,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过年在乡下怎么过作文【二】

曦光透过窗帘,鸟儿在树间婉转。住在湖畔中庭妹妹家的我们也被这鸟儿的啁啾一一叫醒。

这是端午节的清晨,早早的,如一切农历节日一样,传统的习俗并未因时代的日新月异而废弃,在每家每户的各自空间里一切照旧,一切因袭着传统程序。

为女儿的手腕系上昨晚就放在枕边的五彩丝线,这是大姐已经为女儿准备好的,还有香荷包,红色金丝彩缎葫芦造型,缀着粉色、绿色、黄色的琉璃串珠,连衣裙没有扣眼,不知系在哪里,女儿说系在手机上,手机不离手,如同衣服不离人一样,这是不变中的变化。

妹妹在厨房已将鸡蛋煮好,去了苇叶的粽子放在盘子里,特有的清香飘出厨房,在客厅里弥漫开来;妹夫已将楼门斜插上了一束菖蒲和艾蒿,将屋内的几处门楣挂上了彩色的纸葫芦。

我们用艾叶泡水象征性地洗洗眼睛,洗洗耳朵,洗洗双手,扒个鸡蛋,吃个粽子,一如从前,然后,我们去龙沙公园踏青。

这是清晨五点钟的光景,穿过小区一侧是灌木矮墙,一侧是绿茵茵草地通向龙沙公园的小径,三两分钟便来到了一道铁栅栏前,妹妹用电子门卡打开栅栏上的小门,我们便进入了公园。

进入公园,便踏上了湖畔的林荫大道。岸上,柳荫垂垂;水中,睡莲片片。微风中,花香缕缕;林地间,燕雀呢喃。

踏上湖上曲桥,望眼四围,我们欣赏着美丽的龙沙公园。湖心岛,湖岸上的苍西古榆,湖光绿色,让人心旷神怡,在绿色中点缀着黄色琉璃瓦的飞檐楼顶,美丽得让人情动于中。

许多年了,从女儿进入中学以后,我们就没有全家一起逛过公园了,虽然,迁居北京的这些年以来,全家一起逛公园的时候也不少,什么陶然亭了,颐和园了,青龙湖了,玉渊潭了,龙潭湖了,地坛了,不过,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还是停留在女儿童年时六一逛公园的日子里,那也是在鹤城的`日子里。

湖中划船是女儿的最爱,每每都是丈夫陪女儿划船。可是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女儿却提出了我们全家一起划船的要求,为了不使女儿扫兴,挺着晕船的折磨,在湖上的船中强挺了四十分钟,当船靠向岸时,我几乎是从船上爬到了岸上,然后,踉跄地走到岸上柳荫下的长椅前,天旋地转,几乎不能再走动一步。

女儿坐在我的身旁看着我,她的愿望似乎满足了,可我的晕船也并没让她全家划船的兴奋得以延续。她拿出背包里的水瓶让我喝水,童稚小脸仰头担心地看着我。

恍惚间,那一张童稚的小脸,被一张姣好的脸庞所代替,那是女儿在招呼我,说要拍一张全家的照片。

妹妹为我们在湖边拍了不少的照片,留下了美好的瞬间,也留下将来作为回忆的佐证。

在最贴近自然的节日里,我们踏青,我们拍照,我们欣赏着花草树木,欣赏着湖光水色,欣赏着绿色之上蓝蓝的晴空,欣赏着公园里简装便鞋踏青的游人。

过年在乡下怎么过作文【三】

一位同事在城里买了楼房,进宅大喜,我去吃饭。饭后,一个同事说带我去城走走。

坐上同事的摩托车,一路穿行的是幢幢高楼,片片小区。最后上到县城最高的楼顶,远望楼宇连天际,俯视楼房密密麻麻无闲地。于是便有一种感叹:城市发展太快了。便愧从中来:这么多的楼房,竟没有我的份!我可是十八岁就开始工作,奋斗了三十年的啊。便有一种神往:何时也能在城里买套楼,做半个城里人,过下城里人的生活。

可是随着楼价的飙升,听到同事“买套楼要用三代人的钱”的感慨,加上大女毕业在广州安了个家,儿子也即将大学毕业会在某个城市安个家,我的“城里人”的梦再也不敢做了。于是便把目光重新投到冷落了多时的乡下的家,便重新拾起对乡下老家的感情,星期天节假日便不再窝在单位的宿舍里而是往乡下老家里跑。

乡下老家其实是个好地方:一个小山坡边立起一幢三层半高近四百平方米的小楼。小楼左右两边各是一条小山冲汇集在门前又是一条山冲,种着香蕉等农作物。一条公路弯弯地从小楼门前几米远的地方经过,由于近,便砌起了围墙。现在公路改建了,拉直了,离门口有十多米远了,也建成了混凝土的'了,我便拆去了围墙,门前便有了一片空地。公路两边,有一亩多的田地属于我的。

每周有两天的假期,加上寒暑假,回乡下老家的日子多了,便在门前的田地上种上香蕉。香蕉的管理时间性不强,收获时间性也不很强,既有收入,又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自从拆了围墙,便热闹了。在蕉地上做工,人来人往的,都是乡里乡亲,熟着呢,便打招呼,便请他们饮茶烧烟。一天下来,没做多少工啊。不过也没关系。

我和妻子一般都是星期六早上才回家,回到家已是八九点钟了。我们有了经验,妻子便煲大半煲开水,泡一壶茶,我把茶几、几张凳子、水烟筒搬出门前空地,才开始做工。不久便有招呼了,便有各色人等高谈阔论了:天文地理,野史传说,人情世故,农作生产,家长里短,生儿育女。

我一边应答,一边倒茶,嘿,真有当年蒲松龄老先生送茶换故事的味道呢,可是我没有目的的,他们所说的我可以入脑可以一笑了之可以给一声同情的叹息可以让它们随风而去。而蒲老先生却要支起耳朵,只字不漏地记着,辛苦着呢。有些小儿也来凑热闹,把我那条四季杨桃树爬得木身光溜溜的。

吃的就更容易了。吃惯了细粮精肉,改改胃口最好,小楼的周围是山,是田地,有的是野番薯、野大薯、野淮山薯、野竽头,只要拿起锄头,就能找到。用它们煲汤、煲糖,好味着呢。

家在乡下,就好好地收拾心情,多一点时间回乡下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