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自己家房子的英语作文过去时(介绍自己房子的英语作文160字)

介绍自己家房子的英语作文过去时(介绍自己房子的英语作文16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29 05:49:36
介绍自己家房子的英语作文过去时(介绍自己房子的英语作文160字)

介绍自己家房子的英语作文过去时【一】

你好!很怀念你和你那时的生活,你已成为现在的我。但是,是什么影响了你,使你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懂事知理的少年呢?我想,不外乎是良好的家风和那刻骨铭心的家训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好的家训与家风是至关重要的,但何为家风、家训呢?

从社会到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气与规章。家风正了,那么一个家庭的思想素质也就高了,家家户户的风气正了,社会也就会充满正能量。家训自我约束我们的行为,让我们自觉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安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见家训与家风的重要,它们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有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做为家训时刻留存在岳飞心中,促使他奋发图强,最终没有愧对老母之训,成为了保家卫国、战功显赫的一代名将。要说你的家训,简练的话说,就是:“说实话,做实事”。重在一个诚实,不虚不妄,首先说话必须诚实,容不得半点虚假,这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其次做事必须实实在在,不可投机取巧、耍滑玩奸。

记得对你影响最深的,应当是父母对家风、家训的诠释,对你的言传身教。从小教育你“诚立身”不说,就是自己在各方面做的也是十分到位。爸爸逛商场时从不因贪小便宜在可品尝柜组前只品尝而不买;在公共场合看见别人遗落的物品从不据为己有。妈妈答应的事也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有一次答应带你某天去合肥野生动物园玩,可妈妈公司当天临时有事,硬是不惜扣奖金仍是请了一天假,陪你玩了个痛快。问爸爸妈妈问题时,他们也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会的绝对不会为了面子胡说一个答案……他们这些种种行为,渐渐形成了诚信家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使你逐步明白了什么是诚信,也使你懂得了诚信的重要,养成诚实的习惯。

可成长之路谁又无过错,是什么让你永远铭记家训的权威性?我想是下面这件事:不断长大的你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尤其是学习的压力。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多,你不免心生惰意,想要投机取巧。一次老师发了一份答案叫父母批改你的作业,你未及时上交父母,一时将诚信置之度外,做作业时迅速抄完,心中暗呼痛快,却不知父亲暗中把一切看在眼里,当时却未揭穿。晚上吃饭时父亲看似漫不经心地问你:“今天作业写的这么快?自己写的吗?”你不禁有一点心虚,但最终还是撒了个谎说:“对,自己写的。”爸爸怒气冲天,一记耳光扑面而来,打在了你脸上,随后气呼呼地说:“你抄答案,不实在先,再者,我问你你竟然还撒谎,做人,最不能有的就是虚伪!这一记耳光,你自己慢慢领会!”火辣辣的痛现在你仍记忆犹新,但却使你明白了,家训之权威性,今生不可挑战,要严格遵守。

也就这样,成长之旅一路前行,家风、家训指引着你的方向,让你少走弯路,替你指明目标,帮你清除障碍,使你的身心有了进一步成长,使你对诚信有了更深的领悟且身体力行,使你慢慢成为现在的我。

家风、家训对我们的影响是最早的、也是最深远的,它铸造着我们的人品性格,决定着我们将来的前途与命运,也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将好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造福后代,让社会更和谐、国家更富强。为此,你与我共同努力,齐头并进吧!

此致!

敬礼!

现在的你:某某

介绍自己家房子的英语作文过去时【二】

我们家有三栋房子,每一栋房子都是一本厚厚的书,记载着老一辈的辛酸苦辣和奋斗历程。

先说第一栋,那是座落在山村里的三间泥土垒成的茅屋,墙有一尺多厚,下面用黄泥垒成,到了檐口用土坯收边,屋顶上铺着茅草,后来又换成了麦秸,那是爷爷和奶奶在年轻时,请了好多人帮忙才盖起来的,我的爸爸、姑姑都在这座房子里长大成人,随着岁月的流逝,爷爷和奶奶在变老,爸爸和姑姑在长大,房子也在渐渐的老化。

到了九十年代,因为爸爸要结婚,所以家里又在草房子的旁边盖了第二栋房子,是用砖砌的墙,上面盖的瓦,还加了走廊,做了水泥地面,这一座房子在当时的农村算得上是高档的,为了建这栋房子,爷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到山上选下地基的.石头,然后用老牛套上板车拉回来,因为那时的路不好,所以好多砖头都是人挑的,爸爸说,为了盖这座房子,他的肩膀都磨掉了好几层的皮。再后来,又陆陆续续的拉起了院墙,盖起了厢房,但不论怎么变化,依然还是泥巴和砖结构。

这几年,因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家里的经济也渐渐地好了起来,爸爸和妈妈商量了以后,又在镇上盖了一座二层小楼房,不锈钢的大门,塑钢的窗户,水磨石的地面,二楼还贴了地板砖,因为面积很大,所以爸爸妈妈都劝爷爷和奶奶搬过来一起住,但爷爷和奶奶都说,家里的地还要人来照应,到了镇上来回不方便,所以一直不愿意来,但是他们的那座茅屋却只能空在那个地方,再也没有人居住了。

三十年的岁月,三十年的变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想,爷爷和奶奶的老房子,也会渐渐的成为历史,再也不会出现,但那个岁月的经历,会永远的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