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作文(公共基础知识作文题步骤)

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作文(公共基础知识作文题步骤)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20 19:16:15
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作文(公共基础知识作文题步骤)

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作文【一】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到了那里,只见那里玩的东西可多了,有过独木桥、体育器材、烧烤、攀岩……老师先教我们怎样过独木桥,哪里有三根绳子,脚下一根绳子,左右两边个有一根绳子,老师教我们过独木桥的时候,两只脚分别斜横在绳子上面,脚朝外扒,脚站在绳子的中央,两只手抓紧两边的绳子,然后两只脚像前滑,成功的到了终点,便可以再来完一次。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暗的心情上了独木桥,我的脚刚踩上绳子,前面的一个落下水了,我一瞧,那个人的鞋子湿了,我看了看水面,我心里默默的.告戒自己:我要镇定,镇定!我按照老师教我的方法,我顺利的到达了终点,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接下来,老师跟我们讲了一节烧烤课,先把一串串肉串分开,放在火上烤5分钟,然后撒上辣椒粉,就可以吃了,我吃着自己烤的肉串,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实践课从当前实际出发,使我们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又能有社会实践的经验,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增长了知识,增强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开阔了眼界,我们学到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共享劳动的快乐!我们更加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愉快的一天很快过去了,我们大家对这次活动都有些留恋,我们期盼下一次的来临! 指导老师 李建中

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作文【二】

中国在解放后迅速发展,然而汽车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虽然汽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汽车也携带的一定的危险性。当我看到于车祸的人时深深的叹了口气,司机只要注意这么一下,悲剧就不会发生。

我记得电影里有一幕特别悲惨。一个客车司机在一条高速公路上连续跑了三、四个来回还坚持不肯休息,就在高速公路中间的一座桥上,汽车冲出了围栏,倒立在河床上,车上的人无一生还;者的家人在黄色的棺材边哭泣。那为司机只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那么这活生生的几十条生命就不会这样白白断送。

往往出车祸的就人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那部电影里有些就是着样事例。他和几个朋友去喝酒,喝完酒,准备开车回家,因为人数多,车辆已经严重超载了,那个人又没驾照,就这样开上了山,一不小心从山上冲到了山下的石厂,车上的人无一生还。

车轮是无情的。其中就有一个小女孩,她妈妈去上班,到了中午,她发现妈妈忘记拿钥匙,连忙送去,可是就在交差路口,一辆汽车冲了上来……等她醒来时,她的腿已经不能动了,造成终生残疾,她出去也只能坐在篮球壳里了。在最后那小女孩以一句话再次想我们敲响了警钟:“叔叔、阿姨们,当你们开着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你们想想,想想我这个将终生坐在篮球壳里的小女孩。”

在结尾,我还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数据上说:我国2003年用于车祸直接济损失就有33.5多万元,估计平均每分钟就有6人亡;2004年我国用于车祸经济损失就有15.5多万元,平均每分钟于车祸3人。

这部电影让我联想到了在马路上玩耍的孩儿、不看红绿等就横行的人和车辆、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摩托车;这都是极端危险的。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还会贪杯吗?你还会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吗?你还会在马路上玩耍吗?你还会闯红绿灯吗?我是再也不会了,我宁愿麻烦一下自己也不愿去图那一下方便。

如果我们能注意一下,谦让一下,小心一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要是不这样,就是点燃了那支亡的蜡烛。

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作文【三】

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就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有时是先分说后总说,也有时是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写议论文时,往往并不是单纯采取单一的论证结构方式,而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当然,写议论文也并不是只有以上这几种论证结构,而且我们写文章时也不可能用这四种形式去硬套,内容决定形式,采用哪一种结构方式,首先取决于内容的需要。

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作文【四】

今天,我收看了《新课堂——同心战“役”特别节目》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掌握了预防措施。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为表面的凸起像国王头上的王冠,所以叫冠状病毒。它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群一般出现咳嗽、发烧、头疼、胸闷等症状。

其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都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这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去公共场所记得佩戴口罩;第二,要经常洗手,第三,不要过度疲劳,这样会降低免疫力。

最后为逆行的勇士们祈福,平安归来!加油中国!

公共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作文【五】

记叙文阅读方法: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要点要尽量齐全(分值)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5、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是插叙的一种)。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⑶ 插叙作用三种:

作用: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 / 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 / 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13、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

14、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15、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以物件为线索(看题目)

(3 以事件为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找文中感情变化鲜明的词语)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6.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7、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A、双层含义

[表层和深层](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

B、一语双关。

作用:

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

C: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指题目中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

18、开头句作用:

A: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使用倒叙手法)

B: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运用景物描写)

C:开篇点题

D:总领下文

19、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20、结尾作用:

A:(有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21、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四种方法)

A摘文中词语;

B看具体描写;

C看所写事件;

D从不同角度全面概括。

22、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我……之情。

23、详略作用:详写……,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4、修辞句或描写句有什么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它……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句: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句: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句:强调了……加强语气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25、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欲扬先抑,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它……的形象。

照应:相似性照应;对比性照应;因果性照应。

26、语言风格:

A生动形象,优美清新; B朴实真挚,通俗易懂; C幽默诙谐,富有趣味;

D语言犀利,讽刺性强; E深邃含蓄,哲理性强; F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27、环境描写作用:

A:渲染气氛:衬托…的心情

B: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的性格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了文章的主题F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场景

28、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具体分析该词的意思,判断用修辞否,若用,按赏析题回答。

②没用修辞,一般揣测这个词的施事者性格、原因、感情等。

B:某词是否能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C: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内容(分别说出什么角度什么内容。)

29、重点词的深刻含义

A:抓关键词,解释词的含义,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B:把关键词替换成理解的含义,再重新连句组成完整句意。(相当于用自己的话替换原文话;还要结合语境联系中心)

30补充类试题:

A:补充过渡性语句(倒叙与顺叙的交接处;场景转换处等)

B:补充开头或结尾(注意首尾照应和点题;注意考虑首尾作用;注意中心需要)

C: E:题目(结尾处重点词:线索)(一般联系中心)补充人物话语(称呼、礼貌语;结合语境要说的内容)

D:补充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等)(注意要符合语境,注意人称使用和叙述的立场)

31、原因类题型

要注意结合语境(上下文搜索或概括(一般联系中心)。

32、写作特点:

A:写作方法 B构思技巧 C语言特点 D描写人物方法 E:结构

33、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34、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5、一句话中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