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写我们美丽的校园作文)

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写我们美丽的校园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3 05:14:00
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写我们美丽的校园作文)

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一】

就说说花圃吧!走进学校,橙色的教学楼旁便是那美丽、无暇的花圃。早晨,一轮红日照耀大地,花圃中的小草似乎是着了火,红彤彤的,鲜艳极了。一朵朵杜鹃花在红日的照映下,像一根根火把,不停地燃烧着。花圃中的两棵高大的`鱼尾葵,它们差不多有四五根竹棍那么粗,耸立在花圃的左右。傍晚,夕阳照耀着学校,花圃像一个大人,穿头夕阳的晚礼服,目送着同学们回家。

花圃一年四季都十分美丽,最美的还是春天。春天,万物复苏,花圃中的小草终于钻出了地面,好奇地望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朵朵杜鹃花争芳斗艳,竞相开放,美不胜收;鱼尾葵们像是放一桶翠绿的油漆一下子泼上去似的,一阵微风吹来,那巨大的叶子不停的摇曳,使人赏心悦目。夏天,火辣的太阳疯狂地照射着大地,花圃中,杜鹃花和小草耷拉着脑袋,只有那粗壮的鱼尾葵仍然挺着胸,昂着头,顽强地和太阳对抗。秋天,小草们听从秋姑娘的推荐,换上了最新潮的枯黄色装,远远望去,花圃一片枯黄。冬天,寒风“呼呼”地吹着,小草消失得一干二净,杜鹃花只留下几片叶子,花圃一片寂静……

这就是我校园的一角,如果你还想知道其它的景色,就自己来看一看吧!

仙游县实验小学 张雨格

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二】

人们被书中故事所感动的同时,还被作家不平凡的身世所打动。这位名叫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女作家在厄运之中创造了一系列生命的奇迹。她一生下来左腿就落下残疾,到三岁半时两条腿都不能动弹了。但是命运的捉弄和打击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她整天坐在轮椅上,听她祖母和母亲给她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自七岁起,她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阅读之中,拼命地吮吸着书籍带来的营养和滋润,这些文学故事为她点燃起生命的灯盏,给了她生命的力量。

阅读又使她产生了著书立说的念头,此时她的命运也开始有了转机,折磨了她十多年的疾病终于痊愈了。她欣喜,她感激,但更多的是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从小学会坚强,学会关爱,学会感恩,能够健康成长。 1904 年夏,她决定跋山涉水,游遍整个瑞典,为孩子写一本“关于瑞典的、适合孩子们在学校阅读的书。一本富有教益、严肃认真和没有一句假话的书”。 1906 —— 1907 年,赛尔玛·拉格洛夫全力创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1909 年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北欧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名声和丹麦的安徒生齐名,说来也巧,她个人的生活也和安徒生一样终身独栖。

赛尔玛·拉格洛夫因这本《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小说而闻名于世,自然其文学价值肯定也非同一般。

首先,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被瑞典整个国家奉为国民必读的经典之作。在这样的国度里,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读过这本书。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回想在我们中国现当代好象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文化现象,我们的国民好象没有这样共同的阅读经历。原因倒不是我们缺少这样的文学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史已经不复存在。主要原因而是我们没有做好这样的工作,或者说做的很不到位。记得 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缺少伟人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崇拜伟人的民族同样是可悲的。”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上同样出现过许多历史伟人,鸿篇巨制经典名篇不计其数,但是随着近代以来科学理性主义思潮泛滥,功利思想日益滋长,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对这些民族经典疏远冷淡,导致国民的人文精神普遍丢失,长此以往,必然贻害子孙后代。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最好的教育就是为他们提供最优秀的文学作品,要让每一个国民知道文学作品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无疑具有这样的魅力。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尼尔斯的男孩子骑在他家的一只白鹅身上,和一群大雁历险八个月的故事。其中大量穿插了瑞典民间传说和瑞典各地的地理风貌,笔调幽默风趣,想象丰富,情节引人入胜。除此之外,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观照到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可以汲取心灵成长中最宝贵的精神力量。孩子们可以从书中的小男孩和动物相处的故事中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勇敢坚强地生活;学会如何和周围人群和谐相处,如何以善良关爱之心赢得他人的信任和爱戴;学会如何感恩,为报答他人可以不顾自身安危甚至献身。爱与被爱的情感始终贯穿着整个故事,真善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田里萌芽。

不论是正处于成长阶段中的孩子,还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读了这本书,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一切污垢都会被荡涤一空。当笔者读到故事的结尾处,尼尔斯即将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父母身边时,领头雁阿卡和猫头鹰高尔果商量着让尼尔斯带着一大袋金币回家去,我的心突然颤抖起来。那些曾经受到尼尔斯帮助过的以及帮助过尼尔斯的好心人都在为他想办法,让他带着这些金币回家可以解救他家庭所面临的生活困难,因为尼尔斯的父母已经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此时故事中的尼尔斯似乎变成了自己,可是我却没有得到这样的关心和帮助。我也曾经离开家乡到外地一所学校去工作,自认为为学校发展付出了很多,但是回家时什么都没有,为此内心深处一直萦绕着失落的伤感。但是故事中的尼尔斯却拒绝了这样的好意,他没有接受大家的施舍,只是带着几个要好的朋友回家去看看。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在家门口他看到了一些曾经被他帮助过的人不约而同到他家去感恩报答,此时,尼尔斯和他的父母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就是爱的力量,整个社会都已经穿起了一根爱之链。国王要读,是因为统治者要把爱的光辉普照大地;平民百姓要读,是因为爱能够帮助他人在度过难关的同时,也能使自己摆脱困境。

善的背面是恶,中国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是没有好下场的。故事中的那只狐狸斯密尔怀着报复之心一路跟踪,伺机行恶,最终还是没有得逞,却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尽管狐狸斯密尔三番五次加害于尼尔斯和大雁们,可是这些善良的人却不计前仇,相反以德报怨,最后尼尔斯他们没有惩罚狐狸斯密尔,而是推荐它到公园里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赛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本弘扬人性大爱的经典之作,爱与帮助,爱与回报,爱与感恩,乃至爱与生等主题洋溢在字里行间。孩子们读了这本书,一定会被爱的教育受感染。

朋友,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读过这本书,那就赶紧去买来一读;如果你作为成人,没有读过这本书,不妨也借来一读,你心中的恨就会转化为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了。你就不会因为遭受别人的恶行而耿耿于怀了,你就会学着故事的主人公尼尔斯一样用善良去感化邪恶,从而赢得大家的尊重。

这就是文学经典带给我们的巨大力量。

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三】

说起校园的美景,在别人的眼里不怎么样,可在我的眼里,校园风景是最美丽的。

早晨,太阳光照在校园里,像给校园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套,壮观极了!校门口有两个像卫兵似的门柱,它们的头上各有一盏门灯,像两颗夜明珠镶嵌在上面。门柱中间,刻着“中心路小学”这七个闪烁着金光的大字,显得庄重朴素。

进入校园,在校园的大门口,都是我们学校获得的荣誉,看着这些奖杯,我感到一丝丝自豪。

小学校园有好几幢教学楼。像好几位巨人矗立在校园中,显得格外醒目。每个教室里都有两块大黑板,一排排桌椅对得整整齐齐,明亮的窗户净得可以照见人影。

再向前走就到了主席台,站在门口抬头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旗杆,是我们每个星期一升国旗用的,当《国歌》响起的时侯,我们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都会想到那些战士们都是为了和平而冲锋牺牲的样子,想到这里,我们就要学好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园的最中间,便是一个大操场。操场四周,映衬着碧绿的草地和篮球场,是那么的鲜艳夺目,在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更加灿烂。操场上还有许多体育健身器:有爬杆,有双杠……每当活动课的时候,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同学像猴子似的敏捷地爬上竹杆,有的同学在塑胶跑道上使劲地奔跑,有的你抢我夺地打篮球。风儿拂拭着我们的面庞,多开心啊!一只只美丽的鸟儿落在树上,正悠闲地倾听着同学们的哈哈笑声。

操场旁有许多花草树木,一片生机勃。抬头而望,有高大挺拔的苍天古树直冲云霄。低头俯瞰,有翠绿欲滴的茵茵小草对日浅笑。杨树的新叶圆圆的。前面突出一个小尖角,远远望去,真像一个绿色得小桃……

每当我一进学校就会感到格外熟悉和一种亲切,我一定会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好好学习,向第一奋斗前进。

啊!校园景色,好一幅精美迷人的风景画!

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四】

她十分严肃,经常批评学生们,所以学生们都十分怕她。本来下课同学们十分活跃,可她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不约而同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常常让人望而生畏。

古人言:“严师出高徒”,我们的老师每天都在她的“农庄”里辛勤耕耘着,总是希望自己禾苗比别人家的壮,所以,她一个劲的想出教育学生的方法,争取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次,她叫我们在10秒内把语文书拿出来,可我把抽屉翻了个底朝天,还没有找到,没办法,我只好上去表演那累人的“蹲马步”了,蹲了大概一分钟,陈老师走过来,柔和地说:“你再回去找找看”。可还是如此,这本语文书好象存心跟我过不去似的,幸亏同桌帮我把语文书找出来,我才不用再去蹲马步,从这我懂得了一个大道理:“抽屉需要经常整理,做事也不要太马虎。”虽然这方法有点累人,但效果也是不错的,以前我们拿作业本速度很慢,但现在可不同了,这毛病再也不会出现。

陈老师虽然严了点,可她也是为我们好,我相信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一定会越来越茁壮成长。

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五】

杨老师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他是校长,也是学校里唯一的公派教师,听大人们说,杨老师是从县城南边很远的地方调到我们那个山村小学。他留给我们最初的印象是:很胖,却非常和善,笑起来两颗金色的门牙闪闪发亮。

杨老师的耐心极好。他教了我三年语文课,他教得很原始,很基本,很纯粹,读文,写字,背诵,几乎没有什么分析讲解。每当悬挂在教室门前那口生了锈的大钟敲响时,老师便夹着书走上讲台,习惯性地环视教室里仅有的6名学生,就开始领我们读课文。然后在那面木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写课文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词语解释,并要求我们也细心地抄写。抄写后的背诵是必不可少的,杨老师蹲在教室门前的土台上,我们排成一队站在他面前大声地朗读:读课文,读抄在笔记上的所有东西并逐一背诵,老师挨个检查,倘若谁背不下去,就重新排在队伍的最后继续朗读。每逢这时候,杨老师总会笑眯眯地望着我们,不急不躁。倘若天热,他会习惯性地掀起洁白的汗衫,露出白胖的肚皮,用双手拍得啪啪响。尽管杨老师肥胖的肚皮曾让我们感觉很不舒服,但它并没影响到大家对课文与生字词的熟练记忆。在那个本子与铅笔格外珍贵的年代,老师教我们写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在教室门前分别为我们划出一片“阵地”,指导我们用木棍在地上的方格里书写生字。为了让我们牢固地掌握字词,老师不厌其烦的听写、检测。他也用木棍为我们打上“√”或者“×”,那些用木棍写下的一个个大大的“100”分,曾非常醒目的印在教室门前的土地上。

杨老师总是小心的呵护着我们。山里的冬天干冷干冷的,偌大的教室只有一个木碳火盆,置身其中手都是僵硬的。于是,漫长的冬天老师的办公室就成为我们的课堂。每天清晨我们到校时,老师办公室的火炉早已生旺。因为这热烘烘的炉火那些年的冬天变得格外温暖。夏天,我们经常偷偷爬上操场边的杏树,衣兜里装满杏子后溜回教室,课堂上趁着老师不注意摸一个酸杏放进嘴里,然后低着头用书挡着。有时老师会忽然出现在面前,注视着吃杏子的人慌里慌张咽下口水,原来,老师早已发现了我们的劣迹,只是他总是宽容的笑着。

杨老师像孩子一样充满童心。课间,他亲自带我们去小河里抬,和我们一起抓蝌蚪,经常陪我们跳绳、“打宝”、踢毽子。记忆中杨老师的毽子踢得特别好,他虽然胖,但脚法却有条不紊,踢、勾、挑、顶、转身跺,样样不差,那些在空中翻飞的毽子曾惊艳了我们的目光,我们怀着崇敬与欢快的心情,跟杨老师学语文,玩游戏。最令我们高兴的是那个时代——70年代初期,老师竟然给我们买了篮球,经常留出时间和我们一起打篮球。

杨老师的生活很艰苦。山里偏僻,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夏秋两个忙假老师一学期几乎不回家,平时都是自己做饭。记忆中老师的锅里只有小米稀饭,不知道他除了喝稀饭再吃什么。老师吃的菜差不多都是我们从家里带去的,山里人穷,但憨厚,对于老师格外的敬重,完全是因为杨老师给予我们的爱慷慨而无私。杨老师对待三好学生奖励很特别,一支铅笔一个本子一张漂亮的年画。期末放假那天,老师给全校的三好学生戴上皱纹纸做的大红花,亲自敲着锣一个男生打着鼓,大家排着路队从沟底的学校爬上山,挨个把三好学生们送回家,每逢这个时候就是学生和家长们最自豪的时刻。

时常想:如果放在现在杨老师肯定是不合格的,可是回忆起来我的小学生活却很快乐。小学时光里,我养成了认真书写和自觉背诵的习惯,不但背会了课本里所有的课文,而且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一遍一遍地翻阅家里仅有的课外读物——父亲订阅的《红旗》杂志和《参考消息》报。多年后,当家中书柜里、教室图书角摆满了书,鼓励或者硬性要求孩子们阅读的时候,总是禁不住怀念我的杨老师。

史老师是我初中的第一位语文老师,他是拖家带口下放到我们那儿的老牌大学生。他身材矮小,鼻梁上架一副深度近视镜,低头时常常令我们担心眼镜会忽然顺着鼻梁掉下去。他的普通话好听极了,每一句话都那么富有感染力。

史老师的课扎实有趣,连平时最顽皮的孩子都喜欢他的语文课。因为小学老师没教我们拼音,史老师便从开学第一节课就对我们进行拼音四声练习。他抑扬顿挫、尖而细的声音总是令全班捧腹,我们一边偷偷地笑,一边用食指竖空比划着,如史老师一样颔首、摇头、亮开嗓门读ā-á-ǎ-à老师对于生字生词的教学几乎沿用小学老师的教法,每一个字词都会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方的田字格里,然后带我们读指导我们写。对于词语很少单独提出来解释,总是引导我们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有的词语老师会用肢体语言教我们感悟,犹记理解“手搭凉棚”一词时,同学们爬上课桌、站在凳子上做手搭凉棚状翘首远眺的情景。在缺少工具书的初中时代,我们很轻松的理解了一个又一个生字新词。史老师教我们运用词语的方法比较特别,每次总是挑出课文中学过的一组词语,让我们用上其中的几个或者全部写一句或一段话,起初大家只是为造句而写话,慢慢的一段话变成了一篇有头有尾的短文。因为没有字数、文体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想象并随笔成文,所以片段练习充满了创造性。

史老师的作文课也让我们充满了期待。作文指导课上,除了指导我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选材外,史老师都会为我们口述自己写的下水文,他常常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让你随着他的语言或忍俊不禁,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喜欢上了写作文。老师对于作文的.批改也很独特,每次批阅总有一组同学的作文评语写着“面批”,大家都特别羡慕作文本上写着“面批”的同学,能够有机会去老师办公室当面接受老师的指导。史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个年代,山里的孩子课外读物非常匮乏,史老师将自己的藏书借给我们阅读,还自费为我们订了一份《少年文史报》、一份《儿童文学》,报刊就挂在讲台一角的“学习园地”里。但凡有好的文章史老师都会朗读给我们听。仍然记得那一个个温暖的午后,阳光软软的透过窗前的玻璃在书本的缝隙间跳动,年少的我们端坐着听老师朗读那些他甄选出来的文章。在老师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山里的孩子对语文有了一种特殊的兴趣,课间,我们总是争着抢着读那些挂在墙角的已经揉皱了的文史报。

记忆中,史老师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初三上学期当了校长的史老师不再教我们语文课,但他依旧关心我们的学习与生活。那一年,我们是第一届初中毕业可以报考师范的学生,我们全校26名初三毕业生,其中6名考上了庆阳师范。史老师知道我的师范预选考试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名、语文差两分就获得满分的时候,翻山越岭步行十里山路家访,动员我上县城一中,最终,我却选择了上师范。多年后留在记忆深处的,一直是史老师消失在我家那条崎岖山路上的瘦小、失落的身影……

金老师是我初中的第二位语文老师。据说,他曾经在剧团工作过,他的到来让我们这些从来没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知道了有一种乐器叫手风琴。因为那时没有开设音乐课,金老师的语文课常常伴着琴声,手风琴的开合间有一种感觉像叮咚的泉水在心里流淌,琴声回荡在教室,我们的心也仿佛流向远方,那时觉得语文就是音乐,追随着金老师的琴声,我们格外喜欢他的语文课。

金老师的语文课融绘画和语文为一体,语文课上他常常在黑板上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漂亮的粉笔画,它们或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是文章的主线。受老师影响我的课本也经过了二次创造成了一本手绘连环画,每篇课文都有圈点勾画,有阅读后的批注;有针对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为课文配的简笔画,有的是当堂画的,有的是课后重读课文所画。

金老师的语文课堂总是书声琅琅。最难忘的大概是金老师教我们学习古文,他说:“熟读深思子自明;厚积方能薄发。”金老师鼓励我们对每篇课文做到熟读成诵,印象最深的就是金老师亲自检查我们对所有古文的背诵情景。至于课文的学习,他让我们对照文后的注释自己先试着理解,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那个年代语文就是语文,老师给我们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在读中去感悟。至今犹记金老师诵读古文时陶醉的神情,“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到动情处神色飞扬,甚至有些忘乎所以。也许是受到他的感染,我们喜欢上了晦涩难懂的古文,一篇篇背得滚瓜烂熟。那一年我的语文学得很轻松,尤其是学完《出师表》后我开始喜欢用文言文写作。记得初三毕业应同学们的要求,我写在毕业留言册上的竟是长篇的文言文,那时由衷的感谢金老师教我学会了融会贯通。

初三的学习生活紧张而枯燥,但金老师总是抽空给我们拉琴教歌,伴着琴声初中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毕业前夕金老师教我们唱的最后一首歌是《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琴声里寄托着老师对我们殷切的期望,歌声里有我们对老师深深的不舍。

二十年,转瞬即逝。步老师的后尘我也当了22年的语文老师,曾非常努力的像我的语文老师一样,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教语文。教学生阅读、积累、写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如今,当我捧回一个又一个荣誉证书,成为甘肃省特级教师的时候,常常想起我的语文老师们,怀念小学操场上那个闹了又静了的篮球场;怀念初中黑板上老师留下的清新跳跃的文字;怀念回荡在山村校园里悠扬的琴声。从心底里感念我的语文老师,是他们那种简单、朴实、甚至原始的教学方法为我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感谢他们教我懂得: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我们的校园经典作文【六】

经典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多启示,激发了人们的思考,成为启示人们人生道路的明灯,看啊!在那一望无际的历史长河中,经典就是那其中最璀璨夺目的星光、是文学大海里千姿百态的珊瑚、是遗留在人间的一颗无暇的夜明珠。

来吧!跟我一起去追溯那属于经典的历史长河吧!

那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挥舞着那无限的豪情壮志,冲锋陷阵,骁勇善战,温酒斩华雄,于千军万马之中取颜良文丑之首,过五关斩六将,名震华夏令敌闻风丧胆。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壮志凌云。武松打虎,为民除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桃园三结义,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听啊!这慷慨激昂的誓言令人久久不能平静。项羽破釜沉舟,势如破竹。孔孟创建儒家学派。像这样的经典故事还有许许多多,都如那漫天的星斗,闪闪发光,吸引人的眼球!

我爱读名著,因为它们一个个扣人心弦故事,饱含着情感的交融,动人的故事,令人激动不已,读好书,能让我们学到许许多多新的知识,好读书能让自己在无尽的书海中畅游,不再被拘束,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世上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是因为有读书的好习惯才读出了人生的真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才走出了今日的成功。可想而之有一个好读书的好习惯是多么有利呀!我爱读书,爱读经典。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书,用经典来放飞我们那五彩斑斓的少年梦,去抓住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中国梦!

让经典伴我们成长,让经典成为我们指路的导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