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族习俗作文500字(苗族的风俗作文400字三年级)

苗族民族习俗作文500字(苗族的风俗作文400字三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8 04:06:31
苗族民族习俗作文500字(苗族的风俗作文400字三年级)

苗族民族习俗作文500字【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我最喜欢苗族,因为苗族的有许多的美食和服装漂亮。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苗族吧!

苗族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地,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用汉字。

苗族人以大米为主食,喜吃狗肉,素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特色美食主要有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人的岁时节庆很独特鲜明,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较隆重的节日有:召龙节、吃薪节、苗年节等。

苗族人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苗族人钟爱银饰,头饰包括银角、银围帕、银发簪等,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苗族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大多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这就是苗族了!

苗族民族习俗作文500字【二】

夏天的喀什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再过两天就是穆斯林群众的传统盛大节日古尔邦节,每家每户都在忙着进行节日的准备。高台民居的土陶艺人吐尔逊便是其中之一。他从家里的一个水壶中拿出钱,坐在炕上跟家人一起商议着过节的开销。越临近过节,羊的价格就越贵。他想着提早把羊买回家养着,是个不错的省钱主意。

与肉孜节一样,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原译为“库尔班”,是阿拉伯语中“牺牲”的意思,所以一些学者就把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或献牲节,也有译为忠孝节的。古尔邦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的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于是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让他了自己的儿子当作献祭。接收到指示的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准备照办。他拿起刀子准备割向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派遣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便有了古尔邦节这个传统节日。也因为这个故事,在穆斯林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风俗。

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因为伊斯兰教使用的历法与我们一般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古尔邦节有时候会在冬天,有时候又会在夏天。它在维吾尔族人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当于汉族人的春节。

维吾尔族人一年四季都有婚礼举行,但是临近古尔邦节,举行婚礼的年轻人会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借着这个传统的节日讨个吉祥。前一天,吐尔逊在上午就参加了大姨子孩子的婚礼。下午的时候,妻子和孩子们就来到婚礼的流水席。穿着洁白的婚纱,披着头纱的新娘一脸幸福,安静地坐在屋内等待新郎的到来。

按照习俗,宴席要在下午才接待女宾,而前来迎娶新娘的新郎以及新郎的朋友则要等到日落时分才能进入。所以,到了傍晚的时候,偌大的喀什市人民广场就会唢呐声、鼓点声不断,不时有婚庆的车队在乐声中经过。

维吾尔族人一年四季都举行婚礼,而选择在古尔邦节前举行婚礼的年轻人是希望能借此讨个吉祥。

参加完亲戚的婚礼,离古尔邦节的到来又近了一天。这一天,吐尔逊和家人经过一番争论,确定了过节的花销后,他就去牙医那把自己已经坏掉了一段时间的牙补好回来,并结清了一年的费用。毕竟是快要过“大年”了(一些会说汉语的维吾尔族人用汉语表达对古尔邦节的情感是会说古尔邦节是“大年”,吐尔逊跟我们汉族人有一样的想法。

“过年”了,最好就有一番新气象,坏了的要补回来,欠下的要还回来。新疆民俗专家楼望皓老师说,在维吾尔族中,也会出现在过去有成见或是闹过矛盾的人,在过节这天握手言和,重归友好的。

随后,吐尔逊又在朋友那里买了20个供婴儿在摇篮里面使用的木制尿管和9个吊葫芦,这些对于他们当地人来说都是非常适合用来送礼的物品。因为是好朋友,所以买了这么多东西,吐尔逊一共才花了100元。而省下来的钱就可以让他们挑选一只比较好的羊来过节了。从喀什地区邮政局附近走进库木代尔瓦扎路,左转就能进入吾斯塘博依路。吾斯塘博依路是喀什老城中历史比较悠久的街道,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百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临近过节,卖羊买羊的人们把这里挤得热火朝天。成千上万人来赶集,羊只交易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要火爆。吐尔逊和妻子在羊群中穿行挑选,最终在市场上用2800元买了一只既健康又强壮的大公羊。

节日的前一天,过节的气氛更加浓烈。吾斯塘博依路上熙熙攘攘,羊市的交易达到顶峰。中亚大巴扎中,人们忙碌地准备年货,大家都在采购食品、衣服等。家家户户的妇女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做客的亲朋好友准备足够而且美味的食物。据说古尔邦节是主妇们展示自己的手艺以及持家德行的重要节日,所以如果在这段时间到维吾尔族人家中做客,称赞女主人的手艺是不可少的话题。

然而,与忙碌的大人相比,小孩和老人却显得悠闲得多。在喀什老城的小巷子中,孩子们还是像往常一样玩耍。当好几个妇女提着东西走过,在小巷子里玩着玻璃珠子的小孩只是抬头看一眼,随后便继续埋头玩起来,而那些年纪稍大点的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的,更是头都不抬一下,甚至对走过的忙碌的大人们毫不觉察。而在喀什老城巴扎的一个茶馆里,也是一片闲适自得的景象。茶馆的墙壁上写着一壶茶一块钱。蓄着胡子的老人端着茶、吃口馕,时光就这样慢悠悠地在指缝间溜走了。

苗族民族习俗作文500字【三】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

苗族民族习俗作文500字【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像五十六朵花一样团结。每个民族的特色都不相同。我要介绍的是苗族。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不及膝盖,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衣服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传统。苗族男子装束则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鲜美。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西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欢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族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喜欢做豆制品。各地苗族普遍即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典型食品主要有: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棉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鱼汤等等。苗族的服饰很美丽,他们的食物更美味。这就是我喜欢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苗族。

苗族民族习俗作文500字【五】

古尔邦节这一天终于来了。在喀什,最热闹的地方非艾提尕尔清真寺莫属。清晨六点钟就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做礼拜。很多穆斯林都希望在古尔邦节这一天,能够在这里拥有一个做礼拜的位置。各个社区的人们在阿訇的带领下列队前来,每走几十米就停下来和阿訇一起诵一段经,诵读的内容以《古兰经》和纪念先知、赞美圣贤为主。然而来参加聚礼的人实在太多,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入礼拜堂,大部分人都只能在清真寺院内或寺外的广场上参加仪式。

古尔邦节当天,天刚亮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艾提尕尔清真寺做礼拜。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我国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它位于喀什市的解放北路,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色孜·米尔扎为了祭祀亲友的亡灵,便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随后公元1538年,又一位喀什的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已故的叔父,将寺院扩建。后来又经过几次修建、扩建,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气势。艾提尕尔是“节日的礼拜场所”的意思,每逢节日的时候,清真寺连同广场上满是参加礼拜的人。

或许第一次见到艾提尕尔清真寺的人会有些失望,因为它没有宏伟而且奢华的殿堂,有的只是简朴的回廊和院落,然而,它悠久的历史以及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足以支撑起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时至今日,人们依旧相信着它有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每天早上,大毛拉(对伊斯兰教教职中德高望重者的尊称都会登上宣礼塔,用虔诚而深沉的嗓音唤醒沉睡的人们:“安塞拉甫——哈依鲁木比乃——那吾来——”悠长的声响在喀什的天空回荡,整座城市都在这一刻醒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