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议论文英语作文(以图书馆为题的英语作文)

图书馆的议论文英语作文(以图书馆为题的英语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20 01:26:25
图书馆的议论文英语作文(以图书馆为题的英语作文)

图书馆的议论文英语作文【一】

到大学,参观图书馆几乎是必修课,这次在哈佛也不例外。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一参观竟然花了一天时间,还有很多图书馆没去。

到哈佛之前,我知道哈佛的图书馆很多,但没想到有这么多。连带领我参观的哈佛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安德鲁·斯科特也不清楚哈佛究竟有多少图书馆。一个笼统的说法是,学校有综合图书馆,有专业图书馆,每个学院有图书馆,甚至学生宿舍里也有图书馆,大致有100座。

哈佛的图书馆当然不是以数量取胜的。其藏书的丰富和环境的舒适、服务的到位,让我大开眼界。在燕京图书馆,多位在这里做交换生、访问学者的中国学者告诉我,在这里,找到了很多国内图书馆根本查不到的资料。

图书馆里随处有可以免费上网的电脑,可自由使用。安德鲁·斯科特还特别带我去看了图书馆里的一件设备——扫描仪,学生也可免费使用,只需花一些时间,就可以把一本书全部扫描存进自己的U盘,然后带回去慢慢看。扫描仪根本没人看管,就是学生自己用,这在国内的大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大学的图书馆近年来也有一些大的变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大”。大图书馆很气派,可学生们使用却不方便,从宿舍或教学楼到图书馆要走很远不说,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也颇费神,还有好多图书找不到。

哈佛的图书馆散布在学校之中,图书馆所在的建筑物也不高,学生们走进图书馆十分方便。哈佛法学院的图书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座位都十分宽敞,相当于国内大学图书馆中三到四个学生的位置,而且所有其他院系的学生都可使用。

另外,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已经悄然变化:不是学生借阅图书的地方,倒成了学生们的自修室。去年,某高校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新购买图书的零借阅率为40%—60%,新购图书的借阅情况都如此不乐观,可见整体借阅情况是多么不堪。而在哈佛,到图书馆借阋图书则成为学习的必须。

这是与哈佛的教学要求相关的。哈佛十分重视教学,不管教授的.学术水平多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教育学院的一位留学生让我看了几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每一门课老师都布置学生阅读10本以上的图书。学生们须老老实实把书借来,认真阅读,否则就跟不上课程,在讨论课上插不上嘴,也难以完成课程论文的撰写(有的课程要生完成三篇课程论文)。读书对所有哈佛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在图书馆里读书到通宵,是不少学生都曾有的经历。当然,国内大学有的学生也有这种经历,但那是发生在复习迎考的一两周中,“临时抱佛脚”突击准备。

人们常说,大学里教授和图书馆是最重要的两大资源,哈佛将这两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由此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学习氛围特别浓郁的大学景象。虽然哈佛没有校门,公交车就在学校教学楼、图书馆门前停靠,间或还有汽车喇叭声,但你不觉得这里嘈杂、浮躁,走进图书馆,就走进了学习的圣殿。可为何在国内,大学门禁森严,却很难呼吸到学习的空气呢?

有哈佛学生告诉我,有这100座图书馆在,哈佛就会一直在。我想,他所指的是哈佛的精神。而国内大学的图书馆,更多的是被称为“图书馆”的一座建筑,并没有活的灵魂,与大学和学生的教育,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图书馆的议论文英语作文【二】

1 欧阳碧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读者服务[J].网络财富,2009,(01:115-116.

2 贾奇;对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读者服务工作的再认识[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158

3 于佳慧;现代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和读者服务[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175.

4 孙林英;高校图书馆流通馆员与读者服务中常发生的矛盾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17:255-256

5 吴坤玲;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7:5-7.

6 魏宇平;深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6:136+140.

7 柴菲;试议高校图书馆流通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4-6.

图书馆的议论文英语作文【三】

中秋之夜,家家都要围到圆桌旁,吃月饼赏月。今年中秋,我们全家第一次团团圆圆在一起过佳节。因为爸爸妈妈都在偏僻的下二门工作,难得一起回来。

吃过晚饭,我们一家来到楼下的圆桌旁赏月,月亮却迟迟不露面,可能是还没有化妆好,有点害羞吧!因为人间有好多双眼睛正盯着天空盼着看到她美丽的脸庞。我着急地喊:“月亮、月亮快出来吧!”果然,月亮从云彩里羞羞答答地出来了。皎洁的月光顿时洒满了大地。妈妈说:“咱们开始切月饼吃。”只见妈妈把月饼切成三块,每块都是三角形,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月饼每人吃一个多好呀?”妈妈微笑着说:“把一个月饼分开,每人吃一块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圆形,代表一家团圆,也象征着空中圆圆的月亮。”

我边吃月饼边想到一句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知大姑现在怎样。我急忙给大姑打电话,大姑说:“我正在四川绵阳和灾区的小朋友们一起快乐地过中秋节。”我听后不再挂念大姑了。

这时,一阵秋风吹过,感觉有点凉。抬头望天空中的月亮也更圆更亮了。这是一个美丽而又快乐的中秋之夜。

图书馆的议论文英语作文【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什么”“为什么”是两个充满魔力的词,它们是孩子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钥匙——大约在一岁半时,儿童就开始了他们以“什么”为特征的第一个好问期——“这是什么?”天空、泥土、飞鸟,直至家里的一切日常用品,都会成为追问的对象。当他们对所见所闻略微熟悉时,他们又开始刨根问底地追究为什么的问题。可以看出,孩子所拥有的潜力是巨大的,要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基础教育时期既可以成为促成、也可以成为扼儿童好奇心的关键时期。想想我们的孩子,刚刚入学之时,他们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的门槛,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而几年之后,甚至只有几个月、几个星期之后,闪烁在他们眸子里的火花渐渐熄灭了,他们对单调划一的学习感到厌倦,对缺乏温情的教师感到失望。为了“顾全大局”,只能一忍再忍,在“忍耐”中泯灭了创造,在无奈中变得消极,变得冷漠,而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而然地继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基础。学习的愈被满足,潜能的激发程度就愈高,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成果。

爱动脑筋的孩子哪儿去了?当孩子的问号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学家一针见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忽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造成目前孩子不愿动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的“时空”,缺乏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是一大原因。同时,一些学校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也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我们广大的教育者自身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对话意识。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应该是其基本意识。因为,所谓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就获得了成果。不仅如此,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堂绝不会水一潭,被激活的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促进学生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创造型。当然,这里所说的问题,与学生作业、中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不同,它是指须通过研究讨论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换言之,这里的'“题”,“询问”的程度小一些,而“探讨”的意味强一点。

俗语说得好,“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起源于问,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我们让学生学会做学问,就是首先学会问。孔子所说的“事问”就是问题意识普及化的最好说明。问题意识要求在面对新知时,运用业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积极的主动思维活动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一旦有问题形成,围绕问题,我们就能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此外,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开始其生命的历程。对于教育者来说,培养青少年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在问题意识指引下的“教学相长”必将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里需要努力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那种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的做法,实质上扼了学生的创新萌芽。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不勇于挑战权威成了我们学生的共同特征?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我们的考试内容,为什么用“答”代替了“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为什么只有“答”的标准而无“问”的标准?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反而用“答”来伤害学生“问”的兴趣?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反而只是背记信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养成学生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能力,反而只是按照老师讲的、书上说的、本上记的去记硬背呢?

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或者说要靠后天培养。由此看来,我们需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育、教学,即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们将他们具有创意的反应与所受训练及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在他们接管成人的世界时,能够保持神奇的视野。为此,教育者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固有的创新求异的本能和。不能教条地、机械地用同一个标准、同一种模式去衡量他们,规范和框定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应当从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人手,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赞赏奇思异想,允许出错,给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这样才能使其充满“?”,创新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我们都知道,21世纪是科技激烈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面对知识陈旧周期日益加快,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应答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关键就在于我们能让孩子拥有多少“?”,能否让孩子永远充满“?”。对于加拿大中小学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的真实情境,很多人由于没有亲身经历,似乎有点难以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以国人传统视野看加拿大教育,人们也许会认为加拿大教育是一种最不合“规矩”的教育,而这却正是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

图书馆的议论文英语作文【五】

固然,图书馆里的书不详家里的藏书那样随遇而安,而是来来去去,循环流动,它们经过挑选分类,被贴上标签,编进目录,定制整理,它们被借走,被归还,被期待,它们不断地被转手,居无定所,书页逐渐发黄发黑,破旧不堪。人们数百次地给它们涂抹胶水,布质的书皮,用透明胶带粘合破损的书页,重新投入流通。

然而,我却仍对图书馆的书情有独钟,书旧是自然的,但却透着一份实在,无论是翻书、读书、闻书,都觉得塌实,令我想到了无数热爱读书的`友人。他们也曾与我大致相同地翻阅着书,随着书中的情感而喜怒哀乐,他们仿佛就在那字的后面,伴我同读。这不仅系着一种情结,还体现甚至超越书本身的价值。

其次,淘书实为一大快事,总是冲进文学室,在喜欢的几类书架中穿梭,往四下里寻寻觅觅地搜索,手指在一排书脊上走走停停,有时若无其事地抽出一本书翻开,随意地看上几页,又失落地放回书架。好书往往都被群书遮挡着,要在千百万册书籍中寻找出一本,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一般,当然也就别样欣喜。这种心急火燎或者漫无目的的过程,也是考验你的意志,让你更为在意地去看书,这显而易见为一种特殊的享受!其实,图书馆不在于面积的大小,而在于书籍的多少,氛围的好坏,要是你全方面地了解它,走近它,一定会义无返顾地爱上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