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主题的作文(诗经秦风蒹葭的作文)

蒹葭主题的作文(诗经秦风蒹葭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7-11 12:46:35
蒹葭主题的作文(诗经秦风蒹葭的作文)

蒹葭主题的作文【一】

喜欢《蒹葭》,喜欢那河边茂盛的芦苇,喜欢那清凌凌的河水,喜欢那诗章营造的那片唯美苍茫的意境。在深秋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太阳渐渐升起,但晨露依旧未晞。清澈的河水安静地流淌,在河水中央还有一位曼妙婉约的佳人。作者用这些意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空灵朦胧的阅读空间。或许,我们还可以想象到这么一幅图景,夕阳西下时,在玫瑰色的霞光里,雪白的芦花漫天飞舞,那是芦苇倾其一生后舞出的一段生命。即使在萧条的深秋,《蒹葭》中那片芦苇也会让人心觉温暖。

每每阅读《蒹葭》,我总体会不到别人口中的那种凄凉失落之感。想起那片茂盛的芦苇在深秋的清晨坚守着,飞舞着,为肃的秋天带来生命的气息。那飘渺的芦花或许飘在了河面,顺流而下了,或许飘向了另一个栖息之地,等着春风把它们再次唤醒。无论怎样,它们都在奋力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位“伊人”。“所谓伊人”,在此看来绝不会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那么简单了。她赋予了更为崇高,更为深远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作者怀揣着的一个美好的理想,寻寻觅觅,永不停歇地追逐着她。

蒹葭主题的作文【二】

初生的芦苇,碧青碧青的,白色露水凝结成霜,雪白雪白的,这时,一位长辫的书生慢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看着眼前的景色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远方的她,路途艰难而又漫长,但这位年轻的书生在我心永恒,心向远方,再苦再累都不怕,于是,他又逆流寻找他,仿佛走到水中间,一跛一跛,但他充满信心着。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未干,心中所恋的那个人啊,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自己的恋人,路途是艰难而又陡坡。逆流又去寻找她,仿佛走在水中高高凸起的地方。

初生的芦苇光滑鲜艳透白,上面白色露水还没干,心中所想着的那个她啊,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去寻找自己心中的真爱,尽管路途遥远而艰辛,但仍不心,又顺着逆流去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洲上。

就这样书生心念远方的那个她,一直一直走着,走着,夕阳西下,疲惫不堪的身影影射着半边天,仿佛看到了他对爱情的坚贞和执守,令人羡慕有令人叹息!

蒹葭主题的作文【三】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蒹葭主题的作文【四】

《蒹葭》描绘了一场浪漫悠久的寻找。这是一场迷失却又坚定的旅程,寻找心的故乡。待最后,佳人如梦不可考,寻找成了唯一。谁也不知道,他所寻伊人是何,只道那时秋风细润,芦苇摇曳,那个孤独的追寻者,正一如既往在苦苦地穿梭。穿梭,向芦苇深处漫溯,没有方向的溯游。“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分明似近在咫尺,转瞬便如流光从眼前不见。他在白茫茫的芦苇丛中踽踽前行,他在恍惚里徘徊不定。那伊人似花非花,如雾非雾,有时在水一方,仿佛只跨越一步便可靠近,俟其接近,佳人又远在水之滨,不可停息,呼唤在耳畔响起……

空灵意境不得不让人叹服,他在这样若即若离中寻找,只是寻找,没有停止,没有悲哀,仿若时过境迁已千年,一生终了。《人间词话》中有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这种风致,难以言说,只有曾经寻找过的人才能恍然大悟。世间诸多痴男怨女,却被人苦口婆心劝导,不要去追逐那些缥缈的得不到的,要紧紧握住手中真实的幸福。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有些寻找是永远不可能放弃的。真实的不一定是最想要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蒹葭主题的作文【五】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邓丽君的《蒹葭》在小时候就听过,这或许便是我和诗经最早的缘分了。那时的我不懂得什么叫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懵懵懂懂地听懂了后面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哦,有位伊人,在水的另一边,简单稚嫩又不完全正确的理解,却能确确实实感受到那里面流动的美。可惜的是,那时候的我并没有继续深入探寻这份独属于《诗经》的景色。

于我而言,《诗经》就仿佛是《蒹葭》里那位彼岸的佳人一般,漫长的时间间隔成了河上氤氲的雾气;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语言成了那重重的芦苇。我能看见她影影绰绰的身影在天光水色之间具有着的朦胧的美,只是太模糊,又太遥远,没有注释便是寸步难行。她比文言文又老了一个辈分,仿佛我的太奶奶,不管怎样,总是畏惧而不愿靠近的。相比较而言,“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比“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要易亲近太多。

直到这一次的打卡活动,才再续了我和她的缘分。翻开这本记载千年前歌声的《诗经选》,细细地诵读着,反复地体会着,突然发现,她似乎也没有那么遥远不可亲近。她是千年前的民歌,用千年前最流行的语言诉说着千年前纯真的情感,她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还一起唱过的歌谣。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她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当弄懂那些几乎每句都有的生僻词语后,整篇诗歌的意思也就简单明了起来了。她是通俗的,她没有唐诗宋词等刻意雕砌的韵律仪仗,她只有未经雕琢的深情与诚恳。诚恳的劳作,诚恳的纪念祖先,诚恳的想念喜欢的人。

是的,我喜欢诗经里的爱情。爱情作为诗歌永远的主题,在《诗经》里也占了相当比重的一部分。但她不像后来因宋明理学而变得含蓄矜持的爱情,她只有“无拘无束”的自由恋爱。

在诗经里,喜欢就是喜欢,她不是后来的那种“我爱你,我就卑微到了尘埃里”,她没有扑朔迷离的用典和因含蓄留下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有“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青年男子对于心上人昼思夜想、难以入眠的相思;她有“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的深切的倾慕;她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我爱你恰好你也爱我的悸动……这些真诚又直率的情感让我如此动容,情者以诗传情。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了,她是我们前世无邪的记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