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学而思作文(学而思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搞笑学而思作文(学而思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3 04:55:16
搞笑学而思作文(学而思小学生优秀作文选)

搞笑学而思作文【一】

《论语》一书可谓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则”。如果你认为《论语》已经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因为已经列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论语通译》是这么翻译的,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一书实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们人生永远的灯塔。孔子其人更是难得的圣贤,他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搞笑学而思作文【二】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非常敬佩他,是因为他视人如己,要求统治者关爱弱者,爱护百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四处游览、讲学。“仁”是他的思想表现,除此之外,孔子还主张以德教化人们,以礼治理国家,他有一部著作,名为《论语》。

《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我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在《论语》集里,有许多句子是可以做为我的座右铭的,也有许多句子是终身受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学自己要对别人做什么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承受这样的事,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我觉得《论语》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效法的地方,《论语》里面的这种人生修养,我认为是永远年轻的,所以这种学习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我还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搞笑学而思作文【三】

方方的头,大大的眼睛,脑袋里有着数不尽的笑话,随口编一个,也能把你逗得哈哈大笑,他就是我的搞笑同桌——费宸舫。

说起他逗我笑的事,那真是数不胜数,每一次我不是笑到肚子痛就是趴在桌子上傻笑,他的脸好像天生带着一种喜感,每一次看到他的脸,就会被一种莫名其妙的乐所感染,总之对他只有两个字形容——搞笑。

他的搞笑无处不在。这节是音乐课,由于同学们太吵,老师火冒三丈,便点名让同学们唱,我心中暗喜,因为这歌我早就会了,看看我同桌,好像吃了黄莲,眼、眉毛、嘴、鼻子都皱到了一起,嘴巴里念念有词,大概是他上课没听,不会唱,正在求老天不要让老师叫到他吧,可老师偏偏就喊了他,他哀叫了一声,拖着沉重的步伐走了上去。

他走上去,清了清嗓子,双眼大得和铜铃一般,扫视着我们,好像跟谁有仇似的,音乐老师不耐烦了,大声吼道:“快唱!”他立马赔出一副笑脸,我“哧”的一声笑了出来,他好像也看见了,也笑了起来,不笑还好,这一笑,把他的鼻涕喷了出来,同学们也哄堂大笑起来,老师只好让他下去洗。

回来时,他怒视着我,因为是我引他出丑的,可是,他也没什么样,只好笑了几声,随后,老师又开始点名,他指着我大声喊到:“老师,吴重志!”天哪!大哥,我跟你无怨无仇,又是同班同学,你为什么要害我?不过也没关系,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上了讲台,音乐响起,我开始唱了起来,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费哥又开始捣乱了,他嘴一撅,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嘴巴巴了两下,好像在说:“妈妈!”顿时,我体内的笑神经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我使劲捏了下自己,希望能压住一段时间,唱着,唱着,我脑中又出现了他那搞笑的表情,我张大了嘴巴,嘴里一下子出不出声来,老师的眉毛皱了起来,我呢,尴尬地站着,音乐停下了,我一下子冲了回去。下了课,我正要打他,他又装出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我的怒气一下子就不见了,唉,这个同桌真让我哭笑不得。

你是否也有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同桌呢,如果有,那一定也跟我深有同感吧!

搞笑学而思作文【四】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搞笑学而思作文【五】

看因讲《论语》所体现出知性气质而被众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专访,她这样描述孔子: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专访在笑声中结束,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困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孔子?换言之,孔子及《论语》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在现实中的意义重点在于作为诱惑出现。眼睛作为对外界认知的一个通道,似乎更易被现实所乱,从而蒙蔽内心。色彩是斑斓无常的,正如每一种诱惑与,而能够抵之御之的唯一办法即是强大、坚定自己的内心。而温度,正是内心的良药。《论语》教与人天地和谐共处之道为先,其意很是明确:一个人可以闭世隐居(而这点确实由许多人难以揣测的社会因素造成),但他必须活在世上——意味必须先学会与自然相处,儒家所讲的类似与道家的“天人合一”便在此有所体现。

而第二要务即为心灵之道,我觉得这足以体现孔子这个圣贤对人生把握太到位了,只要心灵足够强壮,那么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依然神定气平;同样,是要给心灵找到正确的归途,那么仁、义、礼、智、信自然成为其准则,黑白清浊也就自然分明。国外的情诗中总说:WESH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LOVE。虽然情感亦属错综复杂,充斥人性境遇的,但一个“足够强壮”也与孔夫子所倡的心灵之道不谋而合。明白这两点后,理想、交友、人生都已不是问题。

“为大事者不拘小节”主要的路径已确定,自然就难堕迷途。我们确实能从《论语》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他拥有一个常人应有的率性,也拥有一个圣哲的豁朗与通彻;也会对天发誓,也会“知天命”而慨叹。——这就是孔子所提的人生,严格要求心灵,放松生活状态。在现代社会纷杂之中,人生需要一个自己心灵的乐土,而《论语》的意义在于“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照耀下踏上归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