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家乡的桃花源作文(走进桃花源优秀作文)

游家乡的桃花源作文(走进桃花源优秀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7 01:18:59
游家乡的桃花源作文(走进桃花源优秀作文)

游家乡的桃花源作文【一】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在心里叹道:哎,世上竟有人可以描绘出如此美好的小世界。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祸连年的东晋末年,他看到人民生活困苦,百姓流离失所,处处一片哀戚,心中的良心促使他哀民不幸,从而对那时黑暗的现实极为不满。因此,在他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寡国小民、民风淳朴、宁静安乐、风景优美的小世界。

文章第一段写了渔人遇见桃花林,描写了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暗示渔人即将到往一个美丽的去处。

文章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宁静喜乐的景象。写老人幼童“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男女往来种作,村内鸡犬相闻,一片和乐融融之景。渔人生活在东晋末年的现实社会,亦是看到民生疾苦,自己也是穷困潦倒,如今看到眼前一片和平景象,不知心内作何感想?

第三段写村中人与世隔绝已久,“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又写村内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见村内人的热情好客,友善温情。村内人若想到放渔人离开桃花源,很可能会给桃花源内的人带来灾难,但是他们只是提醒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也可能和乐已久,心地纯善,料不到世外人心险恶,故而纵虎归山。

第四段写渔人背弃诺言,“处处志之”,将自己所见桃花源说与太守听。这真是可恶极了。但是时代如此,或有内里详情,渔人何辜!

结尾写品德高尚的南阳人士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寻病终”。自他以后,桃花源再无人问津了。即使是现在,世人虽然不知道桃花源如何去,也心向往之。

中国现在是个和平的国家,但是社会上仍然会发生让人咬牙切齿的恶事,尤其现在校园欺凌、社会欺凌事件时有耳闻,自者不可数之。法律也心有余力不足,而道德又不足以约束良心已经被蒙蔽的人。这种时刻,就更加向往民风淳朴、宁静喜乐的桃花源啊!

游家乡的桃花源作文【二】

洞里漆黑的,没有一点儿亮光,走得我都不耐烦了,突然。眼前出现了一道亮光,走到这里,我才发现河里这么宽广,不像洞口,窄到只能进一个人,我一边走一边想,顺着亮交大约走了五十米,眼前更加开阔明亮了,我举目四望,看到了茂盛的树林,土地既平坦又广阔,土地边上还有几块田,田地十分肥沃,田地上的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还有农民在耕耘,小孩子带着水壶,时不时给在做事的农民们喝,好像是一家人一样。他们一起劳动的画面实在是太幸福了,这我不忍心打断他们,走到了旁边的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小鸭子正在水面上欢快的嬉戏,鹅以为小鸭在和它比赛,连忙加快脚步追赶,水面被拍打的水花四溅,下面的\'小鱼儿为此时正在嬉水的鸭鹅们,弄得火冒三丈,但也无可奈何,十分生气,小池边有一片竹林,竹子长大得又粗又高,十分茂盛,竹林边桑林,桑林才长出嫩嫩的芽子,看起来会长得十分好呢!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排排小村庄,整整齐齐,很壮观,门前鸡鸣狗吠,声音大得震耳欲聋。村前还有一条小溪,名叫桃花溪,溪被两岸的桃林夹住了,桃林有好几百米长。走进桃林,一棵棵桃树开得十分茂盛,而且桃花林里无一杂树,恐怕一吹来,就会下来荷花雨吧!不仅这里无一杂树,而且这的桃花芳草鲜美,落英纷纷,我带着满身的桃花穿过桃林,眼前出现了一个村庄,走进一看,庄前有桃花源三个金字,进了庄门,我遇上了一位正在路歇息的村民,他看了我吓一跳,连忙放下锄头戴上帽子,站了起来问:你是谁?你怎么在家,我一一回答,村民听了,严肃的脸上换上了微笑,他很热情地邀我去他家,我也毫不客气的答应了,在路上有好多人用异样的眼神看我,弄得我眼睛都不知道往哪看。

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了村民家,他给我端了杯茶说:“我是怎么来到这的?”看他的眼神既着急又担心的,我也认真地说了起来:“我看今天天气不错,出来玩玩,我不是故意进来的,还有你们怎么住在这?”没关系的,他又叹了口气说:“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子和村民们到这儿来了,把以我们一直生存在这。”说完只见一位妇女端着菜走了进来,原来在我和村民谈话的时候,他的妻子在厨房做的吧!吃饭时,村民又问我现在是什么时代,我回答他:“知道汉朝吗?”见他摇摇头说:“那我告诉你,你不也还是不知道吧,”他点点头。

吃过饭后,许多村民跑过来,见到你又是问这,又是问那,弄得我“无从下口”了,但是我好喜欢他们的热情啊!

我在这逗留了一个月,马上就要走了,村民们给我送了桃花糕,我仿佛把这里的生机也带出了洞。

游家乡的桃花源作文【三】

前段时间学的课文《桃花源记》,无疑是我读过最特别的文言文了。它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篇。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这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所有人在此安居乐业。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的理想。美丽的桃源,桃花翩翩飘落,梦幻缥缈。这里的人们,人比花更娇,淳朴热情,善良友好。

在读完整篇文章时,我的内心是向往的,这个世界太理想化了!再后来,知道它是个虚拟世界,心中不免唏嘘叹惋。仔细一想,从古至今,社会总是动荡浮躁的,人们一直只为了某个目标而奔波,脚步匆匆,哪里会有时间创造这样的世界?

试想,在如此吵杂躁动的21世纪,谁人不在奢望也有一个“桃花源”,谁人不希望住在这样一个“桃花源”。我们身边声音吵吵嚷嚷,空气混混沌沌。谁曾几何时,我全身上下每个细胞都叫嚣着:“离开这里!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不要留在这里!快走!”可惜,纷乱的世俗,养出纷乱的性格,如今没几个人能安静的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捧着一本书;没几个人能耐心的倾听别人的的故事。是的,你有多久没和别人说过你的内心了?你又有多久,没听过别人的内心了?陶渊明所在的东晋是动荡的,是黑暗的。可如今生于和平社会的我们,心中的圣土又在哪里?我羡慕桃花源世界里的人,能有一颗纯洁安乐的心,守得住本心、善心、宁静心。

现在的我们,请平息躁动,在心中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心灵需要有一个能寄托愿望的小世界,那里有自己,有梦想,有宁静,有独享其乐。既然我们不能寻到陶渊明笔下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那我们就塑造自己风格的“桃花源”,因为精神世界灿烂盛大,守得住本心,方能让其在宁静中开出一朵朵圣洁的小花,花香四溢,堪比桃源!

游家乡的桃花源作文【四】

故乡的人亦如故乡的桃花。

一提到桃花,便使我想起历代文人墨客咏叹它的诗文。什么红消香断,什么轻浮薄命,再加上黛玉在荒丘上哀葬过它的芳魂,所以桃花总给我一种凄切,悲凉的感受,怎么也爱不起来。

今年三月,我独自上山踏青,那是一个春寒乍暖,云淡风轻的下午。正当我傍山漫步时,远远看见一片桃林,那灿烂如云霞般的桃花,整整映红了半边山。淡淡的清风送来一缕缕桃花的幽香,不觉感到心神迷离,信步走去,置身在桃花林中,仿佛进入了桃源仙境,阳光照射在粉红的桃花上,红色的光茫映着地上红红的落英,仿佛空气都成了红色。蓦然,我想起了李清照咏海棠的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而今却是红肥绿瘦,是花姐姐专横?还是叶妹妹怕羞?我遐想着。

桃花素有报春美名,当它的芳魂化作春泥时,又成了百花争妍的养料。龚自珍就曾写有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桃花就像勤劳贤淑的姑娘,无所奢求,它朴实,自然,点缀着祖国的山野,平川,孕育着硕果累累的金秋。我想,当人们品尝着鲜美的蜜桃时,当伙伴们在百花丛中漫步时,决不会忘记桃花的精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故乡的人们不正有桃花这样的品格吗?

游家乡的桃花源作文【五】

近日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感触颇多。文章描述了五柳先生所憧憬的一个理想社会。一个渔夫偶然来到远离人世的世外桃源,那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居者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作者通过对这一世界的赞美,而映衬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假借村人之口说,为避秦之乱,众人才躲至此地,尚不知汉,更不知魏晋。这些人在没有战争纷纭的环境里过着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悠然生活。渔夫恋世,盘桓数日即离去。我想如果是作者亲历此境,一定会留恋往返,乐不思蜀的。这或许是作者的一个梦境,也或是五柳先生的臆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却是人人向往的理想世界,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描绘的和谐社会吧。

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年代,都渴望社会安定,事业平稳,家人和睦,即使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是也早已厌倦了城市的烦嚣,厌倦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厌倦了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厌倦了无休止的战争和灾难吗?如果此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柳先生所陶醉的那种理想世界的画面,我想一定会趋之若骛,争相涌去的。我们曾经用种种借口破坏了生态的平衡和社会的安宁,我们曾经为能够降伏大自然而骄傲自豪。但自然给与我们的回报又是什么呢?是海啸,是沙尘暴,是拉尼诺!面对这些我们又会不会感觉到一丝羞愧和自责呢?

有句古语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我们正在伟大“中国梦”实践中,那是中华民族期盼千年的梦想,那是亿万炎黄子孙世代憧憬的世界。神州飞扬中国梦,桃花源里可耕种!我们向往湛蓝的天空,我们讴歌翠绿的群山,我们期待涓涓的流水,我们祈祷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战争和灾难成为教科书中的历史;姑娘们的美丽相映在美丽的花丛里,孩子们的眼睛里永远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我想,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来创造一个这样的理想社会,让世界上所有的憧憬都变为现实,让战争远离人类,让贫穷、饥饿、病痛在世间消失,还大地一片碧绿,还天空一片蔚蓝,这样的情景距离我们还会很远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