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尘世喧嚣的小作文(远离城市喧嚣享受世界的作文)

远离尘世喧嚣的小作文(远离城市喧嚣享受世界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1 13:45:36
远离尘世喧嚣的小作文(远离城市喧嚣享受世界的作文)

远离尘世喧嚣的小作文【一】

应该说,这本书吸引我的首先是名字,孤独、喧嚣,而书入手后,发现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除去译者的译后记和近半本书的赫拉巴尔生活照,小说真的是很短了。

通篇读下来,并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小说以一个在地下室工作了35年的一个打包工人的口吻,描述了他在工作时偶然从图书中得到的收获,以及一些回忆。

赫拉巴尔这篇小说的文字很有特点,不分段,通篇都是内心独白。由于读得是译文,所以不能确定原文是否采用了长诗一般的语言。也大约是自己的积淀不够,很多隐喻、人名、典故的出处还不是很清楚,这是以后有机会要再次深入研读的原因,以下只是我个人对书名为什么叫《过于喧嚣的孤独》的一点理解。

社会主义突击队员代表的是现代的、理性的、无情的、工业化的充满效率的行为,而汉嘉代表的是一种传统的、艺术的、人性与神性结合的酒神精神,因此,当汉嘉喝着酒用心地制作一个个包裹时,他是在用灵感和激情去创作,而社会主义突击队员喝着牛奶打包的时候,仅仅是在生产。打包这种行为对于汉嘉来说,是创作,是生命的意义,而对于突击队员来说,是谋生的手段。一个用酒神精神创作独一无二作品的艺术家,在面对一群高效率工业化量产品的凶猛却又无力阻拦的时候,怎能不感到一种过于喧嚣的孤独?当工具变成了主人,当主宰者创造者沦为了麻木而机械的奴仆,当真正的艺术作品不被肯定和认可,而流水线的效率却成为唯一标准时,还活在世界上的真正的艺术家必然感到这种过于喧嚣、过于进步和过于单调的孤独。

上古的老子只留下道德五千字,而当今的网络小说动辄百万字、千万字,只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已经毁灭了呢?老子只写五千言也许是由于那个时代没有现代化的印刷发行行业,没有搜狗输入法,没有百度一下,没有输入联想回车键,没有无限供应的A4纸可以让人滔滔不绝的讲废话。赫拉巴尔说“依我看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迈进之后又都向后回归”。我并不认为网络文学有什么不好,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读过几千万字的灭魔诛仙总裁穿越后,是否和读老庄、读诗经楚辞一般感受呢?

艺术无法量产,一个艺术家创作出一个完美的作品,本人的经历与天赋,上帝恩赐给他的灵光一闪,缺一不可。工艺品也许还可能通过“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去实现其精巧,艺术恐怕不能。

汉嘉三十五年用老式的机器精心打包,自己孤独一个人,没有亲人,没有爱人,有的只是书以及对往昔的回忆片段,并且由于他的创作效率不高,使得院子经常被纸张堆满,并因此而饱受苛责。在创作的同时,汉嘉不停地拿一些书回家,以至于家中的书摞得很高很高,生怕有一天倒下来压。赫拉巴尔就是汉嘉,面对着不理解的人群批评,面对着无法完成作品的恐惧,孤独地一个人苦苦地追求心中完美的作品。追求完美这一点,从书前歌德“唯独太阳有权利身上带着斑点。”这句话可以得到印证。

由此,不难理解赫拉巴尔说为了写这部书,推迟了自己的亡。作者写这部《过于喧嚣的孤独》写了几十年,三易其稿,而流传下来的,也只是本小薄册子。书后附录的赫拉巴尔年表,给我们描绘了作家一生的轨迹,一个法学博士,没有按照应有的轨迹一步步走完庸俗的一生,而是去生活、生活、生活!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用他一生去体验和感受到的生活和思想去创作,他所创作出的作品,皆是如汉嘉的纸包一样,也许在外人看来鄙陋不堪,但在作者自己看来,却是如自己的孩子一般的可爱,每一个作品都独一无二,每一个作品都是用酒神精神和上帝偶然赐予的灵感创造出来的。汉嘉无法决定收到什么样的书,一个纸包究竟能够压缩进什么,只有上帝能够巧妙安排,而怎样挑选和制作,只有汉嘉知道。这部《过于喧嚣的孤独》也一如汉嘉的纸包,上帝用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去丰富素材成为这本书的内容,然后由一个灵感,由一个勤勉的天才进行创造。

“火,它的光把一切痛苦深埋在下面,脸上却挤出一个悲哀的微笑。”这是书中汉嘉评价茨冈人的话,我想,用以评价赫拉巴尔和他的这部作品,同样恰当。

远离尘世喧嚣的小作文【二】

这本书的作者赫拉巴尔是个奇人,出身殷富人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却没有走法律这条康庄大道,他先后做过仓库管理员、推销员、钢铁厂工人和废品店打包工人,年近半百开始文学创作,四十九岁时才出版第一本小说集。

这本《过于喧嚣的孤独》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总共才90多页的书却酝酿了25年,前后3次全盘推倒重写,以致他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亡。这其实是他的精神自传,里面有涓涓细流的倾诉,也有恣意汪洋的宣泄,虽然有些句子经常重复,但丝毫也不感唐突和啰嗦,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诚实的情感流露。

主人公汉嘉是一个底层的普通人,三十五年来,他都在废品店臭气熏天的地下室里干着为废纸打包的活。从那些沦为废纸的书中,汉嘉发现了一个无比喧嚣宽广的世界,于是他与歌德、荷尔德林、席勒、康德、老子这些伟大的灵魂终日厮混着。他写道:“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地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shenti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管的末梢。”

汉嘉最崇尚的就是老子,书里经常会引用老子的名句,他的个人生活也如老子,放浪形骸、超然尘世,经常脸上趴着苍蝇,袖子里跑出老鼠,这样惊世骇俗的人注定是寡人一个。虽然总是形只影单,但他却很自得。“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虽然我从来并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最后汉嘉走了,他觉得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落幕,那些毫无历史感并与传统割裂的“新人”已经开始主宰这个时代,甚至连他容身的废品店地下室也被占领,于是他毅然选择跳进压力机与书籍一道打包离开,飞升至那无限和永恒之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但我认为更确切的意思是找寻那个真实的自我。一个想活得明白的人,总会或多或少的思考这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可惜没有一本书或一个人能给出标准答案,这个答案要靠自己去寻找,去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寻找那个自己所认可的答案。汉嘉卑微如尘埃,也未曾将自己喷薄欲出的思想写出片纸只字,但那又如何?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在离开之际不曾对自己的一生有过一丝遗憾,他的内心依然是充盈的而非茫然。我不认同汉嘉的活法,但我欣赏他,我欣赏所有用短暂生命来做出最真实自我的人,无论他是光芒四射的伟人,还是卑微如尘埃的小人物。

我承认自己是个俗人,我做不到放浪形骸、超然尘世,这种过于喧嚣的孤独我也承受不来。但那个真实的自我又在哪里?我还不确信自己找到了答案。

远离尘世喧嚣的小作文【三】

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喧嚣?还是安静?这个世界该是什么样的?喧嚣?还是安静?

繁华的大都市,凌晨的四五点就有人开始匆匆忙忙地张罗了起来,准备接下来一天的超过十二小时工作,慢慢地,东方的旭日升起,逐渐熙熙攘攘起来的街道,大马路上人人急匆匆的脚步,一个个左手拿着公文包,右手拿着还剩一半的面包接着啃,穿过车河上班去了。时间依然不肯停留,随着时间的推移,街边的小贩也多了起来,卖衣服的,卖吃的,买装饰的`,卖水果的,甚至还有直接拖着一大堆大型家具占了一大半马路面的都开始拿着个喇叭吆喝了起来。

七八月的中午,太阳正当头顶,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十二点多的时候,各大小吃摊,餐馆里人声鼎沸,油炸声,炒菜声此起彼伏,一刻也消停不了。到了一点多俩点,依然有人在小吃店里火急火燎地吃着,生怕过了钟点少赚了俩分钱,但其中,有很多人都是从早上做到现在的。傍晚的六点半,太阳关下了灯,去叫着月亮上班,夜幕降临了,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年轻男女,成群结队的小伙伴,路边石楼上做着的老夫老妻,以及那一整天都不曾有过没有人时的公车站亭。看着人们那悠闲享受着春晚风带来清爽的表情,你会感觉到城市真正地繁华。

其实,在这些个城市里说它繁华但却并不繁华,说它安静却又不曾安静。这些个在我们看来热闹繁华的城市,就是一个圈子,只不过看这些圈子的尺寸大小来掂量繁华的程度,生活在看着热市的城市里的人们,看到的繁华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日月星辰将一个个圈子划分为俩半,处在俩边的人们一边跟着太阳一边跟着月亮,他们跟太阳与月亮一样轮流,白天工作的人为晚上工作的人创造繁华,晚上工作的人为白天工作的人带来仁安,只是时间点不同而已。

相比起城市,农村为人们带来了别样的感受,生活在农村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实也是跟城市人做着差不多得事而已,就像刚才说的一样,农村的繁华与安静的程度也取决于这个人们生活圈子的大小,只是在农村,人们不用过度地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那么奔波忙碌,也是因为经济的关系,还是得看向现实,但在农村,安静的时候以热闹的时候多了一点而已。

说到底,人世间的喧嚣与宁静是处在人心最近的位置。人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太多的话要说,有时,在忙碌中累了,会想要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躲起来让自己放松,但有时安静的变成孤独的时候有很渴望热闹。矛盾!但无论喧嚣或是安静,那都是一样的,只是看心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对待你所看的热闹与所处安静而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