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花节的习俗作文(二年级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小作文)

跳花节的习俗作文(二年级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小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6 12:46:04
跳花节的习俗作文(二年级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小作文)

跳花节的习俗作文【一】

说到“拗九节”,就不能不说一说这个“拗九粥”。其实煮“拗九粥”也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讲,煮“拗九粥”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红糖板等8种材料。要经过浸泡、蒸煮、加糖、搅拌四道工序,这样煮出来的粥,色、香、味一应俱全,既表孝心又营养可口。

经过漫长的岁月,现如今“拗九节”已经成为福州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成为一个极具福州本土特色的“感恩节”。

跳花节的习俗作文【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或甜饭,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跳花节的习俗作文【三】

四月八日 民间以是日为牛生日,耕牛息耕一天。为让耕牛不被蚊子叮咬,养牛的农家家家要做乌饭脑喂牛,以乌饭叶渍水浴牛,并以鸡蛋、黄酒、糯米饭等喂牛,有备耕之意。牛角扎红花志庆。

农家以乌饭汁作饭,或制乌饭麻糍。乌饭麻糍与普通麻糍的制法完全一样,原料稍有不同。乌饭麻糍是用乌饭脑①捣烂沥汁浸透的糯米炊熟,再放到石臼里用石锤充分捣韧,然后在台桌上铺上一层松花粉防粘,再用干面杖压滚成薄片,最后切成方形小块,通常呈条片状,外沾松花,色香味俱佳。中裹豆沙成卷者特佳。乌饭脑,俗名叫山草米脑,长在高山上,因色红形如茶叶,也有人称其为红茶。据有关资料记载,乌饭脑清凉解毒助消化,食后液中留有一种驱蚊异味,蚊子不敢来叮咬。

民间又有以赤豆或豇豆等和米作饭,称“苍蝇饭”。

跳花节的习俗作文【四】

我国浴佛的日期,古来即有多种的说法。在古印度,浴佛并不专在佛诞生日举行,例如唐义净所译《浴佛功德经》即只称日日澡沐尊仪,可获得大利益,并无固定日期。浴佛传入中国,情况则有所变化,逐渐固定在佛诞日浴佛,北朝多于四月八日浴佛。据《岁时杂记》称:“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今但南方皆用此日,其后宋都开封诸寺,多采用四月八日浴佛。”另《东京梦华录》卷八亦说:“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及至元代,著名的《幻住庵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均定四月八日为释迦诞辰,这样中国佛教才算有了统一的浴佛日期。

午时,寺院举行浴佛议式。僧尼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饶钹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浇灌,以求施利。

四月八日,民间善男信女纷纷携活物至寺院放生;

旧时,农家还以此日风向占卜谷价。谣曰:“南风吹佛面,有收也不贱;北风吹佛面,无收也不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