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感悟作文400字(江南游学感受400字)

游学感悟作文400字(江南游学感受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2-11-24 02:29:17
游学感悟作文400字(江南游学感受400字)

游学感悟作文400字【一】

在方形的教室里,我们是否也应去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的乐趣?

——题记

一屋一师,一课一门的日子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这便是中国的教育。日日夜夜,沉浸于书中,看着方形的文字,拘束在前人的窠臼中,这便是当今中国的学生。为什么定要等到二十岁后,才能享受真正的知识与人生?是人也,当沐水乘风,游历于江湖。

古之从师者,不拘于浅浅的讲授,不拘于一屋一室之限。从师表伊始,孔子便为后之为师者留下了榜样。“吾与点也”,一句简单的赞许便是道出了师者传道授业的真谛。为师之人,当许学生以真知,当肆学生于自然,当任学生以遨游。不去追寻大同的理想,也可走出教室,于天地之间找寻奥秘。

后之岳麓书院,二程之理,便可在游学讲历之风,沐得理学精粹。 今之从师者,亦有不行之既成之“大道”,以求真知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身为美国两院院士,鼓励中国的生科爱好者走出前人的圈囿,以真知酌见得自我之提升。

郑渊洁拒使其子从义务教育,18岁成人便不再管教,亦成人之大理也。

我想,身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者,既然我们明智地汲取了“科举”的优点,为何反不能如古人一样,借历史仅为图创新,复古礼且为创今朝。游与天地之间,沐自然之汤汤之水,冯造化之徐徐之风,游学求知呢?中国的教育又何为不能在奠基夯实之时一跃而成世界之榜样乎?

于是时,有人已开始率“未冠者”行于乡野自然之中,复游学之趣。游学固然是一个明智的解决方法,斡旋于课堂内外,使学生找到读书的乐趣。可是,仅仅是这样,便足够了吗?

游学,是一种新的想法,但它仅仅是想法,那些实践者们,难道真的可以达到古之圣贤的目的.吗?真的能够接触中国模式教育之弊吗?我们所说的且行且思又可以得到怎样的成效呢?恐怕如果继续这样的话,高兴的不应是教师与学生,而是那些挖掘游学商业价值的人们。

沐水,当沐清沥自然之水;乘风当乘纯洁淡雅之风。真正的教育,当以天地为课堂,在既成的知识之间,培养学生自我的能力,让他们自己挖取想要的,给予他们自己探索的机会。真正的游学,会是一次次全新的穿梭与探求,也必将达到我们的期冀。

沐水乘风,如曾晳一样,与老师或与弟子坐在自己的世界,勾画自己的世界,挖掘自己的世界。

行将作止的模式教育,也将为后之学者,作出一部靓丽的诗篇。同后世教育一起,顺乎山水之间,留下记忆,留下痕迹。教育之兴,可待矣!

游学感悟作文400字【二】

今天我们的行程十分轻松,是去参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我还特意买了一本纪念明信片。

我们先参观的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导游说北京大学的景色叫做一塔湖图,塔是指博雅塔,湖是指未名湖,图是指图书馆。我们先参观了未名湖,岸边杨柳依依。未名湖的来历是很有趣的。这个湖是清朝大贪官和绅开建的,可是还没有给这个湖起名字,和绅就了。过了好多年,冰心奶奶和校友来欣赏这片湖,就商量给这湖起个名字,但因为这湖实在是太美了,想不出有什么词可以形容,所以湖就叫做未名湖。我们大家在湖边合了影,湖水清澈见底真是美丽极了。

接下来到了博雅塔。博雅塔因为象仙剑奇侠传中的锁妖塔,所以我们都戏称它为锁妖塔。据说这座塔是以前治水用的。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藏书量最多,所有的书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个图书馆中借到。

后来我们又去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最美丽的景色就是学校院子那儿的一片荷塘。有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开正艳。听导游说,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灵感就就来自这一片荷塘,我更加崇拜这片荷塘了。

这次的行程,我们边玩边学,游览了北大清华的胜景,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高等学府深厚的人文底蕴。

游学感悟作文400字【三】

今天依然是5:30起床,我们以惊人的速度完了洗漱吃饭等必备工作。

今天的第一站是居庸关长城。我心中满怀憧憬,激动不已。我早就听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今天一定要尝尝做“好汉”的滋味。大巴车载着我们到了居庸关长城的山脚下,我们看到城墙边上立着一个富丽堂皇的亭子,亭子上有一个牌,上面写着“登天下第一雄关”的遵劲大字,看到这一行字,我就更加热沸腾,更加有爬上长城的了。

因为来的早,太阳淡淡的光照在长城上,映出一层薄薄亮亮的光,好象长城浑身都镀了一层金子,这一下,长城在我们心中更加神圣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跟着老师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长城下面的树郁郁葱葱,一眼望去,满山遍野好象一片绿色,我们继续以高昂的热情继续往上走,到了后来,路越来越难走了,越来越陡,每走一步都要用去我很多力气,不过我们走走歇歇,相互鼓励,终于登上了三号烽火台。三号烽火台很高,下面的景色一览无余,真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叉着腰,带着自豪的笑容俯视着山下。“耶”,我们快乐地呼喊着!当我们看见只有我们这一组爬得最高时,我的自豪感更加无与伦比了。

这次登长城,我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字碑前留念,抒发了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我观赏了长城内外的祖国大好河山,实现了我赏“燕京十景”之居庸叠翠的愿望。

游学感悟作文400字【四】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欣喜若狂的心情来到了游乐场。 刚进大门,同学们就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好像已经等不及啦。我们先去玩了阿拉伯飞毯,那飞毯360度旋转着,让人头晕眼花,大家忍不住发出阵阵尖叫……,接着我们又去玩花果山漂流,这里有红色,绿色,蓝色的小船,两个人坐一只小船,顺着流水慢慢地前进,穿过“水帘洞”,来到了“花果山”,猪八戒和孙悟空悠闲地荡着摇椅微笑的看着我们,好像在说:“欢迎同学们来参观哦。”最后玩了碰碰车,大家互相碰撞,欢声笑语,不亦乐乎!

到了午餐时间,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可口的午餐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分享。我喜欢游学,喜欢玄武湖,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游学感悟作文400字【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规律洗练,实践详实。复旦名班,且行且学,故人才辈出。唯有思行合一,才能让知识、阅历、思想无力提升。

若“思”为水,则“行”为舟,欲行千里,缺一不可。行未必是游学,而是实践与运用,让智慧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思行合一,智莫大焉。

思行合一,让知识鲜活贯穿。 新课标之改,重在实验操作。知识依旧,但学法不同。强其感性即强其理解与记忆。对比国外的教育,提倡的是操作与实践。也只有思行合一,才能让知识鲜活,让思路明朗。

机械记忆的谬误,在于读书。思行合一,灵动了知识,充实了智慧。 思行合一,让阅历成熟深厚。

人活于世,所谓老成,无非阅历深、见识广。人愈广博,越易成功。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工作之余,坚持四处游学,尽领风土人情。这对他的公司的发展大有裨益。阅历的丰富让他更有预见性,更知道行业的目标。于是,他对机遇把握得更加得心应手。这就是阅历的作用,这就是思行合一的作用。

不出门的秀才不会成熟,多行一处,多一份阅历。 思行合一,让思想广阔深刻。

古代孔子,万圣之圣,一生游学,读万卷圣贤书,行万里山河路,起智慧的精深无需多言。再如王    阳明,苦思五年,行路十载,阅风云变幻,悟人世沧桑,有陆五心学留世,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

再如我们所知,雅典和希腊的智慧是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们城邦之小,人口流动之大,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在不同城邦的文化中找到不同并思考本质与真理,才有了不朽的西方文化。

装在匣子里的人永远不会有思想,思行合一,思想才会辉光普洒。

我们就像山洞里窝着的人,昏昏(厄厄)噩噩地听着外边的消息,妄想知天下事,自作聪明。只有当你走出山洞才会知道自己的愚钝并感叹知识的美丽。并不是说只行不思,要两手并重,用知识充实行程,用行程激活知识。

思行合一,你会发现知识的鲜活,阅历的多彩和思想的美妙,你会赞叹生命的多姿,自然的变幻的美好。于是,思行合一,枯燥变得有趣,无聊变得灵动。

思行合一,原来,学习是一生的快乐;原来,求知竟是永恒的美丽。

游学感悟作文400字【六】

形在魏阙之下,心存江海之上。

且行且思,由行至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行万里路,思百代过客、千年文化。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上海师生同追远、拜谒,去探求千年文化之旅,挣脱书本的束缚。行思之道,拓宽久浸书本的学生,对中华文化魅力的探思。放下书本,行之思之,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更是一种性格的提升。

行之且思益,创游学风尚。

古有苏辙游于太学,访泰山、嵩山之妙,阅洞庭、鄱阳之美。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苏辙为学严谨,读书万卷,然而走出家门,访名山大川之时,才发觉自己所知甚少。通过游学,至使他对自然、对社会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思考,才有后日文章精妙之思、行文脱俗之理。

阅乔岳以培形楼,酌沧波以喻畎浍。正是由于行千山、走万川,才使东坡对人生思考揆度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见解。正由于行思之妙,创一代游学风尚。

行之且思学,创文化价值。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在讲学过程中,孔子也历经对文化的思考过程。正是他对游学出于传播思想的前提下,游学后竞发现文化价值之深、之切。回鲁后,潜心研究尧舜、商周文化,编《中庸》、撰《春秋》。

孔子对文化价值的思考,由行而至,以思为终。告诫我们一种先行后思的文化方式,鼓励我们在书本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创立一种集体人格。这是一种行之思学、更是一种文化道德上先实践后思之的方式。

行之且珍惜,创态度至上。 “莫春者,春服既成”、“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并没有困于繁琐事务之中,而是放下沉重的包袱,游玩行远,放松自己。这怎不是行思的更高境界?放松心态而行,只为与自然万物、蚍蜉朝夕,只此山河、守此岁月,这怎又不是人格态度的更高境界?只为与自己、与天地共生,与生活相息相随。

郦道元游山川而记《水经注》;徐霞客行天下而思已,还有更多的现代人甘愿放下身心的负担,放下思想的桎梏,一起去行之而思之,去体悟唐宋传奇、齐鲁之乐、徽杭古道,此乃人生之至乐也。

行思之理。在于对自己、对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对文化的发展有更多的见解。这是一种集体文化发展的根源所在,也是民族兴旺之所在。巍巍华夏,行思千年不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