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拒绝吃苦的作文(吃苦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不要拒绝吃苦的作文(吃苦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31 04:17:35
不要拒绝吃苦的作文(吃苦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不要拒绝吃苦的作文【一】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却不贪图富贵安逸,独处陋室,在墙壁上写下了"富非所望不忧贫"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苦心创作。

孔子的高徒颜回,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身子,他处在这样的逆境里却"自得其乐",学有所成。于是,孔子便在《论语·雍也》中留下了这样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赞扬颜回是一个"士志于道而不胜恶衣恶食者"。

我想,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与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是分不开的。放眼现实,我们又何尝能丢掉吃苦的精神呢?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面对困难的信心。"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这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先生在向演员们传授技艺时说的话,也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受。确实,俞振飞老先生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凡的艺术道路,在这崎岖的小路上,他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费尽了毕生的心。他是经过了一番"冰霜苦",才终得"梅花放清香"啊!

天空不只有蔚蓝,云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绿,花儿不会永远绽开。从呀呀学语到"夕阳西下",有几人会是一帆风顺?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与痛苦,也许你会发现,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

吃苦本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作者不走老路,偏偏选择"吃苦是福"这一新颖夺目的观点--下笔引人。文章先用曹雪芹与颜回的故事作论据,说明成功是与艰苦环境中的磨砺分不开;接着由古及今,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的话语进行佐证。展开时,名人话语自然引用,诗词典故信手拈来,结尾的文字更似神来之笔,给文章抹上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不要拒绝吃苦的作文【二】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提着行李来到了苍南县小学。首先进行的是入营仪式,我们六十人分成六队,我是第五队的营员,接着便由各队的队长带领我们去自己的寝室。我被分配到了第一寝室,我和一位小姐姐特别投缘,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身影不离。口哨一响,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一楼餐厅吃午饭,饭桌上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有鱼有虾,还有许多的蔬菜与水果,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午睡过后,我们即将进行捡垃圾、打排球、搭堡垒和打水枪四项活动。最有意思的是捡垃圾和打排球。我们拿着塑料袋来到沙滩上,我们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沙滩到处是我们忙碌的身影,由于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我们的袋子里装满了垃圾。捡完垃圾,我们也得到许许多多大海的赠品---美丽的贝壳,茫茫的沙滩上一下子变得亮丽起来。接着便是打排球,由于平时没打过排球心里有点慌,小姐姐教我最基本的要领,在我身边时时鼓励我、提醒我,我很快就学会了,由于我们同心协力,终于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第二天我早早就起床了,快速洗漱完毕,我们举行了登山比赛,平时缺少锻炼的我累得直喘气。虽然拿不到好名次,但是我们已经尽力了。下午我们一起做手工,我用软陶做了漂亮的棒棒糖,还用塑料海豚、丝线做了有趣的风铃。很快就到晚上,我们忐忑不安地等着,听说晚上的过网线、穿圆桶是军人叔叔平时训练的项目。夜幕降临了,我们来到了实践基地。咦,出乎意料,我们大部分营员顺利完成了这些项目,不幸的是小部分营员受伤了,教官嘱咐我们在加强锻炼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回寝室后我们呼呼大睡,别开生动的项目消耗了我们不少体力。

第三天的活动特别有意义,我们自己去田里摘玉米、空心菜、豆子,中午的菜便是这些劳动成果。我们吃在嘴里,不知心里有多甜。晚上有个篝火晚会,每个营员都有表演的机会,我和大家合作,表演了三个歌曲串烧。

最后一天,我们听到了一声警笛,我们匆匆忙忙地跑到操场上,这就是消防演习。我们夏令营的生活就要结束了。

这次吃苦夏令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既有军事化的训练,又有诸多有趣的手工项目,还有丰富的田园活动,令我们应接不暇。

不要拒绝吃苦的作文【三】

美国生活的三个贫穷孩子,青少年时代都因家庭原因而没有机会上学,在社会上干着最低级的工作,但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分别成为美国新闻界最成功杂志编辑博克、闻名世界的钢铁大王卡内基、美国新闻界的旗手普利策。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呢?因为他们会吃苦,只有会吃苦的人才会有所成就。他们白手起家都能立就宏图伟业,何况是拥有三个贫穷孩子所不拥有的一切的我们呢?但我们为什么没有如此呢?

如今的中国,成长于温饱无忧环境中的.“80后”称垮掉的一代,而“90后”则被称“没有目标的一代”,这其中原因诸多,但不可否认有着“成长环境太好”的“功劳”,受到家长的感染,都不想吃苦,所以中国古代才有“自古成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

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别人那么成功,是因为他们努力的没有别人多,吃的苦没有别人多,所以没有别人成功。但生活中不少苦,为什么还是没有成功呢?答案是: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光吃苦也是不行的。

让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在适当的受穷情况下磨练意志,培养生活目标和上进精神,远比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之中更能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先前所叙述的三个贫穷孩子中的第三个孩子,他十多岁就干过骡夫、水手、建筑工人、码头苦工、餐厅跑堂和马车夫,然而没一样是他感兴趣的。后在图书馆寻到一个工作:每天两小时的卫生清洁。报酬只是任意阅读图书的便利,他后来就成了一代伟人。三个贫穷孩子都生活在崇尚个人奋斗的美国,吃苦都在青少年时代,而不是中年、老年才开始吃苦,他们分别寻找自己兴趣所在,在吃苦中成长、前进、进步,从而一步一步迈向成功!

吃苦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过程中需要吃苦。年轻时多吃苦,磨练意志,在吃苦中思考,在吃苦中前进,才能迈向成功,最起码老时不会吃苦!

不要拒绝吃苦的作文【四】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深刻指出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有些人常常把大与小割裂开来,以为大就是大,小就是小,而不能看到其中的有机联系。无独有偶,三国时刘备在给后主刘禅的遗诏中曾提到: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如果说老子的话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毫末”与“合抱之木”、“累土”与“九层之台”、“足下”与“千里之行”的辩证关系,晓谕人们要重视“毫末”、“累土”、“足下”的`话,那么刘备便是直言不讳地告诫人们:不要轻视“小事”,“小事”是“大业”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从青年时代开始实行时间统计法。他详细记下自己时间的支出,掌握了支配时间的主动权,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利用时间的“下脚料”。在实地考察各种害虫的空闲时间里,他搜集了一万三千多只、三百多种地蚤标本,比当时动物研究所的标本还多出五倍。正是这个对时间“斤斤计较”的人,在一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写了一万多张稿纸的论文,内容涉及昆虫学、哲学、遗传学等等。柳比歇夫的实践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就正是靠分分秒秒的时间、一点一滴的辛勤劳动获得的。分分秒秒,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奇迹就创造出来了。

巴甫洛夫曾要求青年科学工作者要学习做科学上的琐碎工作,应当“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以便有朝一日,让理论张开“翅膀”“飞腾”。而“事实”的‘,积累”,需要科学家以谨慎耐心的态度不懈地观察,专心致志,反复地实验和研究。柳比歇夫如果不是抓紧零星时间学习研究,科学工作者如果不是一次次地探求,一个个地积累数据,那么,众多的学术论文、划时代的科学发展从何而来?

中国乒乓球称雄乒坛,为世人瞩目;中国年轻的芭蕾舞、杂技、歌唱演员在国际比赛中展屡获奖,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征服了欧洲的艺术家、评论家,成绩可谓显赫。然而,如果乒乓健儿不是在平时千百次训练时一个球一个球地练,演员们不是在平时千百次练功时一个姿势、一个动作、一个音符地钻研,苦苦追求艺术的完美,又怎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

所以,“毫末”般的“小事”是摘取事业成功桂冠的阶梯,是事业结出丰硕果实的沃土。如果拒绝做“小事”,那么伟大的理想永远是“空中楼阁”。

我们,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黄金时代,美好的未来在召唤我们。每当谈到理想,我们每个人头脑中都会出现一个未来的自己: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体育冠军……然而这些理想的实现,全在于今天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的努力啊!

让我们都以对未来负责的精神,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踏着小事情铺成的道路,走向伟大的未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