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荒原作文600字(白鹿森林作文350个字左右)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白鹿森林作文350个字左右)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8 00:21:57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白鹿森林作文350个字左右)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一】

或许是因为还没企及身处荒原狼的那般挣扎,我只能仰头望着,呼吸间感受到他极尽虚无至绝望的分裂,而无法、哪怕那么一丁点的去体验那样的生活。

《荒原狼》从最初出版者的序、哈勒尔的生活,到荒原狼的小说和最后剧院里魔幻现实的镜像,每一个片段都是哈勒尔对于自己、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反思、审慎与批判,这是在时代里每个思考者所必须面临和克服的困境,应该如何活着、要如何活下去。有痛苦动荡的时代背景,有似真似幻的超现实手法,但最动人不过它的纯真坦率,字字句句都直抒胸臆,解剖、分析、审判,还有温柔的抚慰。

据说训练的方式是摧残一个人的意志,然后在零基础上灾后重建。《荒原狼》面对的问题也可以这么看,多重人格间的斗争最后总有一个平衡,要达到这个平衡,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放下一些执念。

自由之人是不依赖任何事物的,他自给自足、自我激励、自我生长、自我毁灭。因而一些人会想,只要摆脱物质上的束缚,就能成为自由的人。

于是,他们清心寡欲,远离世俗的喧嚣,沉浸在书卷里,喜于哲人的言语。是的,刚开始他们自由了,他们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在蓝天碧草间,享受着广袤无垠所带来的喜悦。可是,他们越是奔跑,脚步越是沉重无力,越是沉重无力,他们越是奋力奔跑。所经之处,无不留下他们的气味,这种气味夹杂着书页的霉变与阴沟的腐败,这种气味使天空变灰、使草地变黄。最后,他瘫倒在地上,喘着气,身上压着一座座四四方方的石碑,上面刻着一些概念、知识以及真理。他了,他曾有一刻自由。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二】

很努力地在读这本书,读起来是真的有些费劲。再加上在阅读过程中我没有那种强烈的阅读渴望,可能是看不懂的缘故,也可能是没有静下心,我甚至需要“强迫”自己来认真地阅读。

读得有些慢,因为很多时候不知所云。整本书下来,没有什么感受。就是现在写读书笔记,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些什么。《荒原狼》和我想象中是不大一样的。有人说读它读到泪流满面,而我却没有感受到它的深刻。我总觉得荒原狼在挣扎的,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编者的序里说荒原狼是个“注定要将人类生活中所有的怀疑作为个人的苦恼与地狱去深刻体验”的人,一开始有不少的渲染铺垫,使我对他有很大期待,但我着实没有感受到荒原狼的独特之处,至少我现在是不懂荒原狼的。怎么说呢,“无病呻吟”也不能精准表达我的看法,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荒原狼确实是在无病呻吟吧。一开始,我觉得荒原狼对小市民的生活,那种平淡的幸福的不耻,那种观点是很新颖很独特的,这一定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并不是单纯的愤世嫉俗,但在后来我也没能发现他有多独特。

“每个人都在灵魂的某个角落熟知自虽然是逃避的方法,但其实只不过是有些悲惨的非法紧急出口罢了,比起在自己手中,还是打倒生活要更为高贵、美丽。”

“我怀着好奇心,想要看看人到底可以忍受到什么程度,如果达到忍耐的极限。我只要把门打开就行了,那样我就可以逃出去了。”

“即使你知道你的努力不会成功,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就变得肤浅、愚昧。要是你认为必须为某件好事、为理想的事情而搏斗,达成其目的,那才肤浅呢!难道理想是为了被实现才存在的吗?难道我们人是为了消灭亡而活着的吗?不,我们是害怕亡并且热爱亡而活着的。正因为有亡,所以小小的生活才会在短暂的期间显得那样美丽、那样光辉。”

“人应该以痛苦自豪——一切的痛苦都让我们想起自己的价值……大多数的人在还不会游泳之前都不会想游泳!他们是出生在陆地上而不是出生在水里。另外他们当然也不会想思考。他们是被创造来生活的,而不是被创造来思考的!是的,思考的人,以思考为主要工作的人,在这一点上或许会获得重大成果,不过就像用水取代陆地那样,总有一天一定会溺毙的。”

“所有人都会把降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当成最大的痛苦……再怎么不幸的生活,在阳光普照时,沙地和岩石之间也还是会开出幸福的小花。”

不过,在这些段落里,我倒是感受到了乐观与积极的心态,可能也是觉得荒原狼的痛苦并没有那么痛苦,大概也说明我开始慢慢倾向于乐观的心态,于是记录下这些。说明我还是比较认同这些的。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三】

当我读《荒原狼》时,我是伴随着似懂非懂的纠结读完的。《荒原狼》中的哈里是一个孤僻的独行侠,他坚持租住在一户整洁有序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而自己的房间里却从来都是一团糟,烟尘遍地,桌上地上胡乱堆积着书本和音乐。他深谙欧洲古典哲学、神学、音乐等各种文化形式,也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有积蓄。但他本人最看重的却是一套自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对于剖析自身的工作。他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探索生与的问题。对于自身的剖析是残酷而客观的。他一开始就先验的认为,自己是一头偶然闯入了人的文明世界而具有了人性的狼,人性和狼性总是在他的心里此消彼长。他对于自己的这种双重性的描述语气十分客观,以至于我们经不住信以为真。从这一点来看,哈里从一开始就是了解自己以及自己一类人的。这种了解而产生的鄙视首先指向的是自己。文中的一个旁观者房东的侄子道出了这一切:“我意识到,哈里的悲观不是基于对这个社会的鄙视。而是基于对自己的鄙视。他那么无情的刻薄所有的人的时候从来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总是把自己放在憎恨和否定对象的第一位。”因为对于世界首先是对于自己作为人本性的认识使他不愿融入这个社会,因而他成了边缘人。

我之所以纠结,是因为在我看来哈里是一个活在社会之外的人:他就像一个苦行僧,用自己的清醒与行为上的孤立来监视着这个社会。他的忧虑是超越了时空生。对于他来说,是比生要轻松和快乐的事情。因为有了的期盼,人的生才有了动力。是生的目标。

哈里关心的是生的目标也就是。我纠结与一个这样的思想,大多数人都愿意生活的好,不去愿意面对亡,都觉得亡是一种解脱,所以不去追寻。但是,在书中,我看到了哈里的态度,他的确游离在我们的世界之外。他看到了人的狼性,每每有鄙视,他先鄙视自己。一个这样悲观却又不去指责社会的人,给了我一种似懂非懂的理解。可以说他是因为这个社会才变成这样,却又不去排斥这个社会。通俗得来说,就像一个受了气的孩子,不去想对手的强大,只思考自己的无能。这是一种睿智,却又是一种悲哀。睿智的是他能想到这一层,能将人性、狼性看的十分客观,却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悲哀。

《荒原狼》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不过在我看来,要想更深入探索出其深刻的内涵,需要一遍一遍细细研读。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四】

这是我第一次读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事实上,这也是我第一次读黑塞的小说,刚开始并不容易,要我说它不是那种趣味盎然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通俗小说,我花了好几周才磕磕绊绊、断断续续地读完一遍。

正如黑塞所说,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像《荒原狼》这样的杰作也必然要求我们反复阅读。但阅读有时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当你读第二遍的时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可能会遗忘与一部作品第一次见面时稍带着拘谨、陌生的心情好奇地打量它时笨拙的、本能的感受。

我不能说我已经读懂了这部小说,但是却可以说说我自己的认识。在书里有一个带着奇幻色彩的魔剧院,哈里在其中一个门上写着“人物结构指导——保证成功”的房间里看到了许多个包含着自己不同形象的棋子:

他毫无声响地用聪慧的手指抓住我的形象,抓住所有老头、小伙子、儿童、女人,抓住所有活泼愉快的和愁容满面的、强壮有力的和弱不禁风的、敏捷的和笨拙的小人,迅速把他们放到他的棋盘上,安排成一场游戏。他很快把他们组成集团和家庭,让他们比赛和厮,让他们相互间友好,相互间敌对,构成一个小小的世界……这真是一出角色众多,生动紧张的戏剧。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房间就是《荒原狼》,哈里、帕勃罗、赫尔米娜、玛丽亚甚至是所有和哈里一起跳舞的女人都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形象,是哈里在“精神和,或者圣人和浪子”之间的摆动的千万个灵魂,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个痛苦的、残酷的、甜蜜的、充满情欲的而又徒劳的故事。

哈里是一个艺术家,对音乐鉴赏有着极高的品味和要求,对人生意义有沉重的痛苦的认识,有着良好教养和渊博学识,他孤独、离群索居,常常幻想用一把刮脸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却在一个酒吧为赫尔米娜所吸引,这个年轻姑娘简直像一个神一样洞察他的心灵,引导他用感觉感受生活,而不是用理智去苦苦思索,他一面感到可笑,一面却对赫尔米娜的命令无法拒绝,并在此过程中认识了年轻的音乐家帕勃罗和交际女郎玛丽亚,在和玛丽亚的交往中得到情欲的满足。最后在赫尔米娜的引导下爱上赫尔米娜并最终了她。是出于什么原因,这真是难以理解,也许是因为绝望所以想要毁灭,也许是因为不能忍受快乐,但是哈里得到了他的惩罚——活着。经过这一场角色丰富的戏剧,哈里已决定不再去,并且“震惊地预感到这样游戏的意义,准备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尝一次它的痛苦,再一次为它的荒谬无稽而战栗,并且不断地游历内心的地狱”,在生活一次一次的折磨和思维的反复挣扎中,哈里会更加适应新的世界,会学会如何去笑。

合上书时,我反而觉得这里没有真正的荒原狼,不是狼进入了人的文明世界,而是一个理性的人误入了茫茫荒原,无所适从。

这是我看《荒原狼》后的感受,是非常粗糙的、表浅的、却真实的感受,留待以后进一步完善、修正或更改。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五】

读到赫尔曼·黑塞的这本《荒原狼》时,似曾相识的震憾感使我突然意识到,这一本连同他的《玻璃球游戏》,我多年前就读过了,可是竟然忘得一干二净,也许是因为黑塞一贯天才智商的晦涩风格实在非资质平庸之辈所能轻易消化,也许是因为我那时反思自己的人生不如现在深刻,体会尚浅。这也更坚定了我今后写读书笔记的决心。

读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写则是一种主动思考的过程。读书的时候,千头万绪的思想从字里行间飞出来,像蒲公英的小种子一样飞向你灵魂的每一个罅隙。有些粗粝、不易消化的就被挡在外面过滤掉了,而越细微、当时越不引起注意的模糊念头越容易侵入潜意识的洪流,在大脑里默默潜伏。日积月累,年深日久,它们在你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错综复杂的根系在你的潜意识土壤里缠绕纠结,枝枝蔓蔓的树冠则在你有意识的记忆里触碰交织,两者形成了你总体的人格表象。这就是读书的力量,而思考和记笔记可以让大脑像等待蝴蝶的花蕊一样呈开放性,让更多思维的粉末穿透侵入。

当然我写的都是个人天马行空的心得,以我的积累和深度,不敢妄称书评。我总是看完一本书就立即趁热打铁,记下所思所感。我不能和每一本书萍水相逢,过后就形同陌路。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大量的输入,而不是产出,不成熟的时机结出的果子只会是苦果酸果。所以这一篇篇笔记,就当是一次次小的练习。

荒原狼其人所思所想,相信能引起每个人的共鸣。任何人都能在他的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和思维的碎片。这本书就像一本集大成的星象奇书,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跟自己对应的性格特征,然后惊叹:真准!例如:

“已经有过不少人,他们的性格有很多地方像狗、像狐、像鱼或者像蛇,但他们并不因此而有什么特别的难处。在这些人身上,人和狐、人和鱼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他们甚至互相帮助,有些人有了出息,被人羡慕,他们得以成功更应归功于他们身上的狐性或者猴性,而不是归功于人性。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哈里却与众不同,在他身上,人和狼不是相安无事,互助互济,而是势不两立,专门互相作对。一个人灵魂躯体里的两个方面互为敌,这种生活是非常痛苦的。”

这种人格分裂很多人都有体会,并为之痛苦。每个人的躯壳里都不止住着一个灵魂,它们像一个微型社会,有的强大,有的弱小。如果有一个特别强大的主宰的灵魂,其他灵魂都唯命是从,就像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那么这个人还能保持行为思维的一致性;如果有两个灵魂势均力敌,各自为政,相互攻讦诋毁,互相内斗消磨,就只能像荒原狼那样,把自身的能量消耗得形销骨立,痛苦不堪,唯有以解脱。

“茶楼酒肆、舞厅酒吧、影院娱乐场所,这一切构成的世界,对我这个孤独的人和美学家说来,始终含有某些低级趣味的,为道德所不容的、有损体面的东西……”读到荒原狼这一段内心独白,我不禁想到,在道德上顾虑太多,以至于无法欣赏庸俗的人,很难获得世俗的幸福感。荒原狼又说,“我不满足于生活幸福,我并不是为幸福而生的。这不是我生活的目的……而我希望亡!我所需要和渴求的是另外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既让我怀着热望忍受痛苦,又让我怀着极大的欢乐去。这就是我期待的不幸或幸福。”读到这里,我又想说,“这真是No Zuo No Die啊!”适当的庸俗不正是人生的调味剂吗?没有那些庸俗的一切,如何能够体验俗世的快乐?总而言之,我对荒原狼深刻而高尚的精神世界怀有敬畏,但是又对他过于极端的精神洁癖感到无能为力的同情。因为他的想法,一种基督狂人自虐式的反省,一种对信仰狂热的自我殉葬式的生活态度,不正与我们当下普世的幸福论背道而驰吗?

这里不能不提一下黑塞所处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中叶,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滚滚狼烟中复苏的商业社会,厌倦了战乱、瘟疫和神的人们开始纵情声色,追求物质享乐。一切人文艺术和对战争的反思都被抛到脑后,整个社会被抛进庸俗物欲的洪流之中,信仰沦陷,拜金主义、享乐至上,让黑塞这样的精神追求高尚的有识之士感到迷惘。这是黑塞的.《荒原狼》所要批判的时代病,也正是我们当下时代的症候。

我惊讶地发现,我前文对荒原狼的认知正是这种庸俗幸福论的写照。我深陷在世俗的一切声色犬马的享受里,一心想得到平常人或者小市民们公认的幸福,无外乎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多财多福这些老生常谈的小追求。我对荒原狼越是同情和鄙视,就说明我陷得越深,被物质形态化得越是严重。

这是我们身为一个小市民难以自拔的泥淖深潭,但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并自满自足的肥美草地。我们的从此处生发、汲取营养、消耗和排泄,再把我们自己的肉身掩埋在世俗温热的土壤和粪便里。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庸俗的存在而否定自己,否则注定造成如荒原狼那样的人格分裂。

诚然,我们都认为做一个圣人是高尚的,值得我们景仰的。然而当一个赤裸裸的圣人的灵魂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只能看到人形皮囊掩盖下的兵荒马乱,肉横飞,不妥协的灵魂尸横遍野,自我批判的瘟疫到处肆虐。我们安慰自己说,总有人会做信仰的殉难者,总有人会为极致的理想陪葬,而不是我。我们只需要和解、和平和一滩温热的世界,哪怕那意味着放弃自尊、放弃信仰,与一切庸俗握手言和。我们都是朝圣者,向往纯粹的信仰,但是我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在通往庸俗的路上。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六】

当我读《荒原狼》时,我是伴随着似懂非懂的纠结读完的。 《荒原狼》中的哈里是一个孤僻的独行侠,他坚持租住在一户整洁有序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而自己的房间里却从来都是一团糟,烟尘遍地,桌上地上胡乱堆积着书本和音乐。他深谙欧洲古典哲学、神学、音乐等各种文化形式,也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有积蓄。但他本人最看重的却是一套自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对于剖析自身的工作。他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探索生与的问题。对于自身的剖析是残酷而客观的。他一开始就先验的认为,自己是一头偶然闯入了人的文明世界而具有了人性的狼,人性和狼性总是在他的心里此消彼长。他对于自己的这种双重性的描述语气十分客观,以至于我们经不住信以为真。从这一点来看,哈里从一开始就是了解自己以及自己一类人的。这种了解而产生的鄙视首先指向的是自己。文中的一个旁观者房东的侄子道出了这一切:“我意识到,哈里的悲观不是基于对这个社会的鄙视。而是基于对自己的鄙视。他那么无情的刻薄所有的人的时候从来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总是把自己放在憎恨和否定对象的第一位。”因为对于世界首先是对于自己作为人本性的认识使他不愿融入这个社会,因而他成了边缘人。

我之所以纠结,是因为在我看来哈里是一个活在社会之外的人:他就像一个苦行僧,用自己的清醒与行为上的孤立来监视着这个社会。他的忧虑是超越了时空生。对于他来说,是比生要轻松和快乐的事情。因为有了的期盼,人的生才有了动力。是生的目标。

哈里关心的是生的目标也就是。我纠结与一个这样的思想,大多数人都愿意生活的好,不去愿意面对亡,都觉得亡是一种解脱,所以不去追寻。但是,在书中,我看到了哈里的态度,他的确游离在我们的世界之外。他看到了人的狼性,每每有鄙视,他先鄙视自己。一个这样悲观却又不去指责社会的人,给了我一种似懂非懂的理解。可以说他是因为这个社会才变成这样,却又不去排斥这个社会。通俗得来说,就像一个受了气的孩子,不去想对手的强大,只思考自己的无能。这是一种睿智,却又是一种悲哀。睿智的是他能想到这一层,能将人性、狼性看的十分客观,却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悲哀。

《荒原狼》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不过在我看来,要想更深入探索出其深刻的内涵,需要一遍一遍细细研读。

牧野荒原作文600字【七】

荒原狼(也译作荒野之狼)(Der Steppenwolf这是一本德国、瑞士诺贝尔奖小说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所著作的自传体小说。

荒原狼是个年近50的人,名叫哈立·哈勒。几年前,他租下了我姑妈家的阁楼,在这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沉默寡言,不爱交际,确实像他自称的那样,是一只狼,一个陌生的、野性而又胆怯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动物。他的.脸充满智慧,表情温柔,但内心世界动荡不安。他想的比别人多,智力上具有那种近乎冷静的客观性。这种人没有虚荣心,他们从不希望闪光,从不固执己见。

小说中,主人公哈勒尔本人自称荒原狼。那么荒原狼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它倍感孤独却又不选与任何群体为伍;它有满腹才华却无从施展;它渴望自由旷野却习惯于循规蹈矩。人性与狼性在它的灵魂中不断地拉扯,让它清醒却又痛苦迷茫。

正如小说中说的,这种灵魂因迷茫而产生的痛苦,这不是哈勒尔一个人的疾病,这是一种时代病。

科学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越发强烈。自身的感受,自身的思想倾向,越来越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依据,我们也就越来越作为个体来生活,而不是以群体为单位生活,我们逐渐与人类这个大群体割离。

但人终究是一种群居动物,并且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每个人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日趋明确且单一,因而被牢固地编入了社会的大网之中无法真正独立。脱离了群体,我们所学到的生存技能根本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生活需求,因此人始终不能离开群体。

而主人公正是在这种双重矛盾的心里中挣扎着,不时显示着他狼性和人性的一面。同时他很悲观,但他的悲观主义的基础不是鄙视人世,而是鄙视自己,他把自己所能做到的尖刻、批判、厌恶和憎恨,全部发泄在自己身上,而对其他人,对周围世界,他始终勇敢而严肃地尝试着去热爱,因为“爱他人”就像恨自己一样深深地印在他的心灵上。可是他十分清楚,人活着,不爱自己就不可能爱别人。而憎恨自己,最终会导致可怕的孤立和绝望。

“面对充满暴力与谎言的世界,我要向人的灵魂发出我作为诗人的呼吁,只能以我自己为例,描写我自己的存在与痛苦,从而希望得到志同道合者的理解,而被其他人蔑视。”这是黑塞说的话。而荒原狼恰是他本人第二次婚姻触礁后的写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