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小学生描写济南的作文)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小学生描写济南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6 02:27:48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小学生描写济南的作文)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一】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二】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济南的冬天》。我觉得在作家的笔下,那么美,那么生动,仿佛是一张小水墨画。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越发青黑的矮松,全白的山尖,穿着花衣的山坡,微黄的阳光,使济南的冬天越发秀气。

济南的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澄清的河水往上看,自上而下全是清亮亮、蓝汪汪的,像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真美啊!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三】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 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天的 “奇迹” “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四】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五】

初次读老舍先生的大作《济南的冬天》后,感到济南实在是太美了!

老舍先生虽然没有用特别华丽的词句,但他笔下的济南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有山有水,有窄窄的羊肠小道,有宽敞的山坡,有斜卧的村庄,有皑皑的白雪。在这样一座摇篮般的老城中,享受着温暖的阳光,遥望着高高的山丘,期盼着春天的到来,多么惬意啊!美极了,老舍先生把一幅美丽的写意水墨画呈现到了我的面前。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深爱。寒冷得让人难以忍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眼中却是那么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等待着大地苏醒时的春风,在山水的陪伴下平静安详地睡着,使本来萧瑟的冬天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济南的秋天是诗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瑞士只占了一个夏天,西湖只占了一个春天,而济南却拥有秋天和冬天。可见济南在老舍先生心中的份量有多重。

济南确实很美!春天,济南生机勃勃,随处可见的迎春花含苞待放,嫩绿嫩绿的一片中,刚刚化冻的小河清澈见底,奔流不息,给人许多活力;夏天则成了泉水的世界:来到郊外,发现一处泉眼,泉水汩汩涌出,珍珠般的气泡一串串的往上冒,使人感到无比清凉;秋天,济南又变成了“夕阳红”的老婆婆,带着收获的喜悦与金色的心情步入初冬。似乎,这座老城永远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宁静;却使得繁华与喧嚣显得那么遥远。

我们生活在老舍先生心中的天堂里,我们感到了什么?我站在济南这宽广、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听到了它的喘息,感到了它的心跳。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六】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七】

一直以来,以我对写景文的认识,仅停留在它是用优美的语句、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文章,顶多摘抄几句好词好句,读起来也不过如此,所以,它一直是我写作的弱项。然而,当我真正走进这篇《济南的冬天》时,却感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滋味。

我本是喜欢秋天的,记得有一篇文章大概是这么说的:春天繁花似锦,太热闹;夏天骄阳似火,太燥热;冬天万里雪飘,太单调。唯有秋天宁静,却又多彩。可我读了老舍笔下的冬天,观念大变。冬天仿佛是一匹纯白色的画布,老舍的笔给它缀上色彩。虽然只有几处颜色,却恰到好处,让人眼前一亮。如第三段中:“青黑”、“蓝天”、“银边”、“微黄”、“粉色”,难道这不是一幅《薄雪山景图》么?如第五段中:“绿萍”、“红屋顶”、“黄草山”、“灰色的树影”,一幅《空灵水晶图》赫然映入眼帘。

我喜欢用排比,对于我自己笔下的写景文,不写三五处排比是不可能的。而老舍笔下,排比没两句,拟人的手法运用得惟妙惟肖。若第二段:“晒着”、“睡着”、“唤醒”、“放在”、“低声说”,俨然是幅《阳光朗照小山图》。若第四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又卧着点雪”,放眼望去,《远山卧雪图》尽收眼底。

老舍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语句,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济南冬天朴素又高雅的美丽,让人对冬天的济南心驰神往。济南的冬天是静止的,可老舍用自己的笔把它写活了。

正如巴金所说:“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

写济南有变化的作文【八】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