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作文(六年级毕业我突然长大了作文)

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作文(六年级毕业我突然长大了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2 02:03:11
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作文(六年级毕业我突然长大了作文)

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作文【一】

充满童趣的小学生活早已过去了,我已经是一名初二的'中学生。在生活中,我渐渐发现了,我长大了。

我记得那是去年的一个周五。上了一个星期的课,我早已是身心疲惫了,真想回家马上冲一个热水澡。可是,碰巧妈妈不在家。这可怎么办?我虽说很久以前就能自己洗澡了,可是我从来没自己用过热水器啊!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看了下温度,上面显示50度;我想,妈妈已经帮我烧好了水吧!然后我又学着关闭了电源,自己冲了一个热水澡。妈妈回来,得知我已经洗了一个热水澡,于是高兴地表扬我,我长大了,能够照顾自己了!

不光是我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也更强了。有一次,班上多媒体的光盘驱动器坏了,导致使用光盘很不方便。我是班上的多媒体管理员,我想,我应该试试能不能把它修好。我把它拆下来拿回家里,然后从柜子里找来了一把改锥,开始把光驱“大卸八块”。经过我的一番维修,原先基本无法使用的光驱被我修理得能正常使用了。后来,我还把班里几乎“病入膏肓”的多媒体弄得焕然一新。爸爸得知这件事,表扬了我,说我长大了;不仅是这样,我也很有成就感,觉得我的动手能力比小时候强多了,也就意味着,我长大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不再学习简单的ABC,而开始学习复杂的物理知识;我不再依赖爷爷奶奶的照顾,而能主动给爷爷、奶奶帮忙、做家务;我不再听幼稚的儿歌,而听起了流行歌曲……我渐渐地发现了,我长大了!

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作文【二】

今天,我站在镜子前面,突然发现我比以前长高了,脸庞变大了,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个瘦瘦的小女孩了,各自矮矮的,脸小小的,为什么我变了呢?因为我长大了!

以前,我事事依赖父母,但我又总想帮奶奶干活,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为的是吹泡泡!我用白白嫩嫩的小手大了一盆清水,拿来肥皂,拿出我的小衣服放到水中浸泡,把肥皂在上面搓来搓去,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以后吹泡泡呀!我把它当成我的快乐,每次,我总借洗衣服的“招牌”来吹泡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不是奶奶不让洗,就是爸爸动拳脚。(吓唬我)记得有一次,奶奶说:“哎呦!我的小宝贝呀!快屋里去!”“不嘛,不嘛,我就要洗”我娇声娇气的说。奶奶又说:“等你长大了在洗!听话!”“那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这一个小小的问题“存”在了我记忆的银河里。

现在,我终于长得了,这得可以帮奶奶个事了,现在我洗衣服,不像以前只顾这玩,而是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打上肥皂,然后用手使劲搓那藏袖口,搓得很仔细,一丝不苟,吸完这件再去洗另一件,不再像以前只为了吹泡泡儿洗衣服了,我发现我真的长大了多好的是啊!

长大了可以干活长大了可以独立做事长得了可以有一片属于我自己的蓝天!长大的生活,多么美好阿!

我发现我长得了,长大的感觉真好!

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作文【三】

《发现孩子》是我在这套书里看的第一本书,所以对书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儿童教育理论格外深刻。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种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

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

而这些,我们大人总是归错于孩子,从不自己的行为。曾经有个外国教授在中国的高校演讲,当演讲结束后,外国教授的一番话很是发人深省,他说: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没有学生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当我提问时没有人回答,为什么我演讲结束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也许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孩子的个性都磨灭掉了,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服从的群体,因为大人们很少顾及他们的意见,甚至认为对他们的质疑是挑战他们的权威。

所以,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第一步决不是针对儿童,而应针对我们自己。老师不应再集威严权利于一身,应转而以谦和的态度来帮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够,孩子可能就不能顺利地发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创造力无法发挥。还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话,我们教育的任务是,创造合适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

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作文【四】

我很信赖孩子早教的价值,所以我的女儿和儿子都选择了上早教课,当然短时间内看不到孩子的变化,但是我坚信孩子会因为早教课受益。我选择的早教秉承思想的创始人是蒙台梭利,今天,我拜读了她的早教经典著作《发现孩子》。这本书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

在这本书中,让我颇有感触的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做,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在书中提到“教育应当探求合适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虽然我们也在潜心的学习真正的教学之道,但是总是很片面很肤浅,光有理论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没有了理论确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问,光是用温和及鼓励的方式把教具呈现给孩子就足够了吗?在他的学校里不是这样的。在蒙台梭利的学校里,教导孩子的是环境本身。老师只是让孩子和环境直接互动,示范引导孩子该怎么使用其中的道具。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学法里,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会听到老师不断的大喊“安静”“不要动来动去”这些是我们的教学用语吗?这些命令式的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我们当然要相信教育应该是寻求适当的方法我总是在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教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当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成功就在于它可以让孩子自动自发的操作学习从认真勤快的学习新技能的态度里得到肯定服从命令必须以完备的人格为前提。

在本书中有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也让我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这本书帮我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

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作文【五】

很早之前,就想看这本书,也想去西藏一趟。无奈,计划赶不上变化。

深夜里,无意间看到这本书,吸引我的依然是:西藏和陈坤。因为这两个都是我喜欢的。

我就是这样,遇到自己喜欢的书,一定要一口气读完,可以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忘记上厕所。就像遇见喜欢的食物,我留不到明天一样。

怎么说呢,现在这个阶段,正是我人生迷茫的时候。成家了,有孩子了,我在纠结在哪里立业呢。在深圳呆了7年,没有房子,只有一份平凡的工作,如果没有孩子,我会依然继续留在这里。因为我喜欢深圳,喜欢这里的节奏,喜欢它的现代感。可是,现在我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我想给他一个家,一个完完全全属于我们自己的大房子,按照我们的想法装修,不需要经常搬家,不需要每个月交房租。那个城市有他固定的小伙伴,有触手可及的亲人和朋友,宝宝可以一直在那里上小学,初中,高中。不用像在深圳一样的漂泊无定,那是一个他长大以后可以称为故乡的地方。

最近一直在纠结留深圳发展还是回老家发展。很迷茫,很焦虑,很不安。突然,就看到了这本书。无论怎样,按照内心原本的想法去选择吧,想在哪里就留在哪里。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也是拥有一颗对生活无畏的心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