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冶三月初八古会作文(三月初八古庙会的作文600字)

东冶三月初八古会作文(三月初八古庙会的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7 06:07:13
东冶三月初八古会作文(三月初八古庙会的作文600字)

东冶三月初八古会作文【一】

那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盼过年似地,或者就像盼望一朵花的盛开——含苞待放的状态最美。而盛开,人们往往已在忙碌和迷失中,预料不久就要看到衰败的迹象,未免了无生趣。

古会的精髓是古戏,它们几乎是连体的\'。若是哪一年没有戏,人们感觉好像没有过会一样。那个泄气,那个咒骂,尤其是老年人。那几乎是断绝了他们的精神食粮,盼望了好久的东西突然一场空啊!

会址在我们村西二里地叫“史堂”的一个小村。我们周围三里五村都冲这个古会待客。今年听说有戏。我“侦查”过,初七下午就搭好台子了。

初八下午,我把岳母接来,和母亲一块拉到古会戏台看戏。

我原本不准备看戏。可是我心里分明盛开着一种浓浓的情绪,河流一样蔓延,焦急地滋长着。我分明期待着一种气氛,古会的气氛。那个平日里安安静静的地方,因了三教九流的铺展和喧嚷,变得繁华起来。我不会去买衣服,不会去买什么狗链子,不一定买碗丸子汤喝,打几盘台球…就像我不一定看戏一样,我只想目睹一场期待已久的繁华。趟过一街两行满目的地摊声息,那是怎样一种有滋有味的品咂呀!

本来只要把两位老人拉来看戏我就闪人,仿佛大功告成,给她们完成了一件很满意很幸福的事情。

等到母亲她们找到位置的时候,岳母对我说了句:既然来了,你不看会儿戏?我“哦”了一声,仿佛自言自语:看一会儿?看着满眼的老人堆里的“我”仿佛有点另类似地。我分明有点犹豫不决,可我真的不想赶快离开——戏台上花花绿绿的扮相穿着很是养眼,高亢嘹亮或咿呀哀怨的声腔真的新鲜。他们在演绎着帝王将相或者普通百姓悲欢离合的故事吧。这是平日里看不到的东西。戏台下边是那么多欢快幸福的脸孔,是不是集中了周围十里八村的所有老头老太?

午后的阳光极为温热。那是一个地势开阔的驾校场地,没有一丝树荫。我几次都有闪人回家的念头。可是我…内心恋恋的,不忍离去。看到那一大片老年人幸福、陶醉的“入戏”模样。我感慨着,内心也充满了一种惬意,一种松弛,一种温温润润的感觉——时光,往日匆匆流逝的时光,那些愁闷,关于生存,关于沧桑的,人生里日渐负面的种种情绪和情感都变得那么遥远,或者,在这一刻,静止了,不屑一顾了。快节奏的生活早已把我们弄得窒息,弄得终日郁郁寡欢——今天,我要松弛,我要放下所有疲惫,我要还原“时光”那一副静静的旧模样,慢慢品味,欣赏——然后,回到过去,回到幼小时候逛会看戏的岁月里…

东冶三月初八古会作文【二】

尽管距中国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还有2天,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已经进入狂欢状态——各地民众忙着享受各种民俗活动,包括唱山歌、抛绣球,上刀山以及祭祖等等。

庆祝活动在4月17日前后陆续开始,南宁市一些学校还将“三月三”歌圩搬进校园,并展示少数民族歌舞和民族体育比赛等,以增进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理解。而在一些社区,民众在歌舞之余还一起分享了艾叶糍粑、5色糯米饭和三角粽等传统美食。

古代女子有抛绣球招亲的习俗,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在南宁举行的“三月三·赶大圩——华南城首届民俗文化商贸节”上,也举办了广西首次巨型绣球展,素有“中华巧女”之称的黄肖琴现场展示巨型绣球制作工艺,为民众展示中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同样是由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携手华南城举办的活动,还有“狮子上刀山”、免费抓猪鸡鱼、跳火绳、打火球、下火海、抢亲、顶竹等特色活动。

四月二十一日是农历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在节日期间,由广西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在全区各分会场以“欢度‘壮族三月三’,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主题,将举办150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诸如骆越祭祖大典、“三月三”歌圩以及各类民俗文化节日,也将井喷上演。

东冶三月初八古会作文【三】

今天是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我想起了我们村的古会。

傍晚,妻子还没下班,看着没有着落的晚饭,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做一顿“美餐”。打开冰箱,除了一块水煮五香大肉以外,几乎没有可以选择的食材。突然锅台上一块锅盔馍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块已经搁置了一周,妻子准备丢弃的“半成品”,我照着周北“祖庵马驹泡馍”的做法,进行了加工,不大一会,一碗香喷喷的自制泡馍就上桌了,味道确实不错。

吃完泡馍,惬意的躺在沙发上,看着墙上的电子万年历——农历7.24,哦,三十年前的今天正是热闹非凡的时刻。于是关于“历史上的今天”的一些往事如同小小的浪花在我心头不停地翻腾着,使我不由得撷取几朵。

我小的时候,正是以阶级斗争为刚的年代,吃不饱的我们整天盼着过会,因为一到过会就能吃到白馍、一到过会就能吃到生产队分的几斤大肉和母亲做的臊子面。记得每年过会前一天,爷爷从队里领回大肉后,在做臊子时,总不忘切几大块肥肉,放在锅里,肉熟出锅前先给我们弟兄每人舀上少半碗臊子汤和两块肥肉,让我们泡上一大片锅盔或者两个蒸馍解馋。在我的记忆中,那碗臊子泡馍就是天下绝美的佳肴。

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物质的匮乏,加之饥饿贫穷的年代,这一天最丰盛的席面也不过是红芋粉条、凉拌豆芽、白菜烩豆腐,碗面放几片肥肉罢了。而亲戚拿的礼物多是两把挂面,一斤点心,爱好的再加上一斤白糖。

关中的七月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说来也怪,七月二十四这一天,几乎年年下雨。我家门前的路面较低,下雨容易积水。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过会下大雨,几个比我大一点的孩子,在路中央挖了一个小坑,这个恶作剧曾使许多亲戚一只腿栽进坑里,跌倒后不是坐在水里就是爬在泥里,将崭新的衣服弄湿弄泥,将提货笼子摔在地上,将礼品浸湿,而制造闹剧者则躲在一边拍手、看笑,有时我也附和着。

七月二十四毕竟是七月会里最迟的会了。越是贫穷,勤劳可怜的人们越是舍不得,尤其舍不得吃过会亲戚拿的礼品,总是存放到七月底或者秋后的十月,以便回礼,于是我们村的人经常吃的是附近村子亲戚提前过会接到的礼物。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秋天,一伙村民去山上扯葛条辫包谷,中午时分村长拿出午餐——过会接到的点心,就往嘴里送。吃着吃着觉得味道怪怪的,仔细一瞧,原来全都发霉变绿了,生气的他将这些“美餐”扔到了深谷,最后饿着回家。

困倦的村长躺在炕上,想起白天发生的事情就上火。第二天晚上立即召开村委会一班人马,商量改会的日子。有人提议将古会改到十月,理由是秋高气爽,天气变凉,走亲戚方便,饭菜、礼品好存放。可一老人出来反对,说是村子很早之前也曾将会改到十月,改后的村子连连出事,于是又改到七月。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村长最后发言:我们村人吃了亲戚这么多年的霉点心,干脆叫他们也吃吃我们的霉点心吧,和咱村亲戚最多的XX村七月初五,我们改为七月初四吧。于是第二年七月初四,村子唱大戏,方圆数里前来观看,热闹非凡,古会改成。

东冶三月初八古会作文【四】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坡上,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肩并着肩在土坡上对歌,周围都围满了观众,真是热闹非凡啊!

东冶三月初八古会作文【五】

某夜,小雨轻轻地散落,敲打着透明的玻璃窗,宛若一段交响曲。远方的灯光红红绿绿的,充斥着城市的孤冷。

我躺在床上,无暇的眼眸眺望远方,那份孤冷弥漫心间,记忆不禁泛起了涟漪,想起了小时候的那段童年。 顺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村头的小桥。小桥下河水欢唱着歌谣轻轻地流向远方,偶尔能看见三月绽放的野花随着水波漂远。小河的不远处,十几座泥土砌成的土房整齐的坐落在那里。这好似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三月,放风筝的时节。那时小麦未起来,禁得起践踏。调皮的孩子们可以在青嫩的小麦上尽情地奔跑,放风筝,过着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那天,我到街上买了一只风筝,燕子状的,宛如春暖归来的燕子赠给等待播种的人们一份美好的祝愿。第二天,我家的大门早早的敲响,我带上风筝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风筝。我们可会选地方啦,在小河旁平坦空旷的田野上。累了,可以看看小河边那满地盛开缤纷的野花;渴了,可以尝尝刚刚解冻的春水的味道。 光着小脚丫踩在连成片的小麦,嗅着小麦的清香,我仿佛感觉到了丰收的气息。我和小伙伴们牵着风筝的细线,奔跑着,风筝随着清风跳动,飘啊飘,找云姐姐和太阳公公玩去啦!

不久,玩累了,几个人便坐在小河边的草地上。小手抚摸着缤纷的野花,听着潺潺的流水声,聊起了农村里的趣事。随后,时不时被搞笑的话题逗得哈哈大笑,笑声响彻云霄,让这寂静空旷的麦野多了一份快乐,不再像冬天时那样孤冷。这笑声是春天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童年里一幅美丽的画卷。 三月,飘起的风筝,青嫩的小草,潺潺的流水,缤纷的野花,还有那片难忘的笑声,久久在脑海环绕,是记忆里一块块永恒的碎片。城市的孤冷,永远湮灭那飘扬的风筝,更埋葬不了心中的三月。

三月啊,刻着我的童年,我会永久地珍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