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少数民族作文(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作文)

瑶族少数民族作文(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3 18:58:34
瑶族少数民族作文(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作文)

瑶族少数民族作文【一】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的赶鸟节。相传,在很久以前,位于南岭北麓的湖南江华千里瑶山,云雾缭绕,很适宜鸟类繁衍生息。一到春暖花开时,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鸟类就把瑶民耕种在地里的阳春种籽给全部啄食干净,导致山里人种不出庄稼,瑶民纷纷逃荒。没想到此事很快惊动了皇帝。朝廷派出弓箭手对鸟雀进行射,没想到瑶山的鸟反而越射越多。一只山鹰用嘴含着箭簇,径自展翅向京城金銮殿飞去。皇帝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忙下令收兵回朝,并传下圣旨,谁能把萌渚岭下的千里瑶山鸟害治住,瑶山就归谁,永不纳税。

说来也奇怪,盘云寨有个盘英姑,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只要她开口唱歌,甜美清脆的嗓音能让天上飞着的鸟儿成群结队的围着她转。瑶山人想到:要赶鸟,必须向盘英姑那样,用甜美的歌声让鸟雀陶醉其中。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女都来到盘英姑的吊脚楼,向她学习唱歌,并商量把歌声带到瑶山的九冲十八寨五十一源去。最后大家约定:每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在下阳春种之前,由盘英姑领着瑶家姑娘后生们到大山深处去唱歌。鸟儿听了盘英姑等人的歌声如醉如痴,竟半月不醒。等到鸟雀醒来时,人们播下的阳春种籽己破土成苗,这年的粮食获得了丰收。

有位黑心的山主见状,想独自霸占瑶山,他提着装有画眉的鸟笼上京城向皇帝邀功请赏,说鸟雀是用他画眉嗓音给赶走的。瑶山人不服,打着长鼓到京城告状。第二年春天来了,皇帝派人喊山主赶鸟,谁知山主急得团团转,因为众多密麻的鸟雀根本不听他的画眉使唤,将瑶人播下的阳春种籽吃得精光。皇帝大发雷霆,将冒功的山主给了,把瑶山重新判给了瑶人。

从此,每年二月初一,被定为瑶族赶鸟节,继而成了瑶家儿女邀伴对歌的欢乐节日。一年一度的赶鸟节,成了瑶山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展示歌喉和才华,寻找意中人的节日。家中的老人到了这天就用糯米做成粑粑,粘在用竹篾做成的鸟儿身上,插在田间地头和菜园篱笆上,说是用粑粑粘住了鸟嘴,鸟儿再也不能出来危害阳春农作物了。瑶族赶鸟节体现了江华瑶族人与野生鸟雀的和谐相处及人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绝妙维护。

瑶族少数民族作文【二】

??族特色1000字

有这样一则材料:某户户主为增改家中电视机频道,寻踪购得增频器回家。老伴问:"你买了什么洋玩意儿?"在得知是广州生产的后,又说:"广州出产,怎么没有中文,尽是洋文?"中文,即汉语,厉经千年,几经演变发展到现在。这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连外国人都在学习,而在它的发源地,在自己国家流通的商品上,竟是洋文说明。洋文,尤其是英文的广泛使用,也许是一个趋势,但在中国国内,还是汉语更容易让人接受。与这些现象相反,有的国家规定,无本国文字说明的`产品,一律不准进口。而在我国市面上出售的商品中,完全没有中文表识和中国文字说明的,已非个别现象。难道我们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不值得引以为豪吗?

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

1、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2、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3、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4、正月不剪头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5、初一初二不扫地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气扫走。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瑶族少数民族作文【三】

1963年,一名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他就是已经退休的原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

来自江南水乡的吴登云没有被高原恶劣的环境吓倒退缩,而是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扶伤38年。他视柯尔克孜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履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的诺言,前后30次为病人无偿鲜,累计鲜7000毫升,被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作“白衣圣人”。

吴登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换回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尊敬和爱戴,多次获得各级政府颁发的民族团结模范称号。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党中央表彰了一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位始终如一、扎根边疆缔结各族人民兄弟情谊的人民医生也名列其中。

在并肩建设社会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当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像吴登云这样无私奉献的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从1982年至今,新疆共表彰奖励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748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273名。

白克日?卡依尔是塔什店火电厂一位普通工人,今年夏天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汉族儿童,他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这名优秀的维吾尔族工人眼中,汉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干木”(亲兄弟。他不止一次地伸手援助遇到困难的`汉族乡邻同事,替不认识的汉族病人垫付医药费,在各族群众中间传唱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杨忠贤,巴里坤草原上的一名乡村医生。他为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妇女接生3000名婴儿,挽救了数百濒危病人的生命,培养出上百名弟子在草原上救扶伤。在他后,哈萨克牧民破例第一次用自已的风俗接纳了这位汉族兄弟,将他安葬在雪山脚下的哈萨克族部落墓群中。

阿布旦,阿勒泰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牧民。1996年冬天,阿勒泰地区遭受3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上百名汉族矿工被大雪围困在离阿布旦家毡房不远的地方,随时有生命危险。阿布旦毅然把自家储备的面粉分给断粮的人,把自家正在怀胎的8头奶牛宰,将牛肉分给饥饿的汉族弟兄。他让冻伤的矿工住进自己的毡房并让儿子冒着被大雪埋没的危险踩着雪橇下山送信。他说:“为了挽救汉族兄弟的生命,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危险,也要把信送到。”

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树立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全区营造出一种人人讲团结、个个争先进的氛围,推动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在新疆各族百姓的心中。热爱民族团结的无数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地贯彻民族团结的精神,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默默付出。

瑶族少数民族作文【四】

你好!

我是中关村三小五年级八班的刘嘉宜,很高兴可以和你做朋友!你先了解一下我把!平时,我的爱好有很多,其中最喜欢的是绘画。在下课时,我也喜欢和同学玩耍。最近我们学校还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你想听听吗?

在前几天,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去了佤族餐厅——埃蒙小镇。刚一进那里,就感到好像进入了一片原始森林般的感觉,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就是红,黑,黄三色的装饰,旁边的牛头也引人注目。随后,我们的表演活动开始了,刚开始先是又店主艾芒叔叔教我们佤语,那有趣的发音,很快的就把我们吸引了,大家专心致志的学起来,就连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也不例外。之后,我们班的杨询霁还表演了小号——《我和你》,大家又都被这个节目吸引了,认真的倾听着这优雅的音乐,有很多同学还跟着唱了起来,这歌,好像把我们和你们的心连在了一起!音乐渐渐的结束了,但是表演还是没结束,同学们最喜欢的一个节目开始了,是艾芒叔叔唱佤族歌,我们虽然听不懂那些语言,但是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随着音乐我们也模仿着唱了起来。那歌声犹如童话世界中的飞毯,带我们来到了佤族的村寨,和那些佤族的叔叔阿姨在一起,听他们唱佤族的歌。那歌声犹如一条长长的'彩虹,在你们和我们的心间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桥梁!使我们的友谊更加美好!

之后我们还学习了佤族舞蹈,佤族的两位哥哥姐姐身穿佤族服装,站在中间,我们围成一个圈一起唱着那《阿瓦人民唱新歌》!有的同学还来到了我们中间,大方的跳了起来,这时我们仿佛在火堆旁,一起和你们跳舞,歌唱!整个活动大家都沉浸在歌声里,活动都结束了,大家的心还都在那歌声中遨游!

这就是我们班的实践活动,你们那边开展了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呢?如果有也要告诉我哦!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吧!

祝:

身体健康!

瑶族少数民族作文【五】

瑶族赶鸟节那天,村寨里的青年男女都聚在一起,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起。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粑。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寨,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粑”。说是鸟雀啄了粑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晚上,瑶家人还走村过寨地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粑”,祈祷不生天灾人祸,辛苦一年能有一个好结果。

瑶族赶鸟节是瑶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同时也是瑶族青年男女交流感情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欢歌笑语,老年人在这一天祈福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是瑶族民俗,是瑶族人们代代相传的特色的瑶族文化。

瑶族少数民族作文【六】

篝火晚会瑶族舞蹈,让跨年喜庆感染现场每一个人。

将旧年的尾声,留在连州瑶乡竹海中的熊熊篝火旁;把新年的开头,放在新八祭祖祈福的古老仪式中。刚刚过去的2016年,由清远日报策划、执行的“返寻味”冬游连州读者采风活动第7期———“瑶乡竹海过大年”隆重举行,30名团友和数百名闻讯前来的游客,元旦假期期间共聚三水瑶族乡新八村,度过一段不寻常的欢乐跨年之旅。

12月31日,2016年最后一天,“返寻味”第7期的30多名团友统一从清远市区出发,踏上欢乐连州跨年采风活动的行程。

约3个小时的首段车程,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很快过去。上午11时30分许,团友们到达连州市东陂镇和香隆酒店,品尝当地有名的腊味宴。

在近年崛起的和香隆腊味,已成为连州腊味产业的翘楚,除腊味生产外,还经营餐饮酒楼。该公司负责人之一何心燕介绍,东陂腊味工艺特点在于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风干,不经烘烤或者烟熏,不添加亚硝酸盐和防腐剂,具有腊香浓郁、香嫩爽口、回味悠长的特色。

长桌盛宴迎客

在游完竹海、逛完茶园、品完茶之后,随着夜幕降临,游客们,陆续返回红心村小组。红心村文化室对面一片四五百平方米的河边空地“小云洲”上,已经灯火璀璨,将数十张竹桌摆成了几长排。极具过山瑶特色的长桌宴,已准备就绪在此迎客。

三水瑶族乡乡长赵神兴介绍,长桌宴是瑶族婚庆、节庆以及狞猎庆功的传统宴席,节庆全猪宴、瑶山特色腊肉、瑶山美酒等集中亮相,瑶族青年热情敬酒,款待各方来宾。每当重大节日,瑶家男女老少穿着盛装,摆起长桌宴、斟满糯米酒、放满烟熏肉、挂上红灯笼,欢欢喜喜过新年。一桌原汁原味的瑶族盛宴绝对是饕餮食客的最爱。

跨年之夜,长桌宴上准备的全猪宴,包括猪肉炖萝卜、猪杂煮香菇等4种“硬菜”和青菜;次日迎新午宴,长桌宴则准备了豆腐烧鱼、冬笋炒烟熏腊肉等5种山珍“河味”与青菜。露天长桌、河畔盛筵,吃起来自有一番豪迈滋味。游客们大块吃肉、大杯喝米酒,根本停不下来。

篝火烟花辞旧岁

一个多小时的晚宴结束后,长桌被撤去,团友们围着巨大的柴火堆落座,等待当晚最热闹的篝火晚会开启。

晚8时许,篝火晚会在音乐声中拉开序幕。盛装瑶族姑娘和小伙们,敲长鼓、迈舞步、唱山歌,向四方来客展现瑶乡傲人风情。游客们不时被邀请上前,与舞者、歌者互动,学打长鼓、说瑶话、跳竹竿舞,为众人带去欢笑时也收获村民们赠予的茶叶、冬笋等特产。

当晚节目中,获掌声最多者,当数最具三水特色的“布袋木狮舞”。一阵锣鼓声中,两只身披黄布的“狮子”出场,随着音乐的节奏或趴地撒娇、或跳跃逗趣,数分钟表演中,游客们鼓掌超过10次。

三水瑶族乡党委书记冯郁娴介绍,布袋木狮是连州市三水、瑶安乡瑶族人喜闻乐见的`一种道具舞,舞木狮共有72象(景,分为喜、悲、护、想、报、形、反等七类。木狮由若干人舞动,主要表现瑶族人民漂洋过海的艰辛过程,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现存的独特舞狮种类。

晚9时许,熊熊篝火正式点起,众人围着篝火跳起拉手舞,绚烂烟花也在此时升上天空绽放。柴火燃烧的噼啪声、烟花绽放的爆炸声、瑶族风情音乐声、众人合成一片的歌声相互交织,成为人们对2016年共同的告别宣言。

祭祖分肉迎新年

2017年第一个清晨,散布村中各处民宿的游客们,从竹海摩挲声中醒来,享受当地特色的“油茶”早餐。炒米、炸豌豆、炒花生、炸面糖果,构成了新八油茶的主料;油炸糍粑,则是新八油茶的配食。

丰盛早餐后,团友们一起观摩当地祭祖迎新仪式。一位白发苍苍的七旬阿婆坐在红心村文化室外香烛案后,村民和游客们按幼、长顺序排队,从阿婆手中领取颜料染红的水煮鸡蛋,同时接受阿婆的拥抱,象征领受福气。村中有威望的瑶族阿公,则将祭祀后的烧猪切成小块,分发给村民和游客,让众人共享一年丰收的喜悦。

祭祖领福毕,村中长者谭佳良在一旁,手握毛笔饱蘸金漆,为村民、游客写“福”字。本次进行网络直播的两位主播,受邀与谭佳良一起互动写福。连州手绘插画师何旭岑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谭佳良速绘一张肖像,被谭佳良称赞“像,像,像,好看”。此后,何旭岑又以2017农历生肖“鸡”为元素,现场设计绘画一张像鸡的“福”字,收获现场一阵叫好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