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教师事迹(教师个人优秀事迹范文500字)

优秀作文教师事迹(教师个人优秀事迹范文5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4 07:06:21
优秀作文教师事迹(教师个人优秀事迹范文500字)

优秀作文教师事迹【一】

6月5日,南阳初中在该校会议室举行主题为“走进寻常老师 发掘常人魅力”的学习会,学习“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谢文琴”感人事迹。本次学习会由分工会主席范伟东主持。

学习会先以观看微电影的形式展开,微电影以写实手法,情景再现了谢老师得知患病消息的从容,面对父母疼爱的毅然,面对丈夫珍惜的坚定,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所带学生无量的爱,对教学工作无私的奉献,对教育事业无悔的追求。在播放完微电影后,政教处陶斐杰老师向在座的南中教师深情并茂地朗读了谢文琴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从坚守岗位,用生命唱响教师之魂;热爱学生,用爱心谱写教师之魂;播撒阳光,用热铸就教师之魂三个方面,详实而具体的介绍了谢文琴老师的感人事迹。真情流入的演出、深情并茂的朗读,冲击着在座的每位南中教师的心灵,整个会议室静得让人窒息,这是一种感动到无以言表的静,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静。

在现场情感共鸣之时,朱颉燕校长发表学习会感想,她认为南阳初中也有和谢文琴一样的老师:他们有的几十年如一日,一直耕耘在教育一线,老当益壮;他们有的克服诸多困难,路途遥远、儿女尚幼、家庭急事,从不主动要求给予照顾,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有的在学校需要时,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做到不辱使命;他们有的身兼数职,超工作量、超负荷工作,但仍勤快、低调、不计较、不抱怨。这些教师同样和谢文琴老师一样,热爱着教育事业,用平凡的事迹书写不平凡的师德,用爱心铸就师魂的老师,给南中持续地注入着正能量。

优秀作文教师事迹【二】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6月13日,益农镇荣盛中心幼儿园分工会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感动杭城十佳教师——谢文琴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微电影,聆听了谢文琴老师的感人事迹报告。

活动开始,幼儿园分工会主席苗懿萍向全体老师们介绍了衙前农村小学谢文琴老师的先进事迹,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谢文琴老师爱岗敬业、教育育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谢文琴,衙前农村小学一位极普通的农村老师,从教18年,一直“坚守岗位,用生命铸就教师之魂”。谢老师身患重病,当被确诊为脑肿瘤时,她第一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学生。第一次手术后,羸弱的她坚强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站到了讲台上,想方设法利用双休看病、配药,利用假期住院、治疗,做到了治疗、工作两不误;当她再次手术后,首先想着的是“我还可以教书吗”, 在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中,她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细心地呵护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用热灌注教师之魂。

通过视频学习,老师们对于谢老师的`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深深为谢老师的事迹而感动,一些老师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一个身患重病的老师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奋斗在教育一线,心怀大恩,情系讲台,用生命铸就了教师之魂,我们都应该向谢文琴老师学习。

本次活动是“师爱感召,寻找身边的感动”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活动之一,接下来,幼儿园还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寻找身边更多的感动,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增加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正能量,助力G20峰会,以更好地姿态为孩子、为社会服务!

优秀作文教师事迹【三】

6月13日中午,钱江世纪城学前教育集团组织各园区教师开展了“谢文琴事迹视频观摩交流活动”。

活动一开始,各园区主任先向老师们简单介绍了衙前农村小学谢文琴老师的感人事迹。接着,老师们便观看了谢老师的事迹报告会视频。视频从报告会现场和日常感人事迹合辑两方面呈现,老师们对谢老师从教19年来一直怀着满腔的热情,身患重病仍扎根在农村小学教育的热土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充满了震撼,纷纷被谢老师崇高的师魂所感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鸦雀无声。

教育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快乐的。在最后的交流活动中,钱江世纪城学前教育集团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像谢老师学习,学习她的乐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幸福教育满满的正能量挥洒在自己的工作和实践中。

优秀作文教师事迹【四】

张丽莉教师参加工作以来,用她的全部热情和勤奋进取铺设了无悔的从教之路。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一直坚持听课5年,事发当天还连续听课两节,听课学习成了她的一种习惯。她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她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心上,一视同仁,宁可放弃休息时间也不愿放弃一个孩子。

在初三一次中,王睿同学的语文成绩很不理想,心情不好,她擦去孩子的泪水,像妈妈似地说:“孩子,再哭我会心疼的。来,老师帮你分析原因,咱们一起努力把成绩提上来。”一席话,让孩子心中的悲伤全部融化在这温暖中,变成了向上的动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师者对职业的热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我们要学习他的崇高思想,牢记使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优秀作文教师事迹【五】

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优秀作文教师事迹【六】

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她手里拿着镰刀,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张桂梅看见了,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但是家里没钱,给我订婚了,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可即使这样,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甚至以相逼。张桂梅无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当“妈妈”后,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他们的母亲有的因家暴的丈夫而获刑,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亡,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

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风吹雨淋,被冷落,被唾骂,却只筹得一两万元。直到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她们大都来自山区,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还想上学,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三年后,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学。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