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营老爷的风俗作文500字(潮州风俗迎老爷的作文500字)

介绍营老爷的风俗作文500字(潮州风俗迎老爷的作文5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28 05:28:04
介绍营老爷的风俗作文500字(潮州风俗迎老爷的作文500字)

介绍营老爷的风俗作文500字【一】

我和我们二胡班一起表演拉二胡,曲名叫《送别》,帮我们伴奏的是音乐老师吴老师。当我们在后台准备时,都非常紧张,幸好我们二胡班的“搞笑大王”何建龙讲了几个笑话,把我们笑得前俯后仰。这时,二胡老师李老师走过来告诉我们:“下一个节目就到我们了,快点把你们的二胡准备好!”

开始表演了,我们个个胸有成竹地走上大舞台,鞠了个躬,就坐了下来,伴奏声一响,就像老师发布给我们的命令似的,我们立即拨弓而起,我非常紧张,心里像装着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 ”不停地跳着,生怕自己拉错,但我还是外表装作十分冷静,不慌不忙的样子。突然我拉出了一个错音,心里感到一阵惊慌,但还是勉强地跟上了“大部队”。表演终于结束了,紧张而又增添着几分激动的我也终于能松一口气,同学们也神志恍惚, 像做梦似地走下了舞台。这时,“搞笑大王”又“搭起了台词”:“喂,你们紧张啥呀,到时候我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唱会呢!”他那幽默的语言,像小精灵一样跑进我们的耳朵里,又把我们弄得哈哈大笑,同学们紧张感都被“搞笑大王”的幽默感驱逐开了。

虽然这次表演已经结束了,但想起这件事,就让我回味无穷,我仿佛又看见了老师那张和蔼、温柔的脸和同学们那一张张幽默顽皮的样子,又仿佛回到了表演的现场,仿佛听到了老师那几句叮嘱的话,仿佛听到了同学们的笑声,仿佛听到悠扬动听的琴声,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介绍营老爷的风俗作文500字【二】

十月二日早上,我与班上的十七位同学一起参加了阳光历奇秋令营。一个小时后,八辆大巴车载着我们四百多名同学驶进了营地八中训练基地。

这里真可谓是广阔无边呀!成片成片的小树林摇动着枝叶发出哗啦啦的笑声。菜地里的蔬菜个个扬起了绿油油的脸庞,伸出了肥嫩的小手为我们的到来而鼓掌。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树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我们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有搭营房、翻转地球、拆地雷、同舟共济、北风吹其中最有趣的便是拆地雷这个游戏。游戏开始了:首先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套探雷器,接着我们老师把耳机带在我们的头上,双手紧握探雷棒小心翼翼地探测着。突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阵嘀嘀的声音,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蹲下来轻轻地掀开碗盖。啊!真的有一颗小小的地雷,我连忙合上碗盖记下上面的数字64。我迈着大步胜利地向老师跑去,气喘吁吁地向老师回报。老师认真地做了记录,我兴高采烈地继续进行这项有趣的游戏,真是惊喜不断,一颗两颗三颗不断地被我探测出来。

通过这次活动,不但使我体验了游戏的有趣,而且增强了我的团队意识。

介绍营老爷的风俗作文500字【三】

自古以来,海拨957米高的张飞营就因其奇峻雄险而受到人们的尊崇,也是一个因张飞屯驻而出名的三国故地。

在三岔坝一带至今流传有“金华阳穷简阳”的故事,说的是当年张飞镇守张飞营时养了一只作战异常凶猛的神犬,此犬不吃白米干饭,专吃简阳有名的美食,什么玉成羊肉汤啊,简阳包子啊,石桥挂面啊都被神犬了个遍。

然而,吃饱喝足后,神犬竟然头朝简阳尾朝华阳屙了一佗金屎,至此华阳土地肥沃而简阳日渐瘦枯,就有了金华阳穷简阳的说法,更演生出了简阳乡下那句“吃家饭,屙野屎”的千古乡谚。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当年“沙场秋点兵”的张飞营,早已没有了往昔的刀光剑影,杂树乱草交织,不知名的野花野果更是满山遍野都是。

由于有了前几次游历张飞营的,我们人手一根木棍,沿着张飞头像下面的泥泞土路由西向东帵蜒而行。

说是路,其实就是半山腰间开辟出的一条小道,上面是陡峭如削的张飞营,下面是竹林池塘的农家,或许是因为长久的人迹罕至,农家的几条狗见了陌生人后,不依不绕的追赶得紧,走出一里多路程后仍旧此起彼伏的狂吠着。

“东山下秋意凉,枯草莽莽淹四方。未见狼兵犯城下,只闻农家犬汪汪。”

想起巫昌友的这首《张飞营》,竟然与当下的氛围如此的妥贴。

深秋渐冷,雾霭茫茫,葳蕤墨绿中的一片片枯黄像是给山梁镶了一道道金边,近处的山,远处的山,深墨如黛。

俯瞰深谷中的五道河,溪流浅浅,笔走龙蛇一般,曲折而行。

山鼠,懒蛇,野兔,山鸡,时不时的从草丛里一窜而出,那悉数的声音既带给我们惊荒又带给我们惊喜!

一边用棍棒敲打着杂草,一边拍着杂乱无章的景致,一边贪梦采摘着野果。

那些翠绿的野枣,红红的野苹果,甜香的草地瓜,还有香脆的茶籽,如精灵一般诱惑着我们的贪欲,即使双手被无名的刺扎得鲜淋漓,也不肯放过大自然天赐的\'水果。

听老人们讲,张飞营有瑶池宴的美称,是个连叫花子都饿不的地方。

一般的人在山上困上几个月也不会饿,这儿有甜美的泉水,还有可食的野生动植物一百多种,相传当年张飞之所以屯军于此,就是因为发现山上粮草丰盛,不惧敌军围困。

一路向上,杂草中的南瓜,碎石上的石木耳,黄土堆里的野红苕,甚至连枯树枝上的滥尿狗都不时的刺激着好吃嘴们的神经,一边艰难前行,一边用背包贪婪的搜刮着战利品,一边在废弃的房屋里搜寻着曾经的记忆。

或许是因年深日久,丛生的杂草铺天盖地,已经找不到了路的轮阔。

高个子在前面不遗余力的开着路,矮个子俯首低头,穿梭在浓密的荊棘丛中,一不小心,头发就被锋利的钩刺钩住,没走几十米,浑身上下沾满了一种叫沾沾草的东西。

歇口气,回首西边的张飞巨型头像,已经悄无声息的没入了云端。

日渐西沉,秋风渐冷,在一个长满绿苔的荡荡里,一口废弃的古井赫然而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张飞井?

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停下了脚步。

这是一口古韵十足的石井,虽然废弃了数百年,依旧不盈不溢,喷咏不断。

或许是真的渴了,一个胆子大的伙伴居然趴在井边掬了一口,那分亨受,那份神态,宛若穿越了一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想起白乐天的诗句,我不禁愰然大悟,在张飞营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寻找的不就是张飞遗迹么?

相传张飞被范江张达二贼人割去首级后,不瞑目,魂魄在张飞营上空夜夜怒吼,当地人敬畏,日日祭祀,然而张飞终不肯离去。

至到几百年后的贞观时期,张飞托梦与丹景山佛兴寺主持智普大师,告诉大师因为没有头颅,难泄心头之恨。

大师闻言,遂召集张飞营周围村民,有工出工,有财出财,在张飞营的小道旁刻张飞头像一尊。

自此,张飞魂神归位,不再夜夜怒吼,当地人尊其为大神,月月供奉。

岁月渐逝,一抔黃土湮灭了过往春秋,如今记得张飞营的人已经不多了。

打开网络,人们关于张飞营的解读自然是众说纷云,五花八门。

有人说那就是一尊典性的唐宋时期佛像。

也有人说那是一尊没有完工的张飞头像。

还有人说,这是乐山大佛的蓝本。

不过,真正让人们信服的还是来自于老百姓自己的传说。

西风萧萧,鹅公包头,旧事已被雨打风吹去。

乱草纷纷,留得住,留不住的都是历史。

未到半山腰,天色己渐暗,继续上山是不行的了,一行人只好带着最最无奈的心情下山。

路过农舍,又是犬吠声四起,打望月色下的张飞营,竟多了几分沧桑的伟岸。

巫昌友说,没有看完的风景才叫风景。

我有些语塞,张飞营,我还要来看你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