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遵循规律事半功倍作文素材)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遵循规律事半功倍作文素材)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3 01:09:07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遵循规律事半功倍作文素材)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一】

有一次,我和我的妈妈一起种豆芽。

第一天,我发现豆芽的皮皱皱的,像一个老人的脸,正在对我咪咪笑呢。我看到了这个情况,马上把豆芽拿起来,跑到妈妈旁边,说:“妈妈,豆芽的皮怎么皱了呢?”妈妈说:“这只是一个过程,到时候还会有更奇怪的事情发生。”“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说。

第二天,我发现豆芽的皮已经完全脱下来了,而且也根长出来了。我想拔一下根,想让根更长,更快长大。但是,当我要把根拔长一点儿的时候,被妈妈看见了,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你绝对不可以拔根。”“为什么?”我问。“这样的话它一定会的。”“那又是为什么呢?”妈妈说:“反正……你别拔就对了。”

第三天,我发现豆芽的叶子也长出来了,这时,我突然想起妈妈昨天说的话,“你绝对不能拔根,这样的话它会的。”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再说了,还能让它更快长大呢,就算会,那也要试试看才知道啊。于是,我打算,等妈妈走了之后,把根拔长!过了一会儿,妈妈走了,我的行动就开始了,我把根慢慢拔长。根拔长了,我的心里终于舒服了,因为根拔长了,豆芽还没。

第四天,我的家里散出了一股非常难闻的味道。我和妈妈一起搜索了这个味道的来源。让人惊讶的是,味道是从豆芽身上发出来的。豆芽了。妈妈知道是我把豆芽弄的,于是说:“大自然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啊!而你,就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

原来,大自然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如果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就一定有不好的事发生。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二】

论据的“摆放”是有条理,有原则的,并不是先想到哪个就先用哪个。当我们在列的提纲时,就要把相关的论据按一定的条理排列的,这些条理一般是:先写古代的,后说现代的;先谈国内的,再谈国外的;先写重要的,后说次要的;先写典型的,后说普通的;先写有名有据的,后无名无据的;先说关于人的,后说关于动物的……总之,论据的“摆放”就比如搞建筑修房子,是要讲究一定的条理与方法的,随便的“摆放”只能降低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或使得文章结构混乱,因此,论据的“摆放”不能太随意的,而是要遵循一些原则的。

总之,一篇议论文要充满说服力,其论据的选用是有一定的原则的,我们只有注意这些了原则,我们的议论文才能更有说服力一些。否则,尽管我们举了许多所谓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据,那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三】

传说春秋时候,宋国有个农夫,播下麦种后,整日蹲在阡陌上,望着自家那一亩见方的麦田,希望麦子赶快成熟抽穗,可是麦苗仍旧慢慢地生长。一日清晨,他实在急不可耐,来到麦田里,把每株麦苗都拔高了一节。直到日落西山,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他兴奋地对儿子说:“今天把我累坏了,不过田中的麦苗,都长高了一大节。”儿子听罢,大惊失色,跑到田里一看,麦苗全都枯萎了。

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首先,要适时下种,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肥料,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只有遵从这一切,植物才能生长茂盛,违反了这些规律,植物轻则生长缓慢,重则导致亡。可见,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异,这其间同样有一定的规律,就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每一节课都专心听讲,对每一个定义的含意和适用范围都能透彻理解,每一天都认真预习、复习,仔细琢磨定义之间的逻辑,关系,力求运用自如,学习才能获得“丰收”,如果诸如此类的.事情都不去做,只靠前的“临阵磨枪”,那即使得到“理想”的分数,知识也会象那被拔了节儿的麦苗一样,很快枯萎,如果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数去抄袭他人的现成答案,就连心灵中智慧的禾苗也要枯。

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循序渐进的。“人恒过,然后能改”。我们对待有错误的同学,首先应当相信他能改,然后对他善意诚恳地提出批评,这种批评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实事求是的。不能认为批评越尖锐,言词越刻薄越好。如果急于求成,企图一蹴而就,或是脱离实际,只图一时痛快,反而会好心办了坏事,引起被帮助者的反感。这种类似拔苗助长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是常常发生的。

我们千万不要学那个农夫,只一味地求快,不按客观规规律办事。古语说:欲速则不达。我们只有认识事物规律,按照事物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胜利。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四】

有一次,菲菲和蓝猫玩跳格子的游戏,他们跳的格子是这样的:1 2 3 4 5,菲菲把一个沙包抛到第一格,再单脚跳进此格,捡起后回到起点,再抛进第2格,菲菲跳进第一格后再跳进第二格,但跳进第二格时,菲菲踩到线了,所以失败了。蓝猫接着玩,他一下就跳进了第二格,菲菲说它赖皮,不算。刚好洋博士经过这儿,问明情况后,夸它们说:“知道吗?你们玩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蓝猫和菲菲很惊讶。

洋博士说:“你们跳格子,每次可以跳一格,也可以跳两格,还可以一格两格断续的跳,但每次最多只可以跳两格,跳完5格共有多少种跳法呢?”

菲菲和蓝猫都认真地想了想后,蓝猫拍着脑门说:“第一格,很显然只有一种跳法。第二格,可以一次跳一格,跳两次;还可以一次跳两格,跳一次;有两种跳法。第三格,可以一格一格的跳,跳三次;还可以先跳一格,再跳两格,跳两次;或者先跳两格,再跳一格,跳两次;有三种跳法。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知,跳进第四格有五种跳法,跳进第五格有八种跳法。”洋博士高兴的笑着说:“你们仔细观察跳进每一格的方法数1、2、3、5、8,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菲菲回答说:“我知道,我知道,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洋博士说:“对,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数列。想不想听一个关于数列的故事呢?”

蓝猫和菲菲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想,当然想。”

于是洋博士说,意大利比萨的一位绰号为斐波那契的数学家在《算盘书》这本数学著作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兔子出生以后两个月就能生小兔,若每次不多不少恰好生一对(一雌一雄)。假如养了初生的小兔一对,试问一年以后(即第13个月)共可有多少对兔子(如果生下的小兔都不的话)?

此题的推算方法和跳格子一样,从第三个月起每个月的兔子数是前两个月的兔子数之和。据此推知,一年后,共有233对兔子。以上兔子数构成的数列,现在称之为“兔子数列”。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认真的观察,才能不断地了解生活中的奥秘。

蓝猫和菲菲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

最后蓝猫说,我出两道关于数列的题,请大家一起算一算吧!题目是这样的:

1、4、7、10、(   )、16、19、(  )、25、28

96、(  )、24、12、6、3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吧!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五】

找规律是一种十分锻炼人逻辑思维的数理游戏,它千变万化,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有些同学可能讨厌它,认为它很枯燥很无奈,一碰到这样的题就变得抓耳挠腮。但我很喜欢,因为在找规律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我的观察力、相互联系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我还从中到了无穷的乐趣。

其实,我对找规律的喜好,还是从做妈妈给我买的《哈佛给学生做的300个思维游戏》这本书上的游戏开始的。书中列举了300个思维游戏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其中有许多找规律的题型。例如:你能找出最后一个数字盘中问号部分应当填入的数字吗?

猛一看三个圆盘中相连的两个数字之间毫无规律可言,这可怎么解呢?别急,慢慢地观察或许不难发现,假若把每个圆盘中相对应的一组数字拿出来比较一下,规律好像就出来了。真的吔,每个圆盘中相对应的一组数字之间都存在相同的倍数,或叫“特定数”。如:

第一个圆盘中:21÷7=3 9÷3=3 15÷5=3 27÷9=3;即第一个圆盘中的特定数就是3。

第二个圆盘中:30÷5=6 24÷4=6 12÷2=6 36÷6=6;即第二个圆盘中的特定数就是6。

好吧,既然第一、第二个圆盘中的规律都是找“特定数”,那么第三个圆盘中相对应的一组数字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即找特定数。从9÷1=9 45÷5=9 27÷3=9 就可得出,第三个圆盘的特定数是9。以此类推,?÷8 = 9 那么 ?= 72

所以,问号部分应当填入数字72。

啊!终于找出来了问号部分的答案了。每当此时,我都无比的激动和兴奋。因为经过苦苦思索后,又猛然间豁然开朗,那种成功的喜悦是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的。

就是这样,一次次的苦思觅想,一次次的豁然开朗,使我欲罢不能。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这种痛苦并快乐着的找规律游戏,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通过找规律的游戏,我渐渐地领悟到一个真理: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深入其中,不断探索,勇于拼搏的人才能真正的找到它。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六】

所谓的典型性原则,就是在写议论文时,在选择论据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其它普通的论据尽可能的少用。这个典型性有一些问题要说明,就是这个典型性是相对的,比如某个论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可是因为在同一篇文章里使用的人太多了,它就没有那个“典型性”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尽可能避免“撞车”的情况;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生僻的论据,是许多人都很少知道的,虽然它也很典型,但它缺乏一种“共知性”,没有代表性,所以其可信度也是不太理想,因此,不要以为人们是少用的论据它就具有典型性。

作文遵循规律事半功倍【七】

当母亲说这种鱼是结对出现时,小孩不信母亲的说法,于是又去寻找,果然小孩又找到了一条类似的鱼。是什么让母亲知道肯定还有一条鱼?又是什么使小孩真的找到了那另一条鱼?是自然的规律。那种鱼会结对出现是难以改变的自然规律。

自然的规律能让小孩找到另一条鱼,也能让我们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

遵循自然的规律,它会给科学引领正确的方向,当门捷列夫用扑克牌排成最早的元素周期表时,在场的科学家鲜有认同。但当门捷列夫预测的元素一一被发现且性质相近时,门捷列夫对人们的惊奇却微微一笑:“这不过是自然的规律”。是啊,门捷列夫不过是发现了简单的自然规律,可正是遵循着这些自然规律,人们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元素。

合理地运用自然规律,它必将推动科学社会的发展,反之,若不遵守自然的规律,则必然会造成失败的苦果。好大喜功的中国人在中国统一后大搞“大跃进”,提出在十年内赶超英美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当时风靡一时,可这样严重违反自然规律的说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失败。前人失败的例子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要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这样才能收获成功。

即使有巨大的利益在眼前,可我们仍应保持清醒,遵守自然规律。工业化时期,贪婪的人们不断地生产,全然不顾工业尾气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于是乎,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酸雨危害这些灾难接踵而至。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开始重新按规律生产,减少对自然的危害,遵守自然规律发展,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诚然,你可以将哥白尼等科学家送上火架台,但“日心说”的自然规律却不会因此改变,同样,无论再怎么否认,自然规律就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会随人类的意志而改变。

因此,遵守自然的规律,这样你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