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植根于奉献作文(无私奉献为主题的作文)

教育植根于奉献作文(无私奉献为主题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6 20:08:30
教育植根于奉献作文(无私奉献为主题的作文)

教育植根于奉献作文【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古至今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奉献,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要善于奉献,只有奉献了,付出了,才会领悟到其中的乐趣。奉献,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奉献而不奢求回报,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奉献,就等于他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

奉献是什么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奉献是“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奉献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默默无闻;奉献是“采得百花蜂成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高尚品质;奉献是“随风潜入夜,瑞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奉献是,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撤下一片阴凉;奉献是,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一分绿意。这就是奉献,既简单又复杂。它简单,却让你怎么也说不清;它复杂,却又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奉献只在一念之差。科学家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药。他从15岁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如果他当时选择了放弃,那么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xx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想放弃的一次。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鲍尔·海斯德、李春燕她们虽然辛苦,但他们快乐。“为人们奉献”他们不只把他们当做一种信念,而是赋予了很大的行动。

奉献可以使饥寒交迫的人得到食物;可以使渴望知识的人得到知识;可以使……

奉献并不在于大小,只要你善于留意,你就会变成奉献者。让我们继续发扬中华民族“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伟大精神。20xx让我们为社会出一份力,城市会变得更美好。

教育植根于奉献作文【二】

街边,巷里,桥上,到处挂满了花灯,随风摇曳。游客们穿着轻薄的衣裳,感受春天的到来。一旁站岗的爸爸穿着厚重的制服,与路边的栏杆伫立着。一阵微风吹来,徘徊在爸爸白发里的汗珠顺势而下,滴在平静微笑的脸颊上。在那坚定的眼神中,我学会了奉献。

我的爸爸是一位民警。身穿黑色制服,佩戴闪闪发光的徽章。他不高不低,微微发胖,仿佛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吃进了圆鼓鼓的将军肚里。他总是目光坚定,平静微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今年元宵,我和妈妈到乐安看花灯,哦不,看爸爸。巷子里,大街边,小桥上,站满了人,挂满了灯。花花绿绿的衣裳汇成一片,应接不暇。这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几个荧黄色的身影吸引住了我。它们厚重的制服与游客们的穿着产生巨大反差。我穿过人群,向那身影跑去,一探究竟。是爸爸!他和同事们有的热情地解答游客的问题;有的指挥着人流方向;还有的引领游客停车;都忙着维护治安。爸爸身穿厚重制服,外套一件荧黄色的警示服;腰间缀满了对讲机,电棍等沉重武器。谁也没有注意到,爸爸的手悄悄按捏着腰部。

傍晚五六点,人群渐渐变少,忙着回家吃饭。过不了多久,大家又要出来逛夜市。忙里偷闲,我们一家走在桥上,享受这美好时光。这时,我突然留意到,身边不起眼的栏杆有些磨损,一两个甚至凹陷下去。但依然连接着其他栏杆,坚韧地伫立着。爸爸忽然说:“这栏杆虽不起眼,没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若不设置它,人们又会感到恐慌,生怕掉水里。”

爸爸的腰坏了!凌晨一点,爸爸回到家里。他靠在鞋柜上,突然不走了。许久,他开始缓缓地往前蹭。刚到客厅,爸爸的双脚像是迈不开步,“砰”的一声摔倒在地。我突然惊醒,跑出房间,愣在原地。爸爸的腰什么时候坏的这么严重?眼前浮现出栏杆在黑夜中倒下的画面,耳旁回想起爸爸的话,貌似栏杆就象征着爸爸。爸爸急中生智,一手抓住冰冷的酒瓶垫在腰下,勉强站了起来。我看到,一团晶莹的液体在爸爸坚定的眼里徘徊,始终没有流下。

腰间盘突出一直追随着爸爸,但他栏杆般默默奉献的精神也铭记在爸爸心中,实现在行动中。他奉献自己,保卫他人,为人民、为社会乃至国家带来保障。那流露在眼里的坚定感动了我,驱使我向爸爸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在爸爸坚定的眼神中,我学会了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教育植根于奉献作文【三】

《我的名字叫豆豆》是陈晖著作、沈苑苑绘画的小小豆豆系列图书其中的一本,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作者在题记中说道:用儿童文学,在孩子心里,播下爱的种子。读完之后,脑海里浮现的满是豆豆那聪明伶俐、邻家小男孩的形象,以及发生在他身上一些温馨感人的事迹,何尝不曾在我们这些成人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呢?

豆豆,名字虽简单,但也有来历哟。因为他一双像小黑豆的眼睛,还因为他特别爱笑,人们一见他就觉得他很逗,所以美其名曰“豆豆”。这个名字不仅好记,而且非常地上口,张口嘴那么随口一叫,整个人的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豆豆在小的时候,家庭非常幸福,妈妈是硕士,爸爸是学士。可是,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豆豆的家庭也免不了遭遇变故。爸爸妈妈之间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那时,年幼的豆豆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当听到爸爸妈妈吵架时,只是躲在房间里,闭着眼睛装睡,在恐惧和担忧中慢慢进入了梦乡,半夜惊醒的时候还侧耳倾听,探探两人的战争是否化为宁静。再后来,豆豆的爸爸很少回家了,豆豆为了哄妈妈开心,装作若无其事,还大声地唱歌,帮助妈妈化解心中的忧伤。最终,豆豆的父母还是免不了离异,豆豆跟着妈妈一块儿生活,母子二人形影相吊,一起渡过了生活的难关。再后来,豆豆的爸爸妈妈又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豆豆又有了完整的家庭,幸福的生活延续下去。

豆豆非常懂事,在和妈妈相依为命的那段时间里,他就像是一个小小男子汉,用自己的'臂膀为妈妈遮风挡雨,抚慰妈妈的心灵。发现父母吵架,自己明明很害怕,很难过,但他依然大声地唱歌,去安慰难过的妈妈。当他一觉醒来,跑去打开衣柜,发现衣柜里只剩下自己和妈妈的衣服时,他没有伤心落泪,因为他明白,此时最难过的是妈妈。一年级的时候,他就懂得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妈妈生病时,他会拿冰毛巾敷在妈妈的额头上;妈妈肚子疼时,他又灌暖水袋给妈妈。当自己生病了躺在医院准备做手术时,他又和妈妈约定谁都不许哭,因为他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妈妈伤心呀!当妈妈知道他的病是虚惊一场而落泪时,他又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约好不哭的。你以前说过,只有小草才会哭,露珠是草的眼泪,树从来不哭,树只会唱歌。”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深深地打动着我,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和母亲的点点滴滴。

乖巧懂事的豆豆,时不时也展现出他单纯、天真的一面。在他上学前班的时候,研究数学的爸爸和研究文学的妈妈一起获得了博士后的学历,那时,小小的豆豆还不明白什么叫做“博士后”,于是当幼儿园老师问他时,他就解释说:“博士后,博士后,可能就是博士后面的人吧”。这牵强的解释让人忍俊不禁。当他听到夜晚外面北风呼啸、大雨倾盆时,他对妈妈说道:“妈妈,把窗关上吧,小偷知道我们家没有爸爸,会从开着的窗户爬进来的!”圣诞节许愿的时候,他低声请求圣诞老人把爸爸还给他。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感觉豆豆仿佛又一颗玻璃般透明的心,是那么的单纯美好。

豆豆是幸福的,他有着最爱他的爸爸妈妈,豆豆也是不幸的,他的爸爸妈妈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离婚的道路。但对于年幼的豆豆来说,这些遭遇并没有在他心中种下阴暗的种子,相反,他用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性格战胜了他内心的害怕、孤单、恐惧,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温暖。

该书没有华丽的文字,也没有离奇的情节,简简单单的文字,宛如一阵清风,吹去人们心头的雾霾,又好比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读的过程中,内心流淌的是温暖和感动;读完之后,闭目遐想,留存的是无尽的回味和憧憬。

教育植根于奉献作文【四】

雨水奉献给河海,绿茵奉献给大地,爱心奉献给孤苦,孝顺奉献给父母。奉献是一种自我牺牲,奉献需要热情、真诚与感动人心,奉献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表现。英国人罗斯金说:“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终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法国人拉伯雷也说过:“生到世上来不是为个人,而是要把个人贡献出来一部分给国家,一部分给朋友。”奉献总是和帮助,付出紧密相连的,给人以帮助,对社会付出便是一种奉献,我们可以奉献聪明才智,可以奉献物资经济,可以奉献青春年华,甚至可以奉献生命。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寒暑,若不能做一些对人类或社会有助益的事,岂不是枉费生而为人的意义。

从婴幼儿的孩提时代,我们在生活上无法完全自理,都还需要父母悉心照顾抚养,才得以日渐茁壮,以致长大成人。如果不是父母一边辛苦工作,一边牺牲自己的体力与时间,哪有今日的我。我们曾经曚懂无知,天真犯下许多错误,如果不是师长悉心教诲,慈悲宽容我们的天真无邪,甚至荒唐脱序,哪有我们从无知到启蒙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呢?父母与师长,牺牲了他们的青春,奉献了他们的慈爱与精力,随着岁月流逝,他们日渐老了,体力衰退了;换来我们的成长与茁壮。上一代对下 一代的奉献付出,是无怨无悔的。这是人类精神的崇高表现,也是世界文明得以繁衍进步的基础。泰戈尔说:“果实献出它的珍贵,花朵献出它的芬芳,而我只想做卑微的树叶,奉献一方绿荫。”德蕾莎修女说:“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在享受别人对我们的奉献后,我们也要学习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精神,对身活周遭需要我们关心付出的人奉献。只要活着一天,我们就应奉献自己;为了全人类、全世界、全宇宙的美好与进步而努力。我们的视野必须放远,超脱生命的侷限;我们的行为必须高尚而伟大,不吝牺牲,无所畏惧。有了这种胸襟,任何障碍与挫折,都将微不足道。从今日起,将奉献的精神扎根,而且向各个方向分枝出去,发芽、开花,将来它必定会长得更为茁壮而快速。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如果人人都能有牺牲奉献的精神,那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必能更加温暖而祥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