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五一劳动节作文三百字五年级)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五一劳动节作文三百字五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4 07:15:31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五一劳动节作文三百字五年级)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一】

影片一开妈就一针见道出此刻小孩子对家长的独特看法,以及我们家长一向以来犯的同一个错误,我觉得如梦初醒。的确我们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都期望他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或十分出色的人才。因此,平时管的十分严格,从来就没认真想过孩子们的感受以及想法,当他们拿到成绩单满腹失意的时候,我们家长都做了些什么,我十分惭愧,当他拿到好成绩时,我觉得是就应的。当成绩下滑时,我们只有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很少表扬或鼓励他们,让他们充满信心,从头再来。

其实此刻的孩子们学习压力也很大,没有家长的支持,孩子们就像没有帆的船,寸步难行,多给孩子一些信心、自由。多和孩子们沟通,这才是我们做家长的爱。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二】

“小孩不笨”,这四个字听起来很新颖。

我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看完这部电影的。

故事情节很紧凑,催人泪下。

电影讲述了三个孩子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几个经典场景。反映了信息社会,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缺少同孩子沟通交流。

即使是有限的几次交流,也不过是:父母说,孩子听,照着做。在大人们看来,这样就算是沟通、教育了。

看小孩杰利的演出,父母认为是无聊之举……

哥哥杰利博客写得好,父母也认为是没用的折腾……

学谦体育好,喜欢拳击,却遭到父亲的暴打……

……凡此种种,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差点就酿成了悲剧。好在剧中父母老师觉醒很快,才皆大欢喜,以令人振奋的喜剧结局。

由电影的目光看现实,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优点,但就是被家长老师忽略了。大人的观点很唯一,也很统一,就是一个答案:读书读得棒才是真的棒,其余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

为此,家长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给孩子补习,而从来不会问孩子愿不愿意。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有的甚至适得其反,把孩子对学习仅存的最后一丝兴趣,也给磨灭了,还有什么成绩可言?

另外,孩子由好变坏,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该反省:有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经历吗?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一些问题吗?是不是经常同小孩做沟通,是不是不断的改进交流的方式,以求更好的效果?

我坚信成才父亲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是的,童心生来就很纯洁,可塑性也很强。由于父母的忽略,会慢慢变迟钝,甚至麻木。这时的“家”已经不再是家,而只是睡觉的房子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工作有多忙,为人父母,请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吧。他们缺少那份爱,那份沉甸甸的爱!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三】

??守小孩观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儿童剧——《留守小孩》,它让我受益匪浅。

《留守小孩》讲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年轻老师为一群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建了“留守之家”,可是主人公石头的父亲却已三年未归,因此石头的性格比较孤僻,这一年,石头的父亲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在回家的前几天,石头的父亲因脚手架坍塌而导致受伤,当石头听到这件事后,他立马哭着跑走了,艾老师就决定,留下来陪石头一起过春节!看到老师和小伙伴们对自己的呵护与照料,石头也由一开始时的孤僻转变成了合群。而故事的结局就是石头的`爸爸回家了!

看着石头微笑的脸庞,艾老师欣慰的目光,这使我对幸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儿童剧中艾老师为了石头,宁愿自己不回家与父母过春节而留下来陪石头的举动令我非常感动。我十分钦佩艾老师,钦佩她的无私,她的伟大。在春节来临之际,谁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呢?谁不想回到自己温馨的家呢?但是,为了一个孩子,她决定独自留在异乡;她决定放弃与父母想见的机会,仅仅是想让她的学生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艾老师想到的常常都是自己的学生。我觉得石头是幸福的,即使他的父亲已三年未归,但艾老师以及小伙伴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虽然是头三年未得到父爱,但是他却生活在幸福中。

仔细想想,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一样丰厚的奖品吗?是被众人羡慕吗?我觉得不是!因为我认为,幸福可以是一句表扬,是一个微笑,是一个动作,甚至是观赏那日落的美景!

幸福其实无处不在。那些常常抱怨自己不幸福的人,其实,幸福就在他们身边,请仔细地发现它,品味它。

上学前,母亲一句:路上小心。让我倍感幸福;课间,老师一句:同学们,辛苦啦。让我倍感温馨;回家路上,交警一句:你们回家了,注意安全。让我倍感幸福。

一句句平凡的言语却带给我们不平凡的感动!

换一种角度去品味幸福,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四】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家庭、学校教育的现状,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在电影中得以再现,历历在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老师、父母的何时真心的去称赞过我们的学生、孩子呢?

本片一上来就是主角学谦弟弟的自白,他学习成绩很好可父母却很少称赞他,还责怪他为什么不再拿更高一点的分数。在有些思想比较封闭的大人看来,这是一种不使孩子骄傲并且严格要求的思想意识。但他们错了,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诚然面对那些骄傲自满的人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应该是打击,但面对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那些努力学习拿了高分的孩子们,是否也要这样对他们呢?不可质疑的说,这是错误的!每个孩子不管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他们会认为自己很有成就感,而非是骄傲自满。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慨叹:“现在的孩子不得了了,真是不可救药,”“现在的孩子说不得、训不得,更打不得,真无计可施了,咋办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遇到这样的学生真是倒霉极了”……在慨叹之余,我们何曾真正的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们,去教育他们,甚至未曾去发自内心的夸奖过孩子,偶尔的赞许也是瞻前顾后,谨慎了再谨慎,生怕一时失言,不知不觉中让孩子自大起来,这样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心灵沟通困难重重,使我们更加茫然了。

剧中的一位老师说,作为我们当老师的要有一把钥匙:“多看学生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如果把后进生当做“烂苹果”弃之,那么他们的一生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彻底完了。如果我们转变观念,转变思想,换个角度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看,去思考他们的想法、做法,把原来以成年人的观点以为“不可理喻”的变为“非常自然”,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想学生之所想,帮他们解决的困惑,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成功的老师,受到孩子们的尊重,才能让孩子们心甘情愿的向我们敞开心扉,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孩子们的心晶莹剔透、洁白无暇,而我们做父母和老师的就像一位珠宝设计师,一位绘画大师,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干在这纯真洁白的纸上,挥毫泼墨,涂抹油彩。因此我们的师长应该正确驾驭,谨慎细心地提起画笔用心去描绘,才能真正创作出惊世骇俗的作品。

学校、老师、家长,本该扮演呵护幼苗成长的角色,却成了揠苗助长和扼天性的凶手。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孩子的心中已满是伤痕……让我们走出误区,多抽点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走入孩子的心灵,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快乐的茁壮成长,使我们的家庭、学校教育落到实处,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五】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

你最后一次被称赞别人是几时?

很久了,对吗?”

这是这部电影的开场白,让人立刻回忆这走过的这些岁月,是否在对别人的的称赞上显得有些吝啬呢?是否被别人称赞带来的感动已经离自己很远了呢?难道就是称赞别人一下真的会很难吗?或许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有句话说得很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但为什么就是这样一点小小的变化就可以发生这么大的作用。那你为什么都不愿意做呢?

无论大人小孩都需要获得称赞,都需要赏识和鼓励,就可以给他们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切事情,获得连自己都想不到的结果。其实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坏孩子,只要你唤醒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

现在的孩子刚进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认为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孩子并不那么坏。家长老师是否想过苹果为何会变烂,是否关心那些已经变坏的孩子为何会走错迷失方向?其实他们也不想这样,泪水已经流干,前途对他们来说也很渺茫,迷失了灵魂,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其实他们也曾努力要争取所有人的称赞,但一次次的失望,那看不起的眼光,让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要管。

“没有不会教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家长老师们,仔细思考一下在决定今后将要怎样去做吧!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六】

今天下午观看了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了三个被分配在差班的孩子的成长经历,同时也纠正了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的不正确的理念,强调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有用之才。这部影片属于轻喜剧,但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令人受益匪浅。

孩子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许多家长都可能会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读书好才是出路。其实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清楚他的长处和短处,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和环境让他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并不是随波逐流,用当前的统一标准来要求他,否则只能使他逐步趋于平庸。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能断言他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只能说明他不擅长学校的文化课学习,如果还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的话,就等于是拿这个孩子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比,结果可想而知,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及时去发现孩子的优势,使其发挥到最大,孩子就会真正健康发展,逐步走向成功。

在这部电影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问题被明确地摆在了面前。首先,这部片子阐述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家长们很少给孩子有发言和解释的机会,平是与孩子交流又很欠缺,孩子们便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实孩子是需要被理解和被鼓励的,其次,片子反映老师和学生的沟通问题。片子里面的中文老师符老师的确是一个好老师,批评惩罚是他的执教风格,在中国或许还有很多地方的老师教育方式就属于这种类型。然而时代变了,现在的孩子成长得很快,以至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让他们所接受,在反省之后符老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始鼓励自己的学生,这不仅让他在学生的心目中形象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接受了教育,比起原先的鞭子教育要进步的多,时代在改变,沟通也需要改变,这样教育才会有进步。

人的感情有很多种,父母与孩子间的爱虽然没有爱情那样的轰轰烈烈,但却有着如蓝天大海般的博大与永恒,但是蓝天大海也会有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就是大人和小孩沟通不良的时候。在我们小时也有恨父母的时候,现在想想多半都是自己不对,小孩的自尊心有时比大人还强,容不得半点批评。大人们也有自己的问题,他们在拼命工作养活孩子之余其实也很享受那种当大人的感觉,那种高高在上,不容违抗的感觉。父母对子女的好是不容置疑的,但那不代表孩子可以挑战他们的地位,可以没大没小。

怎样从一个“烂苹果”中发现有价值的部分,怎样给犯错的孩子一个机会,怎样让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亮到最大处,家长占据了主动的位置。赞美多一点,责骂少一点,才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那把钥匙。就如电影里的那句话:资源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资源。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七】

有一把钥匙,一直在大家的身上。这把钥匙可以使每个孩子得到幸福,使跌倒了的孩子就有勇气爬起来。这把钥匙其实并不那么奇异,你只要张张嘴对孩子加以称赞和鼓励就能铸成。

《小孩不笨2》在幽默中不知不觉得使看过它的每一个人内心都渐渐触动,化悲悯与感动为两行热泪,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当我正一时找不到答案,似乎答案离我很遥远时,荧屏上赫然出现“很久了,是吗?”时,却好像心脏的某一处开了闸,有什么要宣泄出来了。

喋喋不休的父母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做得不对,就算做对了也认为做得不够好;一厢情愿的老师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烂苹果,做什么都是那样无可救药。不知何时起,再也听不到称赞和鼓励,有的只是责备、埋怨、训斥、误解甚至毒打。于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家只是个睡觉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学校只是个打发时间的地方,表面上什么都教,其实什么都没教会。

这样的生活其实很多人都经历过,包括我在内。中学时期的我也曾不断地埋怨为什么我的父母从来都不称赞我不鼓励我:考试第一名却听不到父母的表扬;当上学生自我管理会主席,父母总认为那是个无关痛痒的虚位;家长会我的父亲从来不会出席,而我的母亲永远都会迟到;拿着难得考砸的试卷,我总是战战兢兢得准备好一顿皮肉之痛……我也曾多么渴望那把我的父母不轻易拿出来的钥匙:称赞与鼓励。幸好我还有欣赏我的老师,16年的读书生涯,一路上正是有一个又一个老师陪伴走过,伴我成长,才有了今天的我。当我懵懂之时,是老师发掘了我的艺术特长,使我充满骄傲的发展自己学习以外的才能;当我失足时,是老师鼓励我,相信我能再创佳绩,使我再登高峰;当我迷茫时,是老师悉心教导全面分析,使我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所以我是幸运的,从父母那没有直接得到的关爱我在老师那满满地得到了。也正因为我沿着正途走到今天,我才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我的父母是爱我的,只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

如今,我也站在三尺讲台前,想着自己曾经多么感激的那些老师,我将倾注我的青春,去帮助我面前的这些孩子去实现他们的梦。而他们的事实是:很多的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工作,很少能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只是通过电话偶尔关心一下他们的成绩,如果成绩不理想,父母总会说这样的话 “我们这么辛苦地赚钱养家,你还不努力学习,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样的抱怨是孩子们生活的佐餐。于是这些孩子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家庭对他们疏于教育,使他们着走在黑白之间。平时作业不好好完成,上课不认真听讲,默写不理想,错别字连篇,语感差……他们的种种表现使我这个初出茅庐、经验极少并且一向以优等生自居的年轻教师无法理解。于是我也曾忍无可忍拍桌子训斥,抱怨他们在小学里什么都没学到,抱怨他们总是长不大。每次当我大发雷霆后,孩子们都深深地低下头,似乎在说:“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我是个火爆脾气,但是发泄完后,我也会反思问题所在。事实上,我不能把过错归咎于孩子,小学基础不好责任在于小学的老师,他们也是受害者;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无法控制自己的作息责任在于家庭,在这样的时代,留守家乡的孩子们是可怜可悲的。这样的孩子更需要中学老师的关爱。“在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一个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如果中学老师还是一味的责备,只看到他们的缺点,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和努力,不给予他们缺少的称赞与鼓励,那么毫无疑问坏孩子就会主导他们的行为。看了影片,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育者应尽量看到学生的优点,称赞他,然后针对他们的不足加以鼓励,使之有信心去补足。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工作,孩子寄住在亲戚家,由于生活环境的拘束,这个孩子平时很少跟人交流,情感不丰富,上课总是一言不发,有时精神脱离课堂。有几次我在全班面前批评他开小差,希望他能够把持住自己,并严厉的要求他举手发言,但是一点进展都没有,反而这个学生越加的沉默了。后来有一次我无意间开玩笑说小z上课总是很深沉,但是越深沉的人越是有思想,鼓励他说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其他同学对我的话付之一笑,小z起初还是沉默不言,我不断地鼓励,并加之启发,其他同学也开始为他着急,为他鼓劲,最后他好不容易回答出一点,但这已经足够了。那堂课我表扬了他,之后虽然小z还是一贯的沉默,但在我的课堂上至少在我叫到他时,他不再一言不发了。这样的例子在教育一线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孩子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爱护,适时的称赞与鼓励能够使他们重拾希望和信心,用充满爱的钥匙唤醒他里面的那个好孩子。

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无论你缺失过还是拥有过,不要让你周围的人重蹈你的痛苦或是无法享受你曾经拥有的幸福,特别是脆弱的孩子们,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天使,而不是小恶魔。作为教师,我们要对每个孩子说:“有我伴你成长。”当我们下次再被问到“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就在刚才!”

五一劳动节小孩作文【八】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看完《小孩不笨2》后,我脑海里就蹦出这句俗语。但这“两本经”,显然过于沉重,压得人喘不过起来,让人泪流满面。

影片讲了两个家庭,三个小孩的故事。他们分别是Jerry,Tom,跟成才。Jerry和Tom是兄弟,成才是Tom的朋友。

他们三个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他们的父母却总是觉得不够,只是看到了他们的缺点。因此,Tom和成才就开始变成坏孩子。幸好,最后还是挽救回来了。小Jerry的小愿望也实现了。

最催人泪下的有三个片段,刚好是这三个小孩的故事。

第一处是小Jerry为了让父母去观看他的表演而储钱,想要买下父母的一小时,却被父母冤枉,被训斥了一顿。当小Jerry委屈地说出自己的原因时,我的泪水就如泉水般喷泻而出。

第二处是Tom学坏了,之后呢,他的父母去翻看他的博客日记。看完之后,他的父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知道了,原来儿子对他们的失望比他们对儿子的失望要多很多!当时,我又哭了。看看别人,也在拼命抹眼泪呢。

第三处,是成才被人打,他爸来救他,结果自己出事了。送医院后,成才爸爸的朋友来了。她苦口婆心地对成才说了很多,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便是这句了:“成才,你爸太爱你了;但是,他也太不会爱你。”当即,我们又都哭了。

父母跟孩子之间就是因为缺少沟通,才会产生这样的隔阂。这就像是一道“门”;若是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多称赞孩子,这样才可以靠近孩子的心。这有好比是一把“钥匙”,要想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扇“门”,就必须要有一把这样的“钥匙”。

多多称赞孩子,多多鼓励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敞开心扉,用心去与大人沟通了。

现实中,我也有被家长误会的时候。他们总是没听我说明事情的由来,就将我大骂一顿。看,我跟我父母之间就隔着一道“门”了吧。但是呢,他们还是有这么一把“钥匙”的!所以不用担心,我跟父母之间就是:吵架了,生气了,然后肯定是父母先妥协,先哄我(因为是他们错……,然后,我们就又开心地生活着……呃,这种情况是……不断循环……

嗯,言归正传,每个孩子都不会一开始就是坏孩子,只是因为周围人的不理解,慢慢就学坏了。只有周围的人给予他正确的引导,他才能走出迷茫,走向光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