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小学生自主写作的课题研究)

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小学生自主写作的课题研究)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7-28 23:00:23
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小学生自主写作的课题研究)

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一】

吕老师:

您好!

一直想给您写这封信,不过总是由于种种理由推迟,今天给您写这封信,我是以04级一名普通同学的身份写给您的,不是以团委委员的身份,也不是以实践部部长的身份。

老师,您一定很想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会突然写信给您,我也不能说出具体是因为什么,只是觉得是时候为我们班的情况作一个解释了。一直以来,在您和一些师兄师姐以及师弟师妹看来,我们班是一盘凌乱的沙子,没有组织性,没有团队意识,没有责任心。作为04级的一名同学,面对这些评价时,我的心情很复杂。我很想告诉大家,“你们误会了”;我也很想去辩解,但是,又觉得我的语言很苍白、很无力,甚至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或许是因为我认为我们无数次放弃了话语权,所以引起大家的误解。当然,给您写这封信只是代表我个人的想法。我也只想就我们班的事实问题和您作一个简单的阐释。如果哪些地方您觉得我说的不客观,望你提出。

我们都知道,无论对一件事的“感觉是什么”,那终究都只是“感觉”,不能代表事实。或者说,我们班是一个月亮,总有一面别人是看不到的。所以,我想先向您列举一些事实。

20xx年9月,我们04级同学带着梦想来到大学城,我们即使互相不认识,互相不熟悉,但是我们在军训的日子里共同扶持,相互鼓励,度过了大学里的第一门课程——军训。对我来说,在军训的那段日子里,有许多事让我感受到这个班级的凝聚力,体会到我们班同学的可爱。那时的我,在军训的日子里倒下了,晓武背着我从教学楼跑到校医室,足足有一千多米,文珠也一直陪伴着我,中午午餐时,宿舍的同学给我打了饭,其他宿舍的同学也来看望我,那时候,我深深地觉得这是个可爱的班级。在军训的日子里,还有许多事,我也依然清晰地记得——我们班的男生在每天下午军训开始前,都会提早搬一桶狮山泉水到我们军训的地方,等候大家;有的男生裤子破了,女生主动帮他补;无论是谁病了,私下里大家都会去宿舍看望;女生在宿舍搬不动狮山泉,男生就坚持不懈地帮助我们。记得在最后军训的几天里,天气异常的热,排练的同学坐在沥青跑道上,又不能喝水,而有些同学不用操练,于是就帮助大家打水,送水。我也是送水的同学之一,我记得那时全校只有我们班的同学给大家送水,其他院系没操练的同学大多在宿舍,旁边体科院的同学很羡慕地看着我们手中的\'水。那种骄傲,我一直保留到现在,也一直没有褪色。

20xx年10月,中秋节。我们班男同学凑钱购买了一些食品,在图书馆山下,邀请我们女生一起共渡大学的第一个佳节,虽然那时的我们还不是很熟悉,但是自发的活动让大家深深地觉得我们是一家人。

20xx年11月,我们辩论队打新生杯辩论赛,半决赛那场,我们很紧张,我们四名队员在比赛结束后抬头才发现,我们班的男同学集体穿着校学生会的红衣服给我们加油,而很多女生也集中在那个区域,那时的我们很想哭,不是因为我们输了比赛,只是因为我们同学太可爱。

20xx年12月,我们在大学城举办了一个舞会,多数同学都参加了,那场舞会,让我又重新认识到我们同学的可爱。当时我们缺少椅子,一些男生知道之后二话不说就上七楼把椅子搬下来,舞会结束之后,很多同学主动留下来,打扫会场,那时候我们工作经验少,人员安排做的并不好,但是从打气球到收拾会场,我们一切都顺利地、默默地进行着。

20xx年1月,学校举办广播操比赛。我们班获得第三名。让我忘不了的是,在一个寒冷的早晨,10度的气温,空荡的操场只有我们一个班在练操;比赛那天,大家都很紧张,就怕做错动作;在领奖的那一刻,我们全班欢呼着,我们的心情比得第一名的院系还激动,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就是这么直接地表露在大学城的操场上。

趣味运动会拔河。我们班的同学过关斩将,最后只是输给体科院,夺取第二名,在那场运动会上,可以说是一个大冷门了。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我们拔河比赛在非专业组里是第一名,不是因为我们班同学力气大,不是因为我们受过专业训练——真正的力量缘自于我们对集体的热爱。

歌咏比赛。比赛前两周,我们几乎每晚都在楼下排练,虽有怨言,但是我们坚持了;那场比赛开始前,大家都很紧张,化妆、排队。老师,那时您也在现场,您应该可以感受到我们班团结的气氛,不知您时候记得,我们班在唱完那首《让世界充满爱》之后,没上场的同学拿着“旅游管理迷你”的牌子,高呼着我们的口号,别的院系同学笑了,我们场上的同学感动了;虽然我们的节奏错了,我们下场时的路线错了,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才离开现场。回去的路上,大家心情都不好受,大家在那时都共同产生一种叫“伤感”的情绪。老师,一个没有凝聚力的班级会有如此的强烈的共同的情感吗?

艺术团汇报会。我们班同学的节目很轰动,晚会结束后,大家收拾好会场,就转战到3号楼下的空地,大家围成一圈坐着,继续着晚会的气氛与快乐,有的男生弹吉他,有的女生跳舞,大家互相吹捧着,现在想起来——真是美好。

在快要离开大学城的那段时间,我们全班女生秘密策划了一次聚会,聚会的经费,食品,场地布置还有给男生的邀请函都是我们班全体女生的努力,我们坐在宿舍过道里,发挥着大家的想象力,为节目想破脑袋,负责食品的女生,跑到广外,把大袋大袋的食品采购回来,大汗淋淋,没有一句怨言。大家都用行动默默地支持着,这其中还有许多感人的事,如果老师还想知道,我再和您说。

那次聚会,我们女生难忘一起努力的时光,我们全班难忘相互谈笑的时刻。老师,相信您在大学肯定有着同样的记忆,您一定知道是什么让我们拥有这样美好的回忆。

笑翻天的团队训练。我们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在过程中,大家互相支持,在有些项目上,男同学甚至让我们踩着他们的腿翻过圆木,那天雨下得很大,有些地方很滑,我们虽然分了组进行竞赛,但是当其他组的同学遇到困难时,全体同学都很紧张(突然觉得我们班同学在集体活动时很紧张,我们的团结就是这么不经意间地流露出来。

乔迁之日。我们女生的家产很多,男生早早地在楼下“候命”,他们不厌其烦地帮我们搬东西,车来后,他们也是先让我们女生上车,老师,那时您是否觉得我们情同手足。

迎新生晚会。我们班多数同学都到场了。女生的舞蹈,华尔兹舞,小品,还有最后的那首《相亲相爱一家人》,我们的感动、我们的团结就是在平凡中显露出来。

吕老师,太多的事,我真的数不过来,还有许多让我们互相感动的事,我们班的同学彼此惦记着大家的好,惦记着我们在大学城的时光,惦记着我们04级全体同学的未来……也许有些事情在您和其他年级的同学看来,我们很不团结,然而也有许多背后的故事你们或许还不了解,如果说我们班同学另类的话,或许我们另类在我们的含蓄,我们含蓄地表达我们的团结,我们的凝聚力永远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我们对班级的热爱永远是藏在内心最深处的,不需言语,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心照不宣……

吕老师,您觉得我们班同学什么活动都不参加,很消极。对此,我有我个人的想法,一个活动没人参加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只是单方面的归咎于我们的积极性,似乎有一些片面。上学期我们班的团日活动,我觉得就很成功,缘于班委的策划、王纯高超的主持能力、我们同学的知识基础……还有韶关之行,我们的影响力也是很大。

吕老师,我一直很骄傲,因为我在04级这个集体里。相信我们班很多同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在旅游管理系这个大家庭的文化氛围之下,我们班有很鲜明的班级文化,我记得上学期周老师说过,文化就是一种习惯。我很认同,我们班与别的班级有不同的习惯,也有不同的不习惯。我们习惯独立思考,习惯适度自由的学习,习惯团队作业的方式,然而似乎我们不习惯的就是您和别的班级认为应该习惯的。的确,我们班级的独特文化给老师您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我认为这种班级文化特色却有保留的必要性。

吕老师,您认为我们班同学太自我了。那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先转化一下思维,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自我”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特征,也是每一个班级都有的特点,只是在我们班表现的更“淋漓尽致”。然而,这就一定是缺点吗?我以我有限的知识得出判断,这不是缺点。老师,我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在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中国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现有的大学管理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您的答案是什么呢?再来看看我们班的现状,我们看上去似乎蔑视很多团队活动(例如讲座、报告会,然而事实究竟是什么呢?校园里开设了许多讲座,许多的报告会,一些报告会要求我们一定要去,还要点名。然而,我们在报告会中真正学到什么了吗?(有些报告会我们仍旧很热心。其实,有些报告会其他班级的一些同学也不愿意去,只是我们班同学表现得强烈一些,因为我们的班级文化就是这样——用行动反映我们的内心世界。敬爱的吕老师,当您看到这里,是否觉得重新认识了我们,至少您觉得我们是诚实的——当我们不愿意,我们就告诉大家我们不愿意。至于我们班为什么一些活动不参加,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85人就有85个回答,我无法解释。我能够做的就是把事实反映出来。

吕老师,至于您和大家经常说的“核心人物”的问题。我有一些想法,我们班没有核心人物凝聚大家,这其实也是团结的表现,您一定认为我在“诡辩”。然而我坚持这么认为。在一个团队里,的确需要一个“灵魂人物”,在我们班存在着许多“隐形”的灵魂人物,他们是在不同方面体现领导力的。例如,在学习方面,我们有天果为大家操办大小事情;在团支部活动方面,有王纯担任着“灵魂人物”的角色;在文体活动方面,又有焯敏;在出游活动方面,有张智同学;在学习典范上,我们有蔡思,晓花作表率;在争取权利方面(大一关于教学质量的问题、大二评优制度问题我们大家都是“灵魂人物“;我们班与其他班不同的就在于此,我们的确没有一个“核心人物”,但是我们拥有一队的“灵魂领袖团队”。老师,您认为呢?

吕老师,您是否记得,我和您谈过“民间活动”的观点。我们在宿舍、在课间、在周末,我们互相之间亲如姐妹,情比一家人。

老师,我给您写这封信并不是为我们自己的行为辩解,也不是为了说明我们行动的合理性,我只是想把真实的情况反映给您。作为学生,我们在许多方面显的很不成熟,甚至幼稚。但是我们仍然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老师,我一直很不认同说“04级是一个不团结的班级”,在常规的思维中,大家会认为集体参加活动的班级是一个团结的班级;但是我们用逆向思维发现,一个“集体不参加活动”的班级事实上也是个“团结的班级”。在这里,我不是说不参加活动是好的,我只是将事实做一个分析。

老师,我们的国家是讲究特色的国家,不知您是否考虑过,把我们04级班级文化当作旅游管理系发展过程中的特色文化,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理念来解决我们目前出现的“问题”。因为,这些事实已经很难改变,我们已经形成习惯、甚至夸张地说我们已经沉淀成一种文化了。现在我们的校园里,处处强调“创新”的理念,老师,是否可以把我们班的现状开发为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新模式呢?或者可以考虑用我们班的文化来丰富我们系的文化?

或许,我的想法很幼稚,但谁又能证明这个想法是行不通的呢?

老师,我们的系从成立至今,都在风雨兼程,前进不息。作为系里的一名成员,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大家庭在不断地强大,但我也很不愿意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把我们当作不合作的集体,05级是团结的集体、03级是团结的集体,为什么偏偏认为我们就不是呢?

我觉得很可悲……

我们被误解了,我们被忽略了。

大家误解了我们的团结——只是因为我们团结的方式是含蓄的;

大家忽略了我们的潜力——忽略了我们是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潜力的班级。

我们明白“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我们在前行中也努力地去适应环境。我们一直在努力证明着,我们是一个有价值的班级,但是,我们又要同时承受误解与忽略。

老师,您知道吗?这种感觉让我很难受,很难受。因为我是04级的一名成员。

老师,在此,我也谈谈我们干部的感受吧。在大学城的一年里,我们与师兄师姐沟通的很少,许多工作我们都没有经验,很多事情都由自己揣摩(当然,别的院系04级也是如此。但是,我们班上的干部毕竟在将近一年里努力的工作着,尤其是迎评期间,还有师兄师姐实习期间,我们04级干部杠起了重任,我不想在此向您吹嘘我们的工作成果。我只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和天气预报局的工作人员一样,那就是——“当我们做对时,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做错时,没有人会忘记”。

吕老师,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班是一个务实的、有潜力的、有思想的、有价值的、有创造力的班级。

未来的实习、就业会证明我的观点。

老师,您是我们的辅导员,您会理解我们的。

另外,这封信是我一气呵成的,思路有些凌乱,望见谅!

祝:

工作顺利!

04级学生:欧月虹

20xx年4月22日

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二】

并列展开是打开和扩展思路的重要方法,从而也是使论点得到尽量充分和完善的论证的手段。一个论点确立之后,想着可以从哪些方面论证它,把可以用来论证的方面一一联想起来,排列出来。这样,思路就打开了。把那些必需的方面大致上都摆出来,这样,对论点的论证就自然是充分的、周密的或是完善的了。在并列展开的过程中,还可以用对照的形式展开分层论述,把两种事物、意思、态度或行为有意识的加以对比,以突出证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从而达到论证的目的。

在展开分层论述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采用什么样的论证结构展开分层论述,应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以及题目或材料本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是递进展开、并列展开还是对照展开,都各有特点,各有长处,因而在确立论述的方法来展开分层论述时,应注意找准方法与具体写作情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不可草率从事。

二是分层不宜过多。由于受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论说展开的层次不能过多,否则往往会显支离破碎,杂乱无章,反而会分散了力量,削弱了论证的效果。一般说来,以分三到四层为佳。

例文一:

言与行

李焱

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的紧密关系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

有的人,喜欢“言”在“行”前。豪言壮语,意气风发,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气势,但是,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留下笑柄。这一类喜言少行的人可谓是爱好形式,不重内容或是自负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们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孺子牛的干劲,却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

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们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他们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他们毫无进取之心,冷眼观世界,恹恹欲睡,一副老朽垂状,渐渐进入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这类人只能被认为是在慢性自,消极沉沦。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于“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注释。从一个人对待“言”与“行”的态度就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败与否。

“言”与“行”,永远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解剖:本文在围绕“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过程中,分别对“言”在“行”前、“行”在“言”前、既“言”又“行”、不“言”不“行”这四种类型加以分析评价,所采用的正是并列式分层论述法,从而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思路清晰。

例文二:

习惯

这是一条千百年来束缚着中国人的枷锁!

这是一头吞噬了亿万个生灵的猛兽!

然而,这又是为许许多多人所信仰的至理。劈开他们的头颅,清晰可见的雕刻着两个大字——习惯!

读书便是“四书五经”,重病便依《本草纲目》。要出门嘛,好,老规矩,请祭祀祖宗。

习惯嘛,这便是习惯,便是信条,根本不必问什么,你所供奉的祖宗是这样过的,你的祖父和父亲是这样过的,至于你自己嘛,好了,不必想了,你的早已成为一堆白骨的大仁大智的祖先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循例也就是了。自然,你会心宽体胖,这就是祖宗所赐予的福吧!

也许你的祖先们俱已消散,那么,也不妨为自己保持了长久的习惯沾沾自喜:饭前一支烟,饭后百步走。办事则可以翻翻以前的记录,照这样办,是不会出错了。这样也好,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在牌局上施展,而大可不必学傻瓜那样,吃力不讨好,人财两空。

这样的生活不知经历了多少年。如同一双魔爪,吞噬了无数人的心灵,养了一群“似太上之忘情”的废物。

然而水也不会没有波澜,总是不断的会有人对这习惯产生疑问,想冲破这以千百个“习惯”织成的巨网。无数人失败了,被吞食干净。但也终于有些人勇敢地劈开荆棘,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留下的,有鲜和泪,然而也有喜悦——开拓者的沾着眼泪的喜悦。

千百年来,地球总被认为是方的,是平的,那么那些忠于习惯的人将永远也领略不到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环航地球的豪情。同样,要是没有达尔文的数十年艰苦的探索,没有他对上帝造人的怀疑,恐怕就将在教堂中手捧《圣经》来领悟生物的起源了吧!

再设想一下,要是没有本世纪初胡适之、陈独秀、周树人、郭沫若等许许多多有志之士冲破旧中国数千年来传统的文言文的束缚,没有他们对新文化、新思想坚定的探索,现在中国的文学又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然而要抛弃旧的习惯,就不免会有牺牲。如第一个打破人心脏禁区的塞尔维斯,一心要向人们揭示行星运行奥秘的布鲁诺,以及为了探索放射性而过早逝去的波兰的玛丽?居里,丹麦的罗兹,美国的沃森。

但这与那些为习惯所埋葬的人们不同,这些先驱者的英名将永远长存,他们的墓碑将永不磨灭!

眼前,我仿佛看见:一盘巨磨碾着一颗颗心脏,在周而复始地转着,转着;一条崎岖蜿蜒的山道,盘旋着通向山顶,两旁却尽是先人留下的鲜。

我愿保存我的心脏,以我的身去攀登,留下那肉与先驱者相伴。

我愿“习惯”这个词永不存在!

解剖: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对照分析了对待“千百个‘习惯’织成的巨网”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立的行动和不同的结局。正是这种对照式分层论述的方法,使得本文猛烈抨击传统陋习,热情歌颂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的中心论点显得既鲜明突出,又充分有力。

例文三:

说疑

未解之惑,未识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谓之“疑”。在客观事物面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个“疑”字。科学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发明。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就是从“疑”开始的。

“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水开了,壶盖为什么跳出来?”这个“疑”,使瓦特发现了蒸汽的力量:“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为什么时间都是一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唯有具有探求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得好:“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测,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失之交臂,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只是“氯化碘”。后来,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试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教训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亚里士多德曾断言c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一千八百年。伽利略却要重新用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是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一次次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不仅如此,伽利略还从中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轨道,推动了力学的发展。敢于对权威的结论见疑,才有希望穿破未知的障翳,打开真理的大门。不怀疑“电磁波穿过空气层就会一去不复返”的结论,马可尼就不可能设法不用导线把信号送过大西洋,开创无线电事业;不怀疑格林关于人体液“遍布全身就在体内消耗干净”的说法,哈维就不会发现人体液是循环的真理;甩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生物进化论、元素周期表的创立,不都是敢于向权威的错误论断挑战的结果吗?

“疑”,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就是提倡科学的探索,不随主观臆测乱下判断,不被陈规旧章捆住手脚,敢想、敢干、敢于在科学上“掀翻天地重扶起”。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而是不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都要敢于“疑”,善于“疑”。

例文四: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后汉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立志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坚定的志向,最终是能成功的。

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就拿敬爱的周总理来说吧,他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腾飞于世界而奋斗的坚定志向,在以后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历尽艰辛,出生入,终于和无数的革命前辈一起,推翻了旧中国的黑暗统治,创建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得以腾飞于世界。中国女排的经历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中国女排的健儿们为了振奋国威,为了促进人类的体育事业,她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三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实现了“三连冠”的宿愿。相反,在中外历史上,那些无志而一生庸庸碌碌,无志而败事的人也是屡见不鲜的。由此看来,“有志”的重要性是很显然的。苏东坡说: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事实,有的人虽然也“有志”,但是他们不能获得成功。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个是他们的志向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外一切反动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与人民为敌,都是妄图阻止历史向前发展,因而总是以最后的失败而告终。有些人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脑后,专打个人的小算盘,他们的所谓“志”,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不合时代要求的,因而也是难于实现的。其二,有的人的志向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但是他们不去作出相应的努力,因而“空怀壮志”,到头来也是一事无成。

为什么“有志者”会“事竟成”呢?因为他们懂得“有志”与“事成”之间还有一段漫长的路,因而能自觉地奋斗,走完这段漫长的路,到达胜利的境地。日本民族有一句谚语:“决心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这谚语固然告诉我们“决心成功”即“有志”的重要性,但是也意味着“决心成功”并不等于成功。要把“一半”变成“全部”,还得靠人们去奋斗。因此古今中外的有志之人,总是既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又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的。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即使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后也奋斗不息,写出著名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著作,鼓舞了一代代的年轻人去为理想而奋斗。“当代中国的保尔”张海迪也是这样的人,她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高尔基说得好:“—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真理。”(《论文学》第340页)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富强繁荣昌盛的国家,这个伟大的目标,已经激发起,并将进一步激发起亿万人民的创造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有了亿万人民的创造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获得成功。

解剖:这两篇文章都是用分层论证的方法写的议论文。第一篇文章《说疑》,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确立了三个分论点,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层论证“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往往是从‘疑’开始的”;第二层论证“见‘疑’,决不可‘讳疑’而应当‘解疑’”;第三层论证“对前人留下的‘已知’成果,要善于学,也要敢于疑。这三个层次是按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来安排的。全文从解释”疑“的含义入手,提出中心论点,到对”疑“的精辟结论为止,首尾呼应,中间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证,条理清晰,显示了很强的逻辑性,是一篇运用递进式分层论证的好文章。

第二篇文章《有志者事竟成》是一位高二同学的习作。作者对“志”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各人的“志”有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的是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有的是专替个人打算的。这些分析都是应该肯定的。

但是作者没有认真提炼分论点,没有理清自己的思路,因而文章的层次比较混乱。第—段提出论点以后,第二段用典型事例作论据,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可以的。可是第三段却去分析有的人虽然有志却不能获得成功的原因,第四段又不加分析地说明只要不断努力,有志者就能成功。这样在认识上就不能自圆其说,行文不连贯,因而文章的条理不清楚。这种条理不清,反映了作者逻辑思维的混乱。

这篇文章可以作如下调整:引论部分交代题目的出处,点明“志”的含义,推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四个层次进行论证。第一层,有了坚定的志向,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坚强的事业心,因而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第二层,“有志”不等于成功,要成功还得靠自己去奋斗;第三层,新的时代为我们开辟了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第四层,分析某些“有志者”不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这样处理,可能比原文好些。

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三】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英语教学则承担着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开拓学生视野、转变学生思维方式、拓展学生发展空间的重任。但是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使班级的容量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生源范围的扩大,学生来源层次的多元性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使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分层教学可以再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在教学内容上,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的英语学习状况,调整安排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在教学目标上,分层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在教学效果上,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实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高职英语教学是以以下假设为前提的:一、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并且这种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效果。二、通过分层教学,即通过改变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选择与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相适应的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不断提高,使低层次的学生不断的有效的向高层次推进,最终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三、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更适合的学习、发展的机会,目的是调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状态,二者共同配合,促进学习者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四】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五】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层次性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可分为不同层次:元素层次(词语交流;命题层次(语句交流;模式层次(语句网络交流。师生的交流必须在同一层次下才能进行。不分层的常规教学中,教师必须兼顾到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是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代价的。并且当需求、接受能力、英语基础等影响因素过于多样性的时候,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达到兼顾,即在此种课堂中很难找到一种可供交流的同层次的语言。而分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研究人的第一语言输入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i+1”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这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理解了语言的含义之后才可能习得这种语言,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他用“i+1”来表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i”代表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代表稍微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的内容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输入的语言知识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不可理解的,那么就会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分层作文辅导的课题研究【六】

1 Kras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Oxford: Pergamon, 1985

2 王先荣.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J]. 山东外语教学,2005

3 张亚智.浅谈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J].内江科技,2008(9

4 郭建辉大学英语的分层教学[J]. 怀化学院学报,2004(6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