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村头的那口老井作文(关于一口老井的作文)

儿时村头的那口老井作文(关于一口老井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2 23:47:28
儿时村头的那口老井作文(关于一口老井的作文)

儿时村头的那口老井作文【一】

——题记

曾记得,在我老宅的后面有一块肥田沃土,其中似乎确凿种满了一株株硕大的高粱。儿时的我常跟着几个要好的伙伴们在田地里玩捉迷藏,那片高粱地里留下了我们的欢笑声,高粱在农民伯伯的浇灌下则是长得更加粗壮。

几年后,我们搬到了新家。而那块承载着我童年的高粱地,也渐渐的离我远去。不知过了多久,村子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从山上流下的那条小溪已被阻断,池水变成了深绿色,老宅的后面也建起了一间垃圾房。而那片高粱地,则成了垃圾房的第一个“战利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子产品,因此,报废的电池更是数不胜数。高粱地由于受电池的污染而逐日荒废,如今已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然而,人们对这片高粱地污染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村子的南边有一条清澈小河。每年夏天一到,小河变成了我童年降温的佳地,由于河水清澈,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河中游泳。可是现在,这一池河水连洗拖把都用不上了。追根溯源是河边的那家加工厂造成的。厂长为求一己私利,不顾环境污染,将工厂的污水偷偷地排入河中,导致河水严重污染,河面上浮满了鱼的尸体,整条河变得乌烟瘴气了。没有人愿意去清理它。虽然如此了,可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危害即将来临,大自然已开始报复贪婪的人类。

清晨,走出家门。太阳的光辉不再,湛蓝的天空不再。树林子被大雾笼罩着,完全看不见前方的路,就如同航行在大海中迷路的船只,眼前一片迷茫茫的。这便是现在经常出现的雾霾。由于多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们出行开始带着手电筒。许多老人的呼吸道疾病被诱发,村子里一股臭味,家家户户门窗紧闭,直到雾霾消散的时候才敢走出家门。而这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破坏,仍是毫无节制地使用化石燃料,这才引来了更具伤力的酸雨。现在要是开始下雨,有时夹着下起了酸雨。农作物经过酸雨的侵蚀产量大大下降,许多植物甚至都烂了根,直至颗粒无收,连池里的鱼也大量亡,而水藻却大量繁殖,池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就连银行门口的两具石狮被酸雨掠夺了原本英俊的面庞。

无法可想,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地球将会是何般模样。天空也许将终日灰暗,地面也许将寸草不生,狂风也许将终日席卷大地,沙尘也许也将漫天飞舞,人类也许会在灾难中渐渐灭绝……纵使科技再发达,若是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是我们人类认识到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太严重,现在提出了对环境的整治。我心中的那个美丽可爱的萧山啊,你现在又快回来了!今后别再让雾霾遮住了我们最初的梦想,也别再让酸雨腐蚀了你那颗炽热的心了啊!,天开始又蓝了,水又变清了,路变洁了,以美好的姿态迎接G20峰会的到来了。

儿时村头的那口老井作文【二】

那井,就在我家屋后,这些年来,一直被我深情眷念着,清澈、甘洌、幽深,仿佛将永远长流。我渐渐觉察,自己的许多作为,似乎都与那井有关。而现在,它居然就这样老了。

那一天,接到母亲来信的那一天,得知那口井老了的那一天,它的形容、情调、场景,竟又一次在记忆里清晰。那清冽的水,素色的青石板,紧挨着的穷人的家,屋顶上袅袅升起的一柱柱炊烟……我跟着那气息走了回去。在薄暮中,在柴烟弥漫的一天结束时。

井水没了,那口老井,或许真是老了。就像一丝涓细的泉流被堵塞,被淤埋,我忽然想不起下面该有什么内容。我只是莫名地想到母亲,在乡下奔波操劳的母亲。然而,父亲上次来我这里时说过:“你母亲这两年,又老了一大截,头发也白了许多。”

记忆中,母亲是有过一头茂盛的长发的。乌黑,柔软,油亮,光洁。那是她的骄傲,是她在乡村里的旗帜。母亲喜欢它们,疼惜它们。即使最困难的年头,她也把它们梳洗得一丝不苟,呵护得无微不至。我一直记得,小时候,再忙的.时节,从田地里,或山坡上归来,洗脸或洗手后,母亲总要抚点水在头上,然后认真梳理,到一丝不乱了,再将它们精心编成两条粗大的辫子。

劳作或奔走,它们就在母亲肩上,在田边或地埂,在蜿蜒的村道上,一晃一晃地荡着秋千,像极了母亲当年的身影:活泼,轻盈,欢跳。

后来,父亲曾不止一次对我们说,你母亲每次洗头,都是蹲在井边,用一大盆水,将头发漂着,用皂角荚浸润。这让我总禁不住想象,在那些岁月里,这该是怎样一种风景:黑发披垂下来,该是多么闪亮的瀑布,而当它们飘扬,也该是微风柔柔拂过湖面的感觉吧。苦难的岁月,艰辛的生活,把母亲磨砺得那么粗糙,泼辣,强悍,唯有那一头黑黑的秀发,似乎远离了生活的困厄和挫顿,一如既往地,在乡村里柔顺着、飘拂着。

然而,自几个妹妹依次出世后,母亲就不再蓄发了。她剪了便于梳洗的短发。早晨起来,只需用手蘸水,略微抿抿,再蓬松零乱,也变得顺溜了。贫困,劳累,鸡鸭猪狗的忙乱,养儿育女的烦杂,使她早早告别了年轻和爱美的心境。像她的头发一样,母亲提前进入了枯涩的中年—而那时,母亲还不到30岁。

现在想来,母亲那时实在太操劳了。从我知事起,家里家外,大烦小事,都得靠她奔波,操持。父亲一直体弱多病,几乎是母亲一个人,撑持着我们的家,撑持着那方遮风避雨的天空。她的一生,始终在为我们操劳、操心。起早贪黑,含辛茹苦。她像母鸡一样,护卫着她的鸡崽。孩子长大后,却鸟儿一样飞走了,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看看。而母亲,仍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她牵挂的心,始终那样悬着,被我们牵扯着,放不下来。

儿子出世后,我常常在想,母亲究竟是什么?

想不出明确的答案。我只知道,那个在下雨的黄昏,在路的尽头,满眼焦灼,静等迟归孩子的人,是母亲;那个把叮咛缝进鞋垫,把牵挂装进行囊,把所有慈爱写在心底的人,是母亲;那个在孩子面前不流泪,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孩子辛苦奔忙,毫无怨言的人,就是母亲—我只知道,这世上有一个最伟大而最平凡的女人,那就是母亲。而在我懂得爱人的时候,我最爱的人,便是母亲。在我仅有的文字里,写得最多,最富感情的,也便是母亲。我在远离她的地方,通过文字诉说,感叹,但母亲只是默默奔忙,像深井一样沉默。

自读大学后,我在家里待的时间,就一年比一年少,离家时,走得也一年比一年仓促。偶尔回家,母亲总是格外高兴,不知疲倦地在菜园、井边和灶台上忙活,为我们做饭,给我们炒菜。在母亲,或许这就是最快乐、幸福的事。记得前年春节,早早写信回家,告诉了母亲行期,却没料到,接连不断线的事情跟在脚边,弄得我一时半时动不了身。待好不容易做完事,回到家中,差不多已是预约时间一周以后。刚进村口,就有乡邻告诉我,你妈天天到街上等你们,把垭口都望矮了。未能如期而归,母亲该是如何着急,这我能够想象。但当我带着风尘和一脸歉意,出现在母亲面前,她却只说了一句:“回来了就好。”我所有的歉意,凝为泪滴落下来。

也就是那时,猛然看见母亲头发中间,凛然生出一撮撮白发,像春天黛青的远山阴影里的一抹抹残雪。这不经意的发现,在我心里,不啻一次剧烈的山崩或海啸。

近年来,母亲常说,她眼涩了,手钝了,缝东西时,穿针都很困难了。而我记得,母亲的手脚,曾是全村里最快的,母亲的针线活,是全村最出色的。无论她缝制的衣服,还是衣服上打的补丁,都会惹得别人夸赞。小时候,每年春节前,母亲都要给我们几姊妹做鞋。那时,她的眼睛明亮如镜,她纳的鞋底,针脚又细又密,鞋帮和鞋底,都有好看的花纹。可是现在,她却连穿针引线,都感到困难了。

“本来想给孙娃做两双鞋的,眼睛看不清了。”母亲声音里,有些无奈和惶。

我听了,鼻子酸酸的,眼睛涩涩的,直想哭。为母亲的苍老,也为自己的粗心。虽然我早知道,南来北往人自老,白发取代青丝,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忽略了母亲的变化。每次想到她,浮现眼前的,总是年少时看到她的样子:精神,精明,能干。数十年如一日,母亲一直辛苦奔波,承忍,一直为我们提供着温暖和关爱。那样的自然而然,让我们以为,她会一直如此。让我们一点儿也没觉察到,她会一年比一年老;她的皱纹,会一年比一年密;她的头发,会一年比一年白。也许,我是真的太大意了。连七岁的儿子都知道,世界上一去不复返的东西是时间,我怎么就没在意呢?

就像那口沉默在屋后的井。那井水,一直那么清澈,纯净,一直那么源源不断,让我们从没想到,它也会有枯衰的一天,也会有再不能让我们汲饮的一天。

记得,读过台湾诗人琼虹的一首诗,叫《妈妈》:“当我认识你,我十岁/你三十五。你是团团脸的妈妈/你的爱是满满的一盆洗澡水/暖暖的,几乎把我漂起来……等我把病治好/我三十五/你刚好六十/又看到你,团团脸的妈妈/好像一世,只是两照面/你在一端给/我在一端取/这回你是泉流,我是池塘/你是落泪的泉流/我是幽静的池塘。”

或者,对我们而言,母亲就是那不停地供我们汲饮、滋润着我们心田的一眼井。

儿时村头的那口老井作文【三】

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公园,那是我儿时的乐园。

在小时候,我常常去园中与同伴玩耍,可由于后来学习任务重了,并且也不再对它那么感兴趣了,所以近年来,都没有去过几次,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在那度过的美好时光,甚感留恋。

不必说茂盛的野草,逼真的石像,高大的梧桐树,殷红的山楂,不必说麻雀在树枝上静默着,五颜六色的蝴蝶嵌在迎春花上,轻捷的蚯蚓在嫩土中灵活的穿行着。单是位于边缘狭窄的石桥,就有无限的乐趣。婵儿在这里鸣唱,蚂蚁们在这里建窝。楼下的小广场上有一群白鸽,它们常常来,应该是别人家里养的,只是像我一样来这玩耍,一些好心人会给它们喂食,我也会,小朋友们也很喜欢它们,激动的拍着小手,叫着和它们玩。草丛中散落着颗颗蒲公英,有的又大又丰满,摘下一株,一吹,全散了,它们会落在哪儿呢?大树下,草丛中,还是我的身上,我的心里。

在小公园的广场后面,有一个小木屋,被昌盛的树木、茂密的花草围绕着的,我对它的印象颇深。

那是一个破旧却又可爱的小木屋,我很喜欢它,我常常会跟我的小伙伴们在它附近玩耍。记得又一次玩捉迷藏,我躲进了那个小木屋里,害得大家好一会都没有找到我,后来玩捉迷藏,大家都喜欢往这里躲,所以这里很快就不再是什么宝地了,而我也不再往这里躲了。小木屋的模样我已记不大清了,只记得它是棕色的,晚上还会亮彩灯,美丽极了!走近时还能闻见一股原木的清香。再后来,我大了,便不怎么去那玩了,我渐渐的发现小木屋的门上锁了,晚上也没有绚丽的彩灯了,最后公园已重修,那个小木屋便就此消失了。

事过多年,我还记忆犹新,亲爱的小公园、小木屋,这就是我童年的乐趣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