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教师节赞美老师的作文400字左右)

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教师节赞美老师的作文400字左右)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3 01:55:51
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教师节赞美老师的作文400字左右)

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一】

老李只有一个,他这样善良的人应该一生豁达,百事无忧!

感谢他,感谢他坚持了三年的不放弃,感谢他无数次腾出休息时间与我掏心窝谈话,感谢他对我的谆谆教诲,感谢他对我一直宽容与谅解,感谢他在我最顽劣的时候选择用爱去感化我,鼓励我,劝导我,温暖我,教我如何做人,教我不愉快该如何释怀。时间无可度量,我没有珍惜。他的苦口婆心不被理解。他说,现在不懂,以后就懂了,从而宽恕了我们对他的不敬!于是他口中的“以后”如约而至,三年间的不屑与埋怨就在那唱着毕业歌的时候——爆破,像无数的小分子飞进我的身体里冰冰凉凉,然后又化为热泪淌下。那些青涩稚嫩已经随着光阴逝去了,成熟的外表下每个人都有一颗波澜壮阔的心。我们不必祈求原谅,因为仗着他的善良——他何曾怪罪过我们任何一个人?时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昔日犯下了难以弥补的过错,已无法挽留,今无他愿,只求他今后的深情不再被辜负!

他把每一个学生荫蔽,希望每个人都能前途似锦,健康快乐。他早出晚归,为他的孩子们不辞劳苦。他亲生的儿子病了,为了不耽误我们,与他的妻子轮流看护,没有非去不可十万火急的事情从来没有在班中缺过席。他与妻儿在一起的时间,不及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长,他不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却是我们的好老李!

三年了,我真想轻声的问他一句:你累了吗?刚刚三十出头的他硬生生的多出了几根白发!那银色刺着我们的眼,更刺着我们的心。多少次的午夜梦回,多少次的黯然神伤,多少次的劳累疲惫,多少次的被误解,多少次的被伤害,这都是当时顽劣的我们所不知道的啊,因为他瘦瘦的身板从来都是站得笔直,他从来没说过累!

一直用“他”来代替你,因为我从前我不敢面对你。现在就让我直视着你的眼睛,把我埋在心里的话呈给你!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要有真心的体味。正在读信的你是否心中也万丈波澜?也许我写的这篇文章很矫情,又有点像颁奖词:请别怪我,因为信中写的,只有我们懂!我现在也在微笑着,脸上却爬满泪痕,面对信纸,就像面对你——你终于没有机会再对我唠叨啦,老李!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你,明白了你为什么会在我们再次写错讲过很多遍的题后罚我们抄写;明白了你为什么在我们违反纪律不学习时大发雷霆;明白了你为什么会在我们不吃饭偷偷买零食后态度严厉且坚定让我们不要再犯;明白了你为什么总是在上课时趴在后门玻璃上观察着我们每一个人。我甚至还明白了你那句调侃的话: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三年了,费心了,我想道歉,为我的叛逆,我的无礼,我的欺瞒,我的伤害,我要向我最敬最爱的你——李明涛老师真挚的说声:对不起,辛苦了!

我羞于当面说我的罪行,我深刻的理解了你对我的心痛无奈以及对我不成气候遗憾!我在异地尚好,没法将信亲手递与,就在这说一句:教师节快乐!

您的学生:姜楚瑜

2015年9月10日

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二】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来,围绕着语文教学的效果这一主题,教师们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涌现了许多教绩斐然的教改名家。如辽宁的魏书生、北京的宁鸿彬、上海的钱梦龙和于漪、湖南的杨初春等,他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体现着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然而,我们发现:在学习这些经验的同时,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而且有时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令划一,这种现象是令人忧虑的。

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即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等实际情况,盲目崇拜某种教学方法,亦步亦趋,其结果必定违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满意呢?所以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首先得从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入手。

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三】

假期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四】

尊敬的老师:您们好!

在教师节之日,在我们的孩子结束四年快乐的、幸福的幼儿园生活和学习踏入小学行列真正成为一名“小学生”之际,我谨代表我全家,对您四年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的孩子入园小小班的那天,我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天开学,我们在幼儿园陪着孩子半天,那半天真是揪心的半天,孩子们哭声一片,此起彼伏,弄得我们家长不知所措,我们用求救的眼神望着您,是您果断地告知家长:明天所有家长将小孩送到教室门口,马上离开,相信老师,相信孩子。就是借着这股相信的力量,我们的孩子快乐地渡过了属于他的1460天幼儿园阶段生活。

曾记得您经常利用我们接送孩子的空隙,与我们沟通孩子的点点滴滴成长及育儿心得;您还会根据孩子的特点诚恳给出您的培养建议;您在完成常规教育的基础上,还为孩子们导入了阅读与分享、经典诵读、创意绘画、中国武术。

在这四年里,您秉承着“授人之鱼不如授之渔”的教学之道和“因人施教”的教育之理念,以博大的爱心、极大的耐心和强大的责任心把爱和知识渗透到他幼小的心里,使他学会了关心他人、尊敬他人,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去学习、认识、体验他心中这个多彩的世界。

今天您放飞了这群希望之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群理想之鸽,会在神州大地甚至世界各地翱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梦而有所为,待他日,孩子和您的再次聚会,您得到的更多是骄傲和自豪。

老师,您在平日劳累的工作中付出了太多的心与爱心,我们无以回报,只有真诚的感谢与不尽的祝福送给您,祝福您在今后的日子里“好人好梦,好人一生平安!”

致辞

敬礼

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五】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一直有很多关心爱护我的好老师,她们有的亲切和蔼却不失严格,有的时尚美丽却热于奉献,而我最爱的就是我的语文老师郑老师,因为她是一名热爱生活、积极乐观、“阳光”型的好老师,在她的影响下,我不仅学习有了进步,并且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郑老师脸上时刻洋溢着阳光般温暖的笑容,她也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她的就是“学要学得轻松,玩要玩得痛快!”在课堂上,她要求我们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下课后,她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开开心心做游戏。她从不布置过多的回家作业,总是留更多时间给我们看喜欢的课外书,小伙伴们,你们一定很羡慕吧?

郑老师的语文课上得可精彩了,她的眼睛虽然不大,却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善于寓教于乐,经常用课本剧的形式为我们上语文课,让我们扮演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记得有一次,上《三顾茅庐》一课,在大家推荐下我扮演了“诸葛亮”一角,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郑老师课前为我讲解了三顾茅庐的典故,以及诸葛亮的外貌特征和心理活动,让我回家对着镜子仔细揣摩。第二天,我牢记郑老师的话,有板有眼地摇起羽扇,摸着长须,谈笑风生间,仿佛自己真成了大气磅礴、心怀天下的“卧龙先生”,我的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称赞,我也从此喜爱上了语文课。

说到这,你一定以为我们郑老师是一位活力十足的年轻老师。哈哈,告诉你们吧,郑老师的年纪可不小啦,已经快到50岁了。不过,在我们的心中,她永远像年轻人一样充满热情、充满活力,也像阳光一样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照耀着我们的幸福童年。我爱你,“阳光使者”郑老师!

写关于老师的作文教师节【六】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