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作文800字(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的800字作文)

以史为镜作文800字(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的800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7 14:44:47
以史为镜作文800字(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的800字作文)

以史为镜作文800字【一】

第1段150字左右:写出中心论点,首选单句形式,且是判断句或肯定句。绝对不用复句(复句容易走题,影响得分,点出写作的由头,作文题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如第一节的内容是几个分论点的简单组合,则“分论点一”适宜放在段尾。这样和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的位置区别开来,使行文有变化。“分论点一”论证不许举例,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采用举例论证,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时也可辅助一个自己举的例子,自己举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没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则自己举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样要求叙写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论证的文字少。否则对文体特征会产生重创,影响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采用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本文的时代意义所在。联系的实际可以是学习、生活、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目的是或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正邪,或提出解决的方法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迷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现中心论点,扣住中心论点写出作用、意义、号召、展望等。

以史为镜作文800字【二】

镜,可以正衣冠,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倘若镜子不能把自己看清本身,“正衣冠”便是荒谬之谈。人亦是如此,要想得到赞美,就必接受〝黑黢黢的抹布〞的批评。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良药苦口’‘的批评,那他就注定不能享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美;不能接受’‘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打磨,那他就得不到’‘属于胜利者的光辉’‘。

接受抹布的擦拭,让人生少一点污垢,多一点光亮。拉开历史的帷幕,成于此,败于此的人不胜枚举。楚霸王项羽,英雄为何于刘邦手?只因他接受不了亚父范增的批评,痛失鸿门宴的机会,才会’‘无颜见江东父老’‘。若项羽愿信范曾的劝告,就不会谈到〝虞兮虞兮来若何?〞刘邦本是一介草民,’‘流氓’‘为何成就汉室伟业?只因他接受了张良的指点,劝导,巧逃鸿门陷阱,才会有’‘废秦暴君,继汉王室’‘的千秋伟业。若刘邦不信服于张良,若任他单枪匹马斗项羽,历史将会改写。

汉献帝没有接受众臣的批评指出,让忍无可忍的曹操,结束了汉王朝的历史。若汉献帝听取臣子的意见,曹操的野心也不会如此之大。任他一意孤行,换来的便是’‘魏’‘旗高扬在汉朝的`土地上。我们总是埋头自顾自的往前走,忘记了回头看,也忘记抖落着一路上的繁尘,到最后越负越重,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却没来得及等到黎明。若这一路上,有个同行的人,给予我批评,多一点歧义,多一点指导,帮我抖落一些繁尘,待我成功到达彼岸,细数前尘才发觉,来路上的点滴批评都化作光辉,属于我的赞美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光环越大,里面的空心就越大。’‘中国达人秀无臂钢琴师刘伟这样说。我们会有许多的成功,若没有批评的点滴积累,再大的成功都是没有意义的空心。多给自己挑毛病,多接受一些批评,把成功都囤积成实力。批评是四月阳光,照耀万物,春暖花开;批评是一杯香茗,沁人心脾,口齿留香;批评是汩汩溪流,涓涓而出,滋润心田;批评是暗夜灯塔,循循善诱,指引方向。批评是来路上不经意洒下的种子,待你细数前尘才发觉,被批评剥落的茧,早已开成花香满径。

批评就像一面被’‘黑黢黢的抹布’‘擦拭的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让赞美有意义。

以史为镜作文800字【三】

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脉思维息息相通。

但,总有例外。

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这又作何解呢?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这种文章本就是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书写之时,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成句。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就好像《报任安书》,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免不了的。

与之相对的是用文。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高尚但贫困的作家可能写下流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博取功名。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人品?

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赏,文章是赏的。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句,并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的形象。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在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本身。此时,考之以史就是必要的了。史料中记载的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猎俗语所说:熊大窝里怎样,才是怎样。在生活中怎样,人品才怎样。

高尚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时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精神内涵,将他的文章与人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益无害的。而就算遇上用文,我们也能了解到个中缘由,作出客观的评价。伪造者在史料面前是无处遁形的,花言巧语的功名,骗得了一世,骗不了百世。

赏之以文,但文章并不是全部;考之以史,史文结合,的真实才清晰浮现。以如此客观之态度品读古今作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获得超越区区一纸文字的精神体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