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描写屈原的高考满分作文)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描写屈原的高考满分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2 01:37:25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描写屈原的高考满分作文)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一】

我——陆游,一位爱国的诗人,热衷于诗歌,一生勤奋创作。可人的一生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可大家不能灰心,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了,这就是我的名句。对于此诗的由来,请听我娓娓道来。

隆兴二年,出于一颗爱国的心,我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以巩固我国的统治。可结果竟然大败而回,伤亡惨重。当时,朝廷中主和投降派借此机会,一连对我排挤打击,竟然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要我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我大受挫折,不得不回到了家乡,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次日,为了放松心情,我来到了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闲游中,我突然来到农家,农家里的主人十分热情,执意要求我留下吃饭。那正是丰收时节,主人捧来丰盛的佳肴和醇美的腊酒,我不禁为淳朴的村民习俗而感动。饭后,我谢过主人,继续在西村闲游。如此优美环境,令我的心情顿感舒畅。环顾四周,山峦重叠、流水萦绕,我忽然有种迷路的感觉,似乎前方便会无路,便是无底的深渊。想起自己被贬,我感到失望和悲痛,忽然不知所措。迷茫间,一阵春风吹过,岸边的柳枝分成两边,神奇般地开出一条路直通向另一个村。我恍然大悟,似乎感受到希望和光明,于是提笔一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听了我的故事,大家必然有所启悟。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二】

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们所怀念,我也不例外。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

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计划: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投进汨罗江,自尽了。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颂屈原,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深深感叹:屈原之,悲哉!壮哉!惜哉!真可谓是: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在世间。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三】

当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已在沙漠中逐渐干涸,当古巴比伦的辉煌已在战火的尘埃中淹没,当所有痕迹已在历史的车轮中沉没,而古老的东方依然有一条腾飞着的巨龙。

中国,一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无数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饱经风霜的国家。在经历了屈辱和腐败之后,选择了“千磨万击还坚劲”,让曾经的屈辱成为过去,让所有的腐败重新焕发生机,让沉睡在太阳下的雄狮苏醒,让那些脚踏这片黄土的人民,能够骄傲的说一声:“我是一个中国人!”

漫漫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一曲天问彻云间,仰天长啸“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屈原;有着空有赤裸裸的爱国情,却只留得一句“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更有着豪情一言“我以我荐轩辕”的鲁迅先生。这些伟大人物堆叠而成的刻痕,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深远的文化,更让他们的名字刻于人们的心中,不曾遗忘……

现在的中国固然辉煌,但没有人会忘记,在__年前,中华儿女们在深重苦难中受尽折磨,生活陷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起,华夏儿女们饱受摧残,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渴求着能够得到所谓的幸福和和平,当人们拿起武器,用双手保卫自己国家,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在那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响彻广场时,神州大地上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在冥冥之中,中国引领着千万华夏子孙从崎岖走向平敞大道。

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而中国的文化,却是有着生命力的文化,它是历史萃取的结晶,是广大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精神的结晶。每一个中国人都像小草一样,就算被风雨凌冽的摧残,就算已奄奄一息,也会带着那片绿色,在风雨过后,骄傲的挺起胸膛,迎接那温暖的阳光!

今天,中国早已摆脱“东亚病夫”,早已不再任人宰割,早已不再贫穷落后,那沉睡的雄狮早已经苏醒了!

今天,古埃及的文明已经凝固成阳光下静默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历史选择了中国,我们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然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的绿色。

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历史选择了你,我的祖国,历史选择选择了华夏民族,那么,华夏民族必将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四】

那月里的榕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

小时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笼,年就到了。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上几笼年糕,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磨米浆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镇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络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将装有米浆的布袋牢牢压紧,等到第二天水挤干了,外婆把已成块的糯米团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红糖、花生、红枣等配料。经过反复的揉捏,让红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团里,直到糯米团变得更有韧性时,尚可将其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

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外婆总是多年如一日地为我讲述她与年糕的故事。当她还是小女孩时,她就帮助母亲制作年糕。在那个没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里,能吃到一块年糕,便是外婆极大地快乐。“那时候姐妹多,都是抢着吃哩!”说着,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吧,每当外婆说到自己制作年糕,总是喜上眉梢,印满褶子的脸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当我说起最爱吃她蒸的年糕,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寻着淡淡的香气,外婆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红枣,并递了几颗给我:“红红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哝着,满心欢喜。没多久,年糕起锅了,外婆切下一块,盛进我碗里,我夹起它,咬下一口,软软的,夹带着一丝清甜,一股浓浓的爱。粘糯可口的年糕唤醒了我每一个味蕾,往昔的记忆又一拥而上。红糖香、糯米香、枣香、还有淳朴的叶香,一齐荡漾在唇齿间,顿时带来味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为了满足儿孙的喜好,为了将这份味道传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会雷打不动地蒸上几笼年糕。而她,却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没有品尝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将其永远化成回忆了……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如今,我总算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年糕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五】

当然,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特别喜欢吃,妈妈亲切地叫我“吃货”,无论是西餐还是中餐,我都想尽办法尽量满足自己的食欲,不肯让自己的嘴巴受一点委屈。可是,没有想到有时候吃也会带给我难以泯灭的记忆。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喜欢吃各种小吃,在妈妈的眼里都是垃圾食品,那是需要严格禁止的,可是在我的嘴里都是美味。每当放学之后我就背着妈妈走一路吃一路。

当然,我还与一个志同道合的舅舅,他对吃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所以我免不了跟着他享口福。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玩,他兴高采烈地说,舅舅带你去吃好的。我自然很开心,他也知道我妈妈对我吃外面的食物很反对,他就三令五申,吃过之后不许告诉妈妈,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没有想到舅舅把我带到了卖小吃的摊点上,居然要了两份炒拨拉,这可是当地的一道特色小吃啊,我还从来没有吃过,因为妈妈对这样的小吃是坚决抵制的,其实我早就想品尝下那个铁板上烟雾缭绕中的美味了。我吃了一块,味道很鲜美,据舅舅说,炒的都是动物的内脏,我也早就把妈妈的叮嘱丢到脑后了,尤其是孜然的味道更是激起了我的食欲,再加上舅舅的殷勤,两个人可是吃嗨了,也许那时候的开心更是衬托了日后的伤心吧。

晚上回到家,对白天的所作所为闭口不提,谁知道到了半夜我的肚子疼得直打滚,妈妈一直给我揉着,以为吃坏了肚子,到了后半夜腿上居然陆陆续续起了好多红色的小点,这可是把妈妈吓坏了,她质问我是不是乱吃了东西,开始我还想守口如瓶,可是面对妈妈的眼睛,我还是乱了阵脚,最后忍痛出卖了盟友。妈妈一听很是生气,打通了舅舅的电话就是一顿痛骂,舅舅自知理亏,连夜开车把我送进了医院。

到了医院,妈妈和舅舅连忙挂号,带我做各种检查,舅舅的眼里也写满了内疚。经过医生的诊断我得了过敏性紫癜,第二天做了过敏原,我居然对好多调料过敏,我才知道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吃的。

妈妈的朋友的女儿得过这种疾病,已经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好几年都没有治好。妈妈每天晚上抱着我脚丫子长夜漫漫彻夜难眠,有时候我醒来,还看到妈妈在灯下双眉紧锁,我心里也说不出的悔恨。

这种疾病,医生对饮食严格限制,我不能吃任何肉类,不能喝任何饮料,于是我的伙食每天只有孤零零的土豆丝和单调的素面条,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个月,素食吃得让我反胃。当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吃上一碗牛肉面,吃一个鸡腿。妈妈说,有一天晚上睡梦中居然喊着牛肉面,妈妈都听得心酸了。

病情好转之后,我去吃牛肉面,尽管还不能放葱花,不能吃蒜苗,可是我感觉确实是美味,我像是一个饥民一样,横扫了整碗牛肉面,连汤都一点不剩。那一瞬间,我才知道健康是多么重要。从那以后,我也开始忌口了,因为我的健康就在妈妈的心上。

在中国,黑心商人如此之多,今天是毒大米,明天是假羊肉,舌尖上的美味,同时也是舌尖上的隐患啊!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六】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七】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古往今来,如此萧瑟之风,想必定是秋风了吧。不知道荆轲踏上那条不归路时的心情如何,也不知道太子丹当初派人去行刺秦王是否深思熟虑。《六国论》曰:“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当荆轲刺秦王失败的消息传入太子丹耳中时,不知他内心是否有一丝悔恨,抑或是不悔其策略不周,而悔其用人不慎,怪荆轲不力。正如苏洵所说:“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荆轲自知命不久矣,当此时,不知他内心是否后悔跟随多疑的太子丹。我不是他们,我不知道他们心中的感想。但我知道荆轲,当他临行吟下此诗时,他便抱了必之心。他知太子丹多疑,但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此行不为太子丹一人,而为燕国百姓。,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荆轲之,非后者莫属吧。

“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多次出师伐魏,却“未捷”,最后卒于五丈原。诸葛孔明不愧为千古名相,“鞠躬尽瘁,而后已”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足可看出周瑜之奇伟谋略,却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是叹孔明之智谋无人可及吧。诸葛孔明助刘备开创大业,扶助刘禅支撑极其艰难的局面。他曾向刘备发誓要助禅稳固基业。“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没让阿斗明白孔明的一片老臣心,却让后人铭记诸葛孔明。想那五丈原,那吹灭孔明生命之灯的风,必是秋风吧。他不但吹熄了千古名相的生命之灯,也使三国鼎立之局转为历史。

滔滔江水之上,不断回响起一种低沉的声音。“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是一代枭雄,奈何英雄与美人,难以两全,当其四面楚歌时,内心仍记挂虞姬。虞姬以剑舞回应英雄以谢其怜爱,而后自刎,英雄一见“泪落如雨”。不愧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虞姬之,可以说使项羽心痛至极,心痛之余,他决定带人冲出包围……乌江自刎,非人所愿。杜牧曾写诗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也曾写诗说:“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谁又知当时项羽内心之痛呢?虞姬已,他以当年自己领八千子弟兵起义,如今只身一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为由将自己的生命终结。但他却忘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之理,为一败而求,实乃兵家之大忌也。逝者已远去,咏者已远去,如今我们只能在乌江之上,把酒临风,一樽酹江月,一樽祭英雄。忆往者,美酒、宝剑、佳人、英雄。

坐拥江山,美人在怀,无数珍宝,尽揽其庭中。然而安史之乱突起,一夜之间,美景覆灭,贵妃醉酒之燕舞转成历史,随风消去。男人爱女人,本世之常情,而当这个男人以一国之君的身份过于偏爱此女时,就成了一种错误。因为这种爱,太过于沉重,是一个弱小的女人承受不起的。当面对将士们的逼迫时,他不得不舍美人,一曲《霓裳羽衣》,代表着逝去的美好。而今,落叶萧萧而下,秋风咆哮,她只身着素衣,平静地走向亡,想到曾有一个人爱自己,亦足矣。“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奢华成往事,此时只有萧瑟秋风,一棵残树,一段白绫……

古来万事东流水,历史已成为往事。如今的我们,唯有在书中细细品味,静静地独登高楼,望尽天下路,遍览历史沧桑。

历史上的屈原作文高中【八】

如果,对孩子的希望,用快乐和成绩做一个选择的话,我们一般会对外说选择快乐,而对自己说成绩。我们明知道快乐是多么重要,但是,面对残酷的当前教育,我们的行动,最终都会站到成绩这一边来。

如果,我们也将这样的选择,摆到孩子的面前,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同样,孩子们一面言着自己的心声,另一面却为着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把自己深深地埋在试卷的分数当中。

面对如此的假设,人生中难以调和的矛盾,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孩子的教育怎么办?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应该怎么做?

含泪看完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中伊桑是一个八岁的有些自闭男孩,他和别的小男孩不一样,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他喜欢发呆,喜欢遐想,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这些对于他的父母,对于所有的成人世界而言,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只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成绩的排名感兴趣。所以伊桑在学校,总显得那么孤立与卑微,在家里,又总会因不如优秀的哥哥,遭来父母的漫骂。影片的起始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抛出了尖锐的问题。有趣的是,在这部分中,导演把一些生活画面留给了伊桑的母亲,刻画了她为丈夫,为大儿子和小儿子如何忙碌的一个早晨,很明显,导演并不满足要给我们展现一个勤劳的母亲形象,而同时也在抛出这样的疑问:我们的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衣食上的保障外,是否还需要给予什么?

伊桑惹出的麻烦,终于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指导”。对于离开,伊桑做出了焦灼不安的反抗,但是现实实在是太强大了,孩子永远在父母的掌控之中的。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改变,伊桑的孤独愈演愈烈,他的痛苦与日俱增。

与同伴相比,小伊桑显得如此的怪异: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轻松地辨别日常事物,不善言谈,表情呆板;他甚至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自理,一个8、9岁的孩子,如此这般,的确非常人之举。但是他特别擅长画画,他能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他的小小画册上记录了曾经和父母在一切的欢乐,可是渐渐地,这个画册上没有了自己,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和反抗,但是这一切,他勤劳的母亲和忙碌的父亲却全然不知,他们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却丝毫不去关注孩子心里的想法,不去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表达。其实孩子再年幼,也都是有思想的,会思考的。

看到这里,我被触动了。我在想,伊桑的父母,与我们中国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的相像,在大人的眼中,成绩永远是孩子的主旋律,排名永远是孩子的指挥棒。有谁真正在意,我们幼小的孩子,面对学业的重压,他人的嘲笑,心理的窘迫,他们的内心有哪些挣扎与呐喊?我们做大人的,应该怎样陪伴我们的孩子?怎样辅助孩子,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需求和困难?

好在,影片中伊桑是幸运的。一位新美术老师尼克的突如其来,让事件开始逆转。尼克用快乐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尼克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很快发现了这个叫伊桑的孩子并不快乐,甚至非常的危险。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他找到了他的父母,在他的家里找到了伊桑孤独与痛苦的原因。尼克想起自己的童年,与此时的伊桑是那么的相象,他决定要拯救这个孩子。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最终帮助伊桑找回了自己,也找来了快乐。影片的最后,尼克老师与伊桑幸福的拥抱,尼克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的快乐画面,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也再一次引起我们反思。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将走向何处?为什么拥有大量世界级学科竞赛高手的泱泱大国,却在创造与发明能力上远远落后于他国……

伊桑是幸运的,尼克老师也是幸运的,彼此幸会的支点,来自两人同样的生活境遇和爱好,伊桑遇到了一个能读懂他的老师,而尼克遇见了一个美术怪才的学生,于是关爱与接纳,感应与共鸣,使得金石为开,厚积薄发。

我想,我是羡慕尼克老师的,因为他不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不需要深陷堆积如山的作业批改中,不需要整日辅导纠结于作业对错的学困生,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尼克老师没有来自上级学业成绩考核的各项指标,没有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规则约束,他的课堂是开放民主的,是多元发展的,以至于那个野外举办的全校美术大赛,也是那么的人文、平等与宽松……

我想,我是敬佩尼克老师的,因为他诙谐活泼的教学风格,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令孩子们兴趣盎然。他细致的观察,挖掘了伊桑潜在的绘画天赋,他用自己美好的师爱,撑起了自闭男孩的艳阳天。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尼克老师唤醒了伊桑的求知,他教育伊桑的成功案例,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楷模。从尼克老师的身上,找到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老师的正确答案。

人世间,一花一草一世界,每一条生命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地球上的星星。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的上级,能少一点分数的硬性指标,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时间亲切的掬一弯水月,那么,或许每一棵星星都能在浩瀚的人海中,熠熠生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